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鞍座可水平调节的减震自行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076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鞍座可水平调节的减震自行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鞍座可水平调节的减震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健康、绿色生活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自行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创新,自行车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简单、最为实用和人们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

现有自行车的鞍座大多为可在纵向上调节,不能在水平方向上调节,因而不能适应不同人群对自行车的要求。同时,减震结构是多数自行车上必不可少的结构,具有减震结构的自行车一般为前架和后架通过轴铰接,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前架和后架铰接,减震弹簧的安装角度无法调节,自行车的减震力度无法调节,无法满足人们的不同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鞍座可水平调节的减震自行车车架,同时减震弹簧的减震力度可调。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管、下管、立管后上叉和后下叉,所述上管的首端焊接固接有头管,所述立管的顶端与上管的中后部相焊接固接,在立管的底端焊接固接有中轴套,所述下管的首端与上管的首端相汇聚并焊接固接于头管的外周壁上,且在上管和下管之间焊接固接有带有若干定位孔的扇形调节板;在中轴套的两端均焊接固接有带有轴孔的后叉连接板,在两轴孔之间架设有转轴;所述后上叉和后下叉两者的尾端汇聚并设有后叉片,后下叉的首端与转轴的外周壁相焊接固接;在立管上焊接固接有带有轴孔的耳板,在立管两侧各设有一个扇形的倾转板,且两倾转板的顶部通过插设于耳板轴孔内的铰接轴与所述耳板相铰接;所述两倾转板对应的两个外角之间均架设有连接杆,在两连接杆上均共轴套设有套筒,位于后方的套筒与后上叉的首端焊接固接、位于前方的套筒与扇形调节板的定位孔之间安装有减震弹簧;在上管上设有可沿上管长度方向移动和固定的U型座,在U型座的顶面焊接固接有座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鞍座可水平调节的减震自行车车架,与其他自行车车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鞍座可实现水平方向的调节,满足人们骑行的不同需求,同时,本结构中的减震弹簧的角度可调,通过调节减震弹簧的安装角度可以对自行车的减震力度进行调整,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使用要求。

优选地:所述U型座开口向下的套设于上管的外表面,还包括穿过上管和U型座横断面的第一紧固件,该第一紧固件能将上管和U型座固定在相对不动的固定位置,也可以从该固定位置释放。

优选地:在上管的中后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狭长通孔,且所述第一紧固件为一种快拆结构;快拆结构包括穿过U型座的横断面和狭长通孔并穿出U型座两侧壁外侧的拉杆;拉杆的一端套设有缓冲垫且铰接有带有凸轮的扳手,拉杆的另一端带有螺纹且螺合有定位螺母。

优选地:所述扇形调节板上相邻两个定位孔之间连通有滑动槽,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定位孔上的第二紧固件,所述减震弹簧的端部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所述调节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紧固件为快拆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座杆水平位置固定状态下上管与U型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座杆水平位置可调状态下上管与U型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管;101、头管;102、中轴套;103、后叉片;104、座杆;11、狭长通孔;2、下管;3、立管;31、耳板;32、倾转板;4、后上叉;5、后下叉;6、连接板; 61、转轴;7、减震弹簧;8、扇形调节板;81、定位孔;82、滑动槽;83、第二紧固件; 9、U型座;91、第一紧固件;911、扳手;912、凸轮;913、缓冲垫;914、拉杆;915 定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管1、下管2、立管3后上叉4和后下叉5,所述上管1的首端焊接固接有头管101,所述立管3的顶端与上管1的中后部相焊接固接,在立管3的底端焊接固接有中轴套102,所述下管2的首端与上管1的首端相汇聚并焊接固接于头管101的外周壁上,且在上管1和下管2之间焊接固接有带有若干定位孔81的扇形调节板8。在中轴套102的两端均焊接固接有带有轴孔的后叉连接板6,在两轴孔之间架设有转轴61;所述后上叉4和后下叉5两者的尾端汇聚并设有后叉片103,后下叉5 的首端与转轴61的外周壁相焊接固接。在立管3上焊接固接有带有轴孔的耳板31,在立管3两侧各设有一个扇形的倾转板32,且两倾转板32的顶部通过插设于耳板31轴孔内的铰接轴与所述耳板31相铰接。所述两倾转板32对应的两个外角之间均架设有连接杆,在两连接杆上均共轴套设有套筒,位于后方的套筒与后上叉4的首端焊接固接、位于前方的套筒与扇形调节板8的定位孔81之间安装有减震弹簧7;在上管1上设有可沿上管1 长度方向移动和固定的U型座9,在U型座9的顶面焊接固接有座杆104。

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3,所述U型座9开口向下的套设于上管1的外表面,还包括穿过上管1和U型座9横断面的第一紧固件91,该第一紧固件91能将上管1和U型座9 固定在相对不动的固定位置,也可以从该固定位置释放。

松动第一紧固件91,可以调节座杆104的水平位置进而调节鞍座的位置,待调节到合适位置后可以锁紧第一紧固件91。

如图1所示,在上管1的中后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狭长通孔11,且所述第一紧固件91为一种快拆结构;快拆结构包括穿过U型座9的横断面和狭长通孔11并穿出U 型座9两侧壁外侧的拉杆914;拉杆914的一端套设有缓冲垫913且铰接有带有凸轮912 的扳手911,拉杆914的另一端带有螺纹且螺合有定位螺母915。

所述扇形调节板8上相邻两个定位孔81之间连通有滑动槽82,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定位孔81上的第二紧固件83,所述减震弹簧7的端部通过第二紧固件83连接所述调节板8。

松动第二紧固件83可以使减震弹簧7的端部安装在调节板8的不同定位孔81上,以此改变减震弹簧7的安装角度,以实现调节自行车的减震力度,滑动槽82的作用是:在不抽出减震弹簧7端部的销轴的情况下,轻松使减震弹簧7的端部在调节板8的两个定位孔81之间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调节板8为两块焊接在上管1和下管2之间的、相互平行的扇形金属板。

为了便于调节减震弹簧7的角度,所述第二紧固件83为快拆组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