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31324阅读:来源:国知局
倾斜转动的中心的倾斜枢轴9。若驾驶员利用操作杆7进行解除固定的操作,则转向装置1能够以倾斜枢轴9为中心转动。
[0068]车体侧托架6包括上板部6a和侧板部6b、6c,所述上板部6a配置于外柱5的车辆后方侧的上方,且以不能脱离的方式固定于车体,所述侧板部6b、6c从上板部6a分别向外柱5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延伸。在侧板部6b、6c形成有以倾斜枢轴9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14a、14b,紧固螺栓10穿过长孔14a、14b。此外,在图1中未图示长孔14a。
[0069]图2是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的侧视图。示出了从车辆后方侧观察转向装置1时位于左侧的侧面。
[0070]操作杆7被固定于紧固螺栓10,通过操作操作杆7,紧固螺栓10将侧板部6b、6c紧固成相互靠近,对倾斜方向的移动和伸缩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0071]图3是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的仰视图。
[0072]在外柱5的车辆后方侧的下部形成有狭缝部5a,该狭缝部5a构成沿着轴向延伸、且在车辆前方侧端部沿着周向变宽的狭缝。由于狭缝部5a的存在,外柱5的车辆后方侧部分能够以缩径的方式弹性变形,且根据紧固螺栓10的紧固来对内柱3进行紧固。
[0073]图4是表示沿着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的中心轴线垂直地剖切而得到的剖切面的剖视图。是从左侧观察车宽方向右侧的部分而得到的图。
[0074]上轴2a形成为圆筒状,下轴2b形成为圆柱状,下轴2b的车辆后方侧部分内嵌于上轴2a的车辆前方侧部分,在该部分进行花键结合。由此,转向轴2能够在伸缩调整时和缓和二次碰撞所造成的冲击时使长度变化。
[0075]在内柱3的车辆后方侧端部附近内嵌有通过C形环固定的后方侧轴承11。上轴2a被后方侧轴承11支承成能够旋转。上轴2a被固定成无法沿着轴向相对于内柱3相对移动,与内柱3—起沿着轴向移动。
[0076]在外柱5的车辆前方侧端部附近,从车辆前方侧依次配置C形环、垫圈以及0型密封圈而填补间隙,并且内嵌有对花键结合的偏心进行调心的前方侧轴承12。下轴2b被前方侧轴承12支承成能够旋转。
[0077]在外柱5的狭缝部5a的下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5b、5c。紧固螺栓10插入以沿着车宽方向贯通地形成于狭缝部5a和突出部5b、5c之间的分界部的孔部。此外,图4中未图示突出部5b。
[0078]在下轴2b的轴向的大致中央外套有树脂制的止挡件13。止挡件13限制使在伸缩调整时上轴2a不进一步向车辆前方侧移动。止挡件13构成为,若由于二次碰撞而受到一定程度以上的冲击,则脱离。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设置成不设有止挡件13的结构。
[0079]在外柱5的上侧形成有长孔部5d,该长孔部5d构成沿着径向贯通且沿着轴向延伸的长孔。在长孔部5d的内侧配置有树脂制的间隔件15,该树脂制的间隔件15通过螺栓而固定于内柱3的车辆前方侧上部。间隔件15与长孔部5d的侧面卡合来抑制内柱3的旋转,另外,该间隔件15与长孔部5d的车辆后方侧部分卡合来限定伸缩调整时的最大拉出量,还起到在二次碰撞时对内柱3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的引导件的作用。通过由树脂形成止挡件13和间隔件15,能够抑制伸缩调整时的噪音。
[0080]图5是表示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的图2?图4所示的5-5截面的剖视图。
[0081]外柱5的包含狭缝部5a、突出部5b在内且配置于紧固螺栓10附近的部分构成了夹紧部,该夹紧部通过紧固螺栓10的紧固而弹性变形来紧固并包夹内柱3。
[0082]外柱5的车宽方向的两侧侧面在调整倾斜位置时与车体侧托架6的侧板部6b、6c的彼此相对的面滑动接触。
[0083]在紧固螺栓10的车辆左侧的轴部螺纹结合有螺母16。从螺母16到外柱5的突出部5b之间,从螺母16侧依次夹设有推力轴承17、操作杆7、以不能相对于操作杆7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操作杆7的可动凸轮18、与可动凸轮18相对应且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嵌合于侧板部6b的长孔14a的固定凸轮19、成为夹持部的侧板部6b和后述的加强单元8的一部分。加强单元8是对内柱3的固定进行加强的单元。
[0084]另外,在从外柱5的突出部5b到紧固螺栓10的头部之间,从突出部5b侧依次夹设有加强单元8的一部分和与侧板部6b—起成为夹持部的侧板部6c。
[0085]若驾驶员以紧固螺栓10为中心而上下操作操作杆7,则通过可动凸轮18和固定凸轮19相斥、或啮合,从而使介于螺母16和紧固螺栓10的头部之间的部件紧固或者解除紧固。
[0086]图6表示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的图2?图4所示的6-6截面的剖视图。
[0087]在内柱3的轴向的大致中间部,通过间隙配合而外套有金属制的圆环部件20,来作为保持内柱3的保持部件。在圆环部件20的车宽方向的左右两侧形成有沿着径向贯通的一对贯通孔20a、20b,在内柱3的与贯通孔20a、20b相对应的部分也设有沿着径向贯通的一对贯通孔3a、3b。
[0088]在设于圆环部件20的贯通孔20a和设于内柱3的贯通孔3a中插入有剪断销21a,在设于圆环部件20的贯通孔20b和设于内柱3的贯通孔3b中插入有剪断销21b。剪断销21a、21b包括圆盘状的头部和从头部的中心向一侧以与头部垂直的方式延伸的圆柱状的轴部,轴部插入贯通孔20a、20b、3a、3b中。
[0089]圆环部件20的下部构成为,壁厚形成得比侧部、上部的壁厚厚,且供加强单元8的其他部件安装。即,构成为,在该壁厚厚的部分从下方朝向上方形成有螺纹孔20c、20d,通过使螺钉22a、22b螺纹结合于螺纹孔20c、20d,可将后述的内侧摩擦板23的安装部23a安装于圆环部件20。
[0090]另外,在圆环部件20中的厚壁的下部和比厚壁的下部靠上的部分之间的分界部分,形成有从车宽方向的两外侧向内侧凹陷而成的凹部20e、20f。后述的内侧摩擦板23的立起部23b、23c的向内侧弯折了的上端部可钩挂于凹部20e、20f。
[0091]而且,在圆环部件20的下端的车宽方向两外侧面形成有凸部20g、20h,该凸部20g、20h分别向车宽方向的左右两外侧突出,且呈轴向较长的长圆状。分别形成于内侧摩擦板23的立起部23b、23c的车辆后方侧部分的开放槽23d、23e外套于凸部20g、20h,而且,形成于后述的外侧摩擦板24a、24b的长孔部25a、25b从凸部20g、20h的车宽方向外侧外套于凸部20g、20ho
[0092 ]图7是表示本申请的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的对伸缩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加强单元8的分解立体图。在图7中,以左手边侧为车辆后方侧,右里侧为车辆前方侧的方式进行图示。
[0093]加强单元8包括圆环部件20、内侧摩擦板23、一对外侧摩擦板24a、24b、以及中间摩擦板30。
[0094]内侧摩擦板23由金属的板材形成,具有:安装部23a,其安装于圆环部件20的下部;立起部2313、23(3,其在安装部23&的车宽方向两侧沿着轴向延伸;一对长孔部23匕238,其形成于立起部2313、230,且构成轴向较长的长孔。立起部2313、23(3的车辆后方侧的上端部比其他部分更向上方突出并向内侧弯折。另外,在立起部23b、23c下部向内侧弯折的部分和从安装部23a的车辆前方侧起向下方弯折、而且还向车辆前方弯折的部分一体地形成,如图3所示,构成了下表面部23h。
[0095]外侧摩擦板24a、24b由金属的板材形成,呈大致长方形状。在外侧摩擦板24a、24b的车辆后方侧部分形成有分别与凸部20g、20h相对应的长孔部25a、25b,在比长孔部25a、25b靠车辆前方侧的位置,分别与内侧摩擦板23的长孔部23f、23g相对应地构成了轴向较长的长孔部26a、26b。
[0096]中间摩擦板30由金属的板材形成,具有:摩擦部30a、30b,其向上方延伸,摩擦部30a介于内侧摩擦板23的立起部23b和外侧摩擦板24a之间,摩擦部30b介于内侧摩擦板23的立起部23c和外侧摩擦板24b之间;和结合部30c,其将摩擦部30a、30b的下部彼此连接。摩擦部30a、30b分别形成有供紧固螺栓10穿过的圆孔30d、30e。
[0097]包括以上的部件的加强单元8如上述那样将内侧摩擦板23和外侧摩擦板24a、24b组装于圆环部件20。然后,以如下方式进行组装:使圆环部件20外套于内柱3,使外侧摩擦板24a的长孔部26a、中间摩擦板30的摩擦部30a以及内侧摩擦板23的长孔部23f介于车体侧托架6的侧板部6b和外柱5的突出部5b之间,另外,使内侧摩擦板23的长孔部23g、中间摩擦板30的摩擦部30b以及外侧摩擦板24b的长孔部26b介于车体侧托架6的侧板部6c和外柱5的突出部5c之间。
[0098]紧固螺栓10穿过外侧摩擦板24a的长孔部26a、中间摩擦板30的圆孔30d、30e、内侧摩擦板23的长孔部23f、23g以及外侧摩擦板24b的长孔部26b。
[0099]若驾驶员对操作杆7进行操作而解除紧固螺栓10的紧固,则紧固螺栓10能够在形成于车体侧托架6的侧板部6b、6c的长孔内沿着大致上下方向移动,能够进行倾斜调整。另夕卜,与此同时,内侧摩擦板23和外侧摩擦板24a、24b的固定、以及外柱5的上述夹紧部对内柱3的紧固也被解除。由此,驾驶员能够通过一次操作杆7的操作来进行倾斜调整和伸缩调整。
[0100]另一方面,若驾驶员对操作杆7进行操作而通过紧固螺栓10进行紧固操作,则紧固螺栓10的上下的移动被限制,无法进行倾斜调整。另外,若驾驶员对操作杆7进行操作而通过紧固螺栓10进行紧固操作,则内柱3除了进行外柱5的上述夹紧部的紧固之外,还通过由内侧摩擦板23和外侧摩擦板24a、24b保持的圆环部件20进行固定,因此内柱3被牢固地固定。
[0101 ]在产生了驾驶员因车辆的碰撞等而与方向盘碰撞的二次碰撞的情况下,在内柱3上产生在轴向上朝向车辆前方侧的冲击力。在该冲击力的作用下,剪断销21a、21b剪断,圆环部件20对内柱3的固定被解除。由此,内柱3能够仅在与外柱5的夹紧部之间的摩擦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向车辆前方侧移动。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圆环部件20对内柱3进行固定,所以无需由外柱5的夹紧部将内柱3牢固地紧固,减轻由外柱5的上述夹紧部进行的紧固。由此,将在二次碰撞时在内柱3和外柱5的夹紧部处产生的摩擦力设置为较小,的构件,将内柱3的脱离载荷设置为较小。
[0102]根据包括以上结构的本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即使在体重轻的乘客发生了二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