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A柱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4829发布日期:2020-09-25 18:3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车辆A柱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a柱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多的被人们使用。一般车辆车身有三类立柱,从车头向车尾方向看,依次为前柱(车辆a柱)、中柱(b柱)、后柱(c柱)。车辆a柱是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

对于车辆的a柱形成的盲区,往往成为行车意外事故的诱因。为了消除a柱盲区造成的影响,可以在a柱上开出多个三角形小窗口,通过该小窗口,驾驶员能够看到a柱盲区内的情况。该方案也能解决a柱盲区的问题,但是,由于需要在a柱上开设小窗口,严重的影响了a柱自身的强度,不利于保证车辆整体的稳固性。

在其他解决a柱盲区的方案中,还可以采用摄像头加显示器的解决方案。通常将摄像头设置在a柱的外侧,在a柱的内侧设置显示器,利用数据线将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信息实时的传递到显示器,驾驶员通过观察显示器内的图像信息,从而消除a柱的盲区。该方案能够解决a柱盲区的问题,但是,由于需要采用摄像头、显示器等昂贵的材料和设备,该方案没能应用到量产车辆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开出多个小窗口以消除a柱盲区而影响a柱自身强度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辆a柱组件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车辆a柱组件,包括a柱,所述a柱具有a柱本体,其特点在于,所述车辆a柱组件还包括第一透镜、导光部及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设置在所述a柱本体的外侧,用于缩小穿过第一透镜的外部光线构成的光学图像;所述导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用于将缩小后的所述光学图像从所述导光部的一端传导至所述导光部的另一端,所述a柱本体设有导光孔,所述导光部穿设于所述导光孔;所述第二透镜设置在a柱本体的内侧,用于将缩小后的图像还原或放大。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分别设置在a柱本体的外侧及内侧,并利用导光部贯穿a柱本体,使得外部的光学图像穿过第一透镜后缩小,缩小后的光学图像能够穿过导光部,进而能够被第二透镜还原。本方案在实现外部光学图像穿过a柱的基础上,还利用第一透镜缩小光学图像,并利用导光部传输光学图像,进而只需在a柱本体上开设较小的导光孔,有利于避免因开设光孔而导致a柱强度不足的问题。本方案的车辆a柱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

较佳地,所述导光部两端的横截面积大于缩小后的所述光学图像的面积。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有利于光学图像完整的进入导光部,避免进入导光部的光学图像发生缺失的问题,有利于更加彻底地解决a柱盲区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焦点落在所述导光部的一端的端面内,所述第二透镜的焦点落在所述导光部的另一端的端面内。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第一透镜的焦点落在导光部的一端的端面内,使得光学图像能够尽可能的缩小,从而能够减小a柱本体开设的导光孔的直径,进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因开设光孔而导致a柱强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将第二透镜的焦点落在导光部的另一端的端面内,使得穿过导光部的光学图像能够被第二透镜更加真实地还原,有利于降低光学图像的畸变,有利于提高驾驶员观察到的光学图像的真实性,进而有利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透镜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导光部的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二透镜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导光部的另一端的端面。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导光部的两端面分别垂直于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轴线,有利于减少光学图像在传输过程中的畸变,有利于提高驾驶员观察到的光学图像的真实性,进而有利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导光部为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的两端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圆柱形导光柱,有利于减小a柱本的体导光孔的尺寸,有利于降低a柱本体在导光孔处的应力集中度,有利于避免因开设光孔而导致a柱强度不足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车辆a柱组件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设在所述导光柱的外侧。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套设在导光柱外围的保护套,有利于提高导光柱的稳固性,也有利于避免导光柱受到损伤。

较佳地,所述a柱还包括外蒙板及内饰板,所述外蒙板设置在所述a柱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一透镜嵌设在所述外蒙板中;所述内饰板设置在所述a柱本体的内侧,所述第二透镜嵌设在所述内饰板中,所述导光柱穿设于所述导光孔。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第一透镜嵌设在外蒙板中,并将第二透镜嵌设在内饰板中,有利于提高汽车视觉上的完整性,也有利于提高第一透镜、导光柱及第二透镜的稳固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均为菲涅尔透镜,且参数相同。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参数相同的菲涅尔透镜作为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有利于提高驾驶员观察到的光学图像的真实性,进而有利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车辆a柱组件包括若干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透镜、导光部及第二透镜,若干套所述透镜单元自上向下顺次布置在所述a柱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在a柱上设置若干透镜单元,使得更多的外部的光学图像能够穿过a柱,有利于提高驾驶员观察到的光学图像的真实性,进而有利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一种车辆,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a柱组件。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通过采用车辆a柱组件,使得外部的光学图像能够穿过a柱,有利于提高驾驶员观察到的光学图像的真实性,进而有利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分别设置在a柱本体的外侧及内侧,并利用导光部贯穿a柱本体,使得外部的光学图像穿过第一透镜后缩小,缩小后的光学图像能够穿过导光部,进而能够被第二透镜还原。本实用新型的在实现外部光学图像穿过a柱的基础上,还利用第一透镜缩小光学图像,并利用导光部传输光学图像,进而只需在a柱本体上开设较小的导光孔,有利于避免因开设光孔而导致a柱强度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车辆a柱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车辆a柱组件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车辆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车辆的另一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辆a柱组件100

a柱本体11

外蒙板12

内饰板13

导光孔14

透镜单元20

第一透镜21

第二透镜22

导光柱23

前挡风玻璃31

后视镜32

铰链33

光线34

车辆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实施例的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本实施例为一种车辆a柱组件100,包括a柱,a柱具有a柱本体11,车辆a柱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透镜21、导光部及第二透镜22;第一透镜21设置在a柱本体11的外侧,用于缩小穿过第一透镜21的外部光线34构成的光学图像;导光部设置在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之间,用于将缩小后的光学图像从导光部的一端传导至导光部的另一端,a柱本体11设有导光孔14,导光部穿设于导光孔14;第二透镜22设置在a柱本体11的内侧,用于将缩小后的图像还原或放大。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透镜21及第二透镜22分别设置在a柱本体11的外侧及内侧,并利用导光部贯穿a柱本体11,使得外部的光学图像穿过第一透镜21后缩小,缩小后的光学图像能够穿过导光部,进而能够被第二透镜22还原。本实施例的在实现外部光学图像穿过a柱的基础上,还利用第一透镜21缩小光学图像,并利用导光部传输光学图像,进而只需在a柱本体11上开设较小的导光孔14,有利于避免因开设光孔而导致a柱强度不足的问题。本实施例的车辆a柱组件100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

a柱本体11是指车辆a柱组件100中支撑车辆结构强度的部分,不包括为了美观或降低风阻等设置的附件。

本实施例的车辆a柱组件100不需使用电气部件进行控制,也不需使用显示屏等电子设备,本实施例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有利于增加成本的可控性。本实施例车辆a柱组件100的低成本。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导光部两端的横截面积还可以大于缩小后的光学图像的面积。本实施例有利于光学图像完整的进入导光部,避免进入导光部的光学图像发生缺失的问题,有利于更加彻底的解决a柱盲区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透镜21的焦点还可以落在导光部的一端的端面内,第二透镜22的焦点落在导光部的另一端的端面内。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透镜21的焦点落在导光部的一端的端面内,使得光学图像能够尽可能的缩小,从而能够减小a柱本体11开设的导光孔14的直径,进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因开设光孔而导致a柱强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将第二透镜22的焦点落在导光部的另一端的端面内,使得穿过导光部的光学图像能够被第二透镜22更加真实地还原,有利于降低光学图像的畸变,有利于提高驾驶员观察到的光学图像的真实性,进而有利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为了提高观察到的光学图像的真实性,第一透镜21的轴线还可以垂直于导光部的一端的端面;第二透镜22的轴线垂直于导光部的另一端的端面。本实施例通过将导光部的两端面分别垂直于第一透镜21及第二透镜22的轴线,有利于减少光学图像在传输过程中的畸变,有利于提高驾驶员观察到的光学图像的真实性,进而有利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导光部还可以设计为导光柱23,导光柱23的两端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本实施例利用圆柱形导光柱23,有利于减小a柱本体11的导光孔14的尺寸,有利于降低a柱本体11在导光孔14处的应力集中度,有利于避免因开设光孔而导致a柱强度不足的问题。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导光柱23还可以为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光传播效率大于90%。

在其他实施例中,车辆a柱组件100还可以包括保护套,保护套套设在导光柱23的外侧。本实施例利用套设在导光柱23外围的保护套,有利于提高导光柱23的稳固性,也有利于避免导光柱23受到损伤。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透镜22的出光面还可以设有单透膜,单透膜用于阻止内部的光线进入第二透镜22。利用单透膜,避免了从外部观察到车辆的内部,有利于提高车辆内部的私密性。

在图1中,a柱还包括外蒙板12及内饰板13,外蒙板12设置在a柱本体11的外侧,第一透镜21嵌设在外蒙板12中;内饰板13设置在a柱本体11的内侧,第二透镜22嵌设在内饰板13中,导光柱23穿设于导光孔14。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透镜21嵌设在外蒙板12中,并将第二透镜22嵌设在内饰板13中,有利于提高使用该车辆a柱组件的汽车视觉上的完整性,也有利于提高第一透镜21、导光柱23及第二透镜22的稳固性。

在图1中,第一透镜21及第二透镜22均设计为菲涅尔透镜,且参数相同。本实施例利用参数相同的菲涅尔透镜作为第一透镜21及第二透镜22,有利于提高驾驶员观察到的光学图像的真实性,进而有利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菲涅尔透镜是一种特殊的聚焦透镜,可以薄至1mm以内,且可以是柔性材料,可以方便地安装在a柱上。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相对应的两个菲涅尔透镜的尺寸及形状可以完全一致,比如采用尺寸为5cm×5cm正方形,本实施例可以完整地再现车辆a柱组件100盲区内的影像,也可以消除光学图像的畸形,进而消除视觉误差,有利于提高驾驶员观察到的光学图像的真实性,进而有利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入射光线34从外部射向位于a主本体11外侧的第一透镜21,第一透镜21将该光线34构成的光学图像进行聚焦,聚集缩小后的光线34在第一透镜21的焦点处射入导光柱23的入射端,光线34在导光柱23内传播,光线34从导光柱23的出射端射出,再射向第二透镜22,第二透镜22将光线34构成的光学图像进行还原解析,最后射出第二透镜22,位于车内的驾驶员最终能够看到光线34构成的光学图像。

实施例2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车辆400,其包括如实施例1中的车辆a柱组件100。本实施例通过采用车辆a柱组件100,使得外部的光学图像能够穿过a柱,有利于提高驾驶员观察到的光学图像的真实性,进而有利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为便于理解,图2中还显示了铰链33及前挡风玻璃31。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车辆a柱组件100还可以设置若干透镜单元20,透镜单元20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透镜21、导光部及第二透镜22,若干套透镜单元20自上向下顺次布置在a柱上。本实施例通过在a柱上设置若干透镜单元20,使得更多的外部的光学图像能够穿过a柱,有利于提高驾驶员观察到的光学图像的真实性,进而有利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透镜单元20的数量还可以根据a柱的具体长度做出调整。在图3中,沿a柱布置4个透镜单元20,在a柱本体11中打穿4个导光孔14,导光柱23穿过该导光孔14,菲涅尔透镜分别安装在外蒙板12的镂空处和内饰板22的镂空处。为便于理解,图3中还显示了后视镜32及前挡风玻璃31。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