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室后悬装置及载重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298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驾驶室后悬装置及载重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辅助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驾驶室后悬装置及载重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载重动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一般在载重汽车上设置驾驶室后悬装置,以连接驾驶室的后端及车架,用于对驾驶室竖向位移的缓冲。

现有技术中,驾驶室后悬装置一般包括横梁、横梁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组后悬总成,两组后悬总成包括上支座、液压锁、拉臂、空气弹簧减震器、横梁支架的一端、下支座。上支座、液压锁、拉臂的一端、空气弹簧减震器、横梁支架、下支座依次连接。上锁体与驾驶室连接,下支座与车架连接。通常。横梁支架的一端与横梁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空气弹簧减震器和下支架。横梁支架靠近横梁的一端与拉臂铰接。拉臂铰接处设置有套筒,套筒内设置橡胶衬套,套筒放置于横梁支架的凹槽中,橡胶衬套内穿过螺栓,后通过螺母固定。

现有驾驶室后悬装置,在驾驶室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上支架与驾驶室连接,两个上支架之间的距离固定,液压锁此时与上支架的销轴处于连接状态,液压锁与拉臂不可转动连接。拉臂需要以铰接轴为中心轴摆动,通过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减震作用,来缓冲在驾驶室上下移动的位移,使驾驶室的舒适性较好。拉臂在以铰接轴为中心轴摆动的过程中,拉臂带着液压锁以铰接轴为中心轴摆动,此时,拉臂在沿与横梁平行的方向上产生微小位移,造成两个液压锁在沿与横梁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发生变化;但是套筒内的橡胶衬套的变形能力较小,使得拉臂与横梁支架的铰接端沿横梁所在的方向的位移较小,造成液压锁沿横梁所在方向的位移量较大,使得液压锁容易磨损,同时对驾驶室的缓冲造成影响,使得驾驶室的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室后悬装置及载重汽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驾驶室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液压锁容易磨损,同时对驾驶室的缓冲造成影响,使得驾驶室的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包括横梁及设置在横梁两端的两组后悬总成,所述后悬总成包括上锁体总成、液压锁、拉臂焊接总成、空气弹簧减震总成、支撑横梁总成、下支座;所述上锁体总成与驾驶室连接,所述下支座与车架连接;

所述拉臂焊接总成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撑横梁总成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上锁体总成、液压锁、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一端、空气弹簧减震总成、支撑横梁总成的第一端、下支座依次连接;

所述支撑横梁总成的第二端与所述横梁的端部连接;所述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二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聚氨酯衬套,所述聚氨酯衬套的外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壁贴合;所述聚氨酯衬套内设置有转动轴,所述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二端与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支撑横梁总成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拉臂焊接总成能够以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梁总成的包括底板及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且所述侧板的底端与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端连接,以使两个所述侧板与底板围设成凹槽;

所述转动轴设置为螺栓和支撑管,所述螺栓设置于所述支撑管内,所述支撑管的轴向长度等于所述凹槽宽度;所述拉臂焊接总成设置有套筒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侧,并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衬套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聚氨酯衬套相对设置于所述套筒的两端;

所述聚氨酯衬套包括凸台和连接管,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且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径;所述连接管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筒的内径,所述连接管设置于所述套筒的内部,所述凸台的底端与所述套筒的端部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凸台的内径,以使所述支撑管设置于所述聚氨酯衬套内后,所述支撑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梁总成的包括第一连接段、倾斜段、竖直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倾斜段、竖直段及第二连接段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分别与所述横梁、拉臂焊接总成连接;所述倾斜段与所述竖直段之间的夹角小于90°;

所述第二连接段用于分别与所述空气弹簧减震总成、下支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顶边处设置有加厚部,所述加厚部用于增强所述支撑横梁总成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穿出孔,所述穿出孔用于穿出液压锁的连接线。

进一步地,所述拉臂焊接总成的长度范围为:240-280mm。

进一步地,还包括高度阀总成及高度阀上支架总成,所述高度阀总成设置于所述支撑横梁总成的侧部,所述高度阀上支架总成设置于所述空气弹簧减震总成与所述拉臂焊接总成的连接处,所述高度阀总成及高度阀上支架总成连接,用于控制驾驶室的竖向高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载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驾驶室后悬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包括横梁及设置在横梁两端的两组后悬总成,所述后悬总成包括上锁体总成、液压锁、拉臂焊接总成、空气弹簧减震总成、支撑横梁总成、下支座;所述上锁体总成与驾驶室连接,所述下支座与车架连接;所述拉臂焊接总成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撑横梁总成包括第一端个第二端;所述上锁体总成、液压锁、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一端、空气弹簧减震总成、支撑横梁总成的一端、下支座依次连接;所述支撑横梁总成的第二端与所述横梁的端部连接;所述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二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聚氨酯衬套,所述聚氨酯衬套的外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壁贴合;所述聚氨酯衬套内设置有转动轴,所述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二端与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支撑横梁总成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拉臂焊接总成能够以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摆动。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聚氨酯衬套的变形能力较大,在驾驶室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拉臂以转动轴为中心轴摆动,在沿与横梁平行的方向上,套筒对聚氨酯衬套产生作用力,聚氨酯衬套产生变形,通过套筒与转动轴之间的相对位移变化来缓冲两个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一端在沿与横梁平行的方向产生的相对位移,以减少两个液压锁之间沿与横梁平行的方向上的位移,缓解液压锁的磨损,进而使得驶室的舒适性较好。

本发明提供的载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驾驶室后悬装置。本发明提供的载重汽车和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产生的有益效果基本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中的的聚氨酯衬套为打开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装配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的拉臂焊接总成内设置有聚氨酯衬套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的聚氨酯衬套及支撑管装配的透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的支撑横梁总成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的支撑横梁总成的立体图。

图标:1-上锁体总成;2-液压锁;3-拉臂焊接总成;31-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一端;32-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二端;33-套筒;34-聚氨酯衬套;341-凸台;342-连接管;35-支撑管;36-螺栓;37-螺母;4-空气弹簧减震总成;5-支撑横梁总成;51-支撑横梁总成的第一端;52-支撑横梁总成的第二端;53-侧板;531-加厚部;54-底板;541-穿出孔;55-第一连接段;56-倾斜段;57-竖直段;58-第二连接段;6-下支座;7-高度阀上支架总成;8-高度阀总成;9-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包括横梁9及设置在横梁9两端的两组后悬总成,后悬总成包括上锁体总成1、液压锁2、拉臂焊接总成3、空气弹簧减震总成4、支撑横梁总成5、下支座6。上锁体总成1与驾驶室连接,下支座6与车架连接;拉臂焊接总成3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横梁总成5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上锁体总成1、液压锁2、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一端31、空气弹簧减震总成4、支撑横梁总成的第一端51、下支座6依次连接。液压锁2、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一端31、空气弹簧减震总成4、支撑横梁总成的第一端51、下支座6的连接可以通过螺栓36、螺母37连接。液压锁2、拉臂焊接总成3连接后固定。支撑横梁总成的第二端52与横梁9的端部连接;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二端32设置有套筒33,套筒33内设置有聚氨酯衬套34,聚氨酯衬套34的外壁与套筒33的内壁贴合,以使聚氨酯衬套34与套筒33连接紧密。聚氨酯衬套34内设置有转动轴,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二端32与通过转动轴与支撑横梁总成5可转动连接,以使拉臂焊接总成3能够以转动轴的中心轴摆动。

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由于聚氨酯衬套34的变形能力较大,在驾驶室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拉臂焊接总成3和液压锁2以转动轴为中心轴摆动,在沿与横梁9平行的方向上,套筒33对聚氨酯衬套34产生作用力,聚氨酯衬套34产生变形,通过套筒33与转动轴之间的相对位移变化来缓冲两个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一端31在沿与横梁9平行的方向产生的相对位移,以减少两个液压锁2之间沿与横梁9平行的方向上的位移,缓解液压锁2的磨损状况,进而使得驾驶室的舒适性好。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在载重汽车修理的过程中,现有技术中,由于橡胶衬套的刚度较大、变形量较小,使得拉臂焊接总成3的横向位移较小,造成两个液压锁2之间的横向相对位移较小,当两个上锁体总成1的销轴的距离与液压锁2的防止孔有偏差时,即使液压锁2有导向作用,但两个液压锁2的横向位移较小,使得上锁体总成1不能够正确的落入到液压锁2内,造成落锁困难。然而,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使用聚氨酯衬套34,横向变形量较大,使的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一端31之间能够沿着横向产生较大的位移,使得两个液压锁2在横向能够产生较大的位移,落锁方便。为方便说明,与横梁9平行的方向设置为横向。

再次,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在载重汽车转弯的过程中,聚氨酯的外壁受到套筒33朝向拐弯方向的压力,聚氨酯衬套34产生变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橡胶衬套,聚氨酯衬套34的弹性较好,能够进行很好的回弹,缓解了套筒33受力状况,有利于拉臂焊接总成3使用较长时间。

具体地,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支撑横梁总成5包括底板54及两个侧板53;两个所述侧板53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54的两侧,且所述侧板53的底端与分别与所述底板54的两端连接,以使两个所述侧板53与底板54围设成凹槽;转动轴设置为螺栓36和支撑管35,螺栓36设置于支撑管35内,支撑管35的轴向长度等于凹槽宽度;拉臂焊接总成3的第二端32设置于凹槽内侧,并通过螺栓36和螺母37固定。

上述聚氨酯衬套34与套筒33过盈配合,在制作时,将聚氨酯衬套34压入套筒33内,在聚氨酯衬套34内设置支撑管35,将拉臂焊接总成3的第二端32放置于靠近支撑横梁总成的第二端52的凹槽内,凹槽的两侧设置有通孔,螺栓36的一端穿过通孔、支撑管35内部及凹槽另一端的通孔,最后用螺母37固定螺栓36的穿入端。支撑管35的设置的作用为:如没有支撑管35,则将拉臂焊接总成3放入支撑横梁总成5内的凹槽中,将螺母37旋入螺栓36的一端,由于聚氨酯衬套34的变形量较大,使得螺母37旋入螺栓36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凹槽的两个侧壁向凹槽的中心方向产生变形,从而导致凹槽的变形,以至于聚氨酯衬套34受凹槽的内侧壁向中心方向的挤压,影响拉臂焊接总成3的摆动。因此,支撑管35对聚氨酯衬套34及支撑横梁总成5的凹槽的支撑作用。

上述驾驶室上下震动时的具体过程及聚氨酯衬套34的刺果成中的变形过程可以具体地说明,以位于图1右侧的拉臂焊接总成3为例。当拉臂焊接总成3向下且过了横梁9所在的位置时,聚氨酯衬套34的左侧受到套筒33向右方向的压力,聚氨酯衬套34受到压缩从而保证两个液压锁2在横向方向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缓解液压锁2的磨损。当拉臂焊接总成3向上摆动的过程中,拉臂焊接总成3位于横梁9的延长线方向上,此时聚氨酯衬套34的右侧受到套筒33向左方向的压力,聚氨酯衬套34受到压缩从而保证两个液压锁2在横向方向的相对位置不变,缓解液压锁2的磨损。

进一步地,聚氨酯衬套34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聚氨酯衬套34相对设置于套筒33的两端;聚氨酯衬套34包括凸台341和连接管342,凸台341设置于连接管342的一端,且凸台341的外径大于连接管342的外径,以保证套筒33的内壁与聚氨酯衬套34外壁的贴合;连接管342的外径大于套筒33的内径,连接管342设置于套筒33的内部,凸台341的底端与套筒33的端部抵接。制作时,将两个聚氨酯衬套34的连接管342端部分别挤压至套筒33内,直至凸台341的底端与套筒33的端部抵接。上述设置可以使套筒33放置于支撑横梁总成的第二端52的凹槽内,缓解侧板53对套筒33的挤压。同时制作方便。

进一步地,连接管342的内径大于凸台341的内径,以使支撑管35设置于聚氨酯衬套34内后,支撑管35与连接管342之间设置有空隙。上述设置可以减少拉臂焊接总成3摆动过程中,聚氨酯衬套34与支撑管35之间的相对转动的磨损。同时,可以缓解在拉臂焊接总成3摆动过程中,聚氨酯衬套34受到压力,向支撑管35的中心方向变形时,对支撑管35的压力,避免支撑管35的变形。

如图5所示,支撑横梁总成5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段55、倾斜段56、竖直段57及第二连接段58;第一连接段55、倾斜段56、竖直段57及第二连接段58依次连接。上述侧板53的第一连接段55、倾斜段56、竖直段57及第二连接段58为一体成型,这里只是为方便说明,将侧板53划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连接段55用于分别与横梁9、拉臂焊接总成3连接;倾斜段56与竖直段57之间的夹角小于90°;第二连接段58用于分别与空气弹簧减震总成4、下支座6连接。由于拉臂焊接总成3的宽度小于凹槽的宽度,在拉臂焊接总成3摆动的过程中,拉臂焊接总成3向凹槽的倾斜端移动。上述设置,有利于减小驾驶室后悬装置的占用空间,使两个支撑横梁总成5之间的距离加大,有利于在两个支撑横梁总成5之间放置发动机等部件。

侧板53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底板54,有利于增强支撑横梁总成5的强度。侧板53的顶边处设置有加厚部531,加厚部531用于增强支撑横梁总成5的强度。上述设置也有利于增强支撑横梁总成5的强度,同时减轻支撑横梁总成5的重量。

进一步地,底板54上设置有穿出孔541,穿出孔541用于穿出液压锁2的连接线,液压锁2的连接线与设置于两个支撑横梁总成5之间的机构连接。上述设置使得驾驶室后悬装置整体巧妙。

拉臂焊接总成3的两端之间的长度较长时,有利于缓解两个液压锁2之间的横向位移,减缓液压锁2的磨损,但是拉臂焊接总成3过长,则会使支撑横梁总成5的倾斜段56向横梁9的中心方向移动,造成两个支撑横梁总成5之间的空间减小,因此,选用拉臂焊接总成3的两端之间的长度范围为:240-280mm,以兼顾保证缓解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一端31在横向方向为位移及两个支撑横梁总成5之间的空间较大。

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还包括高度阀总成8及高度阀上支架总成7,高度阀总成8设置于支撑横梁总成5的侧部,高度阀上支架总成7设置于空气弹簧减震总成4与拉臂焊接总成3的连接处,高度阀总成8及高度阀上支架总成7连接,通过控制空气弹簧总成,进而控制驾驶室的竖向高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二端32设置有套筒33,套筒33内设置有聚氨酯衬套34,聚氨酯衬套34的外壁与套筒33的内壁贴合,以使聚氨酯衬套34与套筒33连接紧密。聚氨酯衬套34内设置有支撑管35和螺栓36,以使拉臂焊接总成3能够以螺栓36的中心轴摆动。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由于聚氨酯衬套34的变形能力较大,在驾驶室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拉臂焊接总成3和液压锁2以转动轴为中心轴摆动,在沿与横梁9平行的方向上,套筒33对聚氨酯衬套34产生作用力,聚氨酯衬套34产生变形,通过套筒33与转动轴之间的相对位移变化来缓冲两个拉臂焊接总成的第一端31在沿与横梁9平行的方向产生的相对位移,以减少两个液压锁2之间沿与横梁9平行的方向上的位移,缓解液压锁2的磨损状况,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性,且落锁方便,以利于驾驶室的翻转和载重汽车的维修。同时,支撑横梁总成5设计精巧,强度较高。

本发明提供的载重汽车,包括如上的驾驶室后悬装置。支撑横梁总成的第一端51与下支座6可拆卸连接,当载重汽车的型号不同时,可以只更换下支座6的型号,从而使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后悬装置可以应用多种型号的载重汽车,同时节省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