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两段式折叠立杆折叠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6581发布日期:2020-04-21 16:5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折叠车两段式折叠立杆折叠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特别涉及一种折叠车两段式折叠立杆折叠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自行车行业使用两段式折叠立杆生产的折叠自行车,在折叠时对立杆的上杆的伸缩高度未进行定位或只定位一端的伸缩极限。造成在折叠时需要多次调节,才能调到最佳的折叠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车两段式折叠立杆折叠定位装置,该折叠车两段式折叠立杆折叠定位装置能够在折叠立杆的上杆和下杆在折叠和打开时,可以按需要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车两段式折叠立杆折叠定位装置,包括上杆、下杆和束仔,上杆能够滑动的插设于下杆内,下杆上端形成内径能够收缩的结构(一般为下杆上端侧壁上形成开口缝结构,实现其内径能够收缩和扩大的弹性结构),束仔套设于下杆上端外侧,束仔能够束紧下杆上端使其夹紧上杆外侧表面,所述下杆侧壁上形成有一向其内部凸出的第一限位装置,该第一限位装置止档于上杆下端端面上,上杆下端侧壁上设有一沿轴向延伸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内设有至少一个能够凸出于该凹槽底面的第二限位装置,下杆内侧壁上形成有径向延伸的第三限位装置,所述第三限位装置止档于第二限位装置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装置为螺纹连接于下杆侧壁上的螺栓,第二限位装置为螺纹连接于上杆的凹槽结构底面上的止付螺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装置为三个,其中三个限位装置自上而下相邻两个的间距分别为75mm和27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限位装置固定安装于束仔侧壁上,下杆上端侧壁上设有用供第三限位装置伸入下杆内侧的限位避让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组件和限位螺丝,束仔侧壁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组件为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直径的台阶结构,限位组件直径小的一端插设于束仔的限位孔内,其直径大的一端止挡于束仔内侧壁上,限位螺丝与限位组件直径小的一端螺纹连接,且限位螺丝头部止挡于束仔外侧壁上,限位组件直径大的一端能够经下杆上的避让孔伸入上杆侧壁的凹槽结构内并止挡于第二限位装置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杆侧壁上的凹槽结构为平底v形槽,限位组件直径大的一端为截顶锥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杆侧壁上设有沿轴向排列的用于标识高度的刻度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杆下端形成内外径逐渐扩大的锥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折叠立杆的下杆内设置内凸的第一限位装置,实现上杆插入时最低位置的限位,实现折叠状态的自动定位,无需多次调节即可快速折叠定位,在折叠立杆的上杆下端侧壁上形成轴向延伸的内凹槽结构,并在内凹槽结构内设置至少一个能够凸出来的第二限位结构,配合下杆上端内侧的第三限位结构实现上杆拉出高度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了立杆的上杆折叠位置的快速定位,同时避免打开时上杆拉出高度超过安全高度,保证了车架使用安全性,且上杆上第二限位装置方便进行高度调节,适应不同规格自行车立杆的高度限位,通用性强,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杆结构原理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杆结构原理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杆结构原理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杆结构原理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束仔结构原理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束仔安装于下杆上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折叠车两段式折叠立杆折叠定位装置,包括上杆1、下杆2和束仔3,上杆1能够滑动的插设于下杆2内,下杆2上端形成内径能够收缩的结构(一般为下杆2上端侧壁上形成开口缝结构4,实现其内径能够收缩和扩大的弹性结构),束仔3套设于下杆2上端外侧,束仔3能够束紧下杆2上端使其夹紧上杆1外侧表面,其特征为:所述下杆2侧壁上形成有一向其内部凸出的第一限位装置5,该第一限位装置5止档于上杆1下端端面上,上杆1下端侧壁上设有一沿轴向延伸的凹槽结构6,该凹槽结构6内设有至少一个能够凸出于该凹槽底面的第二限位装置7,下杆2内侧壁上形成有径向延伸的第三限位装置,所述第三限位装置止档于第二限位装置7上方。

折叠自行车折叠时,打开快束仔3上的拆手柄,下杆2上端内径自动扩大,上杆1在下杆2内下滑一定的距离后受到第一限位装置5止挡,无法继续下降,此位置为设计的折叠位置,此时直接折叠即可,不需要进行调整,打开车架时,上拉上杆1到合适位置锁紧束仔3,上杆1和下杆2固定定位实现立杆打开,在上杆1上拉过程中,上杆1上的第二限位装置7受到下杆2内第三限位装置止挡后无法继续上拉,避免了上杆1拉出时超过安全高度,确保了车架打开使用时的使用安全性。

所述第一限位装置5为螺纹连接于下杆2侧壁上的螺栓,第二限位装置7为螺纹连接于上杆1的凹槽结构6底面上的止付螺丝。

第一限位装置5采用螺栓,通过其旋入下杆2侧壁上的螺纹孔内,其螺柱部伸入到下杆2内侧,实现对上杆1下端的止挡作用,该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作,第一限位装置5除了采用螺栓外还可采用铆钉、销钉、卡扣等结构,第二限位装置7采用止付螺丝,方便调节止付螺丝伸出上杆1凹槽结构6底面的高度实现高度上的限位,还可以将其旋入上杆1凹槽结构6的底面内,使其部高出上杆1凹槽结构6底面,方便上杆1的安装以及对不同高度位置的止付螺丝的操作,用于适用不同型号自行车上杆1拉出高度的限位,该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便于调节,此外,第二限位装置7还可以是由弹簧和销钉组成的弹性伸缩结构或者铆钉、销钉等等,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看到本专利很容易想到的等同替换结构。

所述第二限位装置7为三个,其中三个限位装置自上而下相邻两个的间距分别为75mm和27mm。三个第二限位装置7中只需使其中一个凸出到上杆1凹槽结构6底面外侧起止挡限位作用即可,三个不同高度的第二限位装置7能够适用不同规格自行车对上杆1拉出高度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上杆1的通用性,降低了自行车生产成本,变更不同的第二限位装置7时,只需打开下杆2下端的折叠关节12,将上杆1插入最大深度,上杆1下端露出下杆2外侧即可进行更换调节,使用方便。

所述第三限位装置固定安装于束仔3侧壁上,下杆2上端侧壁上设有用供第三限位装置伸入下杆2内侧的限位避让孔8。通过在束仔3上设置第三限位装置,便于加工制作,且外形美观,此外也可以是在下杆2侧壁上螺纹连接螺丝伸入到上杆1的凹槽结构6内。

所述第三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组件9和限位螺丝10,束仔3侧壁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组件9为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直径的台阶结构,限位组件9直径小的一端插设于束仔3的限位孔内,其直径大的一端止挡于束仔3内侧壁上,限位螺丝10与限位组件9直径小的一端螺纹连接,且限位螺丝10头部止挡于束仔3外侧壁上,限位组件9直径大的一端能够经下杆2上的避让孔伸入上杆1侧壁的凹槽结构6内并止挡于第二限位装置7上方。通过限位组件9实现与上杆1凹槽结构6配合实现上杆1拉出高度的限位,该结构便于组装,同时,限位组件9可以采用塑料材质等,避免拉动上杆1时发生金属摩擦,造成噪音和上杆1磨损。

所述上杆1侧壁上的凹槽结构6为平底v形槽,限位组件9直径大的一端为截顶锥形结构。平底v形槽与截顶锥形结构的限位组件9配合,具有导向和自动对正的效果,确保上杆1拉出时准确限位。

所述上杆1侧壁上设有沿轴向排列的用于标识高度的刻度线11。便于使用者观察上杆1拉出高度。

所述下杆2下端形成内外径逐渐扩大的锥形结构。通过锥形结构,将下杆2下端内径进行扩大,方便对上杆1上第二限位装置7进行调节,且下杆2下端通过直径扩大的锥形结构,有利于增强下杆2下端的强度,进而增强整体车架的强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