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066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踏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
一般机动车常因造价昂贵,无法遍及社会各阶层人士,同时对于年老弱小者因年龄的差距、体力状况的不同与车辆本身重量、高度的差异,使得机动车并不适合骑乘。因此才有了重量较轻且适合于不同骑乘人员高度的脚踏车产生,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环境的改变,有人为提高脚踏车的使用效益,于是在脚踏车上安装引擎或电动马达,以便使脚踏车具有人力踩踏及动力驱动的功能,藉以增进休闲运动的骑乘乐趣,以及利用引擎或电动马达驱动脚踏车前进,而使脚踏车具有更为便捷舒适的两种使用方式。
目前所使用引擎或电动马达驱动的方式可分为链条传递或摩擦轮摩擦带动等两种驱动方式,但是因为电动马达是以蓄电池做为电力的储存容器,虽然使用电动马达可确实达到无环境污染的环保效果,不过,却因蓄电池的体积大且重量重,使得便捷的脚踏车(约4~5公斤)更笨重,而不符合实际使用的效益,所以大家纷纷研究发展重量轻且污染小的引擎来取代电动马达,以符合脚踏车轻便的目的。但是,在前述引擎的链条或摩擦轮的动力传递上仍然存在下列缺点(1)以链条的传动来说有一部分工厂是直接从引擎的输出处连接一条链条至脚踏车后轮,使得引擎动力可藉链条带动后轮转动,造成脚踏车的前进动力,但是,此构造设计早已脱离了脚踏车的使用范畴,也就是无法以脚踏前进,而变成轻型机动车;所以,为使其具有脚踏车原有的脚踏功能,因此在引擎输出处加设一个离合器装置,藉以切换脚踏动作或引擎传动,不过却因该离合器的添设会造成脚踏车的体积与重量的增加,而导致使用上的不方便。
(2)另以摩擦轮的传动来说由于摩擦轮传动为可省略离合器的装设,所以是一般最常用的方式,其构造设计请参阅


图1所示,在引擎输出轴11处装设有一个高摩擦系数的摩擦轮12,且该摩擦轮12表面设置有环列轴向的纹路,以便利用摩擦轮12的高摩擦系数或其表面的齿纹121摩擦后轮13轮胎14的表面,藉以驱动后轮13转动,而成为带动脚踏车前进的动力。但是,该种摩擦轮12的设计,容易因下雨天打滑等因素,使得引擎(图未示出)所输出的动力无法经由摩擦轮12的传递,而完全带动后轮13转动,所以在动力传递上呈现不稳定的状态,进而造成使脚踏车前进的效率大打折扣,另外,因摩擦轮12与后轮13胎面的高速摩擦,容易使后轮13的胎面受损,因此很容易发生爆胎事件,使骑乘者的安全无法获得确实的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使其能在不需要装设离合器装置的情形下,就能选择脚踏或者自动行驶的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使其能适时选择汽油或煤气做为引擎的燃料。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使其具有便于拆卸维修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其车架的前、后端各枢设有前轮与后轮,同时在车架上枢设有一个脚踏装置,脚踏装置转动带动后轮转动前进;其特征在于车架上固设有一个引擎部,并在引擎部的输出处设有一个单向齿轮,且该单向齿轮与脚踏装置以一个带动元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其中所述的车架上固设有一个储放燃油的油箱。
前述的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其中所述的引擎部与一个传动器连接,该传动器设有一个固设于输出轴上的盖盘,一个固定于输出轴上且供盖盘盖合的转盘,一个固设于输出轴上且位于转盘侧边的散热片,以及一个穿设于输出轴上且位于转盘与散热片间的弹性元件等,其中,转盘上开设有导滑槽,而该转盘内部形成有相对于导滑槽位置的导滑块,以及设有倾斜弧度的凹槽,且在凹槽内置设有圆柱体。
前述的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其中所述的传动器与一个变速器连接,该变速器包括有一个供传动元件套设且经传动元件承接传动器所输出动力的转轮,将转轮的动力予以变换的变速齿组,以及一个将变速齿轮组所变换的动力传送出去的转轴,其中,该变速轮组是由多数不同齿数的齿轮相啮合组成。
前述的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其中所述的引擎部在其上设有化油器的输出处设置有一个控制阀,且由该控制阀延伸出一个管路,并在管路上设有一个接头,该接头与设在车架上的燃气供应装置相连接,同时并在管路上设有一个开关阀。
前述的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装置在其前齿盘的侧缘设有一个单向齿轮。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在脚踏车的车架上固设有一引擎部,该引擎部所输出的动力得以经过传动与转换,而产生动力带动单向齿轮转动,进而驱动脚踏车骨架上所设的脚踏装置带动后轮转动;;或者,骑乘者也可选择脚踏带动脚踏装置驱动后轮转动的前进方式,使脚踏装置藉单向齿轮驱动后轮,而不会带动引擎部转动,以减轻脚踏的负载,使骑乘者可依实际状况选择脚踏驱动或自动行驶。
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车架的前、后端各枢设有前轮与后轮,同时在车架上枢设有一个脚踏装置,当脚踏装置被驱动时,能带动后轮转动。特别是在车架上也设有一个引擎部,并在引擎部的动力输出处设有一个单向齿轮,且该单向齿轮更藉一个带动元件,例如链条或皮带等,而与脚踏装置连动,进而使引擎部的动力可以驱动后轮转动前进。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以往脚踏车的引擎传动方式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较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引擎部固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转盘侧视图。
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传动器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变速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带动元件连动单向齿轮与前齿盘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燃气供应装置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脚踏装置的传动示意图。
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2包含有一个脚踏车车架21,一个设于车架21上的引擎部3,一个能传送引擎部3的动力而且设于引擎部3侧边的传动器4,一个将传动器4的动力予以变速的变速器5,一个可将变速器5的输出动力变成转动输出的单向齿轮6,以及一个可受单向齿轮6带动的带动元件7等主要构件。其中,车架21的前、后端各形成有一个分叉支架22,且在该前、后分叉支架22上各枢接一个前轮23与一个后轮24,同时在车架21上还设有一个脚踏装置25,该脚踏装置25设有一个枢设在车架21上的前齿盘251、后齿盘252,与一个固设于前齿盘251上的左、右脚踏板28,以及在前齿盘251、后齿盘252的周缘套设有一个连动元件253,使左、右脚踏板28在顺时针脚踏转动时,可带动后轮24转动前进。
所述车架21上还横设有一个固定杆29,而使车架21上形成一个三角形空间27,藉以供引擎部3设置定位,同时再配合参阅图3所示,引擎部3是藉其侧边分别锁合一个固定于车架21上的固定块501与定位块502来定位。另外,引擎部3上延伸出一个排气管30,用来排出引擎部3所产生的废气。在固定杆29上也固设有一个储放燃油的油箱20,并且在油箱20上延伸出一个管路201,依序连接有滤清器202以及设于引擎部3上的化油器203而到达引擎部3,使燃油能经滤清、燃油转换为油气等步骤,供应引擎部3产生动力所需的燃料,进而使引擎部3所产生的动力经由输出轴31而输出。当然,在油箱20输出处的管路201上可设有一个控制阀204,藉以控制油箱20燃油的输出。控制阀204、滤清器202、化油器203与引擎部3等各构件的构造均是属于一般技术,且为熟知此技术人士所熟悉,所以不再多加详述。
请参阅图3、图5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转盘侧视图及其传动器动作示意图,前述的传动器4设有一个固设于输出轴31上的盖盘41,一个固定于输出轴31上且供盖盘41盖合的转盘42,一个固设于输出轴31上且位于转盘42侧边的散热片43,以及一个穿设于输出轴31上且位于转盘42与散热片43间的弹性元件44,例如弹簧等构件。其中,盖盘41中央开设有一个开孔411,开孔411上形成有连续状的锯齿412,而且穿套设置于引擎部3的输出轴31上,同时在盖盘41的周缘开设有数个导滑槽413。转盘42的开口端421处可供盖盘41盖合,并且转盘42中央开设有一个供输出轴31穿设的中心孔422,而且在转盘42内部相对于盖盘41的导滑槽413位置处,设有凸伸的导滑块423以及形成倾斜弧度的凹槽424,并在每一个凹槽424内各置设有一个圆柱体425。另外,在转盘42被输出轴31穿过前再套置一个套管45(如图中所示的平轴承)。
前述的散热片43中央形成一个定位孔431,且由定位孔431上向外周缘凸伸出一个凸缘432,而且在凸缘432上开设有齿轮状的定位槽433,该齿轮状的定位槽433与形状相对应的套环434穿套嵌卡,同时并藉锁合元件435的锁合,而将散热片43固置定位于输出轴31上。另外在散热片43的表面上形成有呈放射状扇形的翼片436,增大散热片43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因此可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弹性元件44顶靠于转盘42与散热片43间,同时为了使弹性元件44不影响输出轴31的转动,而且能更顺利地设置,因此在弹性元件44下方设有一个穿套于输出轴31上的轴承46。
当传动器4经由上述各构件组合后,其动作方式请参阅图4、图5所示,当输出轴31产生转动时,会带动盖盘41转动与散热片43转动,并且在盖盘41转动的同时,导滑槽413也会顶住导滑块423而带动转盘42转动,此时,输出轴31带动传动器4转动所产生的热量可藉散热片43与空气的接触而散发。另外,当转盘42转动时,位于转盘42内的圆柱体425会受到离心力的影响,而顺着凹槽424往外滑动,形成如图6所示的状态,造成圆柱体425顶推盖盘41动作,但因盖盘41受固定块501的壁面所挡制,相对地使转盘42产生往下移动,而与散热片43一起压迫弹性元件44与夹持传动元件8。
请继续参阅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变速器的剖视示意图,同时配合参阅图3、图5所示,变速器5包括有一个设于车架21上的本体51,一个延伸于本体51外的转轮52,设于本体51内的变速轮组53,以及由变速轮组53向另一侧延伸出的转轴54等构件。其中,本体51是由一个底座511,以及一个覆盖锁合于底座511上的罩盖512所组成。另外,转轮52的周缘上形成一个环槽521,同时并在环槽周缘与转盘42、散热片43间的周缘上套设有一传动元件8,例如皮带等,使传动器4的盖盘41与散热片43夹持传动元件8转动的动力,可经由传动元件8的传递而带动转轮52转动。另外,变速轮组53是利用设于底座511上多数不同齿数的齿轮531相啮合组成,使转轮52所转动的动力可经由变速轮组53的动力变换,而呈一定动力地经由转轴54输出。
传动器4与变速轮组53装设后,请参阅图3、图7所示,在传动器4与变速轮组53罩盖512的外周缘盖合一个外盖9,藉以使传动器4与变速轮组53受到保护而正常地传动。
请参阅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带动元件连动单向齿轮与前齿盘的俯视示意图,同时并配合参阅图2、图7所示,变速轮组53输出的转轴54上固接有一个单向齿轮6,并在单向齿轮6与前齿盘251的周缘上套设有一个带动元件7,例如链条等,使变速器5变换后的动力可经由单向齿轮6、带动元件7、前齿盘251、连动元件253例如链条与后齿盘252,而带动后轮24转动。前述的单向齿轮6只可产生单一方向的传动,当单向齿轮6受到带动元件7反向转动时,会产生空转,而不能使转轴54产生转动负载。
请参阅图2、图5、图7所示,当骑乘者骑乘脚踏车时,可依照实际的使用状况而选择休闲运动的脚踏方式,或者选择快速舒适的引擎部3动力驱动方式。当骑乘者要使用引擎部3驱动方式时,首先,拉动引擎部3上的拉把37,启动引擎部3内的汽缸(图中未示),进而使引擎部3的输出轴31产生一个转动动力,然后输出轴31的转动动力再带动传动器4转动,由于传动器3的转盘42内部的圆柱体425受到离心力作用,所以能形成如图5所示的转盘42向外顶推动作,造成转盘42能配合散热片43的夹持,而使传动器4所承接的引擎部4的动力可以经传动元件8而传送至变速轮组53,然后传动元件8所传递的动力再经变速轮组53的变速转换,以及单向齿轮6的转动、带动元件7的传输、前齿盘251转动与连动元件253的带动,进而连动后齿盘252与后轮24同步转动。而当骑乘者要使用脚踏传动时,则只要脚踏左、右踏板28,就能使前齿盘251带动连动元件253、后齿盘252,进而造成后轮24转动前进,并且脚踏前齿盘251转动时,因有单向齿轮6的设置,所以并不会造成脚踏动力经由带动元件7传至变速轮组53上,而增加骑乘上不便的缺点产生。另外,本实用新型除了以油箱20所供应的燃油为燃料外,也可使用燃气例如煤气为燃料。
请参阅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燃气供应装置分解立体示意图,同时再配合参阅图2所示,引擎部3的化油器203输出处设置有一个切换阀205,且由该切换阀205延伸出一个管路206,并在该管路206上设有一个接头207,而该接头207可与定位设置在车架21上的燃气供应装置80如罐装煤气相连接,同时在管路206上也可设一个开关阀208,控制燃气供应装置80内燃气的输出。所以,当要使用燃气为燃料时,只要将油箱20输出处的控制阀204关闭,并开启燃气供应装置80输出处的开关阀208,使燃气经切换阀205进入引擎部3内就可以了。
请再参阅
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脚踏装置的传动示意图,同时并配合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在前齿盘251内侧缘设有一个单向齿轮6(如虚线所示),其构造设计如上所述,所以在此不再详述,以及在后齿盘252与后轮24的接合处设置有一个单向轴承95,以便当左、右脚踏板28顺时针踩踏时,前齿盘251可以驱动连动元件253,进而带动后齿盘252、后轮24转动,同时更因前齿盘251内侧缘所设的单向齿轮6,使得带动元件7及设置于转轴54上的单向齿轮6不会被驱动转动。另外,由于单向轴承95是属于一般构造的设计,所以仅在图中以图式表示,而在此未加详述。
由以上技术方案及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及功效(1)可以用多种燃料作为能源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燃油或燃气等做为能源,所以骑乘者能依使用的方便性而决定利用何种燃料,更增加了使用上的方便性。
(2)可以变换脚踏或可采用自动前进的方式,适用性广泛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的构造设计,能使骑乘者依休闲运动或者更方便快速等使用方式,而适时选择脚踏前进或由引擎部自动驱动,同时由于引擎部启动相当地方便,使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车的适用范围更广。
(3)危险性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引擎部所输出的动力经过传动器时,输出轴的转速必须达到一定的转速,才能使转盘内的圆柱体受到离心力的顶推,而使转盘向外移动,夹持带动传动元件转动,而该传动元件所传递的动力才能经变速轮组、单向齿轮、带动元件、前齿盘、连动元件与后齿盘等构件,驱动后轮产生转动。所以,使用上并不会有引擎部发动即会直接冲出的缺点,增加了使用上的安全性。
(4)拆装、维修方便由于本实用新型拆装相当方便,只要骑乘者将外盖上的锁合元件旋松,就能将外盖取下而露出传动器与变速轮组,以便于骑乘者能针对传动器或变速轮组的损坏处加以维修。
(5)不必装设离合器,减轻重量本实用新型利用传动器的带动,而使引擎部输出的动力达到一定转速时,方能使传动器的转盘与散热片夹持传动元件连动,所以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另外加设离合器,因此使本实用新型在构造设计上能减轻不必要的重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引擎部、传动器、变速轮组、单向齿轮与带动元件等构件的设置,而使脚踏车具有可采用自动驱动,或者采用脚踏前进骑乘方式等多功能的功效及优点,而更加适于实用。
权利要求1.一种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其车架的前、后端各枢设有前轮与后轮,同时在车架上枢设有一个脚踏装置,脚踏装置转动带动后轮转动前进;其特征在于车架上固设有一个引擎部,并在引擎部的输出处设有一个单向齿轮,且该单向齿轮与脚踏装置以一个带动元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上固设有一个储放燃油的油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擎部与一个传动器连接,该传动器设有一个固设于输出轴上的盖盘,一个固定于输出轴上且供盖盘盖合的转盘,一个固设于输出轴上且位于转盘侧边的散热片,以及一个穿设于输出轴上且位于转盘与散热片间的弹性元件等,其中,转盘上开设有导滑槽,而该转盘内部形成有相对于导滑槽位置的导滑块,以及设有倾斜弧度的凹槽,且在凹槽内置设有圆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器与一个变速器连接,该变速器包括有一个供传动元件套设且经传动元件承接传动器所输出动力的转轮,将转轮的动力予以变换的变速齿组,以及一个将变速齿轮组所变换的动力传送出去的转轴,其中,该变速轮组是由多数不同齿数的齿轮相啮合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擎部在其上设有化油器的输出处设置有一个控制阀,且由该控制阀延伸出一个管路,并在管路上设有一个接头,该接头与设在车架上的燃气供应装置相连接,同时并在管路上设有一个开关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装置在其前齿盘的侧缘设有一个单向齿轮。
专利摘要一种可自动行驶的脚踏车,在脚踏车车架上固设有引擎部,该引擎部输出的动力经过传动与转换,而产生动力带动单向齿轮转动,进而驱动脚踏车骨架上所设的脚踏装置,带动后轮转动。或者也可选择脚踏带动脚踏装置驱动后轮转动的前进方式,使脚踏装置可藉单向齿轮驱动后轮,而不会带动引擎部转动。其维修、使用方便,具有自动驱动及脚踏前进的多功能的功效。
文档编号B62M7/00GK2208537SQ9422249
公开日1995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30日
发明者杜修德 申请人:杜修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