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桥偏转加铰接折腰复合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329发布日期:2019-04-16 23:0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桥偏转加铰接折腰复合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拉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前桥偏转加铰接折腰复合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国,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依靠增加耕种面积较大幅度的农业生产总值难以实现,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将有效的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将是提高农业生产总产的有效手段,而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机械为农用动力,拖拉机作为农用动力的首选动力,其在农业生产的耕作、种植、中耕管理、收获、产后处理等环节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农业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农业产业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以及农民组建大量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然而,丘陵山区水稻作业机械问题已成了阻碍农业产业化的难题,农民对高性能高水田耕作机械需求欲望强烈,当需要进行不同角度的进行转弯工作,由于普通的拖拉机耕作机械转弯模式比较单一,很难进行小角度的转弯工作,增大了转弯所浪费的时间,降低的机械的工作效率等,所以急需一种新型前桥偏转加铰接折腰复合转向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桥偏转加铰接折腰复合转向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当需要进行不同角度的进行转弯工作,由于普通的拖拉机耕作机械转弯模式比较单一,很难进行小角度的转弯工作,增大了转弯所浪费的时间,降低的机械的工作效率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桥偏转加铰接折腰复合转向装置,包括前车架,所述前车架下端安装有前桥桥偏转组件,所述前桥桥偏转组件包括支撑柱、前桥转向油缸、转向杆、转向轴和转头,所述支撑柱上端安装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一侧安装有转向杆,所述转向杆一侧安装有前桥转向油缸,所述支撑柱下端安装有转头;

所述转向轴与转向杆之间安装有转向杆安装组件,所述转向杆安装组件包括固定轴、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弹性树脂环、第一固定管、连接条、固定螺杆和第二固定管,所述固定轴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夹,所述固定轴另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夹,所述第一固定夹与第二固定夹之间安装有弹性树脂环,所述第一固定夹一端安装有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一固定管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杆,所述第一固定管一端安装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管;

所述前桥桥偏转组件一侧上方安装有前桥拉杆,所述前桥拉杆两侧均安装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一端安装有前桥与折腰同步杆,所述前桥与折腰同步杆一端安装有折腰转弯组件,所述折腰转弯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第一折腰转向油缸和第二折腰转向油缸,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一端安装有第一折腰转向油缸,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折腰转向油缸;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之间安装有折腰转动组件,所述折腰转动组件包括折腰中心销、连接轴承、减震板、减震弹簧、引导管、进油板、密封槽、密封盖、密封条、孔塞和固定杆,所述折腰中心销中间外侧安装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上端和下端均安装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一侧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一侧安装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上端安装有进油板,所述进油板上端开设有密封槽,所述进油板上端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下端与密封槽对应位置处安装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内部安装有孔塞,所述密封盖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之间安装有减速油缸,所述减速油缸两端均安装有减速组件,所述减速组件包括移动杆、缓冲弹簧和减速阀,所述移动杆、下端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下端安装有减速阀。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内部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限位环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柱下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外侧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部安装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弹性树脂环内部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管一端安装有固定螺母,所述第二固定管一端与连接条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

优选的,所述进油板上端与引导管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进油孔。

优选的,所述进油板上端与固定杆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移动杆下端开设有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柱的直径大于第二限位柱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柱上端安装有推动螺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前桥桥偏转组件,通过支撑柱、前桥转向油缸、转向杆和转向轴的作用,将转头进行偏转从而将车轮进行偏转,实现前桥车轮转弯,通过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第一折腰转向油缸和第二折腰转向油缸的作用,便于将车辆的前车架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折腰铰接转向,再利用联动杆、前桥拉杆和前桥与折腰同步杆的作用,将前桥偏转组件和折腰转弯组件连接,便于实现车辆的前轮偏转加铰接复合转向,可以根据工作地域不同和车辆进行小角度转弯或者掉头工作时进行更换转向模式,使用更加方便。

2、设置有转向杆安装组件,通过固定轴、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第一固定管、连接条、固定螺杆和第二固定管的作用,便于将转向杆进行安装和拆卸,提高转向杆的固定效果,再利用弹性树脂环的作用,便于吸收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与转向轴的压力,避免压力过大造成转向轴损坏,通过增加转向轴与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转向杆工作时发生滑动。

3、设置有限位组件,通过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限位环和限位块的作用,便于限制固定轴的转动,进一步提高转向杆的固定效果,使用更加安全。

4、设置有减速组件,通过减速油缸移动杆和减速阀的作用,便于降低转头的转速,从而降低一端车轮的转速,减少车辆转弯的直径,实现车辆小角度转弯的功能,再通过缓冲弹簧的作用,便于缓冲减速阀与转头之间的压力,避免压力过大使转头造成损坏。

5、设置有折腰转动组件,通过连接轴承、减震板和减震弹簧的作用,便于吸收折腰转弯组件转动时与折腰中心销之间的压力,提高折腰中心销的使用寿命,通过引导管和进油板的作用,将润滑油引导至连接轴承处,便于对连接轴承进行润滑,提高连接轴承的转动效果,避免连接轴承生锈影响车辆转弯工作,再通过密封槽、密封条、孔塞、固定杆的作用,便于将进油板进行密封,避免外界杂质进入连接轴承内部,影响连接轴承转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桥桥偏转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向杆安装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限位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减速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腰转弯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折腰转动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前车架;2、前桥桥偏转组件;201、支撑柱;203、前桥转向油缸;204、转向杆;205、转向轴;206、转头;3、转向杆安装组件;301、固定轴;302、第一固定夹;303、第二固定夹;304、弹性树脂环;305、第一固定管;306、连接条;307、固定螺杆;308、第二固定管;4、限位组件;401、第一限位柱;402、第二限位柱;403、限位环;404、限位块;5、减速油缸;6、减速组件;601、移动杆;602、缓冲弹簧;603、减速阀;7、联动杆;8、前桥拉杆;9、前桥与折腰同步杆;10、折腰转弯组件;1001、第一固定支架1002、第二固定支架1003、第一折腰转向油缸;1004、第二折腰转向油缸;11、折腰转动组件;1101、折腰中心销;1102、连接轴承;1103、减震板;1104、减震弹簧;1105、引导管;1106、进油板;1107、密封槽;1108、密封盖;1109、密封条;1110、孔塞;1111、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前桥偏转加铰接折腰复合转向装置,包括前车架1,前车架1下端安装有前桥桥偏转组件2,前桥桥偏转组件2包括支撑柱201、前桥转向油缸202、转向杆203、转向轴204和转头205,为了便于将前端一侧的车轮减速,降低车辆的转弯直径,支撑柱201之间安装有减速油缸5,减速油缸5两端均安装有减速组件6,减速组件6包括移动杆601、缓冲弹簧602和减速阀603,为了避免缓冲弹簧602与移动杆601发生滑脱,移动杆601下端开设有限位孔,移动杆601下端安装有缓冲弹簧602,缓冲弹簧602下端安装有减速阀603,支撑柱201上端安装有转向轴204,转向轴204一侧安装有转向杆203,转向杆203一侧安装有前桥转向油缸202,支撑柱201下端安装有转头205。

转向轴204与转向杆203之间安装有转向杆安装组件3,转向杆安装组件3包括固定轴301、第一固定夹302、第二固定夹303、弹性树脂环304、第一固定管305、连接条306、固定螺杆307和第二固定管308,为了限制将固定轴301转动,提高转向杆安装组件3的固定效果,固定轴301内部安装有限位组件4,限位组件4包括第一限位柱401、第二限位柱402、限位环403和限位块404,为了便于挤压限位块404向外侧移动,第一限位柱401的直径大于第二限位柱402的直径,为了便于推动第一限位柱401向下移动,第一限位柱401上端安装有推动螺杆,第一限位柱401下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柱402,第二限位柱402外侧安装有限位环403,限位环403内部安装有限位块404,固定轴301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夹302,固定轴301另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夹303,第一固定夹302与第二固定夹303之间安装有弹性树脂环304,为了避免弹性树脂环304与转向轴204之间发生滑动,影响车辆正常转弯,弹性树脂环304内部开设有防滑纹,第一固定夹302一端安装有第一固定管305,第一固定管305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杆307,第一固定管305一端安装有连接条306,连接条306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管308,为了便于和第一固定管305相连,提高第一固定管305与第二固定管308的固定效果,第二固定管308一端安装有固定螺母,第二固定管308一端与连接条306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

前桥桥偏转组件2一侧上方安装有前桥拉杆8,所述前桥拉杆8两侧均安装有联动杆7,联动杆7一端安装有前桥与折腰同步杆9,前桥与折腰同步杆9一端安装有折腰转弯组件10,折腰转弯组件10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001、第二固定支架1002、第一折腰转向油缸1003和第二折腰转向油缸1004,第一固定支架1001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支架1002,第二固定支架1002一端安装有第一折腰转向油缸1003,第二固定支架1002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折腰转向油缸1004。

第一固定支架1001和第二固定支架1002之间安装有折腰转动组件11,折腰转动组件11包括折腰中心销1101、连接轴承1102、减震板1103、减震弹簧1104、引导管1105、进油板1106、密封槽1107、密封盖1108、密封条1109、孔塞1110和固定杆1111,折腰中心销1101中间外侧安装有连接轴承1102,连接轴承1102上端和下端均安装有减震板1103,减震板1103一侧安装有减震弹簧1104,减震弹簧1104一侧安装有引导管1105,引导管1105上端安装有进油板1106,为了便于将润滑油倒入引导管1105中,进油板1106上端与引导管1105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进油孔,进油板1106上端开设有密封槽1107,进油板1106上端安装有密封盖1108,密封盖1108下端与密封槽1107对应位置处安装有密封条1109,密封条1109内部安装有孔塞1110,密封盖1108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固定杆1111,为了便于将密封盖1108进油板1106相连和,进油板1106上端与固定杆1111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固定槽。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拖拉机进行转弯时,首先利用前桥转向油缸202的作用带动转向杆203向一侧移动,从而转动转头205使得车轮发生转向,实现前桥车轮转弯,再利用减速油缸5推动移动杆601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减速阀603对转头205进行挤压,降低转头205的转速,从而降低一端车轮的转速,减少车辆转弯的直径,当拖拉机进行小角度进行转弯时,通过第一折腰转向油缸1003和第二折腰转向油缸1004的作用使得第一固定支架1001发生转动,从而将车辆前车架1进行转动,实现拖拉机的折腰铰接转向,当第一固定支架1001与第二固定支架1002发生转动时,通过连接轴承1102上端的减震板1103和减震弹簧1104的作用,吸收折腰转弯组件10转动时与折腰中心销1101之间的压力,避免折腰中心销1101受压过大造成损坏,当拖拉机的转弯角度再次缩小时,通过前桥与折腰同步杆9带动联动杆7,使得前桥桥偏转组件2与折腰转动组件11同时进行转弯工作,从而提高拖拉机的转弯效果,当拖拉机结束工作后,首先将密封盖1108打开,接着通过进油板1106上端的进油孔将润滑油倒入引导管1105中,接着润滑油顺着引导管1105进入连接轴承1102中,从而对连接轴承1102进行润滑工作,提高连接轴承1102的转动效果,避免连接轴承1102生锈影响转弯工作,然后利用固定杆1111将密封盖1108固定在进油板1106上端,利用密封条1109和孔塞1110将进油孔进行遮挡堵塞,避免外界杂质进入连接轴承1102内部,影响连接轴承1102转动。

当转向杆203需要更换安装时,首先将新的转向杆203放入转向轴204上端,接着转动第一固定夹302和第二固定夹303,使其将转向轴204包裹,然后转动固定螺杆307,将第一固定管305与第二固定管308进行连接固定,利用弹性树脂环304的作用,便于吸收第一固定夹302和第二固定夹303与转向轴204的压力,避免压力过大造成转向轴204损坏,同时增加转向轴204与第一固定夹302和第二固定夹303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转向杆203工作时发生滑动,然后转动推动螺杆使其推动第一限位柱401和第二限位柱402向下移动,从而将限位块404向外挤压,提高限位块404与固定轴301之间的摩擦力,便于限制固定轴301的转动,进一步提高转向杆203的固定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