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7480发布日期:2018-06-22 22:49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尤指一种可利用曲柄直接带动前轮花毂旋转,以驱动自行车前进,而可具有构造简易,且骑乘时颇为轻便、省力的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自问世以来,即是采前轮转向、后轮驱动方式前进。骑乘者则是以双腿交互踩踏位在车身两侧的踏板,经由曲柄带动齿轮盘转动,使之得经链条传带,以连动后轮轮轴上的齿轮旋转,进而驱动自行车前进。

但受限于齿轮盘与后轮轮轴上的齿轮间,均需经一链条传带,故无法免于双腿踩踏踏板的动能损失;加上骑乘过一段时间后,链条极易产生松弛,致造成脱链、断裂的事情发生,徒增了维修上的不便,亦由于骑乘者的双腿需循曲柄呈圆周运动,因此所需的前、后空间距离较大,以致于前、后轮间皆保持有一定的轮距,间接造成了车架较长及车身较高,因而限制了自行车的型式,无法普遍适用于不同用途(如:斜躺式休闲车、童车)的需求。

为此,遂见有业者开发出多款采前轮驱动的自行车,如:公告编号第566391号「自行车前轮传动结构改良」、第M285524号「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第M434023号「自行车的前轮传动装置」等前案皆是。

但查,该等前案中所揭示的自行车前轮驱(传)动装置,其曲柄(游戏杆)与前轮间的组合组件均至为繁复,且无法免于齿轮、链条等间接传带方式,因此不仅组装上的困难度较高,骑乘时亦颇为费力;尤其是见有利用双手上拉下推方向杆或转动游戏杆,以带动前轮旋转为诉求者,却完全无视于此一操控方式,极易造成行进方向偏摆,甚至倾倒的危险事情发生,故均明显存有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其利用曲柄直接带动前轮花毂旋转,以驱动自行车前进,而可具有构造简易,且骑乘时颇为轻便、省力;其可适于斜躺式休闲车、童车组装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包括:一前轮花毂、两前叉座、一棘轮、一心轴及两曲柄所组成,该前轮花毂的内部形成一通孔,并于周缘固设两辐条固定盘,该两辐条固定盘的外侧各自延伸设一套接部,其中一侧套接部的端缘处设有螺纹段,该两前叉座均于一圆形环座的外缘斜向延伸设一插接管而成,该圆形环座穿套于前轮花毂的套接部上,并于其间皆套置有一轴承,以供与前轮花毂间成同轴组置,且不随前轮花毂旋转,而该插接管则可供自行车前叉组装之用,该棘轮的轮缘设有棘齿,轮缘的内面套置一单向轴承,该单向轴承螺固于前轮花毂一侧套接部的螺纹段,该心轴略长于前轮花毂,且穿经前轮花毂内部的通孔,该两曲柄的一端皆枢设一踏板,而其另端螺固于心轴上,再该靠棘轮端的曲柄内侧固接一拨杆,该拨杆的两端分别向内弯折出一延伸段,延伸段的端缘处均设一叉口,两叉口适可咬合于棘轮轮缘两棘齿的外侧,以形成连动,借此组成一可利用曲柄成圆周运动,直接带动前轮花毂及心轴旋转,以驱动自行车前进,而可具有构造简易,且骑乘时颇为轻便、省力,更可搭配较小外径的后轮设计,以适于斜躺式休闲车或童车使用上需求的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利用曲柄直接带动前轮花毂旋转,以驱动自行车前进,而可具有构造简易,且骑乘时颇为轻便、省力;其可适于斜躺式休闲车、童车组装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组合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自行车前轮及前叉间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棘轮与拨杆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运用于斜躺式休闲车的实施状态参考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前轮花毂 11.通孔

12.辐条固定盘 13.辐条固定盘

14.套接部 15.套接部

16.螺纹段 17.轴承

18.轴承 2.前叉座

21.插接管 211.装配孔

22.轴承 3.前叉座

31.插接管 311.装配孔

32.轴承 4.棘轮

41.棘齿 42.单向轴承

421.内螺纹 5.心轴

51.外螺纹 52.外螺纹

6.曲柄 61.踏板

62.组装孔 63.螺帽

64.拨杆 641.叉口

642.叉口 7.曲柄

71.踏板 72.组装孔

73.螺帽 8.前叉

81.叉管 811.装配孔

82.叉管 821.装配孔

83.螺栓 8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前轮花毂1、两前叉座2、3、一棘轮4、一心轴5及两曲柄6、7所组成,该前轮花毂1是一具适当长度的管状体,其内部形成一通孔11,并于其周缘设有两辐条固定盘12、13,可供前轮的辐条装设之用,又于辐条固定盘12、13的外侧,各自延伸出一套接部14、15,且于一侧套接部14的端缘处设有螺纹段16,另于通孔11的两端孔口内,分别套设一轴承17、18。

两前叉座2、3皆于一圆形环座的外缘斜向延伸设一插接管21、31而成,该圆形环座的环口内均套置有一轴承22、32,可供分别由前轮花毂1两端的套接部14、15套入,而将两前叉座2、3各自装设于两辐条固定盘12、13的外侧,使的得与前轮花毂1间成同轴设置,且不随前轮花毂1旋转;再该两插接管21、31的外径对合于自行车前叉8两叉管81、82的管径而设(如图3所示),而可将两插接管21、31对合穿套入两叉管81、82的内部,配合于其间的管壁上对应设有数个装配孔211、311、811、821,可供以螺栓83、84旋经其间,将两前叉座2、3与前叉8间施以螺合,进而得将前轮予装设于自行车车架上。

棘轮4的轮缘环绕设有数道棘齿41,且于轮缘的内面套置有一单向轴承42(该单向轴承为现有的,恕不赘述),并于其内环设有内螺纹421,使之得由前轮花毂1具螺纹段16的套接部15外端旋入,将之予螺固于前轮花毂1上,而可传带前轮花毂1朝前进的方向单向旋转。

心轴5较前轮花毂1的长度略长,可供穿经前轮花毂1内部的通孔11及其孔口内的轴承17、18,并由前轮花毂1的两端穿出,使其间得各自灵活的转动,又于心轴5两端的穿出端上皆设有外螺纹51、52。

两曲柄6、7是呈左、右相向对应设置,其一端均枢设一踏板61、71,且于另端形成固定端,该固定端的中心处皆贯通设一组装孔62、72,可供分别由心轴5两端的穿出端套入,并各自以一螺帽63、73由外螺纹51、52旋入,将两曲柄6、7予螺固于心轴5的两端,又于靠棘轮4端的曲柄6内侧固设有一[字型的拨杆64,该拨杆64于一平直段的两端各自向内弯折形成一延伸段而成(请配合参阅图4),且该平直段的半部固接于曲柄6的内侧面,并于两端延伸段的端缘处均开设有一叉口641、642,该两叉口641、642适可咬合于棘轮4轮缘成直线对应两棘齿41的齿缘外侧,使其间得确实连动,俾可随人体双脚交互踩踏两踏板61、71,使两曲柄6、7成圆周运动,以带动心轴5旋转,同时曲柄6内侧的拨杆64可直接传带棘轮4转动,前轮花毂1与前轮可随之旋转,进而驱动自行车前进。

本实用新型确可借于曲柄6的内侧固设一拨杆64,且该拨杆64两端延伸段端缘处的叉口641、642,适可咬合于棘轮4轮缘上成直线对应两棘齿41的齿缘外侧,用以将其间予确实连动,而可完全舍弃现有链条、齿轮等繁复的传动组件,故不仅构造上甚为简易,更可利于组装;再当骑乘时,可随双脚交互踩踏两踏板61、71,使两曲柄6、7成圆周运动,以利用拨杆64直接传带棘轮4转动,带动前轮花毂1与前轮旋转,进而驱动自行车前进,因此可有效降低双脚踩踏踏板61、71的动能损失,达成轻便、省力的实用新型效用。

再清配合参阅图5,图中可见,本实用新型组装而成的前轮,可搭配一轮径明显较小的后轮,以缩短车架长度及车身高度,有效降低车体重心,而可增进骑乘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以适于斜躺式休闲车、童车的使用上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实用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