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件、框架结构和机动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99169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连接段16被固定在内底部型材6与外底部型 材4之间、并通过第一固定件18平面附着紧贴地固定在该外底部型材上。除此之外,加固 体10在从附图可以看出的实施例中利用第二连接段20至少可以固定在外底部型材上。
[0034]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加固体10的第二连接段20包括第二横区22,该横区基 本上垂直于主延伸方向14延伸、并平面附着紧贴地固定在外底部型材4上。除此之外,第 二连接段20包括第二纵区24,该纵区基本上在主延伸方向14上延伸、或平行于主延伸方 向14地延伸并平面附着紧贴地固定在外底部型材4以及内底部型材6上。为此框架结构 2包括第二固定件26,利用该固定件既可以固定第二连接段20的第二横区22,也可以固定 第二连接段20的第二纵区24。
[0035] 第一固定件18和第二固定件26各自包括焊接点连接或点焊连接。
[0036] 除此之外,加固体10包括两个垂直于主延伸方向14分布的贯通的空隙28。
[0037] 为进一步提高加固件12的力吸收,该加固件具有加固段30,该加固段在主延伸方 向14上延伸、并且包括垂直于主延伸方向14的变形。
[0038] 此外,加固件12的加固体10包括第三连接段32,其通过第三固定件34平面附着 紧贴地固定在端壁型材36上。
[0039] 图1示出框架结构2 -部分的立体图,其中这部分尤其构成内底部型材6。从图1 可以清楚看出,加固体10在延伸方向14上观察完全通过由外底部型材4和内底部型材6 形成的空腔8延伸。由此它无论是下面还是上面,均固定在外底部型材4上和内底部型材6 上,从而可以承受空腔力(Hohlkrafte)。加固段30同样安置在延伸方向14上,由此在承载最 大负荷的方向上、即与延伸方向14相反,可以实现提高加固体10的抗弯强度。除此之外, 从图1可以看出,在车柱、特别是A柱的区域内,第二连接段20仅包括第二纵区24。与车柱 区域相反,第二连接段20包括第二横区22。
[0040] 图2示出沿图1线A-A剖切所得的剖面,相反与图1的区别在于加入了内底部型 材6。在这种情况下清楚看出,加固体10的第一连接段16通过作为焊接点连接形成的第一 固定件18,平面附着紧贴固定在内底部型材6上和外底部型材4上。通过第二横区22形成 的第二连接段20相反仅平面地紧贴在外底部型材4上。
[0041] 图3示出图1主题的放大图,相反附加示出第一固定件18、第二固定件26以及第 三固定件34。在这种情况下清楚看出,固定件包括焊接点连接。
[0042] 前面说明书中、权利要求书中以及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特征,无论是既单独还 是在任意的组合中,在实现本发明及其不同的实施方式中都是重要的。
[0043] 附图标记列表
[0044] 2 框架结构
[0045] 4 外底部型材
[0046] 6 内底部型材
[0047] 8 空腔
[0048] 10加固体
[0049]12加固件
[0050]14主延伸方向
[0051] 16第一连接段
[0052]18第一固定段
[0053]20第二连接段
[0054]22第二横区
[0055]24第二纵区
[0056]26第二固定件
[0057] 28 空隙
[0058] 30加固段
[0059] 32第三连接段
[0060] 34第三固定件
[0061] 36端壁型材
【主权项】
1. 一种加固件(12),用于机动车的框架结构(2),例如车辆车柱,尤其在车辆铰链柱的 区域内,所述加固件具有至少一个基本上平面附着的加固体(10),所述加固体可以设置在 或设置在通过外底部型材(4)和通过内底部型材(6)形成的空腔(8)内,所述加固体至少 利用第一连接段(16)通过框架结构(2)的第一固定件(18)能够尤其平面附着紧贴地固定 在外底部型材(4)与内底部型材(6)之间和在两个底部型材(4、6)上,并且所述加固体至 少利用第二连接段(20)通过框架结构(2)的第二固定件(26)能够尤其平面附着紧贴地固 定或可以固定在外底部型材(4)上和/或在内底部型材(6)上。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件(12),其中,所述加固体(10)基本上沿从车辆底部朝向 车辆顶部的主延伸方向(14)延伸。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固件(12),其中,所述加固体(10)的第一连接段(16) 基本上在主延伸方向(14)上延伸或平行于主延伸方向(14)延伸,和/或其中所述加固 体(10)的第二连接段(20)包括至少一个基本上垂直于主延伸方向(14)延伸的第二横区 (22),和/或其中所述加固体(10)的第二连接段(20)包括至少一个基本上在主延伸方向 (14)上延伸或平行于主延伸方向(14)延伸的第二纵区(24)。4. 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固件(12),其中,所述加固体(10)包括至少一 个、尤其垂直于主延伸方向(14)延伸的贯通的空隙(28)。5. 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固件(12),其中,内底部型材(6)、外底部型材 (4)和/或加固体(10)包括弯曲冲压件,尤其板材弯曲冲压件。6. 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固件(12),其中,所述加固体(10)包括至少一个 第三连接段(32),所述连接段通过框架结构(2)的第三固定件(34)能够尤其平面附着紧贴 地至少固定在端壁型材(36)上。7. 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固件(12),其中,第一固定件(18)、第二固定件 (26)和/或第三固定件(34)包括焊接连接,尤其点焊连接。8. 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固件(12),其中,所述加固体(10)包括至少一个 加固段(28),所述加固段在主延伸方向(14)上延伸、并包括垂直于主延伸方向(14)的变 形。9. 一种机动车的框架结构(2),如车辆车柱,尤其在车辆铰链柱的区域内,具有至少一 个外底部型材(4)、至少一个内底部型材(6)、至少一个端壁型材(36)、第一固定件(18)、第 二固定件(26)和至少一个尤其按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加固件(12),所述加固件包 括至少一个基本上平面附着的加固体(10),所述加固体可以设置或设置在通过外底部型材 (4)和通过内底部型材(6)形成的空腔(8)内部,所述加固体至少利用第一连接段(16)通 过第一固定件(18)能够平面附着紧贴地固定在外底部型材(4)与内底部型材(6)之间和 在两个底部型材(4、6)上,并且所述加固体至少利用第二连接段(20)通过第二固定件(26) 能够尤其平面附着紧贴地固定或可固定在外底部型材(4)上和/或内底部型材(6)上。10. -种机动车,具有至少一个、尤其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框架结构(2)和/或具有至 少一个、尤其按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至少一个加固件(12)。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固件(12),用于机动车的框架结构(2),例如车辆车柱,尤其在车辆铰链柱的区域内,所述加固件具有至少一个基本上平面附着的加固体(10),所述加固体可以设置在或设置在通过外底部型材(4)和通过内底部型材(6)形成的空腔(8)内,所述加固体至少利用第一连接段(16)通过框架结构(2)的第一固定件(18)能够尤其平面附着紧贴地固定在外底部型材(4)与内底部型材(6)之间和在两个底部型材(4、6)上,并且所述加固体至少利用第二连接段(20)通过框架结构(2)的第二固定件(26)能够尤其平面附着紧贴地固定或可以固定在外底部型材(4)上和/或在内底部型材(6)上。
【IPC分类】B62D25/02, B62D25/04
【公开号】CN105253204
【申请号】CN201510571447
【发明人】R·莱斯迈斯特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4日
【公告号】DE202014004746U1, US2015035313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