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婴儿手推车的收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8763发布日期:2018-06-19 21:1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婴儿手推车的收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婴幼儿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是一种具有折叠功能的婴幼儿推车上的收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婴儿推车作为一种婴幼儿出行必备的工具,已经被广大家中有婴幼儿的用户使用。目前使用者在追求婴儿推车的稳固、安全的基本要求之外,越来越重视婴儿推车的体积小、轻便、可折叠等特点。具备以上特点的婴儿推车,可以很容易地放置在汽车后备箱中,在出行的公交车或火车上,也可以减少其占用的体积,从而大大方便出行和携带。

婴儿车折叠后体积大大减少,方便储藏并可以放入交通工具携带,但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婴儿车折叠方式一般仅仅是在纵向上的折叠,折叠后体积仍然偏大,或者折叠的过程中需要打开很多的卡扣开关,过程繁琐复杂,需要耗费较大力气,机构构件冗杂,折叠时部件旋转半径过大,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折叠时操作很不方便。这对于单独带孩子的妈妈在使用时很不方便。现有婴儿推车的折叠关节一般包括前支臂组件、后支臂组件以及推杆组件,通过上述三个组件并拢以及其他组件连动来实现整车折叠,其折叠结构上较为复杂且结构强度不高,造成折叠麻烦,使用寿命短。

基于此,如何实现结构连接强度高、折叠方便、使用寿命强的婴儿折叠式手推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即可横向折叠,也可纵向折叠的折叠婴儿车,具体是一种用于婴儿手推车的收合装置,通过该收合装置的婴儿车折叠后体积小,折叠过程简单,需要操作空间较小,使用操作方便的折叠式新型婴儿推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折叠过程繁琐复杂、需要较大操作空间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婴儿手推车的收合装置,该婴儿手推车包括推杆及推杆下端连接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推杆上端设置有扶手架,第一支臂顶端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推杆下端端部,第二支臂通过第二支臂连接件铰接在推杆上靠近下端的非端部位置,第一支臂底端设置有前轮,第二支臂底端设置有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合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支撑组件、第二活动支撑组件及第三活动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活动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一支臂处,由至少一组十字支撑组件组成,所述第二活动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二支臂处,所述第三活动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之间,且,所述第一活动支撑组件、第二活动支撑组件及第三活动支撑组件均可展开、收合。

进一步地,第一支臂上套设有滑块,滑块可在第一支臂上下滑动,且所述第一活动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一支臂上靠近前轮处,所述十字支撑件与第一支臂连接的两端支杆中,下端支杆固定铰接在第一支臂上,上端支杆铰接在滑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支撑组件由两组十字支撑件组成:第一十字支撑件及第二十字支撑件;所述第一十字支撑件由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中间铰接而成,所述第二十字支撑件由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中间铰接而成;且第一支撑杆一端通过滑块与第一支臂铰接,另一端与第四支撑杆的一端铰接,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另一滑块与第一支臂铰接,第二支撑杆一端通过固定连接件与第一支臂铰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铰接,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另一固定连接件与第一支臂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之间设置有连接臂,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均与连接臂铰接,并可相对连接臂旋转,所述连接臂与第一支臂铰接点的向外延伸的连接臂自由端与滑块之间设置有滑块连杆,且连接臂的自由端与滑块连杆之间、滑块与滑块连杆之间均可旋转地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活动支撑组件设置在滑块连杆与连接臂铰接处的滑块连杆与第二支臂底端之间,且该第三活动支撑组件交叉布置,且该第三活动支撑组件由两根支撑臂铰接而成,两根支撑臂的两端均通过连接片铰接在滑块连杆或第二支臂底端处。

进一步地,第二活动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弯折件,弯折件可从中部弯折,弯折件的两端铰接在第二支臂上,两个弯折件中部通过撑杆连接,且撑杆与上侧的弯折件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盘,连接盘与下侧的弯折件的两端之间设置有侧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婴儿手推车的收合装置的结构与众不同,具备三个活动支撑组件,分别为第一动支撑组件、第二活动支撑组件和第三活动支撑组件,第一活动支撑组件打破了传统的软带结构,呈十字撑组件结构,不仅实现了可开启、收合,而且具有一定强度结构,对车体有很好的支撑作用,收合时通过按下扶手架上的弯折盘,同时下压推杆,即可使第二支臂与第一支臂之间收合,张角变下,同时通过第三活动支撑组件与第一活动支撑组件和第二活动支撑组件配合,向上轻提第二活动支撑组件中的弯折件后,该三组活动支撑组件即可收合,使推杆和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相互靠拢,实现相互收合,进而使该婴儿推车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均可收合,该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双向折叠,折叠后体积更小,携带更加方便,更是增加了车体的整体强度及使用寿命,承载重量更高,使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该用于婴儿手推车的收合装置在整体新型婴儿推车上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侧视图;

附图4为附图1中另一视角示意图;

附图5为该婴儿手推车半折叠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该婴儿手推车另一半折叠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该婴儿手推车完全折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所示,一种用于婴儿手推车的收合装置,该婴儿手推车包括推杆1及推杆1下端连接的第一支臂3和第二支臂4,第一支臂3和第二支臂4与推杆1共同构成该新型婴儿推车的整体框架,起主要结构支撑和承载支撑的作用,为主框架结构,推杆1上端设置有扶手架2,用于便于推车者通过该扶手架2推着该婴儿推车行走,另外,所述扶手架2由柔性材料制成,且扶手架2中部设置有弯折盘201,通过该弯折盘201,可使扶手架2弯折,以适应车体的收合,如附图5-7中所示,另外,如附图1中所示,第一支臂3顶端通过第一连接件9连接在推杆1下端端部,第二支臂4通过第二支臂连接件8铰接在推杆1上靠近下端的非端部位置,第一支臂3底端设置有前轮13,第二支臂4底端设置有后轮14,所述收合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支撑组件5、第二活动支撑组件6及第三活动支撑组件7,所述第一活动支撑组件5设置在第一支臂3处,由至少一组十字支撑组件组成,所述第二活动支撑组件6设置在第二支臂4处,所述第三活动支撑组件7设置在第一支臂3和第二支臂4之间,且,所述第一活动支撑组件5、第二活动支撑组件6及第三活动支撑组件7均可展开、收合。第一支臂3与推杆1的杆体同轴设置,也即是推杆1的向下延伸方向通过第一连接件9连接有第一支臂3,第一支臂3和推杆1的杆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9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长杆状框架,如附图1中,第二支臂连接件8设置在推杆1上靠近第一连接件9处的位置,并与第一连接件9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第二支臂连接件8固定套设在推杆1的杆体上,第二支臂4铰接在该第二支臂连接件8上,并可相对第二支臂连接件8旋转,进而可相对推杆1旋转,实现其收合和展开目的,通过该第二支臂连接件8,第一支臂3和第二支臂4之间的夹角可调整。第一支臂3底端设置有前轮13,且第一支臂3上套设有滑块11,滑块11可在第一支臂3上沿着第一支臂3上下滑动,第二支臂4底端设置有后轮14,前轮13和后轮14均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且为万向轮结构,他们共同组成了该婴儿推车的行走机构。

第一支臂3上靠近前轮13处设置有第一活动支撑组件5,如附图1及附图2中所示,该第一活动支撑组件5由至少一组十字支撑件组成,且该十字支撑件与第一支臂3连接的两端支杆中,下端支杆固定铰接在第一支臂3上,上端支杆铰接在滑块11上,滑块11可在第一支臂3上下滑动。

关于第一活动支撑组件5,如附图2中所示,所述第一活动支撑组件5由两组十字支撑件组成:第一十字支撑件及第二十字支撑件,所述第一十字支撑件由第一支撑杆501和第二支撑杆502中间铰接而成,所述第二十字支撑件由第三支撑杆503和第四支撑杆504中间铰接而成;且第一支撑杆501一端通过滑块11与第一支臂3铰接,另一端与第四支撑杆504的一端铰接,第四支撑杆504的另一端通过另一滑块11与第一支臂3铰接,第二支撑杆502一端通过固定连接件与第一支臂3铰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杆503的一端铰接,第三支撑杆503的另一端通过另一固定连接件与第一支臂3铰接,第一十字支撑件与第二十字支撑件本身铰接的同时,又相互铰接,且与第一支臂3的连接方式也为铰接形式,实现该活动支撑组件5可以拉伸、收缩,进而实现第一支臂3之间的距离可调,实现收合和展开,而且第一支撑杆501和第四支撑杆504均与滑块11铰接,实现了在该活动支撑组件5拉伸时,为了适应第一支撑杆501与第二支撑杆502之间的夹角,第三支撑杆503与第四支撑杆504之间的夹角,或张开角度的变小,该滑块11在第一支撑杆501及第四支撑杆504的拉力作用下,沿着第一支臂3往前轮13的方向滑动,进而实现该活动支撑组件5的拉伸,有效宽度变长,最终实现展开车身。如果该活动支撑组件5收合时,也即是第一支臂3之间相互收合时,在活动支撑组件5的结构特性下,第一支撑杆501与第二支撑杆502之间的夹角变大,第三支撑杆503与第四支撑杆504之间的夹角也变大,或张开角度的变大,该滑块11在第一支撑杆501及第四支撑杆504的拉力作用下,沿着第一支臂3往前轮13相反的方向滑动,进而实现该活动支撑组件5的收合,活动支撑组件5有效宽度变短,最终实现收合车身。

本实施例仅对具有两组十字支撑件组成的第一活动支撑组件5的结构原理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施例保护的并不仅仅是具有两组十字支撑组件的第一活动支撑组件5,可以是只有一组十字支撑组件,也可以是三组,或者更多,在此并不做具体限定,凡是采用至少一组十字支撑组件,都应当算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由于该婴儿推车为可折叠式,其折叠方式是通过第二支臂4余第一支臂3之间的夹角调整,及第一支臂3或推杆1本身之间的距离的调整来实现的,所以,第二支臂4通过第二支臂连接件8相对推杆1或第一支臂3旋转,其旋转角度优选为0-90°,从而明确了第一支臂3余第二支臂4之间的夹角参数。

如附图1、附图3中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9包括推杆连接端901和第一支臂连接端903,所述推杆连接端901和第一支臂连接端903连接并同轴设置,且推杆连接端901和第一支臂连接端903连接处设置有前扶手连接座902,该前扶手连接座902可相对推杆连接端901或/和第一支臂连接端903旋转。此处的第一连接件9仅用于连接定位作用,相当于一个三通组件,一端连接推杆1,一端连接第一支臂3,另一个端头连接车辆前扶手,本方案与三通结构的区别在于,前扶手连接座902可相对推杆连接端901及第一支臂连接端903旋转,便于调整前扶手相对车体的倾斜角度,此处的前扶手设置在车辆的前端,用于阻拦坐在车里的婴儿的身体,防止婴儿前倾,从车里掉出来,而且坐在车里的婴儿的手臂可以扶在前扶手上,使运行中的婴儿身体稳定,不易倾倒。

第一支臂3与第二支臂4之间的角度可调,角度不是无限制的张大的,角度的限制是通过连接臂10来实现的,关于连接臂10,所述第一支臂3与第二支臂4之间设置有连接臂10,第一支臂3及第二支臂4均与连接臂10铰接,并可相对连接臂10旋转,第一支臂3与第二支臂4之间的最大张开角度是连接臂10的两个铰接点之间的长度,如附图3中所示的状态,为第一支臂3与第二支臂4展开的最大角度,也即是连接臂10两个铰接点之间的长度;另外,作为对连接臂10的另外一个结构的利用,所述连接臂10与第一支臂3铰接点的向外延伸的连接臂10自由端与滑块11之间设置有滑块连杆12,如附图1及附图3中所示,该滑块连杆12的一端设置在连接臂10与第一支臂3铰接点的连接臂10上向外延伸的一段上,形成第三个铰接点,且连接臂10的自由端与滑块连杆12之间、滑块11与滑块连杆12之间均可旋转地铰接。也即是,滑块连杆12一端铰接在连接臂10的延长段上,另一端铰接在滑块11上,该滑块连杆12的作用是在收、展开推车时,该滑块连杆12带着滑块11在第一支臂3上上下移动,起到牵引或推送的作用,连接臂10与第一支臂3的铰接点、连接臂10与滑块连杆12之间的铰接点之间的连接臂10长度,加上滑块连杆12的长度,为最长调整长度,滑块11与连接臂10和第一支臂3之间的铰接件之间的距离最大与上述最长调整长度一致,该最长调整长度限制了滑块11往前轮13方向移动的距离,也即是第二支臂4相对于第一支臂3收合的最小角度。在滑块连杆12与连接臂10铰接处的滑块连杆12与第二支臂4底端之间设置有交叉布置的第三活动支撑组件7,该第三活动支撑组件7由两根支撑臂铰接而成,呈十字交叉铰接而成,且该两根支撑臂的两端均通过连接片铰接在滑块连杆12或第二支臂4底端处,该第三活动支撑组件7起到座位处的支撑定位作用,用于承载婴儿重量,并将重量传递给第二支臂4和第一支臂1,其通过中间的铰接结构,可适应于第一支臂3之间的收合和展开,其对应的形成一定张角,与收合角度和展开角度适应。

最后,关于第二活动支撑组件6,所述第二支臂4上设置有第二活动支撑组件6,该第二活动支撑组件6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弯折件604,弯折件604可从中部弯折,弯折件604的两端铰接在第二支臂4上,两个弯折件604中部通过撑杆601连接,且撑杆601与上侧的弯折件604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盘603,连接盘603与下侧的弯折件604的两端之间设置有侧杆602,车辆展开时,弯折件604均呈水平状态,当需要收合时,用脚部往上踢一下下侧的弯折件604,弯折件604均向上弯折,侧杆602随着收合,连接盘603作为弯折件604和侧杆602的收合旋转中心,最终使第二活动支撑组件6收合,弯折件604的水平长度变窄,与收合状态适应,如附图5中所示。

关于该婴儿推车的收合状态,请参考附图5、6、7中所示的状态。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