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三轮车前减震器总成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49767阅读:来源:国知局
过,支撑管4与方向轴下联板1焊接固定。在支撑管4的顶部扣装封头8,该封头8将支撑管4的上端口密封,且封头8与支撑管4焊接固定。支撑管4的下端伸入底座7中,支撑管4的下端口由底座7密封,支撑管4与底座7也焊接固定。
[0024]如图1、图2所示,在两根支撑管4的上端之间连接有连接管11,连接管11位于封头8的下方并靠近封头8,该连接管11的端部穿过对应的支撑管4,连接管11与支撑管4焊接固定。方向轴上联板10位于方向轴下联板1的后上方,方向轴2的上端与方向轴上联板10相固定,方向轴2与方向轴上联板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在方向轴上联板10上设有压板12,方向轴上联板10与压板12之间合围形成装配孔,方向轴上联板10和压板12通过合围形成的装配孔抱紧在连接管11上,方向轴上联板10与压板12之间通过四颗螺栓连接。
[0025]如图1、图2所示,在每根支撑管4的下方均设置有摇臂6,左右两边的摇臂6相对称。摇臂6的上端一体形成有第一轴套6a,该第一轴套6a位于同侧底座7下端的开档中,第一轴套6a通过螺栓与底座7铰接。在摇臂6的下端一体形成有第二轴套6b,第二轴套6b与第一轴套6a平行,并且左右两边的第二轴套6b在一条直线上。前轮位于两个摇臂6之间,由前轮轴14穿过左右两个第二轴套6b以及前轮中心的安装孔,实现前轮的装配。在每个摇臂6上均一体形成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支耳6c,第一支耳6c位于第一轴套6a与第二轴套6b之间。每个摇臂6的下端还一体形成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二支耳6d,第二支耳6d位于第二轴套6b的后上方,两个第二支耳6d的相对位置开设有装配孔,以备增设的减震器或其它部件使用。
[0026]如图1、图2所示,在支撑管4上部的后侧设置支座5,支座5优选为开口朝下的“U”形,支座5的上端接近方向轴下联板1的底面,且支座5焊接在支撑管4上。在每根支撑管4的后侧均设有前减震器3,前减震器3位于方向轴下联板1的下方,两根前减震器3左右对称,前减震器3近似于与支撑管4平行。前减震器3的上端位于同侧支座5的开档中,前减震器3通过螺栓与支座5铰接。前减震器3的下端位于同侧摇臂6的两个第一支耳6c之间,且前减震器3的下端通过螺栓与两个第一支耳6c铰接。前减震器3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0027]如图1、图2所示,在两根支撑管4的前侧设有加强管9,加强管9为闭合端在上开口端在下并倾斜布置的“U”形,加强管9开口端的两头分别焊接在两根支撑管4的下部。两根支撑管4通过加强管9及连接管11连接成整体框架结构,并且加强管9为前挡泥板12提供了安装点,使前挡泥板12的前部直接连接在加强管9上,而前挡泥板12的后部通过支架13与方向轴下联板1的后端连接。
[0028]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如更改摇臂或/和方向轴联板的造型,或者改变支撑管的截面形状,或者改变前减震器的安装方式,或者改造加强管的造型等等,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三轮车前减震器总成,包括方向轴下联板(1)、方向轴上联板(10)、连接在方向轴下联板(1)与方向轴上联板(10)之间的方向轴(2)、以及位于方向轴下联板(1)下方并且左右对称布置的前减震器(3),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前减震器(3)的前侧均对应设置有支撑管(4),该支撑管(4)为直管结构,且支撑管(4)穿过方向轴下联板(1),两根支撑管(4)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方向轴上联板(10),在所述支撑管(4)中部的后侧安装支座(5),该支座(5)与前减震器(3)的上端铰接,前减震器(3)的下端铰接在摇臂(6)上,所述摇臂(6)的上端与支撑管(4)下端固定的底座(7)相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轮车前减震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轴下联板⑴为开口在前的“U”形,方向轴⑵的下端与方向轴下联板⑴的后端固定,在方向轴下联板(1)前端的左右两边开设有适配孔,所述支撑管(4)从方向轴下联板(1)上的适配孔中穿过,支撑管(4)与方向轴下联板(1)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轮车前减震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4)为矩形管,在支撑管(4)的顶部扣装封头(8),该封头(8)与支撑管(4)焊接固定;所述支撑管(4)的下端伸入底座(7)中,两者焊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轮车前减震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在两根支撑管(4)的上端之间连接有连接管(11),该连接管(11)的端部穿过对应的支撑管(4),连接管(11)与支撑管(4)焊接固定;所述方向轴上联板(10)与压板(12)之间合围形成装配孔,方向轴上联板(10)和压板(12)通过合围形成的装配孔抱紧在连接管(11)上,方向轴上联板(10)与压板(1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新型三轮车前减震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6)的上端一体形成有第一轴套(6a),该第一轴套(6a)位于底座(7)下端的开档中,第一轴套(6a)通过螺栓与底座(7)连接,在摇臂(6)的下端一体形成有第二轴套(6b),第二轴套(6b)与第一轴套(6a)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三轮车前减震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摇臂(6)上一体形成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支耳(6c),第一支耳(6c)位于第一轴套(6a)与第二轴套(6b)之间,所述前减震器(3)的下端位于两个第一支耳(6c)之间,且前减震器(3)的下端通过螺栓与两个第一支耳^c)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三轮车前减震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摇臂(6)的下端一体形成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二支耳(6d),第二支耳(6d)位于第二轴套(6b)的后上方,两个第二支耳^d)的相对位置开设有装配孔。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或7所述的新型三轮车前减震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5)为开口朝下的“U”形,支座(5)的上端接近方向轴下联板(1)的底面,所述前减震器(3)的上端位于支座(5)的开档中,前减震器(3)通过螺栓与支座(5)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或7所述的新型三轮车前减震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在两根支撑管(4)的前侧设有加强管(9),所述加强管(9)为闭合端在上开口端在下并倾斜布置的“U”形,加强管(9)开口端的两头分别焊接在两根支撑管(4)的下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三轮车前减震器总成,在每个前减震器(3)的前侧均对应设置有支撑管(4),该支撑管(4)为直管结构,且支撑管(4)穿过方向轴下联板(1),两根支撑管(4)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方向轴上联板(10),在支撑管(4)中部的后侧安装支座(5),该支座(5)与前减震器(3)的上端铰接,前减震器(3)的下端铰接在摇臂(6)上,摇臂(6)的上端与支撑管(4)下端固定的底座(7)相铰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装配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左、右支撑管采用直管结构,不进行塑形加工,工艺实施简单,可保证左、右摇臂同轴度的要求,从而更能保障前减震器总成的整体性能,消除了行驶颠簸、偏摆等不稳定隐患。
【IPC分类】B62K25/08
【公开号】CN205059907
【申请号】CN201520690035
【发明人】周兴奎
【申请人】周兴奎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