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开式货车箱底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7560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开式货车箱底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箱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侧开式货车箱的车箱底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货车车箱通常就是一个矩形箱壳,当货物送达目的地后需要搬运工上车将车箱中的货物搬出,完成卸货操作。为了加快货物的装卸效率,人们生产出了一种侧开式的货车车箱,即货物从车箱的两侧进行装卸,而不再从车辆尾部进行装卸。然而当货箱中的货物堆放杂乱且比较满时,搬运工人根本无法站到车内执行卸货动作,只能站在车辆旁边拉拽货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侧开式货车箱底板结构,该底板结构通过分割设置多个底板模块并内设输送辊板的方式,使得当铰接到侧开式货车箱的两个端板时可以接受顶升缸的动作,从而倾斜将货物向外送出,解决了搬运工人卸货不易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侧开式货车箱底板结构,其包括多个由分隔条分割形成的底板模块,每个底板模块均包括:

底板本体,其一侧下端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底板本体具有空心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在底板本体所述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为矩形口且呈上下分布;

输送辊板,所述输送辊板包括板框和通过轴承安装在板框两侧之间的若干个输送辊,所述板框位于夹层结构内部且两侧滑动设置于底板本体上,所述板框里端设置有L形扣板,所述L形扣板能够在当输送辊板从第一开口中伸出时卡至第二开口处;以及

过渡辊组,其由定辊组和动辊组构成,所述定辊组包括固定在底板本体第一开口上方的第一定辊和与第一定辊横向固定的第二定辊,所述动辊组包括通过连接板固定成一排的多个动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铰接在第二定辊的轴上;

其中,所述分隔条高过底板本体,且开设有与第一轴孔相对应的第二轴孔,相邻两个底板模块在底板本体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伸入中间分隔条底部的薄片,相邻两个底板模块伸入到同一分隔条底部的两个薄片相互错开,薄片位于远离第一轴孔的一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侧开式货车箱底板结构,通过将完整的车箱底板采用分隔条进行长度方向上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底板模块;然后在每个底板模块的底板本体内设置可以抽出的输送辊板,让输送辊板能够在当底板本体发生倾斜前从底板本体内拉出,并挂接在底板本体上,倾斜时给车箱中的货物架起输送桥梁,从而实现了搬运工人无需上车便可卸货;与此同时底板模块边侧的分隔条还高过底板本体,能够对货物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其在从底板本体上滑下时径直滑落;而且相邻两个底板模块底部通过设置交错开的薄片方式,使得二者的相邻侧可以共用一个起导向作用的分隔条,从而无需设置过多的分隔条,减少了成本投入。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侧开式货车箱底板结构安装在车箱两个端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侧开式货车箱底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模块的截面图;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模块倾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侧开式货车箱底板结构,包括多个由分隔条100分割形成的底板模块200,每个底板模块200均包括:

底板本体210,其一侧下端开设有第一轴孔211,所述底板本体210具有空心夹层结构212,所述夹层结构212在底板本体210所述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开口213和第二开口214,所述第一开口213和第二开口214均为矩形口且呈上下分布(如图3所示);

输送辊板220,所述输送辊板220包括板框221和通过轴承安装在板框221两侧之间的若干个输送辊222,所述板框221位于夹层结构212内部且两侧滑动设置于底板本体210上,所述板框221里端设置有L形扣板223,所述L形扣板223能够在当输送辊板220从第一开口213中伸出时卡至第二开口214处(如图6所示);以及

过渡辊组230,其由定辊组和动辊组构成,所述定辊组包括固定在底板本体210第一开口213上方的第一定辊231和与第一定辊231横向固定的第二定辊232,所述动辊组包括通过连接板233固定成一排的多个动辊234,所述连接板233的一端铰接在第二定辊232的轴上;其中,所述分隔条100高过底板本体210,且开设有与第一轴孔211相对应的第二轴孔(未示出),相邻两个底板模块200在底板本体210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伸入中间分隔条100底部的薄片240,相邻两个底板模块200伸入到同一分隔条100底部的两个薄片240相互错开,薄片240位于远离第一轴孔211的一侧。

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箱底板结构尤其适用于侧开式货车箱(即货物从车辆的两侧进行装卸的车箱)。该结构通过将传统的完整车箱底板采用分隔条100进行长度方向上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底板模块200;然后在每个底板模块200的底板本体210内设置可以抽出的输送辊板220,让输送辊板220能够在当底板本体210发生倾斜前从底板本体210内拉出,并挂接在底板本体210上,倾斜时给车箱中的货物架起输送桥梁(如图6所示),从而实现了搬运工人无需上车便可卸货;与此同时底板模块200边侧的分隔条100还高过底板本体210,能够对货物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其在从底板本体210上滑下时径直滑落;而且相邻两个底板模块200底部通过设置交错开的薄片240方式,使得二者的相邻侧可以共用一个起导向作用的分隔条100,从而无需设置过多分隔条100,减少了成本投入。

在使用时,需要利用一根转轴穿过第一轴孔211和第二轴孔,并将轴铰接在车箱的前后两个端板300上,然后再在每个底板模块200的另一侧下方布置顶升缸,以驱动底板模块200抬起。当底板本体210抬起后,预先已经从第一开口213抽出的输送辊板220也会发生倾斜,从而支撑在地面上。此时,过渡辊组230中的动辊234组也会搭设在输送辊板220上,并建立起底板本体210上端边缘与输送辊板220之间的过渡桥梁;同时底板模块200还会通过薄片240将旁边的分隔条100抬起;由于底板本体210发生倾斜,其上的货物C便可在分隔条100的导向作用下滑落,从而经过过渡辊组230、输送辊222送出,完成卸货。搬运工人仅需在车下接住滑落的货物即可,不需要再到车上完成卸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实施细节是,位于端部的底板模块200仅在内侧设置有所述薄片240,位于中间的底板模块200在底板本体210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薄片240,且两个薄片240相互对称(如图3所示)。这样设计,是考虑到位于端部的底板模块200外侧可以利用前后两个端板对货物的滑下起导向作用,无需设置多余的分隔条100,进而也就无需再设置薄片240。所述薄片240优选的是设计得与分隔条100等宽。

为了方便对输送辊板220的拉出,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板框221的外端在第一开口213处设置有拉动片(未示出),所述拉动片位于第一开口213的侧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