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67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加力装置,属于自行车的辅助机械部分。
普通自行车的前进全是由人体腿部力量作用而实现的。现有的变速自行车虽然能提高行驶速度,但却使乘骑者加大了对脚蹬的力量,不具有省力作用,更不具备加力功能,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在自行车上安装加力装置的先例。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设计一种可利用自行车在行驶中产生的振动及乘骑者的作用而实现自行加力的自行车加力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加力装置包括中轴、花盘、挡碗及车座,花盘通过链条与后轮的飞轮连接,与车座固定的压杆在玄梁内与传动链连接,压杆外套有弹簧,传动链的另一端由一拉簧固定;中轴的轴套上连接有加力轮,飞轮连体套直接与花盘固为一体,固定架连接于两玄梁的交点处,加力轮上还带有一外壳。玄梁的端口处设一压盖,玄梁内设一挡圈,传动链与加力轮啮合。所说的加力轮为一单向传动轮,拉簧为一弹簧或橡皮筋。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
图1的AOC剖视图。
图3
图1的内部结构图。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说明。

图1,图2所示,该加力装置与自行车的中轴11为一通轴,中轴11的轴套5上连接有加力轮15,并同轴安装在位于两玄梁1交叉处的固定架17内。中轴11与具有单向传动功能的加力轮15之间设有档碗10及轴套5,加力轮15上还带有一外壳14。加力轮15上的齿与传动链3啮合,飞轮连体套6直接与花盘7固为一体。固定架17可以是管架结构或框架结构。与花盘7连接的链条2直接与后轮中轴上的飞轮连接。参见图3,在玄梁1的端口有一压盖9,并在玄梁1内设一挡圈13,压杆16外套有弹簧12,与车座8固定的压杆16穿于弹簧12中间并与传动链3连接,传动链3的另一端又与拉簧18固定连接。该拉簧18为一弹簧或橡皮筋。
在自行车骑行中,由于路面不平而产生的振动会使骑行者的身体随之振动,当骑行者重力作用向下时,人体的大部分重力通过车座8及压杆16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并且由于拉簧18的作用驱动传链3向后而带动加力轮15转动,从而通过中轴11又带动花盘7及链条2将动力传输至后飞轮,使车身向前。当人体重力向上时,由于安装在玄梁1中弹簧12的作用,带动传动链3向上运动。如此多次反复,即可产生加力作用,节约骑行者的体力。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自行车中轴处安装了加力装置,可利用自行车在前进中产生自然的振动而使加力装置带动后飞轮及后轮向前运动,可节省骑行者的体力。或者可以人为地向下用力使加力装置产生加力作用,减轻人体腿部的疲劳。本装置设计合理,加力作用明显,适合于城乡道路行驶。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加力装置,包括中轴(11)、花盘(7),挡碗(10)及车座(8),花盘(7)通过链条(2)与后轮的飞轮连接,其特征是与车座(8)固定的压杆(16)在玄梁(1)内与传动链(3)连接,压杆(16)外套有弹簧(12),传动链(3)的另一端由一拉簧(18)固定;中轴(11)的轴套(5)上连接有加力轮(15),飞轮连体套(6)直接与花盘(7)固为一体,固定架(17)连接于两玄梁(1)的交点处,加力轮(15)上还带有一外壳(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力装置,其特征是在玄梁(1)端口设一压盖(9),玄梁(1)内设一挡圈(13),传动链(3)与加力轮(15)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力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加力轮(15)为一单向传动轮;所说的拉簧(18)为一弹簧或橡皮筋。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加力装置,在中轴11的轴套5上安有与传动链3啮合的加力轮15,可将由于路面不平产生的振动力或人为的作用力传递至后轮而起到加力作用。本结构可节省骑行者的大量体力,减轻人体疲劳,适合于城乡道路上骑行。
文档编号B62M1/00GK2154226SQ9320495
公开日1994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20日
发明者王卓吉 申请人:王卓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