直升机运载方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381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直升机运载方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直升机运载方舱,包括一个具有矩形四面体容腔的车厢,所述车厢前面和两个侧面1/3部分底部与地面距离60厘米,其中一个侧面与前面连接处开有一个单开门,该侧面2/3部分开有一个双开门,所述车厢两个侧面2/3部分设置有3排可折叠攀登支架,所述车厢矩形四面沿底部分布有倒钩,所述车厢后面开有一个双开门,所述车厢顶部和底部分别由车厢支撑架固定连接四个矩形面,所述车厢内装有一套直升机固定装置,在车厢底部横向轴线的中部安装有直升机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升机运载方舱,结构简单,方便运输,大大简化了装载过程,减少人力、物力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直升机运载方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升机运载方舱,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运载方舱。
【背景技术】
[0002]市场上现有技术在直升机运载过程中,耗费人力、物力,且工作效率低,运输过程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升机运载方舱,该直升机运载方舱结构简单,方便运输,大大简化了装载过程,减少人力、物力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直升机运载方舱,包括一个具有矩形四面体容腔的车厢,所述车厢前面和两个侧面1/3部分底部与地面距离60厘米,其中一个侧面与前面连接处开有一个单开门,该侧面2/3部分开有一个双开门,所述车厢两个侧面2/3部分设置有3排可折叠攀登支架,所述车厢矩形四面沿底部分布有倒钩,所述车厢后面开有一个双开门,所述车厢顶部和底部分别由车厢支撑架固定连接四个矩形面,所述车厢内装有一套直升机固定装置,在车厢底部横向轴线的中部安装有直升机固定装置。
[0006]其中,所述单开门和双开门采用不锈钢集装箱门专用铰链,不易变形、坚固耐用。
[0007]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08]1、结构坚固,组装简单;
[0009]2、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车厢2、单开门3、双开门4、铰链5、倒钩6、攀登支架7、固定装
置8、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实施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4]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的直升机运载方舱,包括一个具有矩形四面体容腔的车厢I,所述车厢I前面和两个侧面1/3部分底部与地面距离60厘米,其中一个侧面与前面连接处开有一个单开门2,该侧面2/3部分开有一个双开门3,所述车厢I两个侧面2/3部分设置有3排可折叠攀登支架6,所述车厢I矩形四面沿底部分布有倒钩5,所述车厢I后面开有一个双开门3,所述车厢I顶部和底部分别由车厢支撑架8固定连接四个矩形面,所述单开门2和双开门3采用不锈钢集装箱门专用铰链4,不易变形、坚固耐用,所述车厢I内装有一套直升机固定装置7,在车厢I底部横向轴线的中部安装有直升机固定装置7。
[0015]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
1.一种直升机运载方舱,包括一个具有矩形四面体容腔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前面和两个侧面1/3部分底部与地面距离60厘米,其中一个侧面与前面连接处开有一个单开门,该侧面2/3部分开有一个双开门,所述车厢两个侧面2/3部分设置有3排可折叠攀登支架,所述车厢矩形四面沿底部分布有倒钩,所述车厢后面开有一个双开门,所述车厢顶部和底部分别由车厢支撑架固定连接四个矩形面,所述车厢内装有一套直升机固定装置,在车厢底部横向轴线的中部安装有直升机固定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运载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开门和双开门采用不锈钢集装箱门专用铰链,不易变形、坚固耐用。
【文档编号】B62D33/04GK203727488SQ201420086987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7日
【发明者】沈恒, 闫冬花 申请人:北京顺世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