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156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緊固裝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自行車零件緊固裝置。



背景技术:

一般自行车零件,如自行车的制动器,其作动方式可分为钢索拉动及油压推动,以油压推动为例,制动方式具有制动线路(也就是指油压管线)不易断线且制动线路不会因拉扯而松弛等特点,能提升剎车的安全性,因而被广泛的使用。

目前来说,有一些自行车(例如三项全能运动式自行车或计时赛式自行车)的设计需满足空气动力学并且剎车器的制动线路通常需隐藏在把手和框架内以减小阻力。

然而,一般作为制动器的拉杆装置为了将制动线路设置在把手内部,需另外在内部利用螺栓锁固来将拉杆装置及把手彼此紧固。但是,由于螺栓需设置于把手内部造成了拉杆装置及把手在组装上产生不便。另外,把手内部设置有螺栓还进一步限制了制动管线在把手内可设置的空间,而造成制动管线在把手内设置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以解决先前技术所造成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其揭露了一种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是装设于一自行车之一把手,所述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包括一自行车零件本体,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制动把手,其具有一轴体,用以部分地设置于所述把手的内部,一第一调整件,设置于所述轴体,所述第一调整件具有一第一结合端,一第二调整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轴体,所述第二调整件具有一第二结合端及一操 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以外露于所述把手,并带动所述第二调整件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调整件,其中所述第二结合端的一第二顶面为一斜面,以及一紧迫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结合部与一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调整件的所述第一结合端抵顶所述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调整件的所述第二结合端抵顶所述第二结合部,其中当所述操作部带动所述第二调整件朝向所述第一调整件移动时,部分的所述第二结合端移出所述第二结合部,使得所述紧迫件朝远离所述轴体方向移动而紧迫于所述把手的内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包含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紧迫件的外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紧迫件具有一环形沟槽,围绕地形成于所述紧迫件的外壁,用以供所述弹性件设于其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一C形弹性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紧迫件具有至少一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结合部及所述第二结合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结合部具有一第一抵面,所述第一抵面接触所述第一结合端,且所述第一抵面为斜面,所述第一结合端具有一第一顶面,所述第一顶面为斜面,以对应于所述第一抵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结合部具有一第二抵面,所述第二抵面接触所述第二结合端,且所述第二抵面为斜面,所述第二结合端具有一第二顶面,所述第二顶面为斜面,以对应于所述第二抵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整件螺设于所述轴体,所述操作部用以转动地带动所述第二调整件相对于所述轴体转动而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调整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包含一限位件,设置并固定于所述轴体并抵接所述第一调整件远离所述第二调整件的端部,用以限制所述第一调整件能朝远离所述第二调整件方向的最远移动距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其中所述轴体包含一容置槽,所述限位件部分套设 于所述容置槽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可藉由第二调整件带动紧迫件,使得紧迫件紧迫于自行车的把手的内壁,进而让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与自行车的把手稳固地结合。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可不需螺栓即可与自行车的把手彼此紧固,而可带给使用者在组装上的便利。另外,本实施例的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与把手固定后,把手还可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而便于煞车管线的装设。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绘示图1之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紧固于自行车的把手的示意图。

图4是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紧固于自行车的把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是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绘示图1之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其是装设于一自行车之一把手200。应了解到,本实施例的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可被应用在「自行车操作装置」等具有管线的自行车零件,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可适用于组装在自行车的把手200并透过操作装置带动设置于把手200内的管线(图未示)进而控制自行车其它组件作动,如:带动剎车夹器(图未示),达到制动效果。

本实施例的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包括一自行车零件本体110、第一调整件120、第二调整件130以及紧迫件140,其中自行车零件本体110具有 一轴体112,轴体112是部分地设置于该把手200的内部。另外,第一调整件120、第二调整件130及紧迫件140设于轴体112上。进一步的说,第一调整件120及第二调整件130的内表面可分别设有螺纹120a/130a,且轴体112的外表面可设置对应的螺纹112a,而使得第一调整件120及第二调整件130分别地螺设于轴体112上,但不以此为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组合于把手200时,部分的第二调整件130设置于把手200的内部,且第一调整件120及紧迫件140是完全地设置于把手200的内部,但不以此为限。

详细而言,第一调整件120套接并固定于轴体112,其中第一调整件120具有第一结合端122。第一调整件120藉由第一结合端122而接触紧迫件140。在本实施例中,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可包含一限位件160,固定于轴体112并可选择性地抵接于第一调整件120远离第二调整件130的端部121,也就是指相对于第一结合端122的端部121。限位件160可限制第一调整件120不往远离第二调整件130方向的移动,造成脱离,而将第一调整件120限制于轴体112上。进一步的说,轴体112可包含一容置槽114,部分的限位件160套设于容置槽114内,而限位件160外露出容置槽114的部份可选择性抵接第一调整件120较远离第二调整件130的端部121,藉由容置槽114限制限位件160的移动而可进一步加强限位件160对于第一调整件120朝远离第二调整件130的方向移动的限制。应了解到,本实施例仅为例示,而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实施。

另一方面,第二调整件130可移动地设于轴体112,也就是说,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二调整件130螺设于轴体112上,是故第二调整件130的转动可使得第二调整件130在轴体112上对第一调整件120产生相对移动进而接近或远离第一调整件120,但不以此为限。第二调整件130具有第二结合端132及操作部134,其中操作部134外露于把手200并带动第二调整件130接近或远离第一调整件120。举例来说,操作部134设有至少一个抓持端134a,以便于使用者抓握,使得使用者可抓握抓持端134a而转动操作部134,进一 步带动第二调整件130相对于轴体112转动而接近或远离第一调整件120,但不以此为限。

此外,紧迫件140具有相对的第一结合部142与第二结合部144,第一调整件120的第一结合端122抵顶第一结合部142,第二调整件130的第二结合端132抵顶第二结合部144,使得第二结合部144的第二抵面144a(请参照图3)抵接于第二结合端132的第二顶面132a(请参照图3)。应了解到,本实施例的第二结合端132的第二顶面132a为斜面。另外,第二结合部144的第二抵面144a也可为斜面,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紧迫件140具有至少一开口148,开口148贯穿第一结合部142及第二结合部144,可避免第一调整件120及第二调整件130因彼此具有些微的组装工差而不能分别与第一结合部142及第二结合部144组装的问题。

请进一步同时参照图3,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紧固于自行车的把手200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操作部134带动第二调整件130朝向紧迫件140移动时,部分的第二结合端132移出第二结合部144,使得紧迫件140朝远离轴体112方向移动而紧迫于把手200的内壁202,限制把手200与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之间的相对移动,也就是将把手200与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彼此组合固定。反之,当操作部134带动第二调整件130远离第一调整件120时,第二结合部144移入第二结合端132,使得紧迫件140朝向轴体112方向移动而解除把手200与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的固定关系,可将把手200与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分离。应了解到,本实施例仅为例示,而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实施。

然而,还可参照图4,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紧固于自行车的把手200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紧迫件140的第一结合部142的第一抵面142a可为一斜面,且第一调整件120的第一结合端122的第一顶面122a也可为一斜面,其中第一结合部142的第一抵面142a可对应于第一结合端122的第一顶面122a。由于第一调整件120被限制在轴体112上,也就是说,因为第一调整件120可被限位件160 限制在轴体112上,使得第一调整件120不能朝远离第二调整件130方向移动。因此,当第二调整件130朝向第一调整件120移动,使得部分的第二结合端132移出第二结合部144时,部分的第一结合端122同时也移出第一结合部142,进一步导致紧迫件140朝远离轴体112方向移动而紧迫于把手200的内壁202,以限制把手200与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之间的相对移动,也就是将把手200与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彼此结合固定。反之,当操作部134带动第二调整件130远离第一调整件120时,第二结合部144移入第二结合端132且第一结合部142移入第一结合端122,使得紧迫件140朝向轴体112方向移动而解除把手200与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的固定,而可将把手200与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分离。应了解到,本实施例仅为例示,而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实施。

请再回到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还可包含弹性件150,其设于紧迫件140的外壁140a。在把手200与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100彼此分离时,紧迫件140可朝向轴体112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150的弹性恢复力可向内束紧紧迫件140而带动紧迫件140朝向轴体112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50可为一C形弹性件150,但不以此为限。另外,紧迫件140可具有一环形沟槽146,围绕地形成于紧迫件140的外壁140a,弹性件150可设于环形沟槽146内,藉以加强弹性件150向内束紧紧迫件140的能力。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应用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的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可藉由移动件带动第二调整件抵顶紧迫件,使得紧迫件紧迫于自行车的把手的内壁,进而让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与自行车的把手稳固地结合。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不需螺栓即可与自行车的把手彼此紧固,而可带给使用者在组装上的便利。另外,本实施例的自行车零件紧固装置与把手固定后,把手还可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而便于油压管线的装设。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 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