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4825发布日期:2020-09-25 18:3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前纵梁是由前纵梁前段1和前纵梁后段2组成。前纵梁前段1和前纵梁后段2形成一个接近直线型的纵梁结构,车身受力主要是通过纵梁前段1到纵梁后段2向车后部传递。纵梁3和门槛边梁的连接主要通过的是纵梁连接板4,受轮胎包络面和冲压的影响,纵梁连接板4与纵梁3的连接角度接近于直角,通过纵梁前段到门槛梁的传力效果不好。上述结构纵梁与a柱没有连接,使纵梁前段所受的碰撞载荷无法直接传力到a柱上。所以这种前纵梁前段的结构不能够很好的分散载荷,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门槛梁和a柱在正面碰撞的作用,所以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前纵梁前段的结构来提高纵梁与边梁和a柱的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纵梁总成、门槛内板、门槛梁和a柱内板;所述前纵梁总成由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焊接形成,所述前纵梁总成的前段通过焊接在所述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之间形成第一封闭腔体;所述前纵梁外板的后段中部形成有与所述前纵梁内板接触的加强筋并通过焊接在所述前纵梁总成的后端形成第二封闭腔体和第三封闭腔体;所述第二封闭腔体相对于所述前纵梁外板的前段向上倾斜并与所述a柱内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三封闭腔体相对于所述前纵梁外板的前段向下倾斜并与门槛内板和门槛梁焊接固定。

其中,所述前纵梁总成的前段为直线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在前部所受的力能够有效的向三个方向传递,从而可以有效分散碰撞载荷,显著提高碰撞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前纵梁连接结构的第一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前纵梁连接结构的第二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的第一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的第一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总成的拆解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的碰撞力路径第一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的碰撞力路径第二视图。

图8为图7沿着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沿着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沿着c-c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4沿着d-d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1

汽车的正面碰撞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正面碰撞中,前纵梁前段是最主要的受力零件。为了保证碰撞安全,需要设计合理的前纵梁前段的传力结构能够在碰撞时分散载荷,保证碰撞安全。为了保证侧面碰撞安全和车身的刚度要求,车身的门槛梁与a柱的截面都比较大,但在正面碰撞时,前纵梁前段与a柱和门槛梁的连接性不强,导致前纵梁前段所受的力没有有效的传递到门槛梁和a柱上。本实施例的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加强与a柱和门槛梁的连接,提高碰撞成绩。

具体来说,如图3-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包括前纵梁总成10、门槛内板20、门槛梁30和a柱内板40。所述前纵梁总成10由前纵梁内板11和前纵梁外板12焊接形成,所述前纵梁总成10的前段通过焊接在所述前纵梁内板11和前纵梁外板12之间形成第一封闭腔体13。所述前纵梁外板12的后段中部形成有与所述前纵梁内板11接触的加强筋并通过焊接在所述前纵梁总成的后端形成第二封闭腔体14和第三封闭腔体15。所述前纵梁总成的前段为直线型结构。所述第二封闭腔体14相对于所述前纵梁总成10的前段向上倾斜并与所述a柱内板40焊接固定。所述第三封闭腔体15相对于所述前纵梁总成10的前段向下倾斜并与门槛内板20和门槛梁30焊接固定。如图6-7中的箭头所示,本实施例的纵梁后部连接结构能够使前纵梁总成与a柱和门槛梁进行了有效的连接,使前纵梁总成的前部位置受力能够向a柱和门槛梁传递。在前纵梁总成所受的力能够同时向三个方向传递,即通过第二封闭腔体向a柱传递,通过第三封闭腔体向门槛梁传递,通过前纵梁总成的后段向车后方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技术优点:首先,在前部所受的力能够有效的向三个方向传递,能够分散了碰撞载荷,能够显著的提高碰撞安全性。其次,前纵梁前段后部增强了与a柱和门槛梁的连接,提高了该区域的接头刚度,加强了a柱、门槛梁与纵梁的连接,所以能够有效的提高车身的刚度;第三,在前纵梁的后段所受的碰撞力有显著的减小,所以能够减小前纵梁后段的截面,能够减轻车身的重量。第四,能够减小车身其他部位零件的截面和料厚,减轻车身的重量,降低车身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纵梁后部连接结构适用于轿车、suv等新车型使用。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纵梁总成、门槛内板、门槛梁和a柱内板;所述前纵梁总成由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焊接形成,所述前纵梁总成的前段通过焊接在所述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之间形成第一封闭腔体;所述前纵梁外板的后段中部形成有与所述前纵梁内板接触的加强筋并通过焊接在所述前纵梁总成的后端形成第二封闭腔体和第三封闭腔体;所述第二封闭腔体相对于所述前纵梁外板的前段向上倾斜并与所述a柱内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三封闭腔体相对于所述前纵梁外板的前段向下倾斜并与门槛内板和门槛梁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总成的前段为直线型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属于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前纵梁总成由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焊接形成,前纵梁总成的前段通过焊接形成第一封闭腔体;前纵梁外板的后段中部形成有与前纵梁内板接触的加强筋并通过焊接在前纵梁总成的后端形成第二和第三封闭腔体;第二封闭腔体相对于前纵梁总成的前段向上倾斜并与所述A柱内板焊接固定;第三封闭腔体相对于前纵梁总成的前段向下倾斜并与门槛内板和门槛梁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在前部所受的力能够有效的向三个方向传递,从而可以有效分散碰撞载荷,显著提高碰撞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太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2
技术公布日:2020.09.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