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1006发布日期:2019-04-20 05:4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0月1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7-0131550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一种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在车辆的正面碰撞和前部小型重叠碰撞期间具有改进性能的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的前部车身具有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被定位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处并且限定发动机室。前部车身包括:前端模块,形成发动机室的前侧并且安装有冷却模块、头灯等;挡泥板构件,形成发动机室的左侧和右侧并且提供安装车轮的腔室;以及仪表板,被定位在发动机室的后侧处并且将乘客室与发动机室隔开。

另外,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前侧构件在车辆的左右两侧处被设置在发动机室的下侧处以提高前部车身的结构刚度。副车架被设置在前侧构件的下侧以安装和支撑悬架系统以及安装在发动机室中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保险杠梁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被设置在前侧构件的前部顶端部分处,以提高车辆的正面碰撞期间的性能。保险杠梁利用碰撞盒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构件的前部顶端部分连接。

在车辆行进的同时,当具有前述结构的前部车身的车辆经历与诸如障碍物或其它车辆的碰撞物体的小型重叠类型的正面碰撞时(例如,当诸如小型重叠障碍物的碰撞物体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偏向一侧并与车身的外围碰撞时),碰撞物体越过前侧构件并且与具有相对较低刚性的车身的外围碰撞。因此,在车辆的前部小型重叠碰撞期间车辆的结构完整性受到影响,并且乘客安全性受到影响并且由于碰撞而对车辆造成损坏。

近来,已经提出通过增强车身的外围来应对小型重叠碰撞的技术。例如,已经提出一种用于将前挡泥板构件的前部顶端部分延伸到前侧构件的前部顶端部分并且使用连接构件将前挡泥板构件的前部顶端部分连接到前侧构件的前部顶端部分的结构或者一种用于将增强构件安装到前侧构件的外侧以阻止碰撞物体穿透的结构。然而,提出的结构在前部小型重叠碰撞期间是无效的。

由于在本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不形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经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其能够提高在车辆的正面碰撞、偏置碰撞或小型重叠碰撞期间在通过挡泥板构件支撑、传递至前侧构件的冲击能量方面的性能。因此,通过将施加到前侧构件和挡泥板构件的冲击能量适当地分散到车身的其它部件,而提高在碰撞期间的稳定性。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方面,一种用于增强其中前部车身的前侧构件和挡泥板构件彼此连接的部分的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可以包括:插入构件,被插入到前侧构件的前端部分中;以及前端安装支架,连接到插入构件的前端并且紧固到车身的不同部分。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挡泥板构件可以支撑与前侧构件分离的插入构件的部分的后端。特别地,插入构件和前侧构件可以具有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形成闭合截面的三维箱体结构。当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向内设置的前侧内板和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向外设置的前侧外板彼此联接时,前侧构件可以形成三维箱体结构。

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插入构件的部分可以被插入到前侧构件的前端部分中,以将前侧内板的前端定位成与插入构件的前端重叠,并且前侧外板的前端可以与插入构件的后端接触。前侧内板的前端和插入构件的前端可以基于车身的前后方向被设置在相同平面上。

另外,挡泥板构件的前端部分可以具有在车身的竖直方向上形成闭合截面的三维箱体结构。当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向内设置的挡泥板内板和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向外设置的挡泥板外板彼此联接时,挡泥板构件可以形成三维箱体结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形成在挡泥板构件的前端部分处的三维箱体结构的内表面可以与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前侧构件的外表面接触。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挡泥板构件的内表面和前侧构件的外表面可以联接在一起(例如,焊接等)。

进一步地,形成在挡泥板构件的前端部分处的三维箱体结构的前侧可以与从前侧构件分离的插入构件的部分的后端接触。挡泥板构件的前侧和插入构件的后端可以联接在一起(例如,焊接等)。插入构件可以具有前侧敞开且后侧闭合的“u”形截面。

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延伸部分可以被形成在挡泥板构件上,该延伸部分比用于支撑插入构件的后端的部分进一步向车身的前侧延伸。插入构件可以被压配合在前侧构件和延伸部分之间。

附图说明

提供附图以用于参考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本公开的精神不应当仅由附图来解释。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的示例性俯视平面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的示例性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的示例性局部立体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沿着图3的线a-a截取的示例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本公开,但是将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不旨在将本公开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本公开旨在不仅涵盖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而且涵盖可以包括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可选方案、变型、等同物和其它示例性实施例。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如本文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括有”指定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添加。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例如,为了使本公开的描述清楚,未示出不相关的部分,并且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进一步地,当叙述层在另一层或衬底“上”时,该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层或衬底上或者第三层可以被设置在其间。

应当理解的是,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它类似术语通常包括机动车辆,诸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的乘用车,包括各种小船、大船的船舶,飞机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内燃机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它替代燃料(例如,源自除石油以外的来源的燃料)车辆。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的示例性俯视平面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的示例性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1可以包括用于增强其中前侧构件20和挡泥板构件30在减震器壳体15的前侧处彼此重叠的部分的结构。

减震器(未示出)可以被设置在减震器壳体15中。特别地,减震器壳体15可以被设置成围绕减震器。由于减震器对于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下文中,被称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其描述将是有限的。前侧构件20可以基于车身10的宽度方向被设置在减震器壳体15内,并且可以基于车身10的宽度方向连接到减震器壳体15的内部下端。

挡泥板构件30可以基于车身10的宽度方向被设置在前侧构件20的外部,其中减震器壳体15被插置在其间。另外,挡泥板构件30的前端部分可以连接到前侧部件20的前端部分,与减震器壳体15相比,前侧部件20的前端部分进一步向车身10的前侧延伸。进一步地,挡泥板构件30延伸以朝向车身10的后侧向上倾斜并且可以连接到挡泥板上部构件(未示出)。换言之,挡泥板构件30可以连接前侧构件20和挡泥板上部构件。因此,挡泥板构件30可以被配置成在正面碰撞、偏置碰撞或小型重叠碰撞期间吸收和分散施加到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前侧构件20的载荷。例如,偏置碰撞是指局部正面碰撞,小型重叠碰撞是指偏置碰撞的一种类型。换言之,小型重叠碰撞是一侧具有施加到前侧构件20的载荷中的大部分载荷的局部位置的碰撞。

进一步地,挡泥板上部构件可以基于车身10的宽度方向被设置在前围(未示出)外部。挡泥板上部构件可以是基于车身10的宽度方向连接到减震器壳体15的外部上端的构件并且可以形成车身10。由于挡泥板上部构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的示例性局部立体图。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1进一步包括插入构件40和前端安装支架50。插入构件40可以被插入到前侧构件20的前端部分中。另外,插入构件40和前侧构件20可以具有在车身10的前后方向上形成闭合截面的三维箱体结构。

进一步地,前侧构件20可以包括前侧内板22和前侧外板24,并且当在车身10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向内设置的前侧内板22和在车身10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向外设置的前侧外板24彼此联接时,前侧构件20可以形成三维箱体结构。特别地,前侧内板22的前端可以比前侧外板24的前端进一步向前延伸,并且可以与插入构件40的前端重叠,并且插入构件40的部分可以被插入到前侧构件20的前端部分中。相应地,前侧外板24的前端可以与插入构件40的后端接触。换言之,前侧内板22的前端和插入构件40的前端可以基于车身10的前后方向被设置在相同平面上。

前端安装支架50可以连接到前侧内板22的前端和插入构件40的前端,并且可以被紧固到前保险杠梁(未示出)。换言之,前端安装支架50可以将前保险杠梁定位成安装在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1上。由于前保险杠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图4是沿着图3的线a-a截取的示例性截面图。如图2至图4所示,挡泥板构件30的前端部分可以包括在车身10的竖直方向上形成闭合截面的三维箱体结构。换言之,挡泥板构件30的前端部分的延伸方向和前侧构件20的前端部分的延伸方向不彼此平行,而是彼此交叉。

挡泥板构件30可以包括挡泥板内板32和挡泥板外板34,并且当在车身10的宽度方向上向内设置的挡泥板内板32和在车身10的宽度方向上向外设置的挡泥板外板34彼此联接时,挡泥板构件30可以形成三维箱体结构。例如,形成在挡泥板构件30的前端部分处的三维箱体结构的前侧可以与从前侧构件20分离的插入构件40的另一部分的后端接触。换言之,形成在挡泥板构件30的前端部分处的三维箱体结构的前侧以及前侧外板24的前端可以基于车身10的前后方向被设置在相同平面上。另外,在挡泥板构件30的前端部分处,在车身10的宽度方向上的挡泥板内板32的内表面可以与在车身10的宽度方向上的前侧外板24的外表面接触。

参照图4,插入构件40可以具有前侧敞开且后侧闭合的“u”形截面。另外,前端安装支架50的整个截面可以具有前侧敞开且后侧闭合的“u”形。进一步地,延伸部分36可以被形成在挡泥板构件30的挡泥板外板34的前端部分处,该延伸部分36比形成在挡泥板构件30的前端部分处的三维箱体结构的前侧进一步向车身10的前侧延伸。

在挡泥板构件30的前端部分处,在车身10的宽度方向上的挡泥板内板32的内表面与在车身10的宽度方向上的前侧外板24的外表面可以联接在一起(例如,焊接w1)。插入构件40可以被压配合以使得在车身10的宽度方向上的插入构件40的内表面与在车身10的宽度方向上的前侧内板22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在车身10的宽度方向上的插入构件40的外表面可以与在车身10的宽度方向上的延伸部分36的内表面接触。另外,前端安装支架50的闭合后侧可以通过插入构件40的敞开的前侧被压配合到插入构件40中。进一步地,形成在挡泥板构件30的前端部分处的三维箱体结构的前侧与插入构件40的闭合后侧可以联接在一起(例如,焊接w2)。

特别地,当挡泥板内板32的内表面和前侧外板24的外表面联接在一起(例如,焊接w1)时,可以提高形成车身10的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1的构件之间的连接的设计自由度。另外,当挡泥板构件30的前侧和插入构件40的后侧联接在一起(例如,焊接w2)时,可以提高前部车身的增强结构1的构件之间的联接刚度。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挡泥板构件30和前侧构件20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重叠,并且在小型重叠碰撞期间吸收载荷的区域可以增加预定宽度e(参见图1)。因此,可以提高分散载荷的性能。另外,插入构件40的三维箱体结构和前侧构件20的三维箱体结构可以通过插入来彼此联接。挡泥板构件30可以支撑插入构件40的后端并且结构刚性可以被提高。

虽然已经结合目前认为是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容描述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本公开旨在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型和等同布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