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转向器带横拉杆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0291阅读:1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转向器带横拉杆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液压转向器带横拉杆总成。



背景技术:

未来全球拥有的汽车数量越来越多,道路也越来越拥挤,停车位越来越紧张,这就需要整车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实现转向和倒车入库,如果一款车辆有较小的转弯半径,将会给驾驶员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使得同样面积的停产场能够停放更多的车辆,从而充分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因此未来整车市场对整车机动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目前轻型商用车的转弯直径一般设置在11m~12m,内轮转向角一般设置在38°~45°,车型所采用的液压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齿条行程一般设置在130mm~165mm之间,但该齿条行程不足以支撑整车大转角的需求。此外,目前的转向器的防尘罩在汽车转向时会发生膨胀或压缩,从而易于与球头和齿条干涉,导致助力不均匀或异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汽车转向时可防止防尘罩膨胀或吸瘪的液压转向器带横拉杆总成。

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转向器带横拉杆总成,其包括转向器、两个防尘罩、齿条、活塞、密封件、球头基座、球头以及拉杆,齿条设于转向器内,活塞与齿条相连并分别与两侧的密封件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齿条的两端分别和球头基座相连,两球头基座内分别设有球头,两球头分别和拉杆相连,两个防尘罩对称设置,且其一端均和拉杆相连,另一端均和转向器相连,在两球头基座设有通气孔,在齿条设有中空孔,两个通气孔和中空孔相通。

进一步地,转向器为一体式铸铝结构。

进一步地,拉杆为铝制结构。

进一步地,拉杆包括通过螺纹连接的外拉杆和内拉杆,外拉杆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齿条的行程为170mm-200mm。

综上所述,在两球头基座设有通气孔,在齿条设有中空孔,两个通气孔和中空孔相通可以防止防尘罩膨胀或吸瘪。而且齿条内部采用中空设计,可以减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液压转向器带横拉杆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液压转向器带横拉杆总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转向器带横拉杆总成包括转向器1、两个防尘罩2、齿条3、活塞4、密封件5、球头基座6、球头7以及拉杆8。转向器1为一体式铸铝结构,其上一体形成有油管安装结构、转向器安装结构、转阀安装结构等,这样集成化程度高,结构更加紧凑且更轻。

齿条3设于转向器1内,活塞4与齿条3相连,活塞4至两侧的密封件5之间是腔体,从而在活塞4与两侧的密封件5之间分别形成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在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分别设置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图未示),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通过油管和转阀(图未示)相连。

齿条3的两端分别和球头基座6相连,两球头基座6内分别设有球头7,两球头7分别和拉杆8相连。拉杆8为铝制结构,这样其结构更轻,拉杆8包括通过螺纹连接的外拉杆81和内拉杆82。外拉杆81为弧形结构,用于避让大转角的轮胎包络。此外,由于外拉杆81和内拉杆82通过螺纹连接,因此易于调整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便于将外拉杆81和转向节相连。

两个防尘罩2对称设置,且其一端均和拉杆8相连,另一端均和转向器1相连。两球头基座6设有通气孔,齿条3设有中空孔31,两个通气孔和中空孔31相通。

液压转向器带横拉杆总成布置有油管安装结构、转向器安装结构、转阀安装结构、活塞、拉杆等,为实现大的齿条行程,需要合理布置各个结构,在保证强度刚度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大齿条行程的布置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齿条3的行程为170mm-200mm,其大于现有技术的齿条的行程,因此,带有本实用新型的液压转向器带横拉杆总成的车轮的转动角度更大,最大可达达59°,进一步使得整车转弯直径达到4.5m。

转向时,转阀中的液压油从一个油口进入到转向器中,例如从第一油口进入到第一腔室11,而第二腔室12中的液压油从第二油口流出,导致第一腔室11中的液压最大,第二腔室12中的液压减小,使得活塞朝右运动,带动齿条右移,进而带动右边的拉杆外拉,使得右边的防尘罩内部空气增大,气压增强,左边的防尘罩内部空气减小,气压减小,右侧防尘罩的气体从齿条的中空孔由右侧进入左侧防尘罩内,保证了左右防尘罩的气压相等,不会造成防尘罩的膨胀或吸瘪。

综上所述,在两球头基座6设有通气孔,在齿条3设有中空孔31,两个通气孔和中空孔31相通可以防止防尘罩膨胀或吸瘪。而且齿条内部采用中空设计,可以减少质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