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相变散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车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9552发布日期:2018-09-01 02:4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具有相变散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车体。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大多采用燃料电池作为驱动能源,因此,如何保证燃料电池的运行坏境稳定变成为重中之重。

常用的电机冷却方式是在电机壳体和电机转子内设置冷却槽,并在冷却槽内注入冷却液,并设置泵体用于驱动冷却液的流动,以带走电机工作产生的热量。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

1)需要设置额外的泵体,导致电机需占用的体积较大。

2)通过冷却液流动带走热量的散热方式散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相变散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车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相变散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车体,包括铝合金车架,所述铝合金车架包括车架主体、设置在车架主体前端的驱动腔体、以及用于连接车架主体和驱动腔体的主梁;

在所述驱动腔体内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在所述空腔结构内安装有电子定子,所述电子定子具有轴向的贯穿口,在所述贯穿口内安装有电机转子,所述电机转子的两端分别穿出电机壳体;

在所述电机壳体的内部设有相变散热结构,所述相变散热结构包括导热腔体、散热腔体和若干毛细导管;所述导热腔体沿电机壳体的内侧设置,散热腔体沿电机壳体的外侧设置,所述导热腔体通过毛细导管与散热腔体连通;

在所述导热腔体内填充有相变导热介质,相变导热介质用于受热汽化将导热腔体吸收的热量通过毛细导管传导至散热腔体,进入散热腔体中的相变导热介质散热后液化回到导热腔体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电机壳体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一轴套,电机转子穿过所述轴套,在所述轴套的外侧面设有紧固套,紧固套用于将轴套锁紧在电机壳体的上下端端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采用铝合金车体和相变散热结构,省去了传统散热结构中的泵体,在减小了电机的占用空间的同时,也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相变散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电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相变散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车体包括铝合金车架,所述铝合金车架10包括车架主体11、设置在车架主体11 前端的驱动腔体12、以及用于连接车架主体11和驱动腔体12的主梁13;

在所述驱动腔体12内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1,所述电机壳体1的内部为空腔结构2,在所述空腔结构2内安装有电子定子3,所述电子定子3具有轴向的贯穿口,在所述贯穿口内安装有电机转子4,所述电机转子4的两端分别穿出电机壳体1;

在所述电机壳体1的内部设有相变散热结构,所述相变散热结构包括导热腔体7、散热腔体8和若干毛细导管9;所述导热腔体7沿电机壳体1的内侧设置,散热腔体8沿电机壳体的外侧设置,所述导热腔体7通过毛细导管9与散热腔体8连通;

在所述导热腔体7内填充有相变导热介质,相变导热介质用于受热汽化将导热腔体7吸收的热量通过毛细导管9传导至散热腔体8,进入散热腔体8中的相变导热介质散热后液化回到导热腔体7内。

在所述电机壳体1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一轴套5,电机转子4穿过所述轴套 5,在所述轴套5的外侧面设有紧固套6,紧固套6用于将轴套5锁紧在电机壳体1的上下端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原理如下:

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由电机壳体的内壁传导至导热腔体7,并由相变导热介质吸收,相变导热介质吸收后汽化,通过毛细导管9到达散热腔体8;

由于散热腔体8的截面积大于导热腔体7,因此,散热腔体8内气态的相变导热介质能以较高的效率与电机壳体的外壁传递热量。

热量传递后,相变导热介质液化回到导热腔体7,再次循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