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挡板助力装置及汽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1608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车厢挡板助力装置及汽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厢挡板助力装置及汽车车厢。



背景技术:

货车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车厢一般设置有后挡板尾门,以在运输过程中防止货厢内的物品跌落。在装卸货时,需要打开后挡板,装卸完成后需要关闭后挡板。

在对现有技术的实践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由于货车后挡板通常较重,在打开或者关闭后挡板时,需要人手施加较大的力,而且在打开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后挡板下落会过快且难以控制。因此,现有的货车车厢后挡板的结构不利于人员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厢挡板助力装置及汽车车厢,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车厢挡板的开合操作提供助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厢挡板助力装置,用于连接车厢侧壁和车厢挡板,包括: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车厢挡板上;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车厢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厢挡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块上;其中,当打开所述车厢挡板时,所述连杆的与所述车厢侧壁连接的一端相对所述车厢侧壁转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带动所述滑块相对所述车厢挡板滑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当关闭所述车厢挡板时,所述弹性件恢复弹性形变而推动所述滑块在所述车厢挡板上滑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车厢,包括:车厢底板,车厢侧壁,设置于所述车厢底板的两侧;车厢挡板,与所述车厢底板转动连接;一个或两个助力装置,所述助力装置包括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车厢挡板上;连杆,所述连杆包括的一端与所述车厢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厢挡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块上;其中,当打开所述车厢挡板时,所述连杆与所述车厢侧壁连接的一端相对所述车厢侧壁转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带动所述滑块相对所述车厢挡板滑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当关闭所述车厢挡板时,所述弹性件恢复弹性形变而推动所述滑块在所述车厢挡板上滑动;其中,当所述一个或两个助力装置的数量为二时,其中一个所述助力装置设置在所述车厢挡板一侧以及同侧的所述车厢侧壁上,另一个所述助力装置设置在所述车厢挡板相对的另一侧以及该侧的所述车厢侧壁上;当所述一个或两个助力装置的数量为一时,所述助力装置可设置于所述车厢挡板的任意一侧以及同侧的所述车厢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块、连杆和弹性件,在车厢挡板向下打开时,通过连杆将车厢侧壁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滑块的直线运动,进而压缩弹性件,吸收挡板下落的部分势能,以帮助缓冲车厢挡板的下落运动;而在车厢挡板向上关闭时,通过释放弹性件的弹性势能,补偿使挡板上升的部分提升力,以实现车厢挡板操作的助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为操作人员开合车厢挡板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厢挡板助力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图2是图1中虚线包围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车厢挡板助力装置在另一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车厢挡板助力装置在车厢挡板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车厢挡板助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汽车车厢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汽车车厢另一观察角度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如图1和图2所示的车厢挡板助力装置应用于具有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车厢的汽车上,例如皮卡车。

车厢挡板助力装置包括滑块11,连杆12以及弹性件13。滑块11滑动安装在车厢挡板30上,可沿车厢挡板30侧边的延伸方向运动。连杆12可以是金属杆状结构,连杆12的一端与车厢侧壁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1转动连接。可选地,连杆12与车厢侧壁20和滑块11可以通过转动销连接。弹性件13的一端固定在车厢挡板30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块11上,弹性件13可以是压缩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车厢挡板30的侧边安装一可拆卸的滑轨14,滑轨14的延伸方向对应车厢挡板30侧边的延伸方向,并将滑块11安装在滑轨14内。弹性件13的一端固定在滑轨14一端的内壁上,另一端与滑块11固定连接,以使滑块11可沿滑轨14直线运动并压缩弹性件13或者被弹性件13推动沿反向运动。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在车厢挡板30的侧边开槽,并将滑块11安装在槽内的方式实现滑块11与车厢挡板30的滑动安装。

当车厢挡板30处于闭合状态时,即车厢挡板30竖直时,如图4所示,弹性件13可处于不受力或近似不受力的状态,弹性件13具有初始长度。旋转轴31是车厢挡板30相对车厢主体(图未示)旋转运动的轴线,而车厢侧壁20与车厢主体固定连接,因此旋转轴31也视为车厢挡板30相对车厢侧壁20旋转运动的轴线。当车厢挡板30向下打开时,车厢挡板30绕旋转轴31旋转,连杆12与车厢侧壁20连接的一端相对车厢侧壁20转动,而连杆12的另一端带动滑块11在车厢挡板30上滑动,并压缩弹性件13,使得车厢挡板30下落的机械势能部分转化为弹性件13的弹性势能,此时,弹性件13被压缩、长度变短。当车厢挡板30向上关闭时,车厢挡板30绕旋转轴31反方向旋转,如图3所示,弹性件13长度变长,释放弹性势能,推动滑块11向反方向滑动,滑块11和车厢挡板30的运动带动连杆12旋转,为挡板30提供向上运动的能量,配合操作人员对挡板30施加的提升力,使得挡板30向上运动。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滑块11、连杆12以及弹性件13,在车厢挡板30向下打开时,通过连杆12将车厢侧壁2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滑块11的直线运动,进而压缩弹性件13,吸收车厢挡板30下落的部分势能,以帮助缓冲车厢挡板30的下落运动;而在车厢挡板30向上关闭时,通过释放弹性件13的弹性势能,推动弹性件13向反方向运动,进而通过连杆12补偿使车厢挡板30上升所需的部分提升力,以实现车厢挡板30上升操作的助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为操作人员开合车厢挡板30提供帮助。

继续参考图1和图2,车厢挡板助力装置还可以包括阻尼缓冲装置15。阻尼缓冲装置15一端与车厢侧壁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车厢挡板30转动连接,阻尼缓冲装置15用于在车厢挡板30打开时,缓冲车厢挡板30的打开速度。阻尼缓冲装置15可以是具有一定阻尼系数的弹簧组件、粘滞阻尼器或者拉伸气弹簧等。在车厢挡板30运动时,阻尼缓冲装置15可提供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与运动速度相关的阻尼力,并消耗运动能量。例如,当车厢挡板30向下打开时,车厢挡板30的机械势能除一部分转化为弹性件13的弹性势能外,还有一部分可被阻尼缓冲装置15消耗,因此可以缓冲车厢挡板30的下落运动。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缓冲装置15a是拉伸气弹簧,用于在车厢挡板30打开的过程中提供阻尼,而当车厢挡板30向上关闭时,拉伸气弹簧不会产生阻力,因此不会影响车厢挡板30的提升操作。阻尼缓冲装置15a包括引出段151和伸缩段152,引出段151一端与车厢侧壁20转动连接。引出段151的另一端与伸缩段152固定连接。可选地,引出段可以是L型结构或其他类似的结构,以使伸缩段152在安装后向车厢的内侧偏移一段距离。以在车厢挡板30开合时,与连杆12错开、避免冲突。因此,车厢挡板30处于竖直、闭合状态时,连杆12可被收容、隐藏在阻尼缓冲装置15a和车厢侧壁20形成的空间中,不会影响车厢的外观。伸缩段152是拉伸气弹簧主体结构,可以是气缸-活塞结构,气缸中充有气体,并设置具有单向阀和孔板,以使伸缩段152在被拉伸时产生阻力,而在压缩时不产生阻力。

请参考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厢挡板助力装置还可以包括限位绳16。限位绳16一端设置于车厢侧壁20,另一端设置于车厢挡板30。在车厢挡板30向下打开到达一定位置时,如图1中所示,限位绳16绷紧,从而限定车厢挡板30的最大打开位置。而在其他情况下,例如车厢挡板30上升的过程中,如图3中所示,限位绳16处于松弛状态,不影响车厢挡板30的运动。限位绳16是具有一定柔软度的绳状结构,例如金属绳和橡胶绳等。可选地,限位绳16在车厢侧壁20上的安装位置可接近车厢侧壁20的顶部,这样在限位绳16绷紧时,其中的张力就具有较大地垂直方向分量。

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车厢挡板助力装置可以被设置于汽车车厢上,例如皮卡车或具有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车厢的货车,请参阅图6和图7。图6和图7所示的汽车车厢包括车厢底板(图未示)、车厢侧壁20、车厢挡板30以及助力装置。车厢侧壁20固定地设置于车厢底板的两侧,车厢挡板30与车厢底板通过转动轴31转动连接,因此,也等同于车厢挡板30与车厢侧壁20通过转动轴31转动连接。助力装置包括滑块11、连杆12和弹性件13。滑块11、连杆12和弹性件13的结构和工作方式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当汽车车厢包括两个助力装置时,其中一个助力装置设置在车厢挡板30其中一个侧边以及同侧的车厢侧壁20上,另一个助力装置设置在车厢挡板30相对的另一侧以及该侧的车厢侧壁20上。通过在车厢挡板30两侧分别设置助力装置,可以使车厢挡板30两侧的受力更加均衡,提高助力效果。

可选地,当汽车车厢只设置一个助力装置时,助力装置可设置于车厢挡板30的任意一侧以及同侧的车厢侧壁20上。此实施方式与设置两个助力装置相比,结构更加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汽车车厢上的助力装置可包括滑轨14,设置于车厢挡板30的侧边,且延伸方向与车厢挡板30的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滑轨14的作用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汽车车厢还包括阻尼缓冲装置15。类似地,当设置两个阻尼缓冲装置15时,其中一个阻尼缓冲装置15设置在车厢挡板30一侧以及同侧的车厢侧壁20上,另一个阻尼缓冲装置15设置在车厢挡板30相对的另一侧以及该侧的所述车厢侧壁20上;当只设置一个阻尼缓冲装置15时,阻尼缓冲装置15可设置于车厢挡板30的任意一侧以及同侧的车厢侧壁2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汽车车厢还包括限位绳16。类似地,当设置两个限位绳16时,其中一个限位绳16设置在车厢挡板30一侧以及同侧的车厢侧壁20上,另一个限位绳16设置在车厢挡板30相对的另一侧以及该侧的所述车厢侧壁20上;当只设置一个限位绳16时,限位绳16可设置于车厢挡板30的任意一侧以及同侧的车厢侧壁20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