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侧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4309发布日期:2019-02-10 14:0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车辆侧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侧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表2005-53717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在所述车身结构中,具有前部及后部车顶立柱(支柱)的车顶组件被设置并连接到具有作为支柱下部的支柱部分的基本组件上。车顶组件的前部及后部车顶立柱分别被关联的横向构件相互连接。这里,各个骨架构件的连接是通过粘接或者焊接进行的连接。例如,在上述车身结构的前支柱上,从基部组件向车辆上方伸出的立柱部分和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向构件,相对于前部车顶立柱分别通过粘接或者焊接而被固定。

在日本特表2005-537179号公报这样的车身结构中,利用与各个骨架构件的外板一体化的侧外板构成车辆的外壁面。对于这样的侧外板,在成形性或轻量化材料的选择上还有改进的余地。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侧外板的成形性,并且,能够选择轻量化材料的车身侧部结构。

第一种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配备有:配置在车辆侧部且具有闭合截面的多个骨架构件、与各个所述骨架构件独立地成形且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覆盖各个所述骨架构件的侧外板、由多个所述骨架构件构成的门开口部、能够开闭地设置于所述门开口部的侧门、以及堵塞所述门开口部与所述侧门的间隙的密封构件,所述侧外板由包含开口板在内的多个板构成,所述开口板包围所述门开口部,并且在所述侧门的关闭状态下,承受所述密封构件的弹性力。

第一种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例如,适用于以门槛、前柱、中柱、后柱以及上边梁作为骨架构件的车辆。在该车辆侧部结构中,例如,利用门槛、前柱、上边梁以及中柱形成前侧门开口部,所述前侧门开口部是与前侧的侧门相对应的门开口部。另外,例如,利用门槛、中柱、上边梁以及后柱形成后侧门开口部,所述后侧门开口部是与后侧的侧门相对应的门开口部。并且,多个骨架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分被侧外板覆盖,所述侧外板与各个骨架构件相独立地成形,并且,由多个板构成。这里,所谓“独立地成形”是指利用骨架构件以外的构件形成。侧外板包括包围各个门开口部的开口板。开口板被形成为在侧门的关闭状态下,保持存在于各个门开口部与对应的侧门之间的密封构件的弹性力。

根据第一种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与门开口部相对应且具有复杂形状的开口板,与构成侧外板的其它板分离开。即,通过将侧外板分割成与骨架构件相独立的多个板,可以提高侧外板的成形性,并且,可以选择轻量化材料。

在第二种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所述开口板具有相对于各个所述骨架构件的焊接部。

在第二种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开口板不采用螺栓或铆接等部件而是通过焊接相对于骨架构件被固定。根据该车辆侧部结构,可以减轻车辆的重量,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在第三种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所述开口板在所述密封构件所抵接的抵接面与所述焊接部之间具有凸棱。

所谓“凸棱”是对于构成开口板的板材通过压力加工、弯曲加工等而形成的突出部。在第三种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由于通过在所述密封构件所抵接的抵接面与焊接部之间设置凸棱,该凸棱吸收由焊接引起的开口板的热变形,因此,可以确保该抵接面的表面精度。

在第四种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所述开口板的外缘部设置于各个所述骨架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面或者所述侧门侧的面。

这里,所谓“侧门侧的面”是指作为门开口部的内缘部的内壁面。在第四种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开口板不以将骨架构件包入的方式覆盖该骨架构件。即,由于在侧外板的外缘部,不需要用于以包入的方式覆盖骨架构件的复杂的拉深加工,所以,可以提高成形性,并且,能够选择轻量化的材料。另外,通过在开口板上减少与骨架构件重叠的双重部分,可以谋求车身的轻量化。

第五种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作为所述骨架构件配备有上边梁,作为所述侧外板配备有覆盖所述上边梁的梁装饰件。

在第五种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作为侧外板,独立于开口板地设置有梁装饰件,所述梁装饰件覆盖作为骨架构件的上边梁。根据该车辆侧部结构,通过按装饰上边梁的功能或外观设计的单位来设置面板,可以容易地分开涂布车身的外板颜色。

第六种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作为骨架构件配备有后柱,作为所述侧外板配备有后侧围板,所述后侧围板覆盖包括所述后柱在内的车辆后方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分。

在第六种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作为侧外板,独立于开口板地设置有后侧围板,所述后侧围板覆盖包括作为骨架构件的后柱在内的车辆后方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分。根据该车辆侧部结构,通过按形成车辆后方的外壁面的功能或外观设计的单位来设置面板,可以容易地分开涂布车身的外板颜色。

根据本公开,可以提高侧外板的成形性,并且,能够选择轻量化的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范性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表示在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被固定于车身的侧外板的右侧视图;

图2是表示在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被固定于车身的前方的侧外板的右侧视图;

图3是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前柱周围的剖视图(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上边梁周围的剖视图(图1的b-b剖视图);

图5是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后柱周围的剖视图(图1的c-c剖视图);

图6是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前柱周围的剖视图(图1的a-a剖视图);

图7是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上边梁周围的剖视图(图1的b-b剖视图);并且

图8是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中,后柱周围的剖视图(图1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图1~图8对于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10进行说明。另外,在各个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另外,由于车辆的前部基本上左右对称地构成,所以,图示并说明车辆右方侧。

[第一实施方式]

利用图1~图5对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10进行说明。

(车辆侧部结构的基本构成)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应用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10的车辆(车身)12上,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下部,门槛62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前柱50从该门槛62的前端部向上方延伸。另外,中柱60从门槛62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向上方延伸。进而,后柱70从门槛62的后端向上方延伸。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边梁80被分别结合于前柱50的上端部、中柱60的上端部以及后柱70的上端部。这里,门槛62、前柱50、中柱60、后柱70以及上边梁80是金属制的,作为具有闭合截面的骨架构件而形成。

这里,由门槛62、前柱50、上边梁80以及中柱60形成前侧门开口部22,所述前侧门开口部22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的侧面视图中呈大致矩形形状。另外,由门槛62、中柱60、上边梁80及后柱70形成后侧门开口部24,所述后侧门开口部24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的侧面视图中呈大致矩形形状。前侧门开口部22及后侧门开口部24是门开口部20的一个例子。

另外,在各个门开口部20,能够开闭地设置有侧门30。具体地说,在前侧门开口部22,能够开闭地设置有前侧门32,在后侧门开口部24,能够开闭地设置有后侧门34。对于各个门开口部20,通过关闭对应的侧门30,将车内90侧与车外92侧(参照图3~图5)隔开。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前侧门32,以包围前侧门32的方式设置作为密封构件的密封条42。另外,在前侧门开口部22,沿着前侧门开口部22的内缘部设置作为密封构件的密封条58。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后侧门34,以包围后侧门34的外缘部的方式设置作为密封构件的密封条44。另外,在后侧门开口部24,沿着后侧门开口部24的内缘部设置作为密封构件的密封条78。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10中,作为骨架构件的门槛62、前柱50、中柱60、后柱70及上边梁80被多个侧外板覆盖。具体地说,车辆侧部结构10都配备有作为侧外板的开口板14、梁装饰件16、后侧围板18。

开口板14是包围作为门开口部20的前侧门开口部22及后侧门开口部24的板。该开口板14与构成门开口部20的门槛62、前柱50、中柱60、后柱70及上边梁80相独立地成形。更详细地说,通过对金属制的板材进行压力加工,成形出沿着各门开口部20的形状。并且,在侧门30的关闭状态下,分别设置在各个侧门30上的密封条42及密封条44与开口板14抵接(参照图3~图5)。

梁装饰件16是覆盖上边梁80的构件。该梁装饰件16是与上边梁80相独立地成形的树脂制的板。

后侧围板18是覆盖包括后柱70在内的车辆后方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分的构件。后侧围板18是覆盖后柱70及后轮胎(图中未示出)的车辆上方侧(例如,图2的开口部64)的板,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树脂制的板。

(车辆侧部结构的截面结构)

其次,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10的截面结构进行说明。

(前柱)

图3是前柱50周围的剖视图(图1的a-a剖视图)。如图3所示,前柱50由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前柱外板52、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前柱内板54构成。前柱外板52在剖视图中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帽子形,在车辆前方侧形成向车辆前方伸出的凸缘52a,在车辆后方侧形成向车辆后方伸出的凸缘52b。另外,前柱内板54在剖视图中形成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帽子形,在车辆前方侧形成向车辆前方伸出的凸缘54a,在车辆后方侧形成向车辆后方伸出的凸缘部54b。并且,凸缘52a和凸缘54a通过点焊焊接而被固定,凸缘52b和凸缘54b通过点焊焊接而被固定。由此,前柱外板52和前柱内板54被固定,并且,形成具有封闭截面56的前柱50。

另一方面,开口板14从前柱5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外壁面50a一直被固定到车辆后方侧的后壁面50b。更详细地说,开口板14的车辆前方侧被铆钉110及粘接剂相对于外壁面50a固定,车辆后方侧被粘接剂相对于后壁面50b固定。

在作为前柱50的车辆后方侧端部的开口板14、凸缘52b及凸缘54b的重叠部分,设置有密封条58。该密封条58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隆起的中空截面的中空密封部58a。

前侧门32经由门铰链120被能够开闭地固定于前柱50(前柱外板52)及开口板14的重叠部分。这里,前侧门32具有金属制的大致平板状的门外板32a和金属制的大致帽子形形状的门内板32b。另外,在门外板32a的车辆前方,设置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树脂制的前护板130。利用门外板32a及前护板130在车身1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形成连续的外观面。在门内板32b上,以包围前侧门32的外缘部的方式设置有密封条42。该密封条42在面对前柱50的一侧具有向前柱50隆起的中空截面的中空密封部42a。

这里,在前侧门32侧,门铰链120的一端被螺栓124a及螺母124b相对于门内板32b及铰链保持器32c固定。另外,在前柱50侧,门铰链120的另一端被螺栓122a及螺母122b相对于覆盖外壁面50a的开口板14的表面(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面)固定。如上所述,前侧门32被门铰链120相对于前柱50能够转动地固定。即,前侧门32能够开闭前侧门开口部22。

另外,在前侧门32的车辆后方侧,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闩锁机构,通过该闩锁机构与设置在中柱60(参照图2)上的图中未示出的撞板卡合,前侧门32变成关闭状态。通过前侧门32变成关闭状态,密封条58的中空密封部58a与门内板32b抵接,密封条42的中空密封部42a与开口板14的抵接面14a抵接。由此,在前侧门32的关闭状态下,前侧门开口部22(开口板14)与前侧门32的间隙被堵塞,保持车内90的气密。

(上边梁)

图4是上边梁80周围的剖视图(图1的b-b剖视图)。如图4所示,上边梁80由车辆上方侧的梁外板82和车辆下方侧的梁内板84构成。梁外板82在剖视图中形成在车辆下方侧开口的帽子形,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形成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伸出的凸缘82a,在车辆下方侧形成向车辆下方伸出的凸缘82b。另外,梁内板84在剖视图中为大致板状,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形成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伸出的凸缘84a,在车辆下方侧形成向车辆下方伸出的凸缘84b。并且,凸缘82a和凸缘84a通过点焊焊接被固定,凸缘82b和凸缘84b通过点焊焊接被固定。由此,梁外板82和梁内板84被固定,并且,形成具有封闭截面86的车顶侧板80。

另外,在上边梁8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形成在车顶板13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凸缘132a与凸缘82a及凸缘84a一起通过点焊焊接被固定。

另一方面,开口板14被固定于上边梁8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外壁面80a上。更详细地说,开口板14的车辆上方侧被铆钉110及粘接剂相对于外壁面80a固定。另外,开口板14的车辆下方侧被粘接剂相对于凸缘82b固定。

另外,梁装饰件16被固定于上边梁80的车辆上方侧的上壁面80b。更详细地说,在梁装饰件16上向车辆下方侧突出形成夹箍的16a嵌入到形成于上壁面80b的图中未示出的安装孔中,由此,梁装饰件16被固定。由此,上边梁80被梁装饰件16覆盖。这时,利用梁装饰件16将车顶板132的固定部(凸缘132a)以及开口板14的车辆上方侧的固定部(铆钉110)遮挡起来。另外,在车顶装饰件16与车顶板132的接触或者接近部分、梁装饰件16与开口板14的接触或者接近部分分别涂布密封材料s。

在作为上边梁80的车辆下方侧端部的开口板14、凸缘82b以及凸缘84b的重叠部分,设置有密封条58。该密封条58从前柱50起连续地形成。

如上所述,前侧门32经由门铰链120能够开闭地被固定于前柱50。这里,前侧门32配备有形成侧门玻璃36的窗框的门框架32d。该门框架32d上,设置有对侧门玻璃36向车辆上下方向的升降进行导向的玻璃滑槽46。进而,在门框架32d上,以包围前侧门32的外缘部的方式设置有密封条42。该密封条42从前柱50起连续地形成,在面对上边梁80的一侧,中空密封部42a向上边梁80隆起。

通过前侧门32变成关闭状态,密封条58的中空密封部58a与门框架32d抵接,密封条42的中空密封部42a与开口板14的抵接面14a抵接。由此,在前侧门32的关闭状态下,前侧门开口部22(开口板14)与前侧门32的间隙被堵塞,保持车内90的气密。

(后柱)

图5是后柱70周围的剖视图(图1的c-c剖视图)。如图5所示,后柱70由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后柱外板72和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后柱内板74构成。后柱外板72在剖视图中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帽子形,在车辆前方侧形成向车辆前方伸出的凸缘72a,在车辆后方侧形成向车辆后方伸出的凸缘72b。另外,后柱内板74在剖视图中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帽子形,在车辆前方侧形成向车辆前方伸出的凸缘74a,在车辆后方侧形成向车辆后方伸出的凸缘74b。并且,凸缘72a和凸缘74a通过点焊焊接被固定,凸缘72b和凸缘74b通过点焊焊接被固定。由此,后柱外板72和后柱内板74被固定,并且,形成具有闭合截面76的后柱70。

另一方面,开口板14从后柱70的车辆前方侧的前壁面70a一直到凸缘72a被固定。更详细地说,开口板14的车辆前方侧被粘接剂相对于凸缘72a固定,车辆后方侧被铆钉110及粘接剂相对于前壁面70a固定。

另外,后侧围板18被固定到后柱7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外壁面70b上。更详细地说,在后侧围板18上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形成的夹箍18a嵌入到形成在外壁面70b上的图中未示出的安装孔中,由此,后侧围板18被固定。由此,包括后柱70在内的车辆后方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分被后侧围板18覆盖。这时,利用后侧围板18将开口板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固定部(铆钉110)以及车辆后方的开口部64(参照图2)遮挡起来。另外,在后侧围板18与开口板14的接触或者接近部分涂布有密封材料s。

进而,线束94及后侧柱装饰件96被固定到后柱7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内壁面70c上。更详细地说,线束94被夹板94b保持,从夹板94b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夹箍94a嵌入到形成在内壁面70c上的图中未示出的安装孔中,由此,线束94被固定。另外,在后侧柱装饰件96上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夹箍96a嵌入到形成在内壁面70c上的图中未示出的另一个安装孔中,由此,后侧柱装饰件96被固定。由此,后柱70的车内90侧被后侧柱装饰件96覆盖。这时,后柱70及线束94被后侧柱装饰件96遮挡起来。

在作为后柱70的车辆前方侧端部的开口板14、凸缘72a及凸缘74a的重叠部分,设置有密封条78。该密封条78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隆起的中空截面的中空密封部78a。

后侧门34经由设置在中柱60上的图中未示出的门铰链被能够开闭地固定于后柱70。这里,后侧门34配备有形成侧门玻璃38的窗框的门框架34a。在该门框架34a上,设置有对侧门玻璃38向车辆上下方向的升降进行导向的玻璃滑槽48。进而,在门框架34a上,以包围后侧门34的外缘部的方式设置密封条44。该密封条44在面对后柱70的一侧具有向后柱70隆起的中空截面的中空密封部44a。

通过后侧门34变成关闭状态,密封条78的中空密封部78a与门框架34a抵接,密封条44的中空密封部44a与开口板14的抵接面14b抵接。由此,在后侧门34的关闭状态下,后侧门开口部24(开口板14)与后侧门34的间隙被堵塞,保持车内90的气密。

(其它)

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开口板14被铆钉以及粘接剂相对于中柱60及门槛62固定。这里,在中柱60上,图中未示出的门铰链相对于开口板14的表面(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面)被固定。

(第一实施方式的综述)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10中,利用多个侧外板覆盖作为骨架构件的门槛62、前柱50、中柱60、后柱70以及上边梁80。例如,由各个骨架构件构成的前侧门开口部22及后侧门开口部24被作为各个骨架构件以外的构件的开口板14包围。更详细地说,门槛62、前柱50、上边梁80以及中柱60的靠前侧门32的部分被开口板14覆盖。另外,门槛62、中柱60、上边梁80以及后柱70的靠后侧门34的部分被开口板14覆盖,另外,上边梁80被作为上边梁80以外的构件的梁装饰件16覆盖。进而,包括后柱70在内的车辆后方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分被作为后柱70以外的构件的后侧围板18覆盖。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10具有以下的特征及效果。

第一,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将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覆盖各个骨架构件的侧外板分割成开口板14、梁装饰件16及后侧围板18。这里,像现有技术那样,将各个骨架构件的外板一体化而成的侧外板有必要使其形状与构成门开口部的各个骨架构件的形状及车身的外壁面相对应。特别是,由于门开口部的周围形成复杂的形状,所以,在各个骨架构件的外板被一体化而成的侧外板的情况下,难以提高成形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至少将开口板14与其它板分离,可以提高成形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提高成形性,可以将像铝这样的比铁软的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用于侧外板。即,可以选择轻量化材料。

第二,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口板14中,其特征在于,外缘部设置在各个骨架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面或者所述侧门侧的面上,换句话说,其特征在于,开口板14不以包住骨架构件的方式覆盖该骨架构件。例如,在前柱50处,开口板14的车辆前方侧的外缘部设置于外壁面50a,开口板14不以包住前柱50的方式覆盖该前柱50。另外,在上边梁80处,开口板14的车辆上方侧的外缘部设置于外壁面80a,开口板14不以包住上边梁80的方式覆盖该上边梁。进而,在后柱70处,开口板14的车辆后方侧的外缘部设置于前壁面70a,开口板14不以包住后柱70的方式覆盖该后柱70。上面,本实施方式的开口板14不成形为将各个骨架构件包住的形状,换句话说,不成形为在剖视图中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帽子形。即,本实施方式的开口板14,由于在外缘部不需要复杂的拉深加工,所以,可以提高成形性。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提高成形性,可以选择轻量化的材料。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板14只覆盖骨架构件的一部分。即,由于在开口板14与各骨架构件之间,板的双重部分减少,所以,可以谋求车身12的轻量化。

第三,本实施方式的侧门板,其特征在于,按照功能或外观设计的单位被分割。例如,开口板14被形成为作为设置在各个侧门30上的密封构件的密封条42以及密封条44的抵接部。另外,开口板14被形成为作为密封构件的密封条58及密封条78的固定部。如上所述,开口板14不仅形成门开口部20的外观面,而且还具有保持密封条42、密封条44、密封条58及密封条78的弹性力的功能。另一方面,梁装饰件16不仅形成上边梁80附近的外观面,而且还具有装饰上边梁80的功能。进而,后侧围板18形成后柱70附近的外观面,具有构成车辆后方的外壁面的功能。这里,在侧外板不被分割的情况下,在分开涂布车身的外板颜色的情况下,有必要采取掩蔽等生产性差的手段。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按功能或外观设计的单位来设置板,可以容易地分开涂布车身12的外板颜色。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利用图6~图8对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10a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10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下面,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前柱)

图6是前柱50周围的剖视图(图1的a-a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板14相对于前柱50的固定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开口板14的车辆前方侧通过电弧焊相对于前柱50的外壁面50a被固定,车辆后方侧利用粘接剂相对于后壁面50b被固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口板14的车辆前方侧的外缘部,形成相对于外壁面50a的焊接部11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口板14的车辆前方侧的外缘部,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长度约为50mm的焊接部112。

(上边梁)

图7是上边梁80周围的剖视图(图1的b-b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板14相对于上边梁80的固定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开口板14的车辆上方侧通过电弧焊相对于上边梁80的外壁面80a被固定,车辆下方侧利用粘接剂相对于凸缘82b被固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口板14的车辆上方侧的外缘部,形成相对于外壁面80a的焊接部11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口板14的车辆上方侧的外缘部,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长度约为50mm的焊接部114。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开口板14具有供密封条42的中空密封部42a抵接的抵接面14a和在与焊接部114之间截面形状形成为山形的长条状的凸棱140。凸棱140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并且,沿着开口板14的车辆上方侧的外缘部形成。该凸棱140是通过对构成开口板14的板材实施压力加工、弯曲加工等而形成的。

(后柱)

图8是后柱70的周围的剖视图(图1的c-c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板14相对于后柱70的固定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开口板14的车辆前方侧利用粘接剂相对于后柱70的凸缘72a被固定,车辆后方侧通过电弧焊相对于前壁面70a被固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口板14的车辆后方侧且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外缘部,形成相对于前壁面70a的焊接部11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口板14的车辆后方侧且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外缘部,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长度约为50mm的焊接部116。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开口板14具有供密封条44的中空密封部44a抵接的抵接面14b和在与焊接部116之间截面形状形成为山形的长条状的凸棱142。凸棱142向车辆前方侧突出,并且,沿着开口板14的车辆后方侧且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外缘部形成。该凸棱142是通过对构成开口板14的板材实施压力加工、弯曲加工等而形成的。

(第二实施方式的综述)

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结构10a,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以及效果之外,还有以下的特征及效果。

第一,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开口板14通过焊接相对于前柱50、上边梁80以及后柱70被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板14通过焊接被固定,由此,与利用螺栓或铆钉等部件被固定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车身12的重量,可以降低部件的采购成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开口板14的固定可以利用已有设备而自动化,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可以缩短制造加工时间。进而,本实施方式,由于在焊接时使用夹具,所以,可以提高车身12上的抵接面14a、14b的位置精度。

第二,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通过焊接被固定的开口板14具有凸棱140、142。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开口板14,在供密封条42抵接的抵接面14a与焊接部114之间具有长条状的凸棱140,在供密封条44抵接的抵接面14b与焊接部116之间具有长条状的凸棱142。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凸棱140、142吸收因电弧焊而引起的开口板14的热变形,因此,可以确保抵接面14a、14b的表面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口板14的车辆前方侧,抵接面14a与焊接部112的距离比在车辆上方侧的抵接面14a与焊接部114的距离、及在车辆后方侧的抵接面14b与焊接部116的距离远(参照图6~8)。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开口板14,为了与前柱50的形状相对应,在焊接部112与抵接面14a之间形成大致垂直的弯曲部分(参照图6)。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沿着开口板14的车辆前方侧的外缘部设置长条状的凸棱。这样,在开口板14上,只要有能够吸收热变形的程度的距离或弯曲部分,则即使不设置长条状的凸棱,也可以确保抵接面的表面精度。

[补充]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具有下面的次要的效果。即,在各种实施方式中,侧外板不包括在构成骨架构件的构件中。这里,在各个骨架构件的外板被一体化而成的侧外板的情况下,侧外板本身是骨架构件的一部分,侧外板具有将车内90与车外92间隔开的隔板功能。与此相对,在各个实施方式中,侧外板与骨架构件独立地成形,隔板功能由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内板(例如,前柱内板54、后柱内板74)来实现。即,在各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车内90与车外92间隔开的隔板功能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外板被变更成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内板,可以将侧外板从骨架构件中分离出来。由此,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使骨架构件的外形缩小。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将侧外板分割成开口板14、梁装饰件16及后侧围板18这三个构件,但是,这只是一个例子,分割单位及分割位置可以任意设定。例如,可以成一体地成形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开口板14和梁装饰件16,也可以成一体地成形梁装饰件16和后侧围板18。另外,例如,也可以对于每个门开口部20分割开口板14。即,也可以将各个实施方式的开口板14进一步分割而设置前侧门开口部22用的开口板和后侧门开口部24用的开口板。

在各个实施方式中,开口板14为金属制,梁装饰件16及后侧围板18为树脂制,但是,构成侧外板的各个板的材质并不局限于此。各个板的材质可以根据要确保的强度或成形性而自由地选择。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开口板14中的车辆前方侧的外缘部,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焊接部112,在车辆上方侧的外缘部,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焊接部114,在车辆后方侧且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外缘部,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焊接部116。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各个焊接部112、114、116也可以以包围开口板14的外缘部的方式连续地设置。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电弧焊将开口板14固定,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点焊进行固定。

上面,对于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不言而喻,本公开并不被限定于此,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也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