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拆装的自行车坐垫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7443发布日期:2020-02-07 23:54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易拆装的自行车坐垫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的座垫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自行车的坐垫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让骑乘者在骑乘自行车时能够维持舒适的姿势以减缓疲劳的累积并避免运动伤害,座垫须要依据骑乘者的实际人体计量资料与骑乘者的习惯来调整到适当的位置。

已知中国台湾专利号为m403469u1的新型专利说明了一种自行车座座杆总成,如图4所示,其结构上包含有一座杆20与一承座30;座杆20具有一杆头21与一杆身22,杆头21的二侧设有长槽孔25;承座30具有一上夹盖31、一下夹盖32以及二固定件33,上夹盖32具有二固定孔34,下夹盖32具有二穿孔35,各固定件34以垂直的方式穿过杆头21的长槽孔25以及下夹盖32的穿孔35而螺接于上夹盖32的固定孔34(见其附图4)。

然而从上述专利中可以看到各固定件34是相当接近于座垫的座弓而有可能和座弓干涉。另一方面,由于各固定件34是以垂直的方式螺接上夹盖32的固定孔34,若要使用六角扳手等工具来转动固定件34以锁紧上夹盖31与下夹盖32,六角扳手可能会和杆身22相干涉,造成无法使用六角扳手转动固定件34的问题,或者是只能以微小角度转动固定件34,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的座垫安装机构的种种缺失,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崭新的座垫安装机构的结构设计,其可被容易地调整与拆装且不易发生干涉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行车座垫安装机构,其具有虚拟的一中心面,上述自行车座垫安装机构包含有一座杆杆头、一座弓夹持组件与一锁固组件,其中座杆杆头包含有一弧形顶面,弧形顶面的左右二侧分别设有一左长槽孔与一右长槽孔。座弓夹持组件是可滑动地设于弧形顶面上,其结构上包含有一上夹片与一下夹片,上夹片具有一左上孔部与一右上孔部,下夹片具有一左下孔部与一右下孔部,左上孔部直线地连通左下孔部并对应左长槽孔,右上孔部直线地连通右下孔部并对应右长槽孔,左上孔部与右上孔部的顶端还分别具有一半球形凹槽。

锁固组件包含有一左螺丝、一左螺帽、一右螺丝与一右螺帽,左螺丝通过左长槽孔、左下孔部与左上孔部,右螺丝通过右长槽孔、右下孔部与右上孔部。左螺帽与右螺帽是设于上夹片或下夹片上并且分别螺合左螺丝与右螺丝,从而将上夹片与下夹片锁固为一体。其中,左螺丝的轴向与中心面的夹角是呈一锐角,并且右螺丝的轴向与中心面之夹角也是呈一锐角。

通过上述座垫安装机构的结构设计,由于左、右螺丝的轴向和中心面之夹角都是呈一锐角,亦即左、右螺丝都是倾斜地设置,因此使用者便可轻易地使用工具(例如六角扳手)而以一特定地倾斜的角度松开左、右螺丝,松开过程中,工具不容易和座杆杆头形成干涉并增进了调整与拆装上的方便性。

在其中一个方面,座杆杆头的底部是可以额外地和一座杆相连接,使座杆杆头可以通过座杆而组装至自行车的车架。在某些情况下,座杆杆头也可与座杆一体。

在另一个方面,座杆杆头的弧形顶面的中央还具有一滑槽,而且下夹片的底面还设有一凸部,凸部是可滑动地设于上述滑槽内,让骑乘者在松开锁固组件时,座弓夹持组件不会直接从座杆杆头脱落而掉落至地面,造成座弓夹持组件的毁损。

在另一个方面,下夹片的底面还设有多个防滑凸条,同样如上段所述,可以避免座弓夹持组件直接掉落至地面。

在另一个方面,左上孔部与右上孔部都具有一开孔,该二开孔是分别位于该二半球形凹槽下并且连通半球形凹槽。此外,左螺帽与右螺帽都具有一体连接的一半球形头部与一身部,左螺帽的半球形头部是位于左上孔部的半球形凹槽,右螺帽的半球形头部是位于右上孔部的半球形凹槽。通过上述半球形头部与半球形凹槽的结构设计,当骑乘者使用锁固组件而将上、下夹片锁固为一体时,左、右螺帽的半球型头部能通过对应的半球形凹槽而均匀地对上夹片施力,能更稳定地夹持座垫的座弓。

在另一个方面,各个开孔的构形是呈一长条形,让左、右螺丝可以不同的倾斜角度螺合左、右球形螺帽,增加左、右螺丝锁固上的自由度。

在另一个方面,上夹片的底面设有二上座弓固定槽,下夹片的底面设有二下座弓固定槽,该二上座弓固定槽分别对应该二下座弓固定槽。此外,左上孔部与右上孔部是位于二上座弓固定槽之间,左下孔部与右下孔部是位于该二下座弓固定槽之间,可避免左、右螺丝与座垫的座弓形成干涉。

附图说明

有关座垫安装机构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予以说明,然而,应能理解的是,以下将说明的实施例以及附图仅只作为示例性地说明,其不应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其中:

图1为实施例中自行车坐垫安装机构的立体图,其绘示了坐垫安装机构与座垫的座弓相结合的情形;

图2为图1的后视图,用以说明使用一六角扳手而拆装坐垫安装机构的情形;

图3为坐垫安装机构的分解图;

图4为坐垫安装机构中一上夹片的上视图;

图5为坐垫安装机构的一下夹片的下视图;以及

图6为图1的剖视图,其省略绘示座弓。

附图标记说明:

背景技术中:

20座杆

21杆头22杆身

25长槽孔

30承座

31上夹盖32下夹盖

33固定件34固定孔

35穿孔

实施例中:

1座垫安装机构

10座杆杆头

11头部12颈部

13卡接部14空隙

15弧形顶面16左长槽孔

17右长槽孔18滑槽

20座弓夹持组件

21上夹片

211左上孔部212右上孔部

213半球形凹槽214开孔

215上座弓固定槽

22下夹片

221左下孔部222右下孔部

223下座弓固定槽224凸部

225防滑凸条

30锁固组件

31左螺帽32左华司

33左螺丝34右螺帽

35右华司36右螺丝

37半球形头部38身部

39止滑面

a1、a2轴向

b座杆

f中心面

r座弓

w六角扳手

θ1,θ2锐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现举以下一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请首先参考图1至图3。座垫安装机构1包含有一座杆杆头10、一座弓夹持组件20与一锁固组件30,其中座垫安装机构1具有虚拟的一中心面f,在本实施例中,座垫安装机构1的结构是以中心面f而呈左、右对称。

座杆杆头10在结构上包含有一体连接的一头部11、一颈部12与一卡接部13,头部11与卡接部13分别位于颈部12的上、下二端,头部11具有一弧形顶面15(见图3),弧形顶面15的左右二侧分别设有一左长槽孔16与一右长槽孔17并且中央具有一滑槽18,左、右长槽孔16、17连通弧形顶面15与头部11的底面。头部11与卡接部13之间形成有空隙14(见图2)方便六角扳手w伸入。卡接部13用来卡接一座杆b,使座杆杆头10能通过座杆b而组装于车架(图中未绘示)上。

如图1与图3所示,座弓夹持组件20是可滑动地设于头部11的弧形顶面15上,其结构上包含有一上夹片21与一下夹片22。上夹片21在结构上包含有一左上孔部211与一右上孔部212,左上孔部211与右上孔部212是间隔地设于上夹片21并且连通上夹片21的顶、底二面上。此外,左上孔部211与右上孔部212在结构上都包含有一半球形凹槽213与一开孔214(参考图3与图4),半球形凹槽213是位于左上孔部211的顶端,并且开孔214是位于半球形凹槽213的下方。开孔214连通半球形凹槽213,开孔214的构型是呈一长条形(见图4)。上夹片21的底面还设有二个间隔设置的上座弓固定槽215,左上孔部211与右上孔部212是位于上述二个上座弓固定槽215之间(见图6)。

请参考图3与图6。下夹片22也包含有一左下孔部221与一右下孔部222,左下孔部221与右下孔部222也是间隔地设于下夹片22上并且连通下夹片22的顶、底二面,其中左上孔部211相较于左下孔部221是更靠近中心面f,右上孔部212相较于右下孔部222是也更靠近中心面f(见图6)。下夹片22的顶面设有二个间隔设置的下座弓固定槽223,并且左下孔部221与右下孔部222是位于上述二个下座弓固定槽223之间,通过上、下座弓固定槽215、223,可有效地夹持一座垫的一座弓r(见图1)。另请参考图5,下夹片22的底面设有一凸部24与多个防滑凸条25,当下夹片22设于弧形顶面15上时,凸部24是可滑动地设于滑槽18内,并且防滑凸条25接触弧形顶面15。通过上述凸部24与滑槽18之间的嵌合作用以及防滑凸条25的结构设计,可降低下夹片22直接从座杆杆头10上滑落的可能性。

请回到图3,锁固组件30分为二组,其中一组包含有一左螺帽31、一左华司32与一左螺丝33,另一组包含有一右螺帽34、一右华司35与一右螺丝36。左、右螺帽31、34在结构上都包含有一体连接的一半球形头部37与一身部38,左、右螺帽31、34的半球形头部37是分别位于左上孔部211与右上孔部212的半球形凹槽213内(见图6)。左华司32与右华司35都具有一止滑面39并且分别设于左长槽孔16与右长槽孔17的下方,如图6所示,左螺丝33穿过左华司32,并且依序穿过左长槽孔16、左下孔部221与左上孔部211并螺合左螺帽31,右螺丝36穿过右华司35并且依序穿过右长槽孔17、右下孔部222与右上孔部212并螺合右螺帽34。左螺丝33的轴向a1与中心面f的夹角是呈一锐角θ1,右螺丝36的轴向a2与中心面f的夹角也是呈一锐角θ2,并且二个锐角θ1、θ2的角度相同。通过锁固组件30,可有效将上夹片21与下夹片22锁固为一体。

由于左、右螺丝33、36的轴向a1、a2是与中心面f的夹角形成锐角,亦即左、右螺丝33、36都是倾斜地设置,因此当骑乘者需要调整座垫的位置而需要松开座弓夹持组件20时,骑乘者便可以轻松地使用六角扳手w而以一特定地倾斜的角度松开左、右螺丝33、36(见图2),六角扳手w不易和座杆杆头13或座杆b形成干涉,增进了座垫调整的方便性。另外,由于座杆杆头10的左、右长槽孔16、17都是呈长条形,使左、右螺丝33、36可在不同的位置与角度移动,亦可增进座垫调整上的自由度,更能帮助骑乘者将座垫调整至其所需要的位置。最后,当骑乘者旋紧左、右螺丝33、36时,不管左、右螺丝33、36实际上的指向为何,左、右螺帽31、34的半球形头部37都能通过半球形凹槽213而均匀地对上夹片21施力,更佳地使上夹片21迫紧下夹片22,以上皆为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所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