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鞍座快拆式可折叠便携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8191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鞍座快拆式可折叠便携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尤其涉及一种鞍座快折式可折叠便携电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交通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其中,电动车以其便捷、绿色环保等优点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电动车是基于现有自行车的结构对其进行改造,通过增加电池、驱动系统以及电控系统能够使得车子在电能驱动下快速运行。

目前,电动车基本上是两轮车,为了能够使得车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车架采用焊接或者一体成型结构设计,这样的结构设计往往会造成整车体积大,停放时整车所占用空间大,特别是需要停放在家里时,给使用者带来诸多的不便。

此外,为了解决停放时整车所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设计出可折叠电动车,传统的折叠电动车普遍采用车体对折或四连杆机构折叠方式折叠车体,折叠后车体占用空间仍然偏大,不便于随身携带,特别是电动车的车体较重随身携带行动不便。

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折叠电动车,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整车体积大,折叠后车体所占用空间偏大,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座快拆式可折叠便携电动车,解决了电动车整车体积大,停放时所占用空间大,不便于携带的问题,同时可以根据人数需求选择鞍座的数量,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鞍座快拆式可折叠便携电动车,包括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上端设置有一滑轨部,该滑轨部设置有至少一鞍座组件,所述鞍座组件包括鞍座及可折叠鞍座支架,所述可折叠鞍座支架包括卡座部、支撑部及连接部,所述可折叠鞍座支架通过卡座套设在滑轨部上,所述可折叠鞍座支架通过连接部与鞍座相连接,所述卡座部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折叠部,所述支撑部与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二折叠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竖杆,所述竖杆设置在车架主体上端且位于鞍座组件前端,所述竖杆上设置有一固定座及一活动座,所述固定座与活动座通过一锁扣手柄相连接,所述锁扣手柄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固定座与活动座通过第一转轴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杆上端且位于竖杆前侧设置有一可折叠车把,所述可折叠车把包括一左车把及一右车把,所述左车把与右车把中间设置有一旋转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车把与右车把上均设置有刹车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前叉与后叉,所述前叉设置在车架主体下端且位于车架主体前侧,后叉设置在车架主体下端且位于车架主体后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叉上设置有一前轮,所述后叉上设置一轮毂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主体下端且位于前叉后端设置有第一脚蹬及第二脚蹬,所述车架主体下端且位于后叉前端设置有一减震座,所述减震座上设置有第三脚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座与后叉通过第二转轴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主体前侧设置有一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改进鞍座组件与车架主体的结构设计,使鞍座组件可以快速拆装,根据使用者的座位需求来选择鞍座组件的数量,从而增强折叠电动车的实用性;通过改进鞍座组件的结构设计,使鞍座组件可上下折叠,减小占用空间,以解决电动车整车体积大,折叠后车体占用空间仍然偏大,不便于随身携带的问题;通过对竖杆及车把结构设计的改进,使电动车折叠后进一步地减小占用空间的大小,方便使用者的携带出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鞍座快拆式可折叠便携电动车,包括车架主体1,所述车架主体1上端设置有一滑轨部11,该滑轨部11设置有至少一鞍座组件2,所述鞍座组件2包括鞍座21及可折叠鞍座支架22,所述可折叠鞍座支架22包括卡座部221、支撑部222及连接部223,所述可折叠鞍座支架22通过卡座221套设在滑轨部11上,所述可折叠鞍座支架22通过连接部223与鞍座21相连接,所述卡座部221与支撑部222之间设置有第一折叠部224,所述支撑部222与连接部223之间设置有第二折叠部225。

通过改进鞍座组件2与车架主体1的结构设计,使鞍座组件2可以快速拆装,根据使用者的座位需求来选择鞍座组件2的数量,从而增强折叠电动车的实用性;通过改进鞍座组件2的结构设计,使鞍座组件2可上下折叠,减小占用空间,以解决电动车整车体积大,折叠后车体占用空间仍然偏大,不便于随身携带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竖杆3,所述竖杆3设置在车架主体1上端且位于鞍座组件2前端,所述竖杆3上设置有一固定座31及一活动座32,所述固定座31与活动座32通过一锁扣手柄33相连接,所述锁扣手柄33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固定座31与活动座32通过第一转轴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杆3上端且位于竖杆3前侧设置有一可折叠车把 4,所述可折叠车把4包括一左车把41及一右车把42,所述左车把41与右车把42中间设置有一旋转部43。所述左车把41与右车把42上均设置有刹车装置。通过对竖杆3及可折叠车把4结构设计的改进,使竖杆3及可折叠车把4均可以折叠变形,使电动车折叠后进一步地减小占用空间的大小,方便使用者的携带出行。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前叉5与后叉6,所述前叉5设置在车架主体1 下端且位于车架主体1前侧,后叉设6置在车架主体1下端且位于车架主体 1后侧。所述前叉5上设置有一前轮51,所述后叉6上设置一轮毂电机61。采用轮毂电机61作为电动车动力来源,可进一步减小电动车的体积,不需要单独再安装发动机来提供动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主体1下端且位于前叉5后端设置有第一脚蹬 52及第二脚蹬53,所述车架主体1下端且位于后叉6前端设置有一减震座7,所述减震座7上设置有第三脚蹬71。所述减震座7与后叉6通过第二转轴铰接。设置脚蹬的结构设计方便使双脚的放置,提供舒适地驾驶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主体1前侧设置有一照明灯8,该结构设计可在夜间驾驶电动车提供照明功能,同时可以提醒对面来车注意对面方向的使用者位置,及时避让,使用者可以根据灯光更好地认清实时路况,安全性能更强,夜间驾驶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主要在于:

通过改进鞍座组件与车架主体的结构设计,使鞍座组件可以快速拆装,根据使用者的座位需求来选择鞍座组件的数量,从而增强折叠电动车的实用性;通过改进鞍座组件的结构设计,使鞍座组件可上下折叠,减小占用空间,以解决电动车整车体积大,折叠后车体占用空间仍然偏大,不便于随身携带的问题;通过对竖杆及车把结构设计的改进,使电动车折叠后进一步地减小占用空间的大小,方便使用者的携带出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