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卡车用电子控制液压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5319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卡车用电子控制液压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转向技术,特别是一种轻型卡车用电子控制液压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乘用车依靠eps电动转向技术实现了转向手力实时调节、主动回正、车道保持和自动泊车等adas的功能,甚至实现无人驾驶。由于轻卡、中重卡、客车和工程车等商用车的前桥较重,所需转向系统输出力矩较大,不能使用eps而只能使用液压循环球转向器,同时,商用车液压循环球转向器采用动力是驾驶员人力转向,因而,无法实现智能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为实现商用车智能控制提供一种轻型卡车用电子控制液压转向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液压循环球转向模块,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机轴为蜗杆与蜗轮相啮合,涡轮孔与电控模块输出轴过盈配合,此电控模块输出轴与电控模块输入轴为紧配合,此电动模块输出轴与液压循环球输入轴为花键连接,所述电动模块输出轴转动支撑在电控模块壳体下端孔和设在所述电动模块内支撑盘的孔中,角度扭矩传感器设在上盖内,此上盖1通过螺钉与壳体连接为一体,将上述蜗轮、支撑盘、电动模块输出轴和角度扭矩传感器封闭,组成电控模块组件,所述电控模块通过螺钉与液压循环球模块上壳体连接成一整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可实现智能控制的显著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轻型卡车电子控制用的液压转向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如图1-2所示的技术方案,直流电机17轴为蜗杆18与蜗轮5相啮合,此涡轮孔与电控模块输出轴8过盈配合,此电控模块输出轴与电控模块输入轴2为紧配合,此电动模块输出轴8与液压循环球输入轴9为内外花键连接,所述电动模块输出轴转动支撑在电控模块壳体16下端孔和设在所述电动模块内支撑盘4的孔中,角度扭矩传感器3设在上盖内,此上盖1与壳体16通过螺钉连接为一体,将上述蜗轮、支撑盘、电动模块输出轴和角度扭矩传感器封闭,组成电控模块组件。所述电控模块通过螺钉6与液压循环球模块上壳体7连接成一整体,所述液压循环球模块为现有通用液压循环球转向技术,其内的液压循环球输入轴9、转阀10、螺杆11、螺母12、螺塞13、液压循环球模块下壳体14和摇臂轴15均为现有技术。所述直流电机设有电线19与电源连接,角度扭矩传感器的信号线20与控制器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控制器控制直流电机转动,电动模块输出轴带动液压循环球输入轴转动,使螺母作轴向移动,液压转向阀开启,建立高低油压,进而使摇臂轴摆动,克服地面负载转动车轮,为转向系统提供助力实现转向。

本发明有下述优点:

1、本发明可帮助轴向安装空间小的轻型商用车实现智能化转向控制,实现转向手力随速调节、自动回正、中位保持、过滤路面颠簸等功能,提升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2、本发明可通过配合整车ecu、摄像头、传感器、雷达、遥感等环境感知技术,实时监控整车行驶周边环境及自身定位,时刻接收并准确快速执行整车控制器发来的转向命令,实现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紧急避障等高级驾驶辅助功能,以及无人驾驶功能,极大的提升了商用车转向操控性能和行车安全性,解放了驾驶员双手,使长途运输驾驶员角色转变为长途运输经理,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3、本发明可以帮助商用车实现长途运输编队行驶,仅头车安排一位驾驶员即可,在任何路况下都可以时刻让车队车辆以最合适的车速、动力行驶,极大降低了长途运输的能源消耗和驾驶员费用,可节约能耗7%~10%;

4、本发明产品可以匹配当下新兴的低压电子控制液压泵或高电压电机油泵,来替代传统液压油泵,使油泵彻底摆脱发动机的束缚,根据具体车况实时调节系统压力和流量,从而实现能耗的节约,约3%~5%;

5、本发明所用的电机、控制器等电子部件,均为本公司成熟的技术,经过了市场的大量应用与验证,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警示驾驶员,电机助力单元和循环球液压助力单元以机械的形式被可靠的连接在一起,即便电子控制模块失效,本发明产品也可以当做传统液压循环球转向器使用,保证车辆正常、安全转向,而不会发生不助力的风险,极大程度的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型卡车用电子控制液压转向系统,包括液压循环球转向模块,直流电机轴为蜗杆与蜗轮相啮合,涡轮孔与电控模块输出轴过盈配合,此电控模块输出轴与电控模块输入轴为紧配合,此电动模块输出轴与液压循环球输入轴为花键连接,所述电动模块输出轴转动支撑在电控模块壳体下端孔和设在所述电动模块内支撑盘的孔中,角度扭矩传感器设在上盖内,此上盖1通过螺钉与壳体连接为一体,将上述蜗轮、支撑盘、电动模块输出轴和角度扭矩传感器封闭,组成电控模块组件,所述电控模块通过螺钉与液压循环球模块上壳体连接成一整体。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可实现智能控制的显著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谢俊卿;许斌;张少江;郜鑫;袁振涛;桑贤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豫北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08
技术公布日:2017.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