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动车风雨篷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787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助动车风雨篷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机动车风雨篷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助动车风雨篷架。



背景技术:

助动车作为一种生活中常用的非机动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市场上常见的助动车没有配备风雨篷,在遇到烈日天气或者阴雨天时,给骑车人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和使用方便、且具有良好遮阳和挡风避雨效果的助动车风雨篷架,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急迫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和实用方便、且具有良好遮阳和挡风避雨效果的助动车风雨篷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构成:

助动车风雨篷架,包括前支撑架、后支撑架和顶部支撑架;所述顶部支撑架的前后部分别支承于前支撑架的上端和后支撑架的上端,所述后支撑架的下端安装于车体尾部的支座架;所述前支撑架包括两根前竖向支撑杆、安装杆、以及至少一根用于连接固定两根前竖向支撑杆的横向支撑杆;所述前竖向支撑杆的上端连接于顶部支撑架的前部,下端通过安装杆可拆卸地安装于车体头部的车把固定座;所述两根前竖向支撑杆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车体尾部支座架的宽度且小于车把的宽度。

所述前竖向支撑杆的上端与顶部支撑架之间,通过前转轴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顶部支撑架上还设有一与前竖向支撑杆相配合的前限位块。

所述后支撑架由两根后竖向支撑杆构成,所述后竖向支撑杆包括相互套接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的上端安装于顶部支撑架的后部,所述下支撑杆的下端安装于车体尾部的支架座;所述两根后竖向支撑杆之间的横向距离略大于车体尾部支座架的宽度。

所述上支撑杆的上端与顶部支撑架之间,通过后转轴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顶部支撑架上还设有一与上支撑杆相配合的后限位块。

所述下支撑杆的下端与车体尾部的支座架之间,通过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顶部支撑架由前顶部支撑架和后顶部支撑架构成,所述前顶部支撑架包括两根前纵向支撑杆和至少一根用于连接固定两根前纵向支撑杆的前横向支撑杆,所述后顶部支撑架包括两根后纵向支撑杆和至少一根用于连接固定两根后纵向支撑杆的后横向支撑杆,前纵向支撑杆的后端与后纵向支撑杆的前端相连接;所述两根前纵向支撑杆(311)的横向距离、两根后纵向支撑杆(321)的横向距离,均大于车体尾部支架座的宽度、且小于车把的宽度。

所述前纵向支撑杆的后端与后纵向支撑杆的前端之间,通过中转轴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前纵向支撑杆后端与后纵向支撑杆前端的连接处,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螺栓。

所述前支撑架上还设有一透明的防风板和与防风板相配合的雨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助动车风雨篷架的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遮阳和挡风避雨效果;采用可拆卸、可折叠式的设计,可以实现快速地安装和拆卸,安装和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助动车风雨篷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顶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助动车风雨篷架,包括前支撑架10、后支撑架20和顶部支撑架30;前支撑架10的下端安装于车体60头部的车把固定座61,后支撑架20的下端安装于车体60尾部的支架座62;顶部支撑架30的前后部,分别支承于前支撑架10的上端和后支撑架20的上端。

所述前支撑架10包括两根前竖向支撑杆11、安装杆12和至少一根横向支撑杆13,横向支撑杆13用于连接固定两根前竖向支撑杆11;前竖向支撑杆11的上端通过前转轴41可转动地连接于下文将要作进一步说明的顶部支撑架30的前纵向支撑杆311,前竖向支撑杆11上设有供前转轴41穿过的通孔111;前竖向支撑杆11的下端通过安装杆12可拆卸地安装于车把固定座61,具体为:采用一根横向支撑杆13连接固定于两根前竖向支撑杆11的下端,安装杆12的上端固定于横向支撑杆13的中部,下端安装于车把固定座61;所述两根前竖向支撑杆11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车体尾部支座架的宽度且小于车把的宽度。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杆12既可安装于车把固定座61的前方,也可安装于车把固定座61的后方;横向支撑杆13可以选用弧形杆、或者直杆、或者折形杆等。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撑架10上还设有一透明的挡风板71和与挡风板71相配合的雨刷;挡风板71固定安装于两根前竖向支撑杆11。

所述后支撑架20由两根可伸缩式的后竖向支撑杆构成,所述两根后竖向支撑杆之间的横向距离略大于车体尾部支座架的宽度;所述后竖向支撑杆包括相互套接的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22;上支撑杆21的上端通过后转轴42可转动地连接于下文将作进一步说明的顶部支撑架30的后纵向支撑杆321,上支撑杆21上设有供后转轴42穿过的通孔211;下支撑杆22的下端通过下转轴44可转动地连接于车体60尾部的支架座62,下支撑杆22上设有供下转轴44穿过的通孔。

所述顶部支撑架30为可折叠式支撑架,由前顶部支撑架31和后顶部支撑架32构成;前顶部支撑架31包括两根前纵向支撑杆311和至少一根前横向支撑杆312,前横向支撑杆312用于连接固定两根前纵向支撑杆311;后顶部支撑杆32包括两根后纵向支撑杆321和至少一根后横向支撑杆322,后横向支撑杆322用于连接固定两根后纵向支撑杆321;所述两根前纵向支撑杆(311)的横向距离、两根后纵向支撑杆(321)的横向距离,均大于车体尾部支架座的宽度、且小于车把的宽度。具体实施例中,采用一根前横向支撑杆312来连接固定两根前纵向支撑杆311的前端;采用一根后横向支撑杆322来连接固定两根后纵向支撑杆321的后端;所述前横向支撑杆312、后横向支撑杆322可以选用弧形杆、或者直杆、或者折形杆等。

前纵向支撑杆311的后端通过中转轴43与后纵向支撑杆321的前端可转动地连接,从而实现前顶部支撑架31与后顶部支撑架32进行折叠;前纵向支撑杆311和后纵向支撑杆321上均设有供中转轴43穿过的通孔。具体实施例中,前纵向支撑杆311的后端与后纵向支撑杆321的连接处,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定位的定位螺栓53,前纵向支撑杆311和后纵向支撑杆321上均设有供定位螺栓53穿过的穿孔。

前纵向支撑杆311上设有供前转轴41穿过的通孔;后纵向支撑杆321上设有供后转轴42穿过的通孔。

在助动车风雨篷架不使用时,先将前支撑架10的安装杆12从车把固定座61上拆卸下来,将前支撑架10绕前转轴41向前顶部支撑架31折叠,再将前顶部支撑架31绕中转轴43向后顶部支撑架32折叠,再将后顶部支撑架32绕后转轴42向后支撑架20折叠,最后将后支撑架20绕下转轴44向下转动,将整个风雨篷架放置于车体的尾部。

根据本实施例的教导,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实现其它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