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舵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521056阅读:来源:国知局
75的压溃载荷,所以能够容易地设计(设定)最优的能量吸收载荷。
[0068]此外,由于仅在止动托架7的一个下垂板状部71上形成有所述伸缩长孔73和所述冲击吸收长孔74,所以在伸缩调整时,螺栓杆51与伸缩长孔73的抵接仅发生在一个下垂板状部71上,不会与另一个下垂板状部71之间产生时间差,能够进行平滑的伸缩调整。同样,在二次碰撞时,由螺栓杆51将被压溃部75压溃的动作仅发生在一个下垂板状部71上,所以在冲击吸收动作中不会产生时间差,能进行可靠的冲击吸收。
[0069]接着,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止动托架7由沿着柱管6的轴向延长的I个下垂板状部71构成,在该下垂板状部71上形成有所述伸缩长孔73和所述冲击吸收长孔74 (参照图7)。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有一个下垂板状部71,也有使板厚比第I实施方式的各下垂板状部71大来使其具有力学强度的情况。
[0070]在该实施方式中,伸缩长孔73和冲击吸收长孔74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的情况是同样的,在伸缩长孔73与冲击吸收长孔74之间设有被压溃部75。在第2实施方式中,止动托架7只有一个下垂板状部71,能够设计成比第I实施方式的由两个下垂板状部71、71构成的止动托架7在宽度方向上小的尺寸。因而,与外柱A的两紧固部2、2分离开的结构也能够很容易地实现(参照图7B)。
[0071]本发明不应只限定为前述实施方式进行解释,可以根据冲击吸收长孔74的形状容易地设定各种各样的冲击吸收载荷。例如,可以设计成冲击吸收长孔74的垂直方向宽度尺寸越靠后方侧越大的锥形,或者相反越靠后方侧越小的倒锥形等,可以对实施方式适当进行变更、改良。
[0072]在第2实施方式中,止动托架的被压溃部在伸缩长孔与冲击吸收长孔之间形成为分隔突出片,分隔突出片为由于二次碰撞时与螺栓杆的碰撞而产生弯折的结构,由此能够根据分隔突出片的形状、大小等很简单地设定冲击载荷。在第3实施方式中,止动托架的被压溃部是将冲击吸收长孔的垂直方向宽度尺寸形成得比螺栓杆的直径小,由此能够使冲击吸收构造变得更简单。
[0073]在第4实施方式中,在止动托架的一个下垂板状部上形成所述伸缩长孔和所述冲击吸收长孔,在另一个下垂板状部上形成长孔,所述螺栓杆插入所述长孔中且相对移动自如,根据这种结构,仅由一个下垂板状部进行二次碰撞时的冲击吸收,所以在冲击吸收动作中不会产生时间差,能进行平顺的冲击吸收。
[0074]在第5实施方式中,形成在一个下垂板状部上的分隔突出片和形成在另一个下垂板状部上的分隔突出片在轴向(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由此,能够扩大峰值载荷的调整幅度。在第6实施方式中,一侧的下垂板状部的分隔突出片和另一侧的下垂板状部的分隔突出片的高度方向尺寸不同,由此,能在不增大冲击吸收时的峰值载荷的情况下抑制峰值载荷后的载荷极端变低的情况。
[0075]在第7实施方式中,在伸缩长孔的车体前方侧的端部和所述分隔突出片的车体前方侧的根部附近,形成大致圆形的缺口状槽部,由圆形的基部和从该基部向外延伸的尾部构成的缓冲部件的所述基部嵌合到所述缺口状槽部中,所以能够很容易地将吸收伸缩调整时的冲击的缓冲部件安装到规定位置。该缓冲部件在通常时尾部沿着分隔突出片配置,尾部将在伸缩调整时螺栓杆与分隔突出片碰撞时的冲击缓和,从而降低冲击音,使伸缩调整的操作感变好。
[0076]此外,在汽车碰撞时,安装在大致圆形的缺口状槽部中的基部能够沿着缺口状槽部旋转。因而,在冲击吸收时,螺栓杆和分隔突出片相对地移动,当两者碰撞时,缓冲部件的基部沿着圆形的缺口状槽部旋转,尾部及分隔突出片都向后方侧倒下,能够将分隔突出片压溃,缓冲部件自身不会成为将分隔突出片压溃时的障碍,能够进行可靠的冲击吸收。
[0077]这样,即使在伸缩长孔和冲击吸收长孔在轴向上连续形成的结构中,也能够搭载缓冲部件,以便明确地区别而进行伸缩调整时的冲击吸收和汽车碰撞时的冲击吸收。此外,尾部沿着分隔突出片配置,是细长的形状,所以即使在汽车碰撞时万一基部不沿着缺口状槽部旋转,在冲击吸收时,也是仅尾部以向车体后方侧弯折的方式变形,螺栓杆能够越过尾部而压溃分隔突出片。
[0078]在第8实施方式中,所述止动托架由沿着所述柱管的轴向延伸的I个下垂板状部构成,在该下垂板状部上形成有所述伸缩长孔和所述冲击吸收长孔,由此,使止动托架的形状变简单,进而能够使装置整体简洁化且轻量化。
[0079]附图标记说明
A外柱,I抱持主体部,2紧固部,4固定托架,41固定侧部,5紧固件,51螺栓杆,6柱管,7止动托架,73伸缩长孔,74冲击吸收长孔,75被压溃部,75a分隔突出片,76长孔。
【主权项】
1.一种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柱管; 外柱,具有抱持主体部和紧固部,所述抱持主体部使该柱管在前后方向上自由地移动和固定,所述紧固部使该抱持主体部在直径方向上扩张和收缩; 固定托架,具有夹持该外柱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固定侧部; 止动托架,固定在所述柱管上,并且沿着轴向连续形成有位于前方侧的伸缩长孔和位于后方侧的冲击吸收长孔,所述冲击吸收长孔具有吸收二次碰撞时的冲击的被压溃部; 紧固件,具有螺栓杆,所述螺栓杆插通到所述紧固部、所述固定侧部和所述止动托架中并将所述被压溃部压溃; 所述止动托架配置在两个所述紧固部之间,并且,在借助所述紧固件进行所述外柱的紧固时,与两个所述紧固部分离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托架的所述被压溃部形成为位于所述伸缩长孔与所述冲击吸收长孔之间的分隔突出片,该分隔突出片通过二次碰撞时与所述螺栓杆的碰撞弯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托架的所述被压溃部通过将所述冲击吸收长孔的垂直方向宽度尺寸形成得比所述螺栓杆的直径小而构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托架具有沿着所述柱管的轴向延伸且在直径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两个下垂板状部,在一个下垂板状部上形成有所述伸缩长孔、所述冲击吸收长孔和所述被压溃部,在另一个下垂板状部上形成有长孔,所述螺栓杆插入所述长孔且相对移动自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托架具有沿着所述柱管的轴向延伸且在直径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两个下垂板状部,在两个下垂板状部上形成有所述伸缩长孔、所述冲击吸收长孔和所述分隔突出片,两个下垂板状部的两个分隔突出片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下垂板状部的分隔突出片和所述另一个下垂板状部的分隔突出片的高度方向尺寸不同。
7.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伸缩长孔的车体前方侧的端部和所述分隔突出片的车体前方侧的根部附近,形成有大致圆形的缺口状槽部,由圆形的基部和从该基部向外延伸的尾部构成的缓冲部件的所述基部嵌合到所述缺口状槽部中,并且,所述尾部沿着所述分隔突出片侧抵接。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托架由沿着所述柱管的轴向延伸的I个下垂板状部构成,在该下垂板状部上形成有所述伸缩长孔、所述冲击吸收长孔和所述被压溃部。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操舵装置包括:柱管(6);外柱(A),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及固定自如的抱持主体部(1)及将其在直径方向上扩张和收缩的紧固部(2);固定托架(4),具有将其宽度方向两侧夹持的固定侧部(41);止动托架(7),固定在柱管(A)上,沿着轴向连续形成有伸缩长孔(73)和具有被压溃部(75)的冲击吸收长孔(74);紧固件(5),具有插通到紧固部(2)、固定侧部(41)和止动托架(7)中并将被压溃部(75)压溃的螺栓杆(51)。止动托架(7)配置在两紧固部(2)之间,并且,在借助紧固件(5)进行外柱(A)的紧固时,与两紧固部2分离。
【IPC分类】B62D1-19
【公开号】CN104843052
【申请号】CN201510085099
【发明人】横田典彦, 伊东亨, 渡边矩行
【申请人】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7日
【公告号】US20150232116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