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4057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折迭自行车。
目前已有的折迭自行车,一般比普通自行车增加许多用于折迭和锁紧的零部件,这不仅给制造带来了许多困难,也使折迭变得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减少其活动部分的零部件个数,并使折迭过程变得极为简单。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迭自行车的机构简图。图中[2]、[3]、[7]、[9]、[11]均为铰链,其中[9]、[11]的铰链轴在同一直线上。[1]为车把,[4]为前轮转向轴,[5]为前叉,[6]为前梁,[8]为止动块,[10]为后梁。图示的状态是使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车把[1]下的铰链[2]、[3]被一个偏心装置(详见图2)锁紧,车架中的铰链[7]、[9]、[11]的位置均被止动块[8]固定。
图2是铰链[2]、[3]及偏心装置组成的锁紧机构的结构原理图。[12]为车把,[13]为两个相同的偏心套筒,[14]为T型套,[15]为拉环,[16]为拉杆。图示的位置是使用状态。若将偏心套筒[13]转动180°,拉环[15]及拉杆[16]就处在不受力状态,此时车把[12]及T型套[14]就可以分别绕水平轴与垂直轴转动,折迭即可实现。打开、锁紧过程与以上过程相反。
图3是止动块[8]、铰链[9]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机构的A-A剖视图。[17]即
图1中的止动块[8],[18]是铰链[9]的外套,[19]是铰链[9]的铰链轴。在[18]上设置一个平面P。当自行车处在使用状态时,平面P与止动块[17]右侧的斜平面压合,铰链外套[18]便无法绕铰链轴[19]转动,与铰链[9]相连的后梁[10]、铰链[11]的位置也就得到了固定。当人骑在车上时,人体重力将使两平面的压合变紧,使车架主体变得更加牢固。当车架需要折起时,由于止动块上的斜平面与[18]上的平面P没有任何联接,所以前梁[6]可以自由地绕铰链[7]转动,使前后轮重合在一起。
本折迭自行车的右侧踏脚曲拐也可以折迭。图5是右侧踏脚曲拐的局部结构原理图。[20]为拨动销,[21]为曲轴,[22]为与链轮相联结的曲轴套,[23]为踏脚曲拐。图示的位置是使用状态,依靠A面的压合使曲拐[23]固定。若将曲轴[21]转动180°,接合面A将分开,曲拐[23]就可绕曲轴[21]转动180°,实现折迭。打开过程与以上过程相反。
整车的折迭过程是这样实现的A、将车把下的偏心装置打开,将车把先绕竖直轴转动90°,然后再折于前轮一侧。B、提起前梁[6],后三角架及车轮将沿箭头方向向前轮靠拢,直至停靠在前轮右侧,在此过程中,将后梁[10]沿铰链[11]下的箭头方向转动,车座就靠在后轮旁,待后轮折至前轮右侧时,车座前部恰好插在两轮之间。C、将右侧踏脚收起,全部折迭过程完毕。
为了使后轮能折至前轮旁边,而不与前轮相撞,铰链[7]的铰链轴不能与图纸平面垂直,而应该使铰链轴的左侧向前倾斜一个角度,这样后轮就可以折到前轮右侧,除此之外,在折迭后轮之前,前轮应向右偏转一个角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折迭自行车相比有许多优点。车把下偏心锁紧机构的结构及使用都很简单,使车把易于折迭,使用可靠;使用止动块一次将车架主体的位置全部固定,且在骑行中这种固定将变得更紧,因此具有极为简单的结构和极高的可靠性;右侧踏脚的零件很少,折迭也十分方便;整车折后的体积也属于最小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轮径的自行车。图6是轮径为20英寸的折迭自行车的平面图,折迭后体积为70×60×20[CM]。
权利要求1.一种折迭自行车,其特征是前梁[6]与后三角架的联接处设置铰链[7],后梁[10]与后支撑联接处设置铰链[11],后梁[10]与大链轮轴套的联接处设置铰链[9],铰链[9]与铰链[11]的铰链轴在同一条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折迭自行车,其特征是车把的折迭与锁紧由车把下的偏心锁紧机构实现,此机构由偏心套筒[13]、T型套[14]、拉环[15]及拉杆[16]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折迭自行车,其特点是右侧踏脚曲拐的折迭与锁紧由一个曲轴机构实现,此机构由曲轴[21]、曲轴套[22]及踏脚曲拐[23]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折迭自行车,其特征是在铰链[9]的外套[18]上设置平面P,在前梁[6]的后端设置止动块[8],止动块[8]上设置一个在使用状态下恰与平面P压合的平面。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自行车,车架由大链轮前的铰链分成两部分,折叠时后半部分基本保持在原平面内,只向右偏转一定角度,折好后靠在前轮右侧,车把下设偏心机构,实现车把折叠,右侧曲拐依靠简单的曲轴机构打开或锁紧,全车结构十分简单,体积小,20寸车折后体积70×60×20(cm),折叠时间5~10秒。
文档编号B62K3/00GK2056913SQ89204378
公开日1990年5月9日 申请日期1989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16日
发明者李文华 申请人:李文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