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078阅读:9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摩托车的阻尼原件。
现有的摩托车的减震器的前减震器是活塞捍上有活塞和节流孔,支承内套在活塞捍内,支承内套上有压缩缓冲套,减震器的外壳与防尘套和支承套相连,定位卡簧与定位衬圈相连,油封固定在防尘套的油液口上,自紧弹簧固定油封上,缓冲簧固定活塞捍内并与支承内套相接触;后减震器是缓冲套内与联接套相连,外与吊耳相连,活塞捍通过螺帽和缓冲垫固定在吊耳上,在吊耳与油封之间有防尘罩,在油缸外的定位环与吊耳之间有压缩缓冲簧,油缸通过油封压圈,油封骨架,油封防止油缸里的油流出,自紧弹簧将油封口唇卡紧在活塞捍上,单层支承套套着活塞捍和封住油缸内的工作缸,在油封中间自钢质的骨架,活塞捍的活塞有活塞环,在活塞上有固定节流孔阀片、复位弹簧片、限位垫,在单层支承套与限位垫之间有复位缓冲簧,自紧弹簧将油缸与工作的下端封紧,然后与缓冲套相连。现有的减震器的油封本身只有一道主油封口唇,可靠性差;一旦磨损或被机械杂质推伤就漏油失效,同时一道油封直接面对车辆在振动时形成的高压油直接冲来,不能降压,而且油封未考虑运动摩擦承载支承付的减摩、抗磨承载支承工况下偶件。活塞捍的表面粗造度太高,支承轴承用单层粉沫治金件结构,承载、减摩、抗磨性差PV值低于冲击工况,实际工作的PV植30%,工作不可靠,内孔的表面粗糙度高,效果极差,粉沫治金件结构的自润滑性能差,对运动付、活塞捍不能相互保护从而拉伤活塞捍和支承套,造成粗糙的活塞捍割破油封和防尘圈造成漏油,而且不能调节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防尘圈;油封的可靠性,耐久性,降低活塞捍的粗糙度,使其对活塞捍、支承套、油封、防圈、偶件实现相互保护不相伤,从而提高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现有摩托车的前减震器的防尘口唇加自紧弹簧,油封再加一道自紧弹簧,复合材料支承板加在复合材料支承套上,定位衬圈夹在加强板与复合材料支承板之间,复合材料支承板是尼龙材料制成,复合材料支承套是钢壳、轴承材料锡轻铜、轴承材料巴氏合金、固体润滑材料聚四氟乙烯或聚甲醛的四层结构组成的,用精轧管经过冷挤压加工而成的工作缸紧贴在减震器壳的内壁。
后减震器是防尘口唇设有密封口唇,在油封的骨架改为加强板,活塞上的钢片滑片且活塞上开有环状节流槽和长通孔来代替原有的固定节流孔,原有的钢片阀片是不可调蝶形弹簧改为圆锥螺旋弹簧复位,支承套是用复合材料支承套;复合材料支承板压在支承套上。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封密结构、防尘可靠,在各种路况上行驶不漏油,耐久性好,减震性能好,可适应各种良好和恶劣路况,支承轴承的复合材料结构的自润滑性能好,对运动付活塞捍能起保护而不拉伤活塞捍和支承套;因此,也避免了活塞捍割被油封和防尘圈,而且还能起调节阻力作用。


图1是摩托车前减震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摩托车后减震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摩托车前减震器的油封的剖视放大图。
图4是摩托车后减震器的阻力调试部位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摩托车前减震器是由自紧弹簧(2)压防尘密封复合套(1)紧靠在活塞捍(3)上,防尘密封复合套(1)与前减震器的外壳(4)相连,定位卡簧压在定位衬圈(5)并插入外壳(4)内,经向压力付簧(6)和径向压力主簧(7)将双口唇油封(8)紧贴在活塞捍(3)上,加强板(9)在油封(8)内且压定位衬圈(5);两个定位衬圈(5)将油封(8)定位,复合材料支承板(10)与定位衬圈(5)和复合材料支承套(11)相连,在活塞捍(3)上设有轴向定位环(12),活塞捍(3)还有3个定位卡簧(13)和节流孔(14),活塞捍(3)上的活塞(15)是粉沫治金活塞(15),支承内套(16)与缓冲簧(17)和压缩缓冲套(18)相连,前减震器外壳(4)的内壁与工作缸(19)之间有油缸(21),螺钉(20)将支承内套(16)与前减震器外壳(4)相固定。
后减震器是由缓冲套(43)内与联接套(22)相连,外与吊耳(23)相连,活塞捍(3)通过螺帽(24)和缓冲垫(25)固定在吊耳(23)上,吊耳(23)和油封(8)之间有防尘罩(26),在减震器外壳(27)的定位环(28)与吊耳(23)之间有压缩缓冲簧(29)复合材料支承套(30)和限位垫(31)分别将复原缓冲弹簧(32)的一端固定,储油缸(21)和工作缸(19)贴在一起,复位弹簧(3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垫(31)和多片调压阀片(34)上,复合材料活塞(35)在活塞捍(3)上,定位套(36)是与多片调压阀片(34)相连,双口唇复合防尘密封圈(37)紧贴活塞捍(3)上和油封加强板(38)相连,复合材料支承板(39)加在复合材料支承套(11)上,在油封口上有自紧弹簧(40),储油底盖(41)与下吊耳(42)相连。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减震器是前减震器和后减震器组成的,前减震器是活塞捍上有活塞和节流孔,支承内套在活塞捍内,支承内套上有压缩缓冲套,减震器的外壳与防尘套和支承套相连,定位卡簧与定位衬圈相连,防尘套固定在油封的油液口上,自紧弹簧固定在油封上,缓冲簧固定活塞捍内并与支承内套相接触;后减震器是缓冲套内与联接套相连,外与吊耳相连,活塞捍通过螺帽和缓冲垫固定在吊耳上,在吊耳与油封之间有防尘罩,在油缸外的定位环与吊耳之间有压缩缓冲簧,油缸通过油封压圈、油封骨架,自紧弹簧将油封口唇卡紧在活塞捍上,支承套套着活塞捍和封住油缸内的工作缸口,活塞捍的活塞有活塞环,在活塞上有节流孔阀片、复位弹簧片、限位垫,在单层支承套与限位垫之间有复位缓冲簧,自紧弹簧将油缸与工作缸的下端封紧,然后与缓冲套相连;其特征在于a、前、后减震器的支承套是由钢壳、轴承材料锡轻铜、轴承材料巴氏合金、固体润滑材料聚四氟乙烯或聚甲醛制成的;b、前、后减震器的支承板是尼龙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a、前减震器的油封有两道自紧弹簧;b、前减震器的防尘口唇加自紧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前、后减震器的工作缸是精轧管经过冷挤压加工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后减震器的活塞上的钢片是圆锥螺旋弹簧复位,并且活塞上有环状节流槽和长通孔。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减震器是由前、后减震器组成的。前减震器是由活塞杆、活塞、支承内套、压缩缓冲套、外壳、工作缸、油缸、防尘口唇、油封等组成;后减震器是由缓冲套、联接套吊耳、活塞杆、活塞、螺帽、油封、防尘罩、压缩缓冲簧、活塞上的节流阀片,复位弹簧片、支承套,工作缸、油缸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前、后减震的支承套是由钢壳、轴承材料锡青铜、轴承材料巴氏合金、固体润滑材料聚四氟乙烯或聚甲醛等四层制成的;前减震器的防尘口唇加自紧弹簧,前减震器的工作缸是精轧管经冷挤压加工而成;后减震器的活塞上的节流阀片是圆锥螺旋弹簧复位。本实用新型密封性好,减震性好,避免由于拉伤活塞杆和支承套而割伤油封和防尘圈的现象,而且阻力可调。
文档编号B62K25/06GK2194327SQ93217828
公开日1995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29日
发明者罗锐, 罗曦 申请人:罗锐, 罗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