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8905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包括车厢,车厢底面与车轮相连,车厢上固定连接有拖车环,车厢内部与承重板固定连接,承重板上设置有通孔,承重板与车厢之间构成空腔,承重板的底面垂直设置有两气缸,两气缸的活塞杆均与一锁紧板固定连接,锁紧板的中央设置有一锁紧杆,该锁紧杆穿过通孔与设置在车厢内的扩张机构相连,且车厢的两侧分别通过合页与车厢超载板相铰接。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能防止铜盘管在从生产线运送到仓库的过程中转弯时受惯性作用滑动与车厢内壁接触造成挤压变形,并可对铜盘管实现双层装载。
【专利说明】 一种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管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紫铜管是为色金属管的一种,是经轧制的和拉制的无缝管。紫铜管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塑性和耐腐蚀性,在制冷设备、换热设备和采暖设备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0003]现有的紫铜管生产完成后,会一系列工序进行盘整,最终变成铜盘管。
[0004]然而,生产线空间有限,且不允许堆放货品,因此铜盘管需要从生产线运输到仓库存放。现有用于运输铜盘管的拖车中,仅能够存放铜盘管,无法对其进行固定。因厂区面积较大,生产线距离仓库较远,在运输过程中,牵引车会带动拖车多次转弯。但是转弯过程中,受惯性影响,铜盘管会在拖车中滑动,然后触碰到拖车壁,造成铜盘管变形,影响产品质量,带来较多的经济损失。
[0005]同时,因铜盘管自重较大,现有的拖车在运输铜盘管的过程中,仅能够实现单层装载,运输效率较低。
[0006]因此,函需设计一种全新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及使用方法,该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能较好的固定铜盘管,防止铜盘管在运输过程中滑动导致变形,并能实现铜盘管的双层装载。
[0008]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9]一种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包括车厢,车厢底面与车轮相连,车厢上固定连接有拖车环,车厢内部与承重板固定连接,承重板上设置有通孔,承重板与车厢之间构成空腔,承重板的底面垂直设置有两气缸,两气缸的活塞杆均与一锁紧板固定连接,锁紧板的中央设置有一锁紧杆,该锁紧杆穿过通孔与设置在车厢内的扩张机构相连,且车厢的两侧分别通过合页与车厢超载板相铰接。
[0010]优选的,所述扩张机构包括与承重板固定连接的导向盘,锁紧杆穿出导向盘与扩张盘固定连接,扩张盘上均匀设置有三个上层扩张架,上层扩张架的另一端分别与一扩张板铰接,所述导向盘上对应设置有三个下层扩张架,下层扩张架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扩张板相铰接,所述导向盘与扩张盘之间设置有压簧,锁紧杆位于压簧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车厢的侧壁上设置有方形孔,门板通过合页与车厢侧壁相铰接堵塞所述方形孔,且门板位于车厢底面与下层支撑板之间。
[0012]优选的,所述扩张板的上设置有弹性缓冲物。
[0013]优选的,所述扩张板的顶端凸出于车厢。
[0014]优选的,所述弹性缓冲物为海绵或软橡胶。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应用上述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的方法,步骤如下:
[0016]A、回缩气缸的活塞杆长度至最小;
[0017]B、将第一层铜盘管放入车厢内,且三个扩张板均位于第一层铜盘管内周圈;
[0018]C、将车厢超载板翻转,然后在车厢超载板上放置第二层铜盘管,且三个扩张板均位于第二层铜盘管内周圈;
[0019]D、伸长气缸的活塞杆,使弹性缓冲物与第一层和第二层铜盘管接触,实现两层铜盘管的定位;
[0020]E、将牵引车与拖车环相连,然后将本装置拖到仓库。
[00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2](I)将铜盘管从生产线转移到仓库的过程中,铜盘管被三扩张盘定位,不会在转弯过程中受力作用滑动与车厢壁接触造成挤压变形。
[0023](2)通过铰接车厢超载板,实现了铜盘管的双层装载,运输效率大幅提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0026]其中:1、车厢,2、车厢超载板,3、扩张板,4、上层扩张架,5、锁紧杆,6、扩张盘,7、压簧,8、拖车环,9、下层扩张架,10、导向盘,11、门板,12、承重板,13、气缸,14、空腔,15、锁紧板,16、弹性缓冲物。

【具体实施方式】
:
[0027]实施例1: 一种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其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车厢1,车厢I底面与车轮11相连,车厢I上固定连接有拖车环8,车厢I内部与承重板12固定连接,承重板12上设置有通孔,承重板12与车厢I的内底面构成空腔15,空腔15内垂直设置有两气缸13,气缸13的顶端与承重板12板固定连接,两气缸13的活塞杆均与一锁紧板15固定连接,锁紧板15的中央设置有一锁紧杆5,该锁紧杆5穿过通孔与设置在车厢I内的扩张机构相连,且车厢I的两侧分别通过合页与车厢超载板2相铰接。
[0028]所述扩张机构包括与承重板12固定连接的导向盘10,锁紧杆5穿出导向盘10与扩张盘6固定连接,扩张盘6等间距分布三个上层扩张架4,上层扩张架4的另一端分别与一扩张板3铰接,所述导向盘10上对应设置有三个下层扩张架9,下层扩张架9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扩张板3相铰接,所述导向盘10与扩张盘6之间设置有压簧7,锁紧杆5位于压簧7内部。
[0029]所述车厢I的侧壁上设置有方形孔,门板11通过合页与车厢I的侧壁相铰接堵塞所述方形孔,且门板11位于车厢内底面与承重板12之间,便于对气缸进行维护。
[0030]所述扩张板3的上设置有弹性缓冲物16。
[0031]所述扩张板3的顶端凸出于车厢I。
[0032]所述弹性缓冲物16为海绵或软橡胶,能够实现对铜盘管的弹性接触,减小形变。
[0033]上层扩张架4是由两个相铰接的连杆组成;
[0034]下层扩张架9也是由两个相铰接的连杆组成。
[00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气缸13的活塞杆伸长,带动锁紧板15向下移动,则锁紧杆5和扩张盘6同步向下移动,上层扩张架4和下层扩张架9伸长,三个扩张板3同步向外运动,实现弹性缓冲物16与铜盘管相接触,进而完成铜盘管的定位。
[003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应用本实施例的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的方法,步骤如下:
[0037]A、回缩气缸13的活塞杆长度至最小;
[0038]B、将第一层铜盘管放入车厢I内,且三个扩张板3均位于第一层铜盘管内周圈;
[0039]C、将车厢超载板2翻转,然后在车厢超载板2上放置第二层铜盘管,且三个扩张板3均位于第二层铜盘管内周圈;
[0040]D、伸长气缸13的活塞杆,使弹性缓冲物16与第一层和第二层铜盘管接触,实现两层铜盘管的定位;
[0041]E、将牵引车与拖车环8相连,然后将本装置拖到仓库。
[0042]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本装置在将铜盘管从生产线转移到仓库的过程中,铜盘管被三扩张盘3定位,不会在转弯过程中受力作用滑动与车厢壁接触造成挤压变形;通过铰接车厢超载板2,实现了铜盘管的双层装载,运输效率大幅提高。
[0043]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包括车厢,车厢底面与车轮相连,车厢上固定连接有拖车环,其特征在于:车厢内部与承重板固定连接,承重板上设置有通孔,承重板与车厢之间构成空腔,承重板的底面垂直设置有两气缸,两气缸的活塞杆均与一锁紧板固定连接,锁紧板的中央设置有一锁紧杆,该锁紧杆穿过通孔与设置在车厢内的扩张机构相连,且车厢的两侧分别通过合页与车厢超载板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机构包括与承重板固定连接的导向盘,锁紧杆穿出导向盘与扩张盘固定连接,扩张盘上均匀设置有三个上层扩张架,上层扩张架的另一端分别与一扩张板铰接,所述导向盘上对应设置有三个下层扩张架,下层扩张架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扩张板相铰接,所述导向盘与扩张盘之间设置有压簧,锁紧杆位于压簧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侧壁上设置有方形孔,门板通过合页与车厢侧壁相铰接堵塞所述方形孔,且门板位于车厢底面与承重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板的上设置有弹性缓冲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板的顶端凸出于车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挤压双层铜盘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物为海绵或软橡胶。
【文档编号】B62D63/06GK204055518SQ201420502250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日
【发明者】燕志富, 周建明, 刘健, 栾治伟, 刘海峰, 李仁伟 申请人:山东亨圆铜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