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用呼吸管的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469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潜水用呼吸管的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潜水用呼吸管(snotkel),尤指装置在呼吸管末端的装置,其作用在于潜水或浮潜时防止水液进入呼吸管内。
于使用传统的呼吸管时,在吐出水液的过程中,通常会有水留在较低处,由于产生阻力,会造成吸气量较少的现象。若呼吸管中的水经常无法完全吐出时,常会造成只能吸入有限的空气,甚至造成吸气时水进入肺内而呛到。即使呼吸管中具备了制水阀,若水留在某特定位置之后,亦难以将水清出。所以,潜水者必须浮出水面将水管卸下以将水沥出,这是非常不方便的;因此,减少水液进入呼吸管的机能有其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特点是设置一通气口予若干条通气管之间,由一可由水液上升的浮力或推力而由一浮动件及硅胶垫圈等遮蔽该通气口,并在通气口与浮动件的外方设置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创作巧妙的设计安排若干通气管,将之构置成主体外围的多条的中空通气管,并由其使浮动件设置并被保护于其中,浮动件可被引导作上(关)下(开)的通气口的动作,亦即水位上升时浮动件顺着通气管往上,进而和垫片接合,关闭呼吸管和外界水或空气的接通,所以即使整支呼吸管低于水平线时也不会进水。
本实用新型构成主要包括几个构件A.主体主要由多条中空通气管组配而成,将呼吸管的通气路径绕过浮动件,而其内部所包围的空间亦可安置、保护浮动件,并引导浮动件作上(关)下(开)的阀门动作,而中空通气管之间的通槽可作为空气和水进入主体内部的通道,在通气口上方的顶盖完成组装后,此通道形成唯一和外界接通的管道。
B.浮动件和垫片浮动件为比重甚小于水的物体或构件,浮动件安置于主体中空通气管所围咸的空间中,两者间设有适当的间隙(以不干涉浮球移动的最小空间),设置凸条等类构造,则浮动件稳定在此空间中作上升和下降的动作,且以正确的角度与垫片接合;当水位上升时浮动件的浮力使浮动件往上移动,水位下降时因浮动件本身的重量而自动随水位下降,当浮动件上升到一定位置时会和垫片接合,关闭主体的通气口,水即无法进入呼吸管中,当水位下降时,因浮动件本身的重力而随水位下降,浮动件和垫片脱离,空气可无阻的进出呼吸管。
C.压片主要协助将垫片固定于主体的通气口上,而且由适当的压挤,可防止水从浮动件和垫片接合处以外的部位进入到主体或呼吸管内。
D.顶盖在主体的通气口上方形成一空间,使主体的多条中空通气管合而为一;顶盖定具有防止水液由上方溅入通气口的功能。
其中垫片具有弹性的橡胶类物质构成。
本实用新型主体的外部通气槽(即通气管与通气管问形成的开口)采若干个象限平均和外界接通,故可使浮动件适当反应不同方向的水位变化使浮动件因应水位而作上(闭)下(开)的通气动作。
上述主体中由多条通气管构成的中央空间所形成的中央管道的设计有多重的作用;(1).可接通外界空气进入呼吸管;(2).可安置并保护浮动件于其内部,因此整个呼吸主体无须另作保护用外壳而减少本实用新型的外围体积,进而减少水的阻力;(3).浮动件的周围与通气管仅作点或线的接触,故浮动件可以于所处的空间作最低的磨擦且平衡的作用;(4).通气管可引导浮动件作正确的上下动作。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俯视图、(b)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顶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
如图2、图3所示,顶罩的构成主要包括一装置于呼吸管的管体10顶端的主体30、一浮动件40、一垫片50、一压板60及一顶盖70。
主体30如图2-图5所示,是由若干条通气管31组成外围,上、下由上环体32及下环体33结合,通气管31与通气管31之间形成通气槽34,主体30的中央由通气管31的弧状内围壁面311围成一直立圈状的中央管道35,中央管道35上方具一环形凸起36;环形凸起36与上环体32间的非通气管31部份(即通气槽34的上方)设有封板37,封板37上设置凸梢38。上述构成中的上环体32与顶盖70密合,下环体33与呼吸管的管体10密合,中央管道35内放置浮动件40。
浮动件40的外围设置若干凸起的凸点或凸条41,该些凸条41约略触碰于通气管31的内围壁面311,形成磨擦力甚小的状态,浮动件40可因水液的升、降而上、下运动;浮动件40上升时,其上方42与垫片50可密合,形成水、空气不通的状态。
垫片50为胶类等材质构成的环状体,中间为一孔51,环状体的下方设一圆形凹沟52,该凹沟52与环行凸起36配合密接;上述孔51为中央管道35上方的通孔。垫片50中间下方与浮动件上方42可密合,垫片50上方由压板60压掣。
压板60可压掣在垫片50上方,压板60具有一孔61约与孔51的大小相同,压板60的外缘上设若干翼板62,翼板62中央设一孔63,该些孔63紧密的插入凸梢38,使压板60可紧密的使垫片50结合在主体30的上方。
顶盖70可与上环体32密合,如图4所示,中央管道35进入的空气可径由垫片50与压板60的孔51、61经顶盖70下方的空间71转折进入通气管31内部及呼吸管的管体10内部。
主体30的通气槽34可让空气及水液进入,当空气至中央管道35时,可循孔51而进入呼吸管内,当水液涌至中央管道35时,水的浮力使浮动件40上升,若水位续升,浮动件40上升至垫片50下方并密接,即使水液再升,或整支防水装置皆没入水中,压力越大,浮动件40越能紧密的与垫片50密合,水液仍无法进入孔51内,当然也无法循此进入通气管31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防水装置确能提供使空气进/出本实用新型防水装置,而水液则不容易进入防水装置内。
权利要求1.一种潜水用呼吸管的防水装置,是装置于呼吸管的末端,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一主体由若干通气管设置于周围,通气管间形成通气槽,通气管与通气管内形成中央管道,主体上方为上环体,下方为下环体,通气槽上方的上环体设封板;一浮动件比重甚低于水,设置于中央管道内,其上方可与垫片密合;一垫片及一压板设置于主体上方,中央设孔;一顶盖密合于上环体,其下方空间与通气管上方、垫片及压板的孔连通。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用呼吸管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垫片具有弹性的橡胶类物质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潜水用呼吸管的防水装置,是装置于呼吸管末端的组接配件,该配件包括一主体、一浮动件及一顶盖,其中主体下方组接于呼吸管,主体设上、下开口及若干条通气管,于通气管与通气管之间的侧边为水液及空气进入开口,于主体中间装设浮动件;浮动件上方设置通气口及垫片等,于通气口上方设置顶盖,使进出通气口的空气由顶盖内部转向通气管以进入呼吸管;浮动件由水液上升时的浮力或使用者浮出水面时浮动件的重力而可自动闭合或开启该开口;上述构成形成一理想实用的呼吸管的防水装置。
文档编号B63C11/18GK2573372SQ0224276
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6日
发明者潘承烈 申请人:诚加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