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7203发布日期:2020-03-03 03:5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车辆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动车机舱内的车辆前部结构已为人们所熟知。该车辆前部结构包括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梁、和安装在一对侧梁上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用于支撑驱动车辆行驶的马达及控制该马达的马达控制部。

马达控制部安装在支撑框架的顶面上,通过电力电缆与电池连接。电池配置在机舱外,相对于机舱靠近车辆后侧。因此,与马达控制部连接的电力电缆从支撑框架与前围板之间通过后向下方延伸,并从前围板下端的下方经过而朝着电池向车辆后侧延伸。

因而,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的情况下,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若支撑框架相对于前围板被推向车辆后方,则电力电缆会夹在支撑框架与前围板之间,从而有可能导致电力电缆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电力电缆破损的车辆前部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该车辆前部结构包括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梁、安装在所述一对侧梁上的支撑框架、作为车辆行驶用的驱动源的马达、及控制所述马达的马达控制部,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一对横向边框和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一对纵向边框,用于支撑所述马达及所述马达控制部,该车辆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横向边框中的靠近车辆后侧的横向边框被构成为,在面向车辆后侧的面上形成有凹部,与所述马达控制部连接的电力电缆经由所述凹部而向车辆后侧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前部结构的优点在于,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的情况下,即便是支撑框架相对于前围板被推向车辆后侧,电力电缆也可以躲避在凹部中而不会被夹,从而能防止电力电缆破损的情况发生。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较佳为,所述靠近车辆后侧的横向边框中,在所述面向车辆后侧的面上安装有扩张构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较佳为,所述靠近车辆后侧的横向边框中,所述面向车辆后侧的面包含倾斜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较佳为,所述马达控制部上安装有用于保护所述电力电缆的保护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支撑框架及pcu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支撑框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00进行说明。

车辆前部结构100位于电动车的机舱150内。如图1所示,车辆前部结构100包括侧梁1、支撑框架2、马达3、及pcu(电源控制单元)4。其中,pcu4是本实用新型的“马达控制部”的一例。

侧梁1配置在机舱150内,构成车身框架的一部分。左右一对侧梁1分别沿车长方向(x1及x2方向)延伸。即,一对侧梁1在车宽方向(y1及y2方向)上相隔规定间隔地配置。

支撑框架2支撑着马达3和pcu4。马达3通过安装座5而安装在支撑框架2上,但该马达3位于支撑框架2的下方。pcu4安装在支撑框架2的顶面上,因而该pcu4位于支撑框架2的上方。支撑框架2配置在一对侧梁1之间的空间内,并位于在车高方向上高度与侧梁1的高度相对应的位置。支撑框架2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支架6而安装在一对侧梁1上。

该支撑框架2被构成为,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俯视为近似矩形框状。具体而言,支撑框架2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一对横向边框21、及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一对纵向边框22。一对横向边框21包括靠近车辆后侧(x2方向侧)的横向边框21a、及靠近车辆前侧(x1方向侧)的横向边框21b。一对纵向边框22包括位于左侧(y1方向侧)的纵向边框22a、及位于右侧(y2方向侧)的纵向边框22b。即,一对横向边框21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通过一对纵向边框22相连结。

马达3是车辆行驶用的驱动源。pcu4包括升压/降压转换器及逆变器等,用于对马达3进行控制。具体而言,pcu4进行控制,以用电池(省略图示)提供的电力驱动马达3,并用马达3所发的电对电池进行充电。

电池配置在机舱150外,且相对于机舱150靠近车辆后侧。前围板8将机舱150与车室隔离。电池与pcu4通过电力电缆7(参照图2)而电连接。即,与pcu4连接的电力电缆7从支撑框架2与前围板8(参照图1)之间通过后向下方延伸,并从前围板8的下端下方经过而朝着电池向车辆后侧延伸。

在此,靠近车辆后侧的横向边框21a具有面向车辆后侧的面(面对着前围板8的面)23。该面向车辆后侧的面23具有俯视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面23a、及倾斜于车宽方向的倾斜面23b和倾斜面23c。倾斜面23b位于面23a的左侧(y1方向侧),且越位于左侧越靠近车辆前侧地呈直线状地倾斜。倾斜面23c位于面23a的右侧(y2方向侧),且越位于右侧越靠近车辆前侧地呈直线状地倾斜。换言之,倾斜面23b被构成为,从面23a的左侧端部向斜方向(y1方向偏x1方向)延伸;倾斜面23c被构成为,从面23a的右侧端部向斜方向(y2方向偏x1方向)延伸。另外,倾斜面23c被构成为,长度比面23a及倾斜面23b长,面23的一半以上被倾斜面23c占据。

在倾斜面23c的靠近面23a的一侧安装有扩张构件24。扩张构件24被构成为,从倾斜面23c向车辆后侧突出。因此,靠近车辆后侧的横向边框21a中,在面向车辆后侧的面23上形成有凹部25。即,凹部25由面23a、倾斜面23c、及扩张构件24构成。俯视时,该凹部25向车辆前侧凹入,并且该凹部25沿上下方向延伸。另外,与pcu4连接的电力电缆7经由该凹部25向下方延伸,然后从前围板8的下端下方经过而朝着电池向车辆后侧延伸。因此,电动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即便是支撑框架2被推向车辆后侧而与前围板8接触,电力电缆7也可以躲避在凹部25中而不会被夹。即,由于有凹部25,电动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电力电缆7不容易被夹在支撑框架2与前围板8之间而破损。

另外,在pcu4上安装有用于保护电力电缆7的保护构件41(参照图2)。保护构件41是俯视为u字形的板状构件。电力电缆7连接在pcu4的面向车辆后侧的面上。并且,保护构件41被安装为覆盖着pcu4与电力电缆7相连接的连接部分(pcu4的面向车辆后侧的面),从而能保护该连接部分。

<有益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靠近车辆后侧的横向边框21a上形成有凹部25,由于电力电缆7从凹部25通过,所以在电动车发生正面碰撞的情况下,即便是支撑框架2相对于前围板8被推向车辆后侧,电力电缆7也可以躲避在凹部25中而不会被夹,从而能防止电力电缆7破损的情况发生。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靠近车辆后侧的横向边框21a上安装有扩张构件24,所以容易形成凹部25。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靠近车辆后侧的横向边框21a上形成有倾斜面23c,所以支撑框架2与前围板8之间的空间较大,能在该空间内配置线束(省略图示)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pcu4上安装有保护构件41,所以在电动车发生正面碰撞的情况下,电力电缆7能受到保护构件41保护。

<其它的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进行的示例而已,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性解释的依据。因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能仅仅由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内容进行解释,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界定。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相等同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扩张构件24形成凹部25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独立于扩张构件地形成凹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