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用推进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12183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船舶用推进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用推进器,其具有无需采用螺旋桨即能推进船舶的新型结构。该船舶用推进器(10)包括:围绕沿船舶的推进方向延伸的旋转轴(X)旋转的推进器主体(12);设置在推进器主体(12)的表面上的吸入口(16);设置在推进器主体(12)的表面上的吐出口(18);以及连接吸入口(16)和吐出口(18)的流通路(20)。吸入口(16)在推进方向上设置在吐出口(18)的前方。吐出口(18)在从旋转轴(X)起始的径向上设置在吸入口(16)的外侧。流通路(20)至少在吐出口(18)的开口部向推进方向的后方倾斜。通过围绕推进器主体(12)的旋转轴(X)的旋转,从吐出口(18)吐出从吸入口(16)吸入的水,来推进船舶(100)。
【专利说明】船舶用推进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推进船舶的新型结构的推进器。
【背景技术】
[0002]迄今,通常用于推进船舶的推进器是螺旋桨,并且沿一个方向旋转螺旋桨使船舶前进、沿相反方向旋转螺旋桨使船舶后退的结构是熟知的。
[0003]对于常规的螺旋桨型船舶用推进器而言,基于螺旋桨的旋转,设置成相对于螺旋桨的旋转轴线倾斜的螺旋桨叶片产生分力以将水推向推进方向的后方,由于产生了该向后的水流,因此该水流向船舶提供向前的推进力作为反作用力。
[0004]螺旋桨型的船舶用推进器的专利申请有许多,这些专利申请的一个实例是针对具有吊舱型推进器的船舶公开的。所公开的技术在于,把吊舱型推进器并列设置在船舶的主推进器后方的位置,并且该位置不会干扰主推进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5]然而,在上面的专利文献I中,特别是在高速航行时吊舱型推进器存在转向角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存在着如下问题:在(起到所谓的舵的功能的)支柱S的上半部周围会发生严重的空穴现象。如果发生这种空穴现象,则由空穴产生的气泡会流向下游,并且当这些气泡进入高压区域中时,这些气泡会被压碎并消失(爆裂)。由于这些气泡的消失是瞬间发生的,因而伴随着显著的冲击,从而产生噪声和船体振动。克服该问题需要增加支柱的设计强度,因此存在着问题,因为这会增加生产成本。同时,还存在如下问题:如果该情况持续很长时间,则支柱会受到连续、反复的应力,并且支柱的表面会受到侵蚀,因为支柱的表面会由于金属疲劳而被逐渐冲掉,在最坏的情况下,这会导致支柱破坏。
[0006]因此,为了提供一种能够消除(或者减轻)在吊舱型推进器的支柱周围产生的空穴现象的吊舱型推进器以及具有这种吊舱型推进器的船舶,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示,提出了一种技术即吊舱型推进器10,其包括:支柱11,其截面为翼型形状;吊舱12,其安装在支柱11下方,具有驱动装置的动力被传送至的推进器轴4;以及安装在推进器轴4上的吊舱推进器14 ;其特征在于,支柱11固定在船舶的船体上,并且吊舱12设置成相对于上述支柱11自由旋转。
[0007]利用专利文献2中的技术,构造成使得仅吊舱可以与船舶的船体相独立地旋转,支柱被固定在船舶的船体上,不像之前那样存在转向角,因此在高速航行时不会产生空穴现象,因此可以消除在由空穴产生的气泡被压碎时产生的噪声和冲击压力,并且可以减小噪声和船体振动。
[0008]专利文献1:特开2003-231497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特开2011-098654号公报
[0010]然而,即使利用专利文献2中指出的技术,与螺旋桨型推进器相同,通过螺旋桨叶片的旋转,位于主螺旋桨叶片的推进方向后方的水被推向推进方向的后方,结果,在主螺旋桨叶片的推进方向前侧的表面附近的水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负压区域。
[0011]然后,如果该负压区域的压力变成水蒸气压力以下,则即使水的温度没有达到100°C,水也会沸腾,结果,会造成空穴现象并产生所谓的气泡。
[0012]如专利文献2中所述,空穴现象的产生会导致螺旋桨的侵蚀以及被称为空穴噪声的噪声,并且这是早已被认识到的问题。然而,在利用螺旋桨的推进器中,作为必然产生的问题点,几乎都是以前没有查清楚的。
[0013]如上所述,即使利用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技术,也不能防止由于主螺旋桨的旋转而产生的空穴现象,尽管可以借助吊舱更有效地抑制由主螺旋桨产生的空穴现象,但非常清楚的是,仍不能防止由于主螺旋桨的旋转而导致的空穴现象的产生。

【发明内容】

[0014]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并且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使用螺旋桨即能推进船舶的新型结构的船舶用推进器。
[0015]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推进船舶时不会产生空穴现象的新型结构的船舶用推进器。
[0016]根据第I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围绕沿船舶的推进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推进器主体;设置在推进器主体的表面上的吸入口 ;设置在上述推进器主体的表面上的吐出口 ;以及连接上述吸入口和吐出口的流通路;吸入口在上述推进方向上设置在吐出口的前方;所述吐出口在从旋转轴起始的径向上设置在吸入口的外侧;流通路至少在吐出口的开口部向推进方向的后方倾斜;并且通过围绕推进器主体的旋转轴的旋转,从吐出口吐出从吸入口吸入的水,来推进上述船舶。
[0017]此外,根据第2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推进器主体被构造成使得其与上述旋转轴垂直相交的截面为圆形。
[0018]此外,根据第3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推进器主体呈纺锤或液滴状,其中心轴线是上述旋转轴。
[0019]此外,根据第4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推进器主体被构造成至少包括半球状部分,其中心轴线是上述旋转轴。
[0020]此外,根据第5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流通路具有在上述吸入口的开口部与上述旋转轴实质平行的延伸部。
[0021]此外,根据第6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流通路呈弯折结构,其中吸入口的开口部和吐出口的开口部以规定的钝角连接。
[0022]此外,根据第7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流通路呈弯曲结构,其中吸入口的开口部和吐出口的开口部通过以曲线状延伸的部分平滑地连接。
[0023]此外,根据第8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流通路由以实质上直线状延伸的状态连接上述吸入口和吐出口的通路构成。
[0024]此外,根据第9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推进器主体设置在上述船舶的前部。
[0025]此外,根据第10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推进器主体安装在从上述船舶的前部向前延伸的驱动轴的顶端。
[0026]此外,根据第11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沿着上述船舶的中心轴线设置一个驱动轴,作为上述驱动轴。[0027]此外,根据第12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与船舶的中心轴线平行地设置多个轴,作为上述驱动轴。
[0028]此外,根据第13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船舶的除了前部和后部以外的中央部的下部设置上述推进器主体。
[0029]此外,根据第14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具有安装在上述船舶的所述中央部的下部的壳体,并且上述推进器主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作为旋转体。
[0030]此外,根据第15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中内置有以旋转方式驱动上述推进器主体的驱动源。
[0031]此外,根据第16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中内置有传动装置,其把来自上述船舶中收容的驱动源的动力传送给上述推进器主体。
[0032]此外,根据第17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壳体以能够围绕垂直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船舶的中央部的下部。
[0033]此外,根据第18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通过上述船舶中内置的驱动源,上述壳体以旋转方式围绕垂直轴被驱动,并且安装在上述壳体中的上述推进器主体在上述主体朝向上述船舶的前方的情况下提供向前移动上述船舶的推进力,并且在上述主体朝向上述船舶的后方的情况下提供向后移动上述船舶的推进力。
[0034]此外,根据第19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偏转部件,其把从上述吐出口吐出的水的吐出方向偏转到上述推进方向的后方。
[0035]此外,根据第20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偏转部件安装在推进器主体中。
[0036]此外,根据第21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的外周上安装有沿着上述旋转轴延伸的整流用翅片。
[0037]此外,根据第22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的外周上形成有沿着上述旋转轴延伸的整流用沟槽。
[0038]此外,根据第23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吐出口和吸入口以一对一的关系设置。
[0039]此外,根据第24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多个上述吸入口形成在上述推进器主体中。
[0040]此外,根据第25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吐出口和吸入口以一对多的关系设置。
[0041]此外,根据第26实施例,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推进器主体中只形成有一个吸入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2]图1是概略示出安装有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第I实施例的船舶的外形的正视图;
[0043]图2是通过截取一部分横截面而获得的图1所示船舶用推进器的正面部分的截面图;[0044]图3示出图1所示的船舶用推进器的推进力的产生状态;
[0045]图4是通过截取一部分横截面而获得的船舶用推进器的正面部分的截面图,用于示出与第I实施例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第I变形例;
[0046]图5是通过截取一部分横截面而获得的船舶用推进器的正面部分的截面图,用于示出与第I实施例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第2变形例;
[0047]图6是通过截取一部分横截面而获得的船舶用推进器的正面部分的截面图,用于示出与第I实施例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第3变形例;
[0048]图7是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第2实施例的底视图;
[0049]图8是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第3实施例的正视图;
[0050]图9是示出在向后推进船舶时,图8中所示的船舶用推进器绕垂直轴线转动180°之后的状态的正视图;
[0051]图10是通过截取一部分横截面而获得的正面部分的截面图,其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第4实施例的构造;
[0052]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的第4实施例的推进器被安装在壳体中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其中在所述壳体中安装有整流用翅片;
[0053]图12是示出图10所示的第4实施例的推进器被安装在壳体中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其中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整流用沟槽;
[0054]图13是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第5实施例的构造的纵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下面参考附图阐述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的实施方式。
[0056]首先,参考附图中的图1至3,详细说明与本发明第I实施例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10的结构。
[0057]图1是示出船舶用推进器(下文中仅称为推进器)的第I实施例的配置状态的正视图,图2是通过截取一部分截面而获得的正面部分的截面图(即,正面截面图),并且图3是示出从推进器主体的吐出口吐出的水流的力的方向(即推进力的产生状态)的图。
[0058]如图1所示,在第I实施例中,一个推进器10被设置在船舶100的船头,即前方部分的吃水线下方的部位,以沿着船舶100的中心轴线向前突出的状态设置。该推进器10被设置成绕旋转轴X旋转,该旋转轴X被设定为沿着船舶100的中心轴线(在该实施例中是船舶100中内置的驱动源110对船舶100的推进方向)延伸。
[0059]此外,与普通船舶的结构相同,螺旋桨120和舵130安装在船舶100的船尾。在船舶100向后行进或者轻微转舵等情况下使用该螺旋桨120,并且当船舶采用长直线航路时,船舶利用设置在船舶前方的推进器10航行,并且根据航行过程中的各种条件有选择地利用该推进器10和螺旋桨120。
[0060]该推进器10被构造成具有:推进器主体12,其围绕上述旋转轴X旋转;以及轴14,其同轴且一体地固定在推进器主体12中,并且朝推进方向的后方延伸。轴14的后端部维持水密状态地结合在船舶100中,并且轴14连接于上述驱动源110。
[0061]另一方面,推进器主体12被构造成包括:大体半球状的外周面12a,其中心轴线是旋转轴X ;以及端面12b,其被限定为与上述旋转轴X垂直相交的表面,并且端面12b被设置成相对于推进方向位于大体半球状的外周面12a的后方。也就是说,上述轴14被安装成从端面12b相对于推进方向向后方延伸。此外,外周面12a由半球状部分以及与半球状部分一体地连接的圆筒状部分构成。
[0062]在该推进器主体12的大体半球状的外周面12a的关于推进方向位于最前方的顶部,以与旋转轴X同轴的状态,开口形成有一个吸入口 16。也就是说,吸入口 16和旋转轴X以同轴的状态设置,换言之,吸入口 16的中心位置以距离为“O”的状态与旋转轴X分离或者处于与旋转轴X最接近的状态。
[0063]另一方面,在该推进器主体12的外周面12a的外周缘的整个圆周上形成有圆锥面12c。在该圆锥面12c上,开口设置有四个吐出口 18,这四个吐出口 18以等角度(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以彼此隔开90°的状态)设置。圆锥面12c被设置成从旋转轴X以特定角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以60°角度)倾斜。
[0064]因此,由于每个吐出口 18在位于外周面12b的外周缘的圆锥面12c上具有开口,每个吐出口 18的中心位置实质上位于从吸入口 16起始的推进方向的最后方,并且设置在距离旋转轴X最远的位置。
[0065]此外,在该推进器主体12中,形成有流通路20,其连接吸入口 16和吐出口 18由此使二者彼此连通。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流通路20具有:共通部分20a,其一端连接到吸入口 16 ;以及四个分支部分20b,这四个分支部分20b各自的一端连接到每个吐出口 18。流通路20的共通部分20a在吸入口 16开口,并且被规定为与旋转轴X实质平行延伸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流通路20的截面形状被设计为呈圆形。
[0066]另一方面,每个分支部分20b沿着与圆锥面12c垂直相交的轴线被连接,结果,每个分支部分20b被设置成与旋转轴X成(90° -α )的角度,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分支部分20b以30°的角度倾斜。此外,四个分支部分20b的另一端与上述共通部分20a的另一端共通地连接。换言之,在流通路20中,共通部分20a与每个分支部分20b以钝角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其具有以120°的角度连接的弯折结构。
[0067]如上所述,连接到船舶100中内置的驱动源110的轴14 一体地安装在推进器主体12的一个端面12b的中心。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推进器主体12的中心轴线和旋转轴X处于相同的状态。关于轴14和推进器主体12的连接方法,可以利用诸如螺母接合之类的可拆卸固定方法、或者诸如焊接或粘接之类的固定方法来连接,简言之,只要两者被一体地安装、并且推进器主体12随着轴14的旋转而旋转,就可以采用任何现有的方法。
[0068]对于具有上述推进器10的船舶,当驱动源110启动并且轴14以旋转方式被驱动时,一体连接到轴14的推进器主体12也围绕轴X旋转。
[0069]具体来说,如果推进器10的推进器主体12在水中围绕旋转轴X旋转,则进入流通路20中的水与推进器主体12 —起围绕旋转轴X旋转,并且离心力会作用于流通路20内部的水。
[0070]由于离心力与距离的平方成比例地增大,因此如果把作用在位于与旋转轴X同轴的位置的吸入口 16附近的水上的离心力与作用在形成于沿离心力方向进一步离开旋转轴X的圆锥面12c上的吐出口 18附近的水上的离心力进行比较,则后者更大。换言之,在吐出口 18会获得比吸入口 16更强的离心力。
[0071]因此,只要推进器主体12在旋转,在吐出口 14侧就会产生更强的力从而吐出(喷出)流通路20内的水。
[0072]因此,根据推进器主体12的旋转,水在流通路20中从吸入口 12移动到吐出口 14。也就是说,流通路20中的水从吐出口 14吐出(喷出)到推进器主体12的外侧,同时,吸入口周围的水从吸入口 12被吸引到流通路20中。
[0073]如图3所示,沿与旋转轴X垂直相交的表面内的径向向外的作为离心力的力Fe以及沿着与吐出口 18连通的分支部分20b的延伸方向E吐出水的力Fe作用于从吐出口 18吐出的水,因此,如果Fe和Fe被看作是向量,则在两个向量的合力Fg (作为吐出力)的作用下,水从吐出口 18被吐出(喷出)。
[0074]如果该吐出力Fg被分解成沿着推进方向的相反方向(即旋转轴X的延伸方向)的向量、以及沿着与该相反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即方向Y)的向量,则该力被分解成推进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力Fgx、以及沿着与该相反方向垂直相交的径向向外的力Fgy。指向推进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力Fgx用作船舶100的推进力。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通过推进器主体12的旋转而产生推进力Fgx,因此沿着朝向图中左侧的推进方向推进船舶100。
[0075]作用于吐出口 18的吐出力Fg除了上述离心力Fe、沿着流通路20的分支部分20b的延伸方向作用的力Fe之外,伴随着推进器主体12的旋转的旋转力(沿着与图中的图面垂直相交的方向的力)也在同时作用,是所谓的三维向量的合力。然而,由于说明沿着旋转轴的方向的推进力Fgx的生成就已足够,因此特意排除关于旋转力的说明。
[0076]不言而喻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主题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以各种方式变形,而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例如,分支部分的配置数目以及说明书中使用的其它数值只是一些实例,不言而喻的是,这些数目并不限于所陈述的数目。
[0077]尽管将在下面说明各种变形例和其它实施例,但是关于与上述第I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将采用相同的符号来标注并省略其说明。
[0078]例如,关于构成推进器主体12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使用目的和使用条件来采用适合的材料,例如金属、陶瓷或合成树脂。由于本实施例的推进器主体12形态简单且易于加工,因此对于制造方法没有限制,例如通过钻孔加工进行制造、通过脱腊法进行制造,还可以利用各种材料来制造推进器主体12。
[0079]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流通路20的截面形状被形成为圆形,但是没必要将其限于圆形,也可以使用诸如椭圆形或多边形之类的其他截面形状。
[0080]尽管把推进器主体12的形状描述为把半球状部分和圆筒状部分相结合的大体半球状,但是本发明的推进器主体并不局限于这种形状,还可以使用例如纯半球状或者纺锤状或液滴状。总之,如果与旋转轴X垂直相交的截面被形成为圆形,则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采用这种形状可以有效地防止空穴现象的产生。
[0081]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流通路20被描述为呈现以规定的钝角弯曲的弯折结构,但是本发明的推进器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而是如图4的第I变形例所示,可以构成如下结构:其呈现出通过以曲线状延伸的部分与共通部分20a和每个分支部分20b平滑连接的弯曲结构;还可以如图5的第2变形例所示,可以形成如下结构:流通路20以直线状与吸入口和吐出口连接。此外,如图6的第3变形例所示,可以直接在外周面12a上形成吐出口18,而不在推进器主体12上设置圆锥面12c。此外,尽管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可以在推进器主体12的端面12b上开口形成吐出口 18。[0082]在上述第I实施例中,尽管描述成把一个推进器10设置在船舶100的前部,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构造,如图7中的第2实施例的底视图所示,可以在船舶100的前部设置中心轴线与旋转轴X平行的一对推进器10,还可以安装三个或更多个推进器10。因此,通过构造第2实施例,可以产生高输出并以高速推进。通过驱动右或左推进器10,可以更容易进行转舵。
[0083]在上述第I实施例中,尽管描述成把推进器10设置在船舶100的前部,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构造,如图8的第3实施例所示,除了船舶100的前部和后部之外,还可以将推进器10设置在中部。要点是,推进器10在船舶上的安装位置没有限制。
[0084]具体地,在第3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推进器10以从安装于船舶100底部的大致中央部的大体椭圆状壳体22朝向推进方向的前方突出的状态安装于壳体22。尽管在图中没有绘出壳体22的内部,但是驱动源被内置在壳体22中以便以旋转方式驱动推进器主体
12。壳体22被构造成通过船舶100中内置的驱动源110围绕垂直轴线旋转。
[0085]因此,通过构造第3实施例,可以产生与第I实施例中产生的推进力相同的推进力,如图8所示,可以通过围绕垂直轴线将壳体22旋转180°而将船舶100向前(朝向图中左侧)推进(即前进),并且如图9所示,可以反转推进器10并将其设置成朝向图中的右侧,结果,可以向后(朝向图中的右侧)推进船舶100 (即后退)。
[0086]当然,通过围绕垂直轴线将壳体22旋转90° ,可以朝横向(即,图中与图面垂直相交的方向)推进船舶100 (横向运动)。
[0087]尽管在上述第3实施例中描述成推进器10的驱动源被内置在壳体22中,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构造,还可以构造成在壳体22中内置把来自船舶100中内置的驱动源110的驱动力传送到轴14的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并且推进器10通过船舶100中的驱动源Iio而受到驱动。
[0088]此外,在上述第I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尽管构造成基于从吐出口 18吐出的水的推进力Fgx来推进船舶100,但是为了产生更强的推进力并确保推进方向的稳定性,也可以如图10的第4实施例所示,在推进器主体12的外周后部安装把从吐出口吐出的水流的吐出方向偏转到推进方向的反方向的偏转部件24。该偏转部件24呈圆筒状,并且安装在推进器主体12的外周面12a的后部,与旋转轴X平行地延伸,并且安装成像裙子状,从外周面12a连续且平滑地连接,使得不会妨碍推进器主体12外周流动的水流。此外,对于该偏转部件24的材料,可以采用与推进器主体12相同的材料,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
[0089]如上所述,由于在第4实施例中还设有偏转部件24,所以从吐出口 18吐出的水流碰撞偏转部件24,因此,迫使水流朝向推进方向的后方流动,因而获得更强的推进力以及推进方向的稳定性。
[0090]此外,在壳体42的外周,以等角度在整个外周安装有沿中心轴延伸的整流用翅片
28。因此,如图8和9所示,在第4实施例的推进器10被安装在壳体42中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从吐出口 18吐出的水被偏转部件24偏转到推进方向的后方,并且当穿过与推进器主体12 —起旋转的偏转部件24和相比于推进器主体12而言充当固定系统的壳体42之间的空间时,水流进一步受到整流用翅片28的调整,并且其推进力增大。
[0091]另一方面,与图11所示的构造不同,以等角度在整个外周上形成有沿中心轴延伸的整流用沟槽30。因此,如图8和9所示,在第4实施例的推进器10被安装在壳体42中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从吐出口 18吐出的水被偏转部件24偏转到推进方向的后方,并且当穿过偏转部件24与壳体42之间的空间时,水流进一步受到整流用沟槽30的调整,并且推进力增大,与图11所示相同。
[0092]在此,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成在推进器主体12中,吸入口 16和吐出口 18以一对四、也就是一对多的关系形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构造,如图13的第5实施例所示,如果吸入口 16和吐出口 18在推进器主体12中被构造成多对多(例如,四对四)、并且二者以一对一的关系连接,则可以获得与上述第I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吸入口 16和吐出口18的配置对数仅是举例说明,在第5实施例中,简言之,只要设置多对即可。
[0093]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描述成推进器10被设置在船舶100的前部或中部,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配置,与普通螺旋桨型推进器相同,可以在船舶100的后部设置推进器10来代替螺旋桨型推进器,不言而喻的是,可以将推进器10设置成与螺旋桨型推进器共存。
[0094]工业实用性
[0095]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船舶用推进器,可以无需螺旋桨就推进船舶,并且还能实现在推进船舶时不产生空穴现象的优良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围绕沿船舶的推进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推进器主体; 设置在所述推进器主体的表面上的吸入口; 设置在所述推进器主体的表面上的吐出口;以及 连接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吐出口的流通路;其中 所述吸入口在所述推进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吐出口的前方; 所述吐出口在从所述旋转轴起始的径向上设置在所述吸入口的外侧; 所述流通路至少在所述吐出口的开口部向所述推进方向的后方倾斜;并且通过围绕所述推进器主体的旋转轴的旋转,从所述吐出口吐出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水,来推进所述船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 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主体被构造成使得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相交的截面为圆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主体呈纺锤或液滴状,其中心轴线是所述旋转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主体被构造成至少包括半球状部分,其中心轴线是所述旋转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路具有在所述吸入口的开口部与所述旋转轴实质平行的延伸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路呈弯折结构,其中所述吸入口的开口部和所述吐出口的开口部以规定的钝角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路呈弯曲结构,其中所述吸入口的开口部和所述吐出口的开口部通过以曲线状延伸的部分平滑地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路由以实质上直线状延伸的状态连接所述吸入口和吐出口的通路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主体设置在所述船舶的前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主体安装在从所述船舶的前部向前延伸的驱动轴的顶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船舶的中心轴线设置一个驱动轴,作为所述驱动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船舶的中心轴线平行地设置多个轴,作为所述驱动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船舶的前部和后部之外,在所述船舶的中央部的下部设置所述推进器主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具有安装在所述船舶的所述中央部的下部的壳体,并且所述推进器主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作为旋转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中内置有以旋转方式驱动所述推进器主体的驱动源。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中内置有传动装置,其把来自所述船舶中收容的驱动源的动力传送给所述推进器主体。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以能够围绕垂直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船舶的所述中央部的下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船舶中内置的驱动源,所述壳体以旋转方式围绕垂直轴被驱动,并且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推进器主体在所述主体朝向所述船舶的前方的情况下提供向前移动所述船舶的推进力,并且在所述主体朝向所述船舶的后方的情况下提供向后移动所述船舶的推进力。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偏转部件,其把从所述吐出口吐出的水的吐出方向偏转到所述推进方向的后方。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部件安装在所述推进器主体中。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外周上安装有沿着所述旋转轴延伸的整流用翅片。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外周上形成有沿着所述旋转轴延伸的整流用沟槽。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吐出口和吸入口以一对一的关系设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吸入口形成在所述推进器主体中。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吐出口和吸入口以一对多的`关系设置。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进器主体中只形成有一个吸入口。
【文档编号】B63H1/12GK103796913SQ201280040878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2日
【发明者】富冈康充, 村田和久, 仲田雅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Ipm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