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轨式自行车竖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0069发布日期:2018-10-09 22:0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车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轨式自行车竖停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越,而且最近几年对绿色出行的号召越来越大,共享单车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自行车的停放及停放时对于公共空间的大量占据是一直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停放占据地面空间较多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滑轨式自行车竖停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滑轨式自行车竖停装置,包括用于停放自行车的停车架和用于停放所述停车架的竖直架;所述停车架通过驱动装置可上下移动并定位的设置在所述竖直架上;

所述停车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上铺设有水平槽,所述水平槽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竖直槽,且所述水平槽和所述竖直槽均为直槽;定义以所述水平槽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以所述竖直槽的长度方向为z轴方向,以所述y轴和所述z轴的交点为原点o,经过所述原点o且与y轴和z轴均垂直的方向为x轴方向;且定义所述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y轴方向为前后方向,所述x轴方向为左右方向,则:

所述水平槽的前后两端和所述竖直槽的上下两端均开口,且所述水平槽的后端与所述竖直槽的下端相连通,以构成供自行车的车轮滑动并安放自行车的停车位;所述水平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水平滑槽,所述水平滑槽沿y轴方向延伸,且所述水平滑槽内可滑动地设有水平滑块,所述水平滑块设有用于固定自行车前轮底部的水平卡扣;所述竖直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竖直滑槽,所述竖直滑槽沿z轴方向延伸,且所述竖直滑槽内可滑动地设有竖直滑块,所述竖直滑块上设有用于固定自行车前轮前部的竖直卡扣;

所述底板沿着y轴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所述前固定轴和所述后固定轴均沿x轴方向延伸,且所述后固定轴的长度大于所述前固定轴的长度,所述前固定轴的长度大于所述水平槽、竖直槽和底板沿x轴方向的宽度;所述后固定轴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后滚轮,所述前固定轴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前滚轮;

所述竖直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底面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架体的顶面竖直向上延伸;所述架体的前表面上设有供所述停车架移动至架体顶部的轨道,所述轨道的下部呈用于引导停车架进入所述轨道内的弧形,所述轨道的上部自架体的底端沿z轴方向向上延伸,且所述轨道的上下两端均开口;

所述轨道包括供停车架的竖直槽、水平槽、底板及前滚轮通行的中间通道,所述轨道还包括供后滚轮通行的两个侧通道,两个所述侧通道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中间通道是沿z轴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侧通道是沿x轴方向凹陷的第二凹槽,且所述侧通道朝向中间通道的一侧均开口并与所述中间通道连通;

所述轨道具有供停车架固定停放以等待自行车停入的第一位置和供停放有自行车的停车架在轨道上固定停放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位于轨道的最底部,第二位置位于轨道的最顶部;

当停车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停车架的后端位于所述轨道的最底端,其中,所述后滚轮分别嵌入在所述侧通道内,且所述侧通道的底端开口上设有防止所述后滚轮滑出所述侧通道的堵头,所述底板的后端位于中间通道的底端,所述竖直槽和所述水平槽均对准所述中间通道;所述前滚轮位于地面上并对准所述中间通道;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架体外的踏板和设置在架体内的牵引绳,所述牵引绳通过连接部与所述踏板相连;所述踏板位于所述架体的右侧,所述踏板沿长度方向的前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右侧的底座上,所述踏板沿长度方向的后端向后延伸;所述踏板面向所述竖直架的一侧沿着踏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侧向滑动槽;

所述连接部位于竖直架内,所述连接部包括沿z轴方向竖直延伸的齿条,所述齿条右侧的底部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贯穿所述架体的右侧壁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侧向滑动槽内;所述齿条的左侧面上沿z轴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齿槽,且所述齿条与小齿轮的右侧相啮合,所述小齿轮的左侧与大齿轮相啮合,所述小齿轮和所述大齿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沿着y轴方向延伸,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固定在所述架体内;

所述大齿轮上设有用于盘绕牵引绳的环槽,所述环槽与所述大齿轮同轴设置,牵引绳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环槽内,所述牵引绳盘绕在所述环槽内,且所述牵引绳的自由端具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且第一连接头和第二来连接头分别延伸至两侧通道内并分别与前固定轴的左右两侧固定相连;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在停车架位于第二位置时用于限制齿条沿z轴方向向上移动的安全销;停车架位于第二位置时,安全销的底面抵挡在所述齿条的顶部,且所述安全销可沿x轴方向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所述安全销的右端贯穿所述架体的右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架的顶部设有分别供第一连接头和第二来连接头贯穿的两个通孔,且两个通孔分别与所述侧通道的顶部对准并贯通,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分别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侧通道内并分别与前固定轴的左右两端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上表面的后端设有用于安装配重块的配重槽。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架的架体上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右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外露于所述架体的右侧面,所述安全销包括与xoy平面相平行的底座板,所述底座板的上表面垂直设有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均与yoz平面平行;

第一卡板位于架体内,第二卡板位于架体的右侧壁外,所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之间具有允许所述底座板沿x轴方向移动的间距,以使所述底座板脱离所述齿条顶部之上或者位于所述齿条顶部上,所述安全销的右端设有便于手持的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的左侧壁上设有便于手扶的扶手。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当自行车停放并固定在停车架15上后,将停车架15向上移动并固定在竖直架20的上部(即第二位置),从而将自行车竖直停放在竖直架20上,以减少自行车的占地面积。

(2)所述前固定轴上设有一对滚轮13,所述后固定轴上设有另一对滚轮17,滚轮的设置,便于停车架15沿竖直架20移动,更加省力和便捷。

(3)当停车架15空置时,停车架15位于第一位置,以等待自行车停入。当停车架15上停放有一辆自行车后,停车架15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上升至第二位置,以将自行车悬空停放;在需要取用自行车时,驱动装置驱动停车架15下降至第一位置,以便于取走自行车。

(4)所述竖直架20的顶部设有分别供第一连接头和第二来连接头贯穿的两个通孔9,且两个通孔9分别与所述侧通道的顶部对准并贯通,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分别通过所述通孔9延伸至侧通道内并分别与前固定轴的左右两端固定相连。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分别通过通孔进入轨道内,可放置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头打结和相互干扰。

(5)所述踏板上表面的后端设有用于安装配重块的配重槽;当使用者体重较轻时,可使用配重块辅助使用者向下压踏板。

(6)所述架体的左侧壁上设有便于手扶的扶手7;当使用者踩踏板时,可手扶扶手7,以增加使用者的身体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中停车架位于第一位置时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例中停车架位于第二位置时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是一实施例中大齿轮、小齿轮、齿条和安全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实施例中大齿轮、小齿轮、齿条和踏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一实施例中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实施例中大齿轮、小齿轮、齿条和踏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一实施例中搭扣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一实施例中搭扣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滑轨式自行车竖停装置,包括用于停放自行车的停车架15和用于停放所述停车架15的竖直架20;所述停车架15通过驱动装置可上下移动并定位的设置在所述竖直架20上;

具体的,当自行车停放并固定在停车架15上后,将停车架15向上移动并竖直固定在竖直架20的上部,从而将自行车竖直停放在竖直架20上,以减少自行车的占地面积。

其中,所述竖直固定指的是自行车的前轮朝上后轮朝下的倾斜固定。

参照附图6,所述停车架15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a,所述底板a上铺设有水平槽b,所述水平槽b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竖直槽c,且所述水平槽b和所述竖直槽c均为直槽;定义以所述水平槽b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以所述竖直槽c的长度方向为z轴方向,以所述y轴和所述z轴的交点为原点o,经过所述原点o且与y轴和z轴均垂直的方向为x轴方向;且定义所述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y轴方向为前后方向,所述x轴方向为左右方向,建立如图1所示的坐标系,则:

所述水平槽b的前后两端和所述竖直槽c的上下两端均开口,且所述水平槽b的后端与所述竖直槽c的下端相连通,以构成供自行车的车轮滑动并安放自行车的停车位;所述水平槽b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水平滑槽,所述水平滑槽沿y轴方向延伸,且所述水平滑槽内可滑动地设有水平滑块16、18,所述水平滑块16、18上设有用于固定自行车前轮底部的水平卡扣;所述竖直槽c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竖直滑槽,所述竖直滑槽沿z轴方向延伸,且所述竖直滑槽内可滑动地设有竖直滑块14、19,所述竖直滑块14、19上设有用于固定自行车前轮前部的竖直卡扣;

其中,所述底板a是平行于xoy平面的水平板,且所述水平槽b和所述竖直槽c沿x轴方向的宽度相等。具体的,停放自行车时,将自行车车轮由水平槽b的前端开口进入水平槽b内,且自行车前轮的前端位于竖直槽c内,并通过竖直卡扣固定在竖直槽c上,自行车前轮的底端位于水平槽b内,并通过水平卡口固定在水平槽b上。所述自行车的前轮固定在竖直滑块14、19和水平滑块16、18上,同时由于自行车的抵紧作用,竖直滑块14、19和水平滑块16、18分别在竖直槽c和水平槽b内相对固定不动。整个自行车因其前轮的固定而固定在由水平槽b和竖直槽c构成的停车位内。

所述底板a沿着y轴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所述前固定轴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后固定轴的长度方向均沿x轴方向延伸,且所述后固定轴的长度大于所述前固定轴的长度,所述前固定轴的长度大于所述水平槽b、竖直槽c和底板a沿x轴方向的宽度;所述后固定轴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后滚轮13,所述前固定轴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前滚轮17;

具体的,后滚轮13和前滚轮17的设置便于停车架15沿竖直架20移动,更加省力和便捷。

所述竖直架20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底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所述架体的顶面竖直向上延伸;所述架体的前表面上设有供所述停车架15移动至架体顶部的轨道21,所述轨道21的下部呈用于引导停车架15进入所述轨道21内的弧形,所述轨道21的上部自架体的底端沿z轴方向向上延伸,且所述轨道21的上下两端均开口;

所述轨道21包括供停车架15的竖直槽c、水平槽b、底板a及前滚轮17通行的中间通道,所述轨道21还包括供后滚轮13通行的两个侧通道,两个所述侧通道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中间通道是沿z轴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侧通道是沿x轴方向凹陷的第二凹槽,且所述侧通道朝向中间通道的一侧均开口并与所述中间通道连通;

所述轨道21具有供停车架15固定停放以等待自行车停入的第一位置和供停放有自行车的停车架15在轨道21上固定停放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位于轨道21的最底部,第二位置位于轨道21的最顶部;

当停车架15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停车架15的后端位于所述轨道21的最底端,其中,所述后滚轮13分别嵌入在所述侧通道内,且所述侧通道的底端开口上设有防止所述后滚轮13滑出所述侧通道的堵头e,所述底板a的后端位于中间通道的底端,所述竖直槽c和所述水平槽均对准所述中间通道;所述前滚轮17位于地面上并对准所述中间通道;

具体的,当停车架15空置时,停车架15位于第一位置,以等待自行车停入。当停车架15上停放有一辆自行车后,停车架15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上升至第二位置,以将自行车悬空停放;在需要取用自行车时,驱动装置驱动停车架15下降至第一位置,以便于取走自行车。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架体外的踏板4和设置在架体内的牵引绳,所述牵引绳通过连接部与所述踏板4相连;所述踏板4位于所述架体的右侧,所述踏板4沿长度方向的前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右侧的底座22上,所述踏板4沿长度方向的后端向后延伸;所述踏板4面向所述竖直架20的一侧沿着踏板4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侧向滑动槽5;

具体的,所述底座22水平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底座22上固定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上具有沿x轴方向贯通的轴孔,所述踏板4的前端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短轴,所述短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铰接座上。

所述连接部位于竖直架20内,所述连接部包括沿z轴方向竖直延伸的齿条2,所述齿条2右侧的底部铰接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贯穿所述架体的右侧壁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侧向滑动槽5内;所述齿条2的左侧面上沿z轴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齿槽,且所述齿条与小齿轮1的右侧相啮合,所述小齿轮1的左侧与大齿轮6相啮合,所述小齿轮1和所述大齿轮6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沿着y轴方向延伸,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固定在所述架体内;

具体的,所述述齿条2底部的右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固定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横轴,所述连接块1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横轴上。

所述大齿轮6上设有用于盘绕牵引绳的环槽d,所述环槽d与所述大齿轮6同轴设置,牵引绳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环槽d内,所述牵引绳盘绕在所述环槽d内,且所述牵引绳的自由端具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且第一连接头和第二来连接头分别延伸至两侧通道内并分别与前固定轴的左右两侧固定相连;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在停车架15位于第二位置时用于限制齿条2沿z轴方向向上移动的安全销11;停车架15位于第二位置时,安全销11的底面抵挡在所述齿条2的顶部,且所述安全销11可沿x轴方向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所述安全销11的右端贯穿所述架体的右侧壁。

具体的,当停车架15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小齿轮1与所述齿条2的中下部位置相啮合。使用者将自行车停放在停车架15上后,向下踩动踏板4的后端,踏板4带动齿条2向下移动,齿条2驱动小齿轮1转动,小齿轮1驱动大齿轮6转动,大齿轮6带动环槽d转动,牵引绳饶环槽盘绕,牵引绳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向上拖动停车架15,停车架15沿着轨道21向上移动并在停车架15位于第二位置时,将安全销11沿x轴方向向架体内推动,安全销11正好位于齿条2顶部,限制齿条2移动,此时停车架15位于第二位置保持不动。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架20的顶部设有分别供第一连接头和第二来连接头贯穿的两个通孔9,且两个通孔9分别与所述侧通道的顶部对准并贯通,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分别通过所述通孔9延伸至侧通道内并分别与前固定轴的左右两端固定相连。

具体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分别通过通孔9进入轨道21内,可防止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头打结和相互干扰。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4上表面的后端设有用于安装配重块的配重槽3。

具体的,当使用者体重较轻时,可使用配重块辅助使用者向下压踏板4。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架20的架体上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右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外露于所述架体的右侧面,所述安全销11包括平行于xoy平面的底座板114,所述底座板114的上表面垂直设有第一卡板111和第二卡板112,第一卡板111和第二卡板112均与yoz平面相平行;

第一卡板111位于架体内,第二卡板112位于架体的右侧壁外,所述第一卡板111和第二卡板112之间具有允许所述底座板114沿x轴方向移动的间距,以使所述底座板114脱离所述齿条顶部之上或者位于所述齿条顶部上,所述安全销11的右端设有便于手持的把手113。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卡扣和所述竖直卡扣均是搭扣,所述搭扣包括相对设置的搭部和扣部;所述扣部包括扣部底座31,所述扣部底座31面向所述搭部的一端向上卷曲形成开口背向所述搭部的扣槽32;

所述搭部包括搭部底座33,所述搭部底座33上可转动地设有按压板35,所述按压板35上可转动地设有可套住所述扣槽32的套圈34;且所述扣槽32位于所述套圈34的运动轨迹上;

其中,所述水平卡扣的搭部和扣部分别安装在两个水平滑块16、18上,所述竖直卡扣的搭部和扣部分别安装在两个竖直滑块14、19上。

具体的,所述套圈34包括柄部和圈部,所述圈部呈椭圆环状,所述圈部与柄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柄部的下端与按压板35面向搭部的面轴连接;所述按压板35与所述搭部底座33的上表面轴连接。

向下按压或者向上转动按压板35,可以调整套圈34的位置,从而与扣槽32扣合或者脱离,所述搭部和扣部即可将自行车的前轮锁定或者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的左侧壁上设有便于手扶的扶手7。

具体的,当使用者踩踏板时,可手扶扶手7,以增加使用者的身体平衡。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为:

1、竖直架2固定安放在室外地面或者车库地面上。将自行车推向水平槽b,并将自行车前轮推至水平槽b和竖直槽c上,其中,自行车前轮的前端抵紧在竖直槽c上,自行车前轮的底端抵紧在水平槽b上,自行车的前轮通过竖直卡扣和水平卡口卡紧在停车架15上;

2、向下踩动踏板4的后端,踏板4带动齿条2向下移动,齿条2驱动小齿轮1正向转动,小齿轮1驱动大齿轮6正向转动,大齿轮6带动环槽d正向转动,牵引绳饶环槽d盘绕,牵引绳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向上拖动停车架15,停车架15沿着轨道向上移动并在停车架位于第二位置时,将安全销11沿x轴方向向架体内推动,安全销11正好位于齿条2顶部,限制齿条2移动,此时停车架15位于第二位置保持不动,停车过程结束。

3、当需要取用自行车时,拔出安全销11,齿条2向下移动,齿条2驱动小齿轮1反向转动,小齿轮1驱动大齿轮6反向转动,大齿轮6带动环槽d反向转动,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在停车架15的重力作用下带动牵引绳的沿环槽d褪绳,牵引绳完全褪完时,停车架15沿着轨道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即可取用自行车。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例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