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锁罩联动功能的单车及车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8295发布日期:2020-05-08 12:4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具有锁罩联动功能的单车及车锁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共享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座罩的单车。



背景技术: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是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用户增长最为迅猛的一年,增长率达到了632.1%。随后增长率将减缓至14.6%,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在2018年达到2.35亿人。可见,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重要工具,在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大家也希望共享单车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带来更多便利。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单车,能够提高使用方便性和舒适性。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单车,包括:

车架,包括车座支承部;

车座,设置在所述车座支承部上;

可转动支承部,设置于所述车座支承部,所述可转动支承部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耦接的转动部;

座罩,设置于所述转动部从而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座罩遮盖所述车座,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座罩露出所述车座;

智能锁,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智能锁包括联动部;

传动部,连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智能锁的联动部从而使所述座罩与所述智能锁联动,其中在所述座罩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智能锁处于锁止状态;在所述座罩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智能锁处于解锁状态。

根据示例实施例,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动轮、第二动轮及软传动轴,其中,所述第一动轮固接于所述转动部;所述第二动轮与所述第一动轮啮合;所述软传动轴耦接于所述智能锁的联动部和所述第二动轮。

根据示例实施例,所述智能锁包括锁舌,所述智能锁的联动部包括:从动轮,与所述传动部耦接;动齿,与所述从动轮啮合,并与所述锁舌耦接。

根据示例实施例,所述智能锁包括锁柄,所述动齿通过所述锁柄与所述锁舌耦接。

根据示例实施例,所述传动部包括软传动轴,所述从动轮与所述软传动轴耦接。

根据示例实施例,所述联动部还包括限位从动轮和限位轴承,所述限位从动轮和限位轴承对所述动齿进行限位。

根据示例实施例,所述智能锁还包括传动轴孔,所述传动部的一端穿过所述传动轴孔与所述传动部耦接。

根据示例实施例,所述座罩包括框架和支承在框架上的柔性部件。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锁,包括:锁舌;从动轮;动齿,与所述从动轮啮合,并与所述锁舌耦接。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单车,包括:

车架;

车座,设置于所述车架;

座罩,设置于所述车座或所述车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座罩遮盖所述车座,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座罩露出所述车座;

智能锁,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传动部,使所述座罩和所述智能锁联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单车,通过增加罩锁联动,能够提高使用方便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在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中,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单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座罩露出车座的示意图。

图3a示出一种可集成联动部的智能锁。

图3b示出一种智能锁的外观示意图。

图4a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集成于智能锁内部或外部的联动部。

图4b示出图4a所示联动部集成于智能锁后处于锁止状态的示意图。

图4c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联动部从外部集成于智能锁的示意图。

图4d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联动部从外部集成于智能锁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动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00单车310壳体

110车架320马达

112车座支承部330卡栓

120车座340锁舌

130可转动支承部342卡槽

132固定部344锁柄

134转动部350第一弹簧

136罩壳360第二弹簧

138固定件410从动轮

140座罩420动齿

150智能锁430限位从动轮

160传动部440锁柄孔

162第一动轮450限位轴承

164第二动轮460安装部

166软传动轴490传动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有时可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组元、材料、装置或步骤等。在这些情况下,将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材料或者操作。

虽然共享单车得到越来越受欢迎,但作为消费者,几乎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是:共享单车的车座太脏。雨天有水、晴天有灰、雪天有雪。这给骑行带来很多不便。

为此,本申请人考虑到在尽可能保持原共享单车的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增加车座遮挡功能。这样既能保证共享单车原有的使用方式,又增加了防尘土、雨雪的功能。

根据本申请,在原有车锁上附加联动部或者设计制作具有联动部的车锁。当扫码车锁开启后,通过传动机构和联动部,座罩与车锁可联动,从而实现车座遮挡功能,而又几乎不影响共享单车的原有使用方式。

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车锁,包括锁舌、从动轮、动齿。动齿与所述从动轮啮合,并与所述锁舌耦接。如后面所详细描述的,根据本申请的车锁可以是在原有车锁上附加联动部,也可以设计制作具有联动部的新型智能锁。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所称的座罩,不限于遮挡雨雪尘土的遮罩,也可以是具有或兼具其他功能的装置,只要其与车座存在遮挡。

这样,根据本申请,提出一种单车,包括:车架;车座,设置于所述车架;座罩,设置于所述车座或所述车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座罩遮盖所述车座,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座罩露出所述车座;智能锁,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传动部,使所述座罩和所述智能锁联动。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单车。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单车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的单车100包括车架110、车座120、可转动支承部130、座罩140、智能锁150及传动部160。

如图1所示,车架110包括车座支承部112,车座120设置在所述车座支承部112上。车座支承部112可具有调节机构,能够调节车座120的高度,从而适于不同身高的人骑行。

可转动支承部130设置于所述车座支承部112。所述可转动支承部130包括固定部132和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耦接的转动部134,如图2所示。转动部134与固定部132可通过铰接、转轴连接等方式耦接,本申请对此没有特别限制。固定部132可通过例如固定件138固接于车座支承部112,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座罩140设置于所述转动部134从而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座罩140遮盖所述车座120,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座罩140露出所述车座120,如图2所示。

根据示例实施例,座罩140可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或复合材料。根据一些实施例,座罩140可包括框架和支承在框架上的柔性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各种方式实现座罩,本申请对此没有限制。

智能锁150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智能锁包括联动部,从而能够通过传动部160与座罩140联动。易于理解,智能锁150可以采用外部集成有联动部的普通智能锁,也可以是内部具有联动部的智能锁,本申请对此没有限制。

图3a示出一种可集成联动部的智能锁。

图3b示出一种智能锁的外观示意图。

如图3a所示,包括壳体310、马达320、卡栓330、锁舌340、第一弹簧350及第二弹簧360。锁舌340具有一卡槽342。另外,智能锁还包括控制电路板和无线芯片。

智能锁的无线芯片在接收到开锁的无线控制信号后(例如,蓝牙信号或3g网络信号),控制马达320启动,带动卡栓330从卡槽342抬起,锁舌340在第一弹簧350的作用下移动从而解锁。

在需要锁止时,使用者可通过给锁柄344施加一个力推动锁舌340沿与解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卡槽342与卡栓330正对时,卡栓330在第二弹簧360的作用下进入卡槽342,从而使完成锁止。

图4a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集成于智能锁内部或外部的联动部。

图4b示出图4a所示联动部集成于智能锁后处于锁止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4a所示,联动部可包括从动轮410、动齿420、限位从动轮430、及限位轴承450。从动轮410可与例如传动部160耦接从而与座罩140联动。

如图4a所示,动齿420与从动轮410啮合,从而可驱动与从动轮410耦接的传动机构,进而驱动座罩。

通过多个限位轴承450和从动轮410、限位从动轮430,可保证运动轨迹、减少阻力,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联动部从外部集成于智能锁的情况下,联动部还可包括位于从动轮420的锁柄孔440。这样,智能锁的锁柄可插入锁柄孔440,从而带动动齿420,动齿420因此可在限位从动轮430及限位轴承450限制下沿预定路径移动。

在联动部在内部集成于智能锁的情况下,动齿420可更紧密地耦合于锁舌340,或者可与锁舌340合二为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现这样的集成智能锁,此处不再赘述。

从外部集成于智能锁的联动部还可包括安装部460,用于通过例如螺钉将联动部固定于智能锁。

图4c和4d示出联动部从外部集成于智能锁的示意图。图4c示出解锁状态,图4d示出锁止状态。

如图4c和4d所示,联动部包括传动轴孔490,传动部160一端可穿过传动轴孔490与从动轮410耦接,从而将从动轮410的转动通过传动部160传导至转动部134,从而带动座罩140遮盖或露出车座120。

例如,在智能锁150从锁止状态变为解锁状态、或从解锁状态变为锁止状态时,锁舌340可带动动齿420移动,动齿420带动从动轮410转动。从动轮410带动传动部160驱动转动部134旋转从而带动座罩14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易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人工抬起或放下座罩140。这时,是座罩140驱动传动部160,传动部160驱动从动轮410,从动轮410驱动动齿420,动齿420带动锁舌340,从而实现关锁或开锁。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动部16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并参照图1和2,所述传动部160包括第一动轮162、第二动轮164及软传动轴166。所述第一动轮162固接于所述转动部134,所述第二动轮164与所述第一动轮162啮合。所述软传动轴166耦接于所述智能锁150和所述第二动轮164。

可选地,软传动轴166可沿固定部132布置。另外,软传动轴166可在固定部132上被限位。

传动部160耦接所述转动部134和所述智能锁150,从而使所述座罩140与所述智能锁150联动。例如,软传动轴166通过传动轴孔490与从动轮410耦接。在所述座罩14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智能锁150处于锁止状态;在所述座罩14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智能锁150处于解锁状态。

根据示例实施例,可转动支承部包括罩壳136。罩壳136容置和遮蔽第一动轮162和第二动轮164。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并不意图是穷举性的或者将本申请局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明显的是,在以上教导的启示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做出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本申请的范围并不意图局限于前述的实施例,而是意图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所限定。

本申请在这方面不限于任何特定的构造。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