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配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动车可折叠车把。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电动车或者滑板车等交通休闲工具,为了便于携带,便与存放,其结构设计大多采用可折叠式,但是折叠重点大多只局限于车架部分,忽视了车把。目前,大部分车把还是固定形态,多为安装在车身前端的横向支架,这样的车把宽度比车架的宽度大得多,车架折叠后,就越显得车把的体积尤为突出,对车辆的便携性有很大的影响,故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固定形态的车把的不足,对车把的结构进行了改良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可折叠车把,能够解决车把不能够折叠,导致电动车占用面积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车可折叠车把,所述可折叠车把包括从中间到两边依次连接的中间龙头、铰接部、伸缩连接杆和设置为中空结构的车把手,所述伸缩连接杆靠近中间龙头的一端与中间龙头铰接,伸缩连接杆远离中间龙头的一端与车把手滑动连接,所述车把手靠近中间龙头一端设置有锁紧限位结构,所述伸缩连接杆远离中间龙头的一端通过锁紧限位结构与车把手连接。
锁紧限位结构的作用在于固定车把手和铰接部的位置,使左右把手处于180°水平位置,防止使用过程中车把手沿铰接部转动影响操作者使用。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锁紧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铰接部靠近车把手一端外壁上的外螺纹和设置在车把手内壁靠近中间龙头一端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锁紧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铰接部外壁靠近车把手一端的弹性凸起和设置在车把手靠近中间龙头一端与弹性凸起对应的凹槽。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中空结构包括设置在车把手靠近中间龙头一端的第一通孔以及与第一通孔远离中间龙头一端连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伸缩连接杆靠近车把手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通孔配合使用的限位部。
限位部和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连接处所形成的限位凸台可防止车把手在未锁紧状态下与伸缩连接杆掉落而分离。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车把手上设置有防滑橡胶护套。除了起到使用者使用车把时防滑的作用,还可提高皮肤与车把手接触时的手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中间龙头和车把手之间设置铰接部,可快速转动车把手实现车把的折叠。
(2)本实用新型在中间龙头和车把手之间设置伸缩连接杆,可在车把手方向对车把伸缩移动,进一步减小车把的占用体积。
(3)本实用新型在分别铰接部和车把手上设置锁紧限位结构,可快速对车把手工作状态的180°水平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紧限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紧限位结构的另一种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中间龙头;2-铰接部;21-外螺纹;3-伸缩连接杆;31-限位部;4-车把手;41-限位凸台;42-内螺纹;5-中空结构;6-弹性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动车可折叠车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可折叠车把包括从中间到两边依次连接的中间龙头1、铰接部2、伸缩连接杆3和设置为中空结构5的车把手4,所述伸缩连接杆3靠近中间龙头1的一端与中间龙头1铰接,伸缩连接杆3远离中间龙头1的一端与车把手4滑动连接,所述车把手4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设置有锁紧限位结构,所述伸缩连接杆3远离中间龙头1的一端通过锁紧限位结构与车把手4连接。
从中间到两边依次包括中间龙头1、铰接部2、伸缩连接杆3和车把手4,其中车把手4包括中空结构5,伸缩连接杆3一端通过铰接部2与中间龙头1铰接,另一端与车把手4在中空结构5内可伸缩连接,铰接部2外壁靠近车把手4一端与车把手4内壁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分别设置有锁紧限位结构。
本实施例在工作的时候,当需要使用车把的时候,转动左右车把手4使其处于180°水平位置,然后通过锁紧限位结构,固定车把手4和铰接部2的位置,使左右车把手4固定在180°水平位置,防止使用过程中车把手4沿铰接部转动影响操作者使用;当不需要使用车把的时候,打开锁紧限位结构,转动车把手4便可对车把进行快速的折叠。车把手4除了可以沿铰接部2转动以外,由于在车把手4和铰接部2之间设置了伸缩连接杆3,可使车把手4沿伸缩连接杆3进行伸缩,进一步减小了车把的占用体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动车可折叠车把,从中间到两边依次包括中间龙头1、铰接部2、伸缩连接杆3和车把手4,其中车把手4包括中空结构5,伸缩连接杆3一端通过铰接部2与中间龙头1铰接,另一端与车把手4在中空结构5内可伸缩连接,铰接部2外壁靠近车把手4一端与车把手4内壁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分别设置有锁紧限位结构。所述伸缩连接杆靠近车把手一端为限位部,车把手在中空结构5内设置有限位平台。限位部和限位凸台41可防止车把手在未锁紧状态下与伸缩连接杆掉落而分离。
实施例3:
如图3、图4所示,所述中空结构5包括设置在车把手靠近中间龙头一端的第一通孔以及与第一通孔远离中间龙头一端连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伸缩连接杆靠近车把手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通孔配合使用的限位部。
限位部31和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连接处所形成的限位凸台41可防止车把手4在未锁紧状态下与伸缩连接杆4掉落而分离。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动车可折叠车把,如图1、图2、图3所示,从中间到两边依次包括中间龙头1、铰接部2、伸缩连接杆3和车把手4,其中车把手4包括中空结构5,伸缩连接杆3一端通过铰接部2与中间龙头1铰接,另一端与车把手4在中空结构5内可伸缩连接,铰接部2外壁靠近车把手4一端与车把手4内壁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分别设置有锁紧限位结构。其中锁紧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铰接部2外壁靠近车把手4一端的外螺纹21和设置在车把手4内壁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与外螺纹21匹配的内螺纹42。
本实施例在工作的时候,当需要使用车把的时候,转动左右车把手4使其处于180°水平位置,然后旋转车把手4,使设置在铰接部2外壁靠近车把手4一端的外螺纹21和设置在车把手4内壁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的内螺纹42互相咬合,从而达到锁紧限位的作用,使左右车把手4固定在180°水平位置,防止使用过程中车把手4沿铰接部转动影响操作者使用;当不需要使用车把的时候,反向旋转车把手4,使车把手4和铰接部2分离,转动车把手4从而可对车把进行快速的折叠,然后重复上述螺纹咬合步骤,推动车把手4,对折叠状态的车把手4进行固定,进一步减小车把的占用体积,便于携带和存放。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动车可折叠车把,如图1、图2、图4所示,从中间到两边依次包括中间龙头1、铰接部2、伸缩连接杆3和车把手4,其中车把手4包括中空结构5,伸缩连接杆3一端通过铰接部2与中间龙头1铰接,另一端与车把手4在中空结构5内可伸缩连接,铰接部2外壁靠近车把手4一端与车把手4内壁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分别设置有锁紧限位结构。所述锁紧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铰接部2外壁靠近车把手一端的弹性凸起6和设置在车把手4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与弹性凸起6对应的凹槽。
本实施例在工作的时候,当需要使用车把的时候,转动左右车把手4使其处于180°水平位置,然后向中间龙头1方向推动车把手4,使弹性凸起向6下移动,推动到一定位置,弹性凸起6在弹性作用下从车把手4的凹槽向上移动恢复原状,卡住车把手4,从而使左右车把手4固定在180°水平位置,防止使用过程中车把手4沿铰接部转动影响操作者使用;当不需要使用车把的时候,按住弹性凸起6,推动车把手4使车把手4和铰接部2分离,转动车把手4从而可对车把进行快速的折叠,然后重复上按住述弹簧凸起6移动步骤,推动车把手4,对折叠状态的车把手4进行固定,进一步减小车把的占用体积,便于携带和存放。
实施例6:
如图1、图2、图4所示,一种电动车可折叠车把,所述可折叠车把包括从中间到两边依次连接的中间龙头1、铰接部2、伸缩连接杆3和设置为中空结构5的车把手4,所述伸缩连接杆3靠近中间龙头1的一端与中间龙头1铰接,伸缩连接杆3远离中间龙头1的一端与车把手4滑动连接,所述车把手4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设置有锁紧限位结构,所述伸缩连接杆3远离中间龙头1的一端通过锁紧限位结构与车把手4连接。所述锁紧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铰接部2外壁靠近车把手一端的弹性凸起6和设置在车把手4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与弹性凸起6对应的凹槽。所述中空结构55包括设置在车把手4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的第一通孔以及与第一通孔远离中间龙头1一端连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伸缩连接杆3靠近车把手4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通孔配合使用的限位部31。所述车把手4上设置有防滑橡胶护套。优选的,在铰接部2和车把手4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将伸缩连接杆3包裹,有效的避免连接处灰尘、雨水进入。
当需要使用车把的时候,转动左右车把手4使其处于180°水平位置,使得中间龙头1、铰接部2、伸缩连接杆3和车把手4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向中间龙头1方向推动车把手4,使弹性凸起向6下移动,推动到一定位置,弹性凸起6在弹性作用下从车把手4的凹槽向上移动恢复原状,卡住车把手4,从而使左右车把手4固定在180°水平位置,防止使用过程中车把手4沿铰接部转动影响操作者使用;当不需要使用车把的时候,按住弹性凸起6,推动车把手4使车把手4和铰接部2分离,转动车把手4从而可对车把进行快速的折叠,然后重复上按住述弹簧凸起6移动步骤,推动车把手4,对折叠状态的车把手4进行固定,进一步减小车把的占用体积,便于携带和存放。
实施例7: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电动车可折叠车把,所述可折叠车把包括从中间到两边依次连接的中间龙头1、铰接部2、伸缩连接杆3和设置为中空结构5的车把手4,所述伸缩连接杆3靠近中间龙头1的一端与中间龙头1铰接,伸缩连接杆3远离中间龙头1的一端与车把手4滑动连接,所述车把手4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设置有锁紧限位结构,所述伸缩连接杆3远离中间龙头1的一端通过锁紧限位结构与车把手4连接。所述锁紧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铰接部2靠近车把手4一端外壁上的外螺纹21和设置在车把手4内壁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与外螺纹21匹配的内螺纹42。所述中空结构55包括设置在车把手4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的第一通孔以及与第一通孔远离中间龙头1一端连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伸缩连接杆3靠近车把手4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通孔配合使用的限位部31。所述车把手4上设置有防滑橡胶护套。优选的,在铰接部2和车把手4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将伸缩连接杆3包裹,有效的避免连接处灰尘、雨水进入。
当需要使用车把的时候,转动左右车把手4使其处于180°水平位置,使得中间龙头1、铰接部2、伸缩连接杆3和车把手4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旋转车把手4,使设置在铰接部2外壁靠近车把手4一端的外螺纹21和设置在车把手4内壁靠近中间龙头1一端的内螺纹42互相咬合,从而达到锁紧限位的作用,使左右车把手4固定在180°水平位置,防止使用过程中车把手4沿铰接部转动影响操作者使用;限位部31和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连接处所形成的限位凸台41可防止车把手4在未锁紧状态下与伸缩连接杆4掉落而分离;当不需要使用车把的时候,反向旋转车把手4,使车把手4和铰接部2分离,转动车把手4从而可对车把进行快速的折叠,然后重复上述螺纹咬合步骤,推动车把手4,对折叠状态的车把手4进行固定,进一步减小车把的占用体积,便于携带和存放。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