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1042发布日期:2020-06-23 21:1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副车架。



背景技术:

现代的汽车越来越注重乘坐的舒适性,以致消费者往往将车的舒适性列为购买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而车辆行驶时的路面噪声是衡量舒适性的重要指标。提升汽车悬架系统的性能是改善路噪的重要因素。其中悬架系统中的副车架作为车身与车轮之间作连接的传力部件,又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它对改善路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副车架在各匀速、加速工况下,路噪较大,主观感受较差,有低频压耳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副车架,其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副车架,其包括副车架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梁上的横梁。

可选的,所述横梁采用钢管制备。

可选的,在所述横梁内填充有发泡胶。

可选的,所述横梁的长度为525mm,宽度为59mm,高度为59mm,所述钢管的厚度2.5mm。

可选的,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梁。

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前梁;所述横梁的端部焊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横梁被固定在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

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连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连接板,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支架的连接板接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横梁的设置,能够改善副车架的结构刚度,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路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副车架本体;2-横梁;3-安装支架;31-上支架;32-下支架;3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车架,其包括副车架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梁上的横梁。

所述横梁采用方形钢管制备,其长度为525mm,宽度为59mm,高度为59mm,所述方形钢管的厚度2.5mm;并且在所述横梁内填充有发泡胶,以避免横梁的内部产生声腔共振。

而且,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梁,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前梁,例如通过焊接等连接方式固定;所述横梁的端部焊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从而使得横梁被牢固地固定在前梁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横梁被固定在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均形成有与所述前梁的外表面配合的内表面,当将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固定在前梁上,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内表面与所述前梁的外表面配合。

而且,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连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连接板,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支架的连接板接触,以使得所述安装支架的连接板也能够限定横梁的位置。

当车辆行驶时后副车架前梁在79、130、200hz左右有明显峰值,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副车架的分析,发现路噪的来源是由于后副车架在该频率处也存在模态,后副车架和车身刚性连接,传递到车身,激励某钣金振动辐射噪声。

本实用新型通过横梁的设置,能够改善副车架的结构刚度,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路噪。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梁上的横梁;

所述横梁采用钢管制备,且在所述横梁内填充有发泡胶;

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梁;

所述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前梁;所述横梁的端部焊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横梁被固定在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长度为525mm,宽度为59mm,高度为59mm,所述钢管的厚度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连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连接板,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支架的连接板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其包括副车架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梁上的横梁。本实用新型通过横梁的设置,能够改善副车架的结构刚度,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路噪。

技术研发人员:刘森;刘海龙;宋仁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5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