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167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属非机动车类。
目前的折叠自行车因折叠后体积仍然很大,而不能被普遍采用。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采用侧移伸缩梁机构、折转伸缩车把机构、折转伸缩鞍座支撑机构、折叠后叉机构、转接脚蹬腿机构五个部位折叠收缩,使该自行车折叠后成为一个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更便于携带的折叠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如下方式完成的该车经侧移伸缩梁机构、折转伸缩车把机构、折转伸缩鞍座支撑机构、折叠后叉机构、转接脚蹬腿机构,五个部位折叠收缩,并配以软式链盒结构,其中,侧移伸缩梁机构通过大梁前叉套管套在前叉上端,前叉套管与套管架由轴连接,套管架插入大梁的前端,并设有锁定弹簧键,大梁后端通过减震器的支座前缘嵌入侧移滑块的相应凹处,侧移滑块上端两耳用销轴连接在大梁的外套上,该滑块下端通过燕尾槽与中轴套管滑动配合,并在配合部位上装有弹簧键,在中轴套管上设有支座后缘限定块,减震器内藏于大梁后端,并用螺丝固定,支座与减震杆连接;其中折转伸缩车把机构与前叉的连接,是通过折转架两端用销轴连接固定在前叉上的折转底座和折转套管而实现的,把杆内套管穿过折转套管插入前叉中,与前叉内三角型导正定位块吻合,前叉的底部连接车轮,在把杆内套管底部内设一对弹簧钩,再分别用上、下锁母锁紧,内套管上端接外套管,车把立管插入外套管,并由卡在外套管上的喉箍锁紧,内套管上设有定位销;其中,折转伸缩鞍座支撑机构底座套管与大梁外套焊接为一体,并同折转套管用轴连接,轴的对侧有一自动保险钩,支撑套管穿过折转套管插入底座套管,与底座套管内三角型导正块吻合,支撑套管底部内设一对弹簧钩,再用锁母锁定,支撑套管颈部备有一喉箍,鞍座立管插入支撑套管,鞍座由固定底板和滑板通过尾端滑杆连接在一起,两板前端滑槽配合,滑板下方有定位钉、底板相应位置有定位槽,定位槽旁有一弹簧挂钩;其中,折叠后叉机构前段与中轴套管焊接成一体,并与后段经销轴联接,再由弹簧键固定锁紧构成;其中转接脚蹬腿机构的脚蹬腿一端与脚蹬连接,另一端插入转接器用弹簧键和销轴固定连接,转接器另一端与中轴套接,并用销钉锁紧;最后软式链盒结构,链盒由弹性材料制成,呈U型槽状,内壁有园窝,并带有链钩,各环节之间为薄膜连接部分,链轴两端置于园窝中,链钩卡住链条边缘。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侧移伸缩梁机构、折转伸缩车把机构,折转伸缩鞍座支撑机构、折叠后叉机构和转接脚蹬腿机构,折叠收缩后可使两个轮子和中轴套管三者紧紧贴靠在一起,从而有效地缩小了自行车的体积,以此为基础,其它各部位的折叠都利用了车体各部位的空间,使车的结构更为紧凑;另外采用软式链盒结构,链盒随链条走,折起来更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正面视图图2、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俯视图图3、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后面视图图4、本实用新型展开视图图5、侧移伸缩梁机构[4]中前叉套管与大梁装配图。
图6、前叉套管转动图图7、侧移滑块与中轴套管配合图图8、侧移滑块与大梁外套连接图图9、中轴套管上弹簧键位置图
图10、侧移滑块移动示图
图11、减震器示图
图12、折转伸缩车把机构折转结构图
图13、折转伸缩车把机构图
图14、导正块示图
图15、弹簧钩示图
图16、折转伸缩鞍座支撑机构下端锁紧图
图1、折转伸缩鞍座支撑机构松开折转图
图18、折转伸缩鞍座支撑机构与大梁外套固定图
图19、折转伸缩鞍座支撑机构折转收缩图图20、鞍座与支撑套管连接图图21、喉箍结构图图22、鞍座结构图图23、鞍座结构俯视图图24、折叠后叉机构图图25、转接脚蹬腿机构图图26、软式链盒示图图27、软式链盒横向剖视图图28、链盒、链条装配图图29、链盒、链条装配横向剖视图参照附图[1—4],该车经侧移伸缩梁机构[4]、折转伸缩车把机构[5]、折转伸缩鞍座支撑机构[6]、折叠后叉机构[7]、转接脚蹬腿机构[8],五个部位折叠收缩,并配以软式链盒结构[9],其中,参照附图[5—11],侧移伸缩梁机构[4]通过大梁[10]前叉套管[11]套在前叉[2]上端,前叉套管[11]与套管架[12]由轴[13]连接,套管架[12]插入大梁[10]的前端,并设有锁定弹簧键[14],大梁[10]的后端通过减震器[15]的支座[16]前缘嵌入侧移滑块[17]的相应凹处,该侧移滑块[17]上端两耳[18]用销轴连接在大梁[10]的外套[19]上,该滑块[17]下端通过燕尾槽[20]与中轴套管[21]滑动配盒,并在配合部位上装有弹簧键[22],在中轴套管[21]上设有支座[16]后缘限位块[23],减震器[15]内藏于大梁[10]后端,并用螺丝[24]固定,支座[16]与减震杆[25]连接,其中,参照附图[12—15],折转伸缩车把机构[5]与前叉[2]的连接,是通过折转架[26]两端用销轴连接固定在前叉[2]上的折转底座[27]和折转套管[28]而实现的,把杆内套管[29]穿过折转套管[28],插入前叉[2]中,与前叉内三角型导正定位块[30]相吻合,把杆内套管[29]底部内设一对弹簧钩[31],再分别用上、下锁母[32]、[33]锁紧,内套管[29]上端接外套管[34],车把[35]立管插入外套管[34],并由卡在外套管[34]上的喉箍[36]锁紧,内套管[29]上设有定位销[37];其中,参照附图[16—23],折转伸缩鞍座支撑机构[6]底座套管[38]与大梁[10]的外套[19]焊为一体,并同折转套管[39]用轴[40]连接,轴的对侧有一自动保险钩[41],支撑套管[42]穿过折转套管[39]插入底座套管[38],与底座套管内三角型导正块[43]吻合,支撑套管底部内设一对弹簧钩[44],再用锁母[45]锁定,支撑套管[42]颈部备有一喉箍[46],鞍座[53]立管插入支撑套管[42],鞍座[53]由固定底板[47]和滑板[48]通过尾端滑杆[49]连接在一起,两板前端滑槽配合,滑板[48]下方有定位钉[50]、底板相应位置有定位槽[51],定位槽旁有一弹簧挂钩[52],其中,参照附图[24],折叠后叉机构[7]前段[54]与中轴套管[21]焊接成一体,并与后段[55]经锁轴[56]连接,再由弹簧键[57]固定锁紧构成;其中,参照附图[25],转接脚蹬腿机构[8]的脚蹬腿[58]一端与脚蹬[3]连接,另一端插入转接器[59],并用弹簧键[60]和销轴[61]固定连接,转接器[59]另一端与中轴套接,销钉[62]锁紧;最后参照附图[26—29],软式链盒结构[9],链盒[63]呈U型槽状,内壁有园窝[64],并带有链钩[65],各环节之间为薄膜连接部分[66]、链轴[67]两端置于园窝[64]内,链钩[65]卡住链条[68]的边缘。折叠时,1、先折叠大梁,按下弹簧键[22],将侧移滑块[17]向侧方拉到锁定位置,此时大梁[10]随之侧移,减震器[15]支座[16]后缘与限定块[23]脱离,抬起支座[16],向后拉,使大梁[10]回缩,大梁前端的折叠是按下弹簧键[14],将前叉套管[11]拉出后向右旋转90度。2、再折叠车把,先将喉箍[36]旋松,将车把[35]立管缩入外套管[34],拧开锁母[32],将外套管[34]拔至锁定位置,此时弹簧钩[31]勾住折转套管,将车把旋转90度,同时从侧方折下。3、再折叠鞍座,按开鞍座底板上的挂钩[51],将鞍座滑板[48]向侧方拉出,转动喉箍[46]手柄,使鞍座立管缩入支撑套管[42],拧开锁母[45],将支撑套管向上拔到锁定位置,此时保险钩[41]自动松开,将支撑套管[42]放倒,使之立于大梁外侧,鞍座自动下垂与地面平行。再折叠后叉,回缩弹簧键[57],向下按,使后叉呈V型,最后折叠脚蹬腿,按下弹簧键[60],旋转脚蹬腿[58]90度,复位时,将脚蹬腿[58]回转90度,弹簧键[60]自动弹出,键的另一端卡入转接器[57]相应位置,锁轴[61]也落入转接器[57]前端相应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自行车,它由车轮[1]、前叉[2]、脚蹬[3]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车经侧移伸缩梁机构[4]、折转伸缩车把机构[5]、折转伸缩鞍座支撑机构[6]、折叠后叉机构[7]、转接脚蹬腿机构[8],组合在一起并配以软式链盒结构[9],其中,侧移伸缩梁机构[4]通过大梁[10]前叉套管[11]套在前叉[2]上端,前叉套管[11]与套管架[12]由轴[13]连接,套管架[12]插入大梁[10]的前端,并设有锁定弹簧键[14],大梁[10]的后端通过减震器[15]的支座[16]前缘嵌入侧移滑块[17]的相应凹处,侧移滑块[17]上端两耳[18]用销轴连接在大梁[10]的外套[19]上,该滑块[17]下端通过燕尾槽[20]与中轴套管[21]滑动配合,并在配合部位上装有弹簧键[22],在中轴套管[21]上设有支座[16]后缘限位块[23],减振器[15]内藏于大梁[10]后端,并用螺丝[24]固定,支座[16]与减震杆[25]连接;其中,折转伸缩车把机构[5]与前叉[2]的连接,是通过折转架[26]两端用销轴连接固定在前叉[2]上的折转底座[27]和折转套管[28]而实现的,把杆内套管[29]穿过折转套管[28],插入前叉[2]中,与前叉[2]内三角型导正定位块[30]相吻合,在把杆内套管[29]底部内设一对弹簧钩[31],再分别用上、下锁母[32]、[33]锁紧,内套管[29]上端接外套管[34],车把[35]立管插入外套管[34],并由卡在外套管[34]上的喉箍[36]锁紧,内套管[29]上设有定位销[37];其中,折转伸缩鞍座支撑机构[6]底座套管[28]与大梁[10]的外套[19]焊接为一体,并同折转套管[39]用轴[40]连接,轴的对侧有一自动保险钩[41],支撑套管[42]穿过折转套管[39]插入底座套管[38],与底座套管内三角型导正块[43]吻合,支撑套管[42]底部内设一对弹簧钩[44],再用螺母[45]锁定,支撑套管[42]颈部备有一喉箍[46],鞍座[53]立管插入支撑套管[42],鞍座[53]由固定底板[47]和滑板[48]通过尾端滑杆[49]连接在一起,两板前端滑槽配合,滑板[48]下方有定位钉[50],底板相应位置有定位槽[51]定位槽旁边是一弹簧挂钩[52];其中,折叠后叉机构[7]前段[54]与中轴套管[21]焊接成一体,并与后段[55]经销轴[56]连接,再由弹簧键[57]固定锁紧构成;其中,转接脚蹬腿机构[8]的脚蹬腿[58]插入转接器[59]用弹簧键[60]和销轴[61]固定连接,转接器[59],另一端与中轴套接,销钉[62]销紧;最后软式链盒结构[9],链盒[63]呈U型槽状,内壁有园窝[64],并带有链钩[65],各环节之间为薄膜部分[66],链轴[67]两端置于园窝[64]内,链钩[65]卡住链条[68]的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软式链盒[9]由弹性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它采用侧移伸缩梁机构,折转伸缩车把机构,折转伸缩鞍座支撑机构,折叠后叉机构,转接脚蹬腿机构五个部位折叠收缩,再配以软式链盒结构,折叠后两个轮子和中轴套管三者紧紧贴靠在一起,有效地缩小了自行车体积,以此为基础,其它各部位折叠都利用了车体各部位空间,使车结构更为紧凑,另外采用软式链盒结构,链盒随链条走,折起来更方便,由于本车大梁内装有减震器,骑行时可使人感觉舒适,并可减少因颠簸引起的零件损坏。
文档编号B62K15/00GK2230704SQ9520573
公开日1996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16日
发明者张建军 申请人:张建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