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前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939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车辆及其前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底盘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前副车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中,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通常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对应地将传统的独立车架替换为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其中前副车架主要用于将前悬架系统与车身连接在一起和安装转向机构和动力总成。在动力总成的激励下,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前副车架的振动,此外,前悬架系统也会传递振动给前副车架,这些振动通过车身传递给车内的用户,从而影响用户的乘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副车架,该前副车架具有较高的固有频率,从而不容易在受到外界激励时产生振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前副车架,包括上钣金件和板状的下钣金件,所述上钣金件与所述下钣金件连接在一起,并且构造为使得所述前副车架具有多个空腔结构,该多个空腔结构构造为至少包围所述前副车架的周向。

可选择地,所述多个空腔结构包括:在所述前副车架左侧沿纵向延伸的左空腔结构、在所述前副车架右侧沿纵向延伸的右空腔结构、在所述前副车架中间部分沿纵向延伸的中间空腔结构、在所述前副车架前侧沿横向延伸的前空腔结构、在所述前副车架后侧沿横向延伸的后空腔结构;所述左空腔结构、所述右空腔结构和所述中间空腔结构均从所述前副车架的前端延伸至后端,且所述中间空腔结构邻近于所述左空腔结构或所述右空腔结构设置,所述前空腔结构和所述后空腔结构均邻接在所述中间空腔结构与所述右空腔结构或左空腔结构之间。

可选择地,所述上钣金件包括连接在所述下钣金件的左侧部分的左钣金件,该左钣金件连接为使得所述左钣金件与所述下钣金件之间形成所述左空腔结构;所述前副车架对应于所述左钣金件的位置分别在左前端、左后端、中间部分、右后端对应设置有左摆臂前连接部、左摆臂后连接部、横向稳定杆左连接部和转向机左连接部、车身左连接部。

可选择地,所述上钣金件包括连接在所述下钣金件的右侧部分的右钣金件,该右钣金件连接为使得所述右钣金件与所述下钣金件之间形成所述右空腔结构;所述前副车架对应于所述右钣金件的位置分别在右前端、右后端、中间部分、左后端对应设置有右摆臂前连接部、右摆臂后连接部、横向稳定杆右连接部和转向机右连接部、车身右连接部。

可选择地,所述上钣金件包括连接在所述下钣金件的中间部分的中间钣金件,该中间钣金件连接为使得所述中间钣金件与所述下钣金件之间形成所述中间空腔结构;所述前副车架在对应于所述中间钣金件的前端位置开设有动力总成悬置连接通孔,该连接通孔中设置有连接套筒,该连接套筒通过其自身侧壁与所述中间钣金件和所述下钣金件上所述连接通孔的边缘焊接在一起。

可选择地,所述上钣金件包括连接在所述下钣金件的后侧部分的前钣金件,该前钣金件连接为以使得所述前钣金件与所述下钣金件之间形成所述前空腔结构。

可选择地,所述上钣金件包括连接在所述下钣金件的后侧部分的后钣金件,该后钣金件连接为使得所述后钣金件与所述下钣金件之间形成所述后空腔结构。

可选择地,所述车辆前副车架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上钣金件和下钣金件的左前端、右前端的纵梁左连接支架、纵梁右连接支架,所述纵梁左连接支架上设置有纵梁左连接部,所述纵梁右连接支架上设置有纵梁右连接部。

可选择地,所述下钣金件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车辆前副车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前副车架中,通过沿下钣金件的周向(也可以说是沿前副车架的周向)设置一圈空腔结构,能够显著提高前副车架的强度、刚度和结构模态,提高前副车架自身的固有频率,提高前副车架结构的一阶模态频率,使其在受到外界激励的情况下不容易产生振动,从而减少前副车架通过车身传递给车内的振动,提高整车的 NVH性能,提高用户的乘用舒适性。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车辆前副车架,因此同样具有上述优点。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前副车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轴测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车辆前副车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车辆前副车架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剖切的断面图;

图5是沿图3中B-B线剖切的断面图;

图6是沿图3中C-C线剖切的断面图;

图7是沿图3中D-D线剖切的断面图;

图8是沿图4中E-E线剖切的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钣金件;11第一减重孔;12第二减重孔;21左钣金件;22右钣金件;23中间钣金件;24连接套筒;25前钣金件;26后钣金件;27纵梁左连接支架;28纵梁右连接支架;31左空腔结构;32右空腔结构;33中间空腔结构;34前空腔结构;35后空腔结构;41a纵梁左连接部;41b纵梁右连接部;42a车身左连接部;42b车身右连接部;43a左摆臂前连接部;43b右摆臂前连接部;44a左摆臂后连接部;44b右摆臂后连接部;45a横向稳定杆左连接部;45b横向稳定杆右连接部;46a转向机左连接部;46b转向机右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常对应于车辆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前后方向定义纵向方向,对应图1中的X向,箭头指向前方;左右方向定义横向方向,对应图1中的Y方向,箭头指向右方;上下方向定义垂向方向,对应图1 中的Z方向,箭头指向上方。上述方位词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前副车架,包括上钣金件和板状的下钣金件1,所述上钣金件与所述下钣金件1连接在一起,并且构造为使得所述前副车架具有多个空腔结构,该多个空腔结构构造为至少包围所述前副车架的周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前副车架中,通过沿下钣金件1的周向(也可以说是沿前副车架的周向)设置一圈空腔结构,能够显著提高前副车架的强度、刚度和结构模态,提高前副车架自身的固有频率,提高前副车架结构的一阶模态频率,使其在受到外界激励的情况下不容易产生振动,从而减少前副车架通过车身传递给车内的振动,提高整车的NVH性能,提高用户的乘用舒适性。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空腔结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下文将参考图1至图8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思想范围的情况下,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前副车架还可以以其它方式构造。

参考图1至图6中所示,所述多个空腔结构包括:在所述前副车架左侧沿纵向延伸的左空腔结构31、在所述前副车架右侧沿纵向延伸的右空腔结构 32、在所述前副车架中间部分沿纵向延伸的中间空腔结构33、在所述前副车架前侧沿横向延伸的前空腔结构34、在所述前副车架后侧沿横向延伸的后空腔结构35;所述左空腔结构31、所述右空腔结构32和所述中间空腔结构33 均从所述前副车架的前端延伸至后端,且所述中间空腔结构33邻近于所述左空腔结构31或所述右空腔结构32设置,所述前空腔结构34和所述后空腔结构35均邻接在所述中间空腔结构33与所述右空腔结构32或左空腔结构32之间。由此,左空腔结构31在前副车架的左侧从前端延伸至后端,之后在前副车架的后端从左向右依次是中间空腔结构33、后空腔结构35、右空腔结构32的后端,到达前副车架的右侧,有空腔结构32在前副车架的右侧从后向前延伸到达前副车架的右前端,之后在前副车架的前端从右向左依次是前空腔结构34、中间空腔结构33、左空腔结构31的前端。至此,上述多个空腔结构在前副车架的周向上包围一圈,有效地保证了前副车架的刚度和强度。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钣金件可以包括连接在所述下钣金件1的右侧部分的左钣金件21,该右钣金件22连接为使得所述右钣金件22与所述下钣金件1之间形成所述右空腔结构32。可选择地,参考图1 至图6中所示,该左钣金件21沿所述前副车架的纵向延伸,并且所述左钣金件21的前、后、左边缘部分向下折弯,所述下钣金件1的前、后、左边缘部分分别向上折弯以对应与所述左钣金件21前、后、左边缘部分对焊在一起,所述左钣金件21的右边缘部分向下折弯并焊接于所述下钣金件1的上表面,以使得所述左钣金件21与所述下钣金件1之间形成所述多个空腔结构中的左空腔结构31,可以参考图4至图6中所示,提高前副车架左侧的强度和刚度。

其中,具体参考图3中所示,为了与车辆的悬架系统等结构连接,所述前副车架对应于所述左钣金件21的位置分别在左前端、左后端、中间部分、右后端对应设置有左摆臂前连接部43a、左摆臂后连接部44a、横向稳定杆左连接部45a和转向机左连接部46a、车身左连接部42a。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钣金件可以包括连接在所述下钣金件1的右侧部分的右钣金件22,该右钣金件22连接为使得所述右钣金件22与所述下钣金件1之间形成所述右空腔结构32。可选择地,参考图1 至图6中所示,右钣金件22沿所述前副车架的纵向延伸,并且所述右钣金件22的前、后、右边缘部分向下折弯以与所述下钣金件1的向上折弯的前、后、右边缘部分对应地对焊在一起,所述右钣金件22的左边缘部分向下折弯并焊接于所述下钣金件1的上表面,以使得所述右钣金件22与所述下钣金件1之间形成所述多个空腔结构中的右空腔结构32,可以参考图4至图6 中所示,提高前副车架右侧的强度和刚度。

其中,所述前副车架对应于所述右钣金件22的位置分别在右前端、右后端、中间部分、左后端对应设置有右摆臂前连接部43b、右摆臂后连接部 44b、横向稳定杆右连接部45b和转向机右连接部46b、车身右连接部42b。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钣金件可以包括连接在所述下钣金件1的中间部分的中间钣金件23,该中间钣金件23连接为使得所述中间钣金件23与所述下钣金件1之间形成所述中间空腔结构33。可选择地,参考图1至图7中所示,中间钣金件23沿所述前副车架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所述中间钣金件23的前、后边缘部分向下折弯以与所述下钣金件1的向上折弯的前、后边缘部分对应地对焊在一起,所述中间钣金件23的左、右边缘部分向下折弯并焊接于所述下钣金件1的上表面,以使得所述中间钣金件23与所述下钣金件1之间形成所述多个空腔结构中的中间空腔结构33,可以参考图4至图6中所示,提高前副车架中间部分的强度和刚度。

另外,车辆的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的后连接点位于前副车架上,为了安装动力总成悬置支架,所述前副车架开设有动力总成悬置连接通孔,该连接通孔开设在对应于所述中间钣金件23的前端位置,并且所述连接通孔中设置有连接套筒24以提高此处的强度和刚度,该连接套筒24通过其自身侧壁与所述中间钣金件23和所述下钣金件1上所述连接通孔的边缘焊接在一起,具体可以参考图7。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钣金件可以包括连接在所述下钣金件1的后侧部分的前钣金件25,该前钣金件25连接为以使得所述前钣金件25与所述下钣金件1之间形成所述前空腔结构34。可选择地,参考图 1至图6和图8中所示,前钣金件25的左端焊接于所述中间钣金件23的上表面,右端焊接于所述右钣金件22的上表面,所述前钣金件25沿所述纵向方向的截面为L形,所述前钣金件25的前端边缘与所述下钣金件1的向上折弯的所述前边缘部分对焊在一起,所述前钣金件25的后端边缘焊接于所述下钣金件1的上表面,以使得所述前钣金件25与所述下钣金件1之间形成所述多个空腔结构中的前空腔结构34,具体参考图4和图8中所示,以提高前副车架的前端的刚度和强度。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钣金件可以包括连接在所述下钣金件1的后侧部分的后钣金件26,该后钣金件26连接为使得所述后钣金件26与所述下钣金件1之间形成所述后空腔结构35。可选择地,参考图1 至图6和图8中所示,后钣金件26的左端焊接于所述中间钣金件23的上表面,右端焊接于所述右钣金件22的上表面,所述后钣金件26沿所述纵向方向的截面为L形,所述后钣金件26的后端边缘与所述下钣金件1的向上折弯的所述后边缘部分对焊在一起,所述后钣金件26的前端边缘焊接于所述下钣金件1的上表面,以使得所述后钣金件26与所述下钣金件1之间形成所述多个空腔结构中的后空腔结构35,具体参考图6和图8中所示。

另外,由于上述连接套筒24的位置靠近前副车架的前端,因此,所述左钣金件21的右边缘部分的前端部分与所述中间钣金件23的左边缘部分的前端部分可以搭接并焊接在一起(而不是焊接到下钣金件1的上表面上),所述中间钣金件23的右边缘部分的前端部分与所述后钣金件26的左端搭接并焊接在一起(而不是焊接到下钣金件1的上表面上),以使得在所述前副车架的前端所述左空腔结构31、所述中间空腔结构33和所述前空腔结构34 彼此连通,如图4中所示,这有益于减轻前副车架的重量。

此外,参考图1至图4中所示,所述车辆前副车架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上钣金件和下钣金件1的左前端、右前端的纵梁左连接支架27和纵梁右连接支架28,所述纵梁左连接支架27上设置有纵梁左连接部41a,所述纵梁右连接支架28上设置有纵梁右连接部41b,用于与纵梁连接。

此外,优化前副车架的重量,所述下钣金件1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减重孔。例如,在由右钣金件22、中间钣金件23、前钣金件25以及后钣金件26围成的区域中,可以设置有三个第一减重孔11,在中间钣金件23与左钣金件 21之间可以设置有一个第二减重孔1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车辆前副车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