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充气装置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404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带充气装置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小汽车和摩托车进入千家万户,但自行车因造价低、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永远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人们不但要求自行车能代步省时、能载物或人省力,而且还要求自行车使用方便,外形美观。现市面上的自行车主要由车龙头、车架、车轮、车座、货架、脚踏、链条及链轮、刹车装置等组成,车架由前管、后管、上管及下管组成,在车龙头的两端套上橡皮套,即为车把,但无充气装置。若自行车的车胎需充气时,必须另备打气筒或到修理店去充气,很不方便。特别是自行车在行驶途中,遇车胎漏气需要及时充气时,若一时找不到打气筒,自行车就无法行驶。又如专利申请号为94216798.8的《随车式自行车充气装置》,呈然随自行车带有充气装置,但改变了车的结构,影响了自行车的外观,也不理想。现有的打气筒主要由一定厚度的金属圆筒、园柱形活塞杆及园形平板活塞、出气管及手柄等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带充气装置的自行车,其设计新颖,构思独特,制作简便,造价低廉,又不影响现有自行车的外观,能随时随地给自行车的车胎充气,也可给球类及救身圈等充气,使用方便。充气时快速,省力,使自行车旅行和日常生活多一份轻松愉快和安全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如


图1所示,在自行车的车架下管(2)内设置一充气装置,使车架下管(2)同时发挥固定车架和充气装置的双重作用。车龙头(5)由龙头(6)和车把兼手柄(7)组成,其间套接。如图4所示,在车把兼手柄(7)内的活塞杆手柄段(10)的端头,设置一螺杆。如图5所示,设置在车架下管(2)内的充气装置由出气管(4)、车把手兼手柄(7)、非园柱形活塞杆(8)、内有橡皮圈(9)并留有进气隙(22)及设置有进气小孔(20)和进气孔(21)的“土”字形活塞(18)、上盖(15)、双半球形底盖(16)、薄壁打气筒(17)以及守门钉(13)和防尘扣等组成。因此,本实用新型构思独特,设计新颖,不影响自行车的外观。当自行车的车龙头(5)摆正时,在连接车架前管(1)与车架下管(2)的三通管(11)的外侧对准车架下管的轴线设置一通入车架下管内的小孔(19),即在三通管的外侧设置一小孔、在车架前管(1)和前叉立管(12)的前后各设置一小孔,共五个小孔,当车龙头放正时,这五个小孔恰在一轴线上,如图5所示的小孔(19),在三通管(11)外侧的小孔处设置一防尘扣,不充气时扣上防尘扣,防止灰尘进入充气装置内,在三通管(11)的内侧设置小孔,以便插入带帽的守门钉(13),再在车架下管(2)上靠车架后管处设置一小孔,便于出气管(4)与打气筒出气口(23)的连接,并在车架后管上设置个数固定卡(3),以固定出气管之用。在车架下管(2)内紧贴管壁设置一薄壁内面光滑的金属或塑料园形充气筒(17),以减少活塞(18)在打气筒内往复运动时的摩擦,使打气省力,打气筒的底部为双半球形,使充气快速且省力,在双半球形底盖(16)的中心处设置一出气口(23),出气口与出气管(4)之间固定连接,在打气筒(17)的前端设置一上盖(15)。如图6所示,在上盖(15)的中心处设置一非园形孔,以便活塞杆(8)穿过,该孔使活塞杆只能轴向运动而不能转动,并在上盖(15)的外侧设置一机油流槽(14),注入机油以润滑活塞(18)及活塞杆(8)之用,在打气筒(17)内设置活塞杆(8)和活塞(18),活塞杆(8)为非园柱形杆,其一端固定在活塞(18)上,另一端穿过上盖(15)的中心孔,并在其端部设置一螺母,以便打气时手柄插入小孔(19)内与活塞杆之间用螺栓连接,活塞杆(8)的长度为当活塞(18)在打气筒的底部时不超过守门孔,不充气时在守门孔中插入一端有帽的守门钉(13)时,刚将活塞杆(8)档住不动。活塞(18)如图3、4所示,由“土”字形的活塞体和橡皮圈(9)组成,活塞体的上部与打气筒(17)之间留有进气隙(22),活塞体的下部与打气筒(17)的内壁紧密接触,可随活塞杆沿打气筒的内壁滑动,并在其轴心处设置一进气孔(21),在上端对称地设置数个进气小孔(20),橡皮圈(9)紧贴打气筒的内壁。当拉活塞杆(8)带动活塞(18)刚开始向上运动时,橡皮圈(9)在打气筒(17)内壁摩擦力的作用下,保持不动,而紧靠活塞体的下部,如图2所示,从而开通了进气隙(22),在活塞(18)继续随拉活塞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大气从进气隙(22)经进气小孔(20)和进气孔(21)不断地进入活塞下面的气腔内,直到气腔内充满空气为止。当压活塞杆(8)带动活塞(18)刚开始向下运动时,橡皮圈(9)在打气筒(17)内壁摩擦力的作用下,保持不动而紧靠活塞体的上部如图4所示,因而堵住进孔隙(22),截断了活塞下面与上面的气体通道,随着压活塞杆而带动活塞(18)继续向下使运动气腔内的空气受压,迫使受压空气从出气口(23)经出气管(4)向车胎充气,同时橡皮圈在活塞下面的压力气体的作用下膨胀,从而增加了橡皮圈(9)对进气隙(22)的密封性,使充气效果更好。
与现有自行车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车架下管(2)内设置充气装置,使车架下管具有固定车架和充气装置双重作用。车龙头(5)由龙头(6)和车把兼手柄(7)组成,使车把具有自行车的车把和打手柄两和功能。车架下管(2)内的充气装置由出气管(4)、车把兼手柄(7)、非园形活塞杆(8)、内有橡皮圈(9)并留有进气隙(22)及设置有进气小孔(20)和进气孔(21)的“土”字形活塞(18)、上盖(15)、带双半球形底盖(16)的打气筒(17)以及带帽的守门钉(13)和防尘扣等组成。因此,本实用新型构思独特,设计新颖,制作简便,造价低廉,且不影响自行车的外观,可随时随地快速省力地给车胎充气,是一和使用很方便的自行车。
图1为自带充气装置的自行车,图中(1)为车架前管、(2)为车架后管、(3)为固定卡、(4)为出气管、(5)为车龙头、(6)为龙头、(7)为车打兼手柄、(10)为活塞杆的手柄段、(24)为龙头的车把段、(25)为橡皮套。
图2为自带充气装置中活塞向上时剖面图,图中(2)车架下管、(8)活塞杆、(9)橡皮圈、(17)打报导筒、(20)进气小孔、(21)进气孔、(22)进气隙。
图3为自带充气装置中活塞向下时剖面图,图中(2)车架下管、(8)活塞杆、(9)橡皮圈、(17)打气筒、(20)进气小孔、(21)进气孔、(22)进气隙。
图4为自带充气装置车把剖面图,图中(7)车把手兼手柄、(10)活塞杆手柄段、(24)龙头车把段、(25)橡皮套。
图5为充气装置的断面图,图中(1)为车架前管,(2)为车架后管、(4)为出气管、(8)为活塞杆、(9)为橡皮圈(11)为三通管、(12)为前叉立管、(13)为守门钉、(14)为机油流槽、(15)为上盖、(16)为双半球形底盖、(17)为打气筒、(18)为活塞、(19)为小孔、(20)为进气小孔、(21)为进气孔、(23)为出气口。
图6为充气装置I-I剖视图,图中(2)为车架下管、(8)为活塞杆、(14)为机油流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
图1、2、3、4、5、6所示,若需要给车胎充气时,将车龙头(5)放正,取下防尘扣和守门钉(13),拔出任一车把,从三通管(11)的小孔(19)内插入与活塞杆(8)通过螺栓连接,再将出气管(4)从固定卡(3)内取出,连接在需充气的车胎气门芯上,然后一手握住车龙头(5)以平衡力,另一手握住手柄拉、压活塞杆,给车胎充气,充气毕,取下出气管(4)放在固定卡(3)内,旋出手柄后再套入龙头(6)的端部,再旋入守门钉(13),扣正防尘扣,使用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自带充气装置的自行车,包括车龙头、车把、车架、车轮、车座、货架、脚踏、链条及链轮、刹车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车架的下管内有充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充气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充气装置包括非园柱形活塞杆、土字形活塞、非园形中心孔、机油槽、上盖、双半球形底盖、薄壁打气筒、小孔、守门钉、防尘扣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带充气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把兼作手柄,龙头与车把套接,车把与活塞杆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带充气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土字形活塞包括内带橡皮圈,留有进气隙,设置进气小孔、进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带充气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连接车架前管与车架下管及三通管的外侧对准车架下管的轴线设置一通入车架下管内后小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在自行车的车架下管(2)内设置一充气装置,使车架下管同时具有固定车架和充气装置双重作用。车把可以从龙头(6)的端头拔下或套上,套上时作车把,拔下时作充气手柄。因此,本实用新型构思独特,设计新颖,不影响自行车的外观,制作简便,造价低廉,可随时随地轻松地给自行车的车胎充气。
文档编号B62K19/00GK2381569SQ9822939
公开日2000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26日
发明者左生龙 申请人:左生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