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舰艇安全防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5326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舰艇安全防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军用舰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舰艇安全防御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舰艇主要安全威胁是反舰导弹,反舰导弹一般掠海攻击舰艇侧身,而目前的舰艇都未独立设置防护装置,舰艇的侧身钢板保护能力有限,一旦钢板被击穿,导致舰艇爆炸,有可能沉入水底,存在很大安全风险。另外,目前的舰艇在行驶过程中,特别是在海面上,由于风浪较大,舰身容易左右倾斜,稳定性较差,乘坐不舒适。此外,现有的舰艇隐身能力较弱,容易被敌军雷达发现。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舰艇安全防御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舰艇防护能力差、不稳定、隐身能力弱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舰艇安全防御装置包括转轴连接在舰艇左右两侧的防护板,且所述舰艇左右两侧还各设置有一组驱动装置,每组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对应侧的防护板,用于驱动该侧防护板转动,每块防护板底部还安装有浮筒。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缸,一端与舰艇侧身转轴连接,另一端与防护板中部一位置转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护板与反舰导弹的入射方向形成一定夹角,具有一定的反弹作用,能够降低反舰导弹的破坏力;另外,通过在防护板底部安装浮筒,舰身两侧的防护板张开后,浮筒具有一定浮力,可以有效防止舰艇左右摆动,保证舰身稳定性,有利于艇上人员的稳定和动力系统、武器系统的高效、稳定发挥作用;此外,防护板还可以起到反射雷达波的作用,增强舰艇的隐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舰艇安全防御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反舰导弹直接攻击舰艇的示意图;

图3是反舰导弹击中防护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舰艇安全防御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舰艇安全防御装置包括转轴连接在舰艇左右两侧的防护板1,图示中,防护板板有两块,所述舰艇左右两侧还各设置有一组驱动装置2,每组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连接至对应侧的防护板1,用于驱动该侧防护板转动,每块防护板1底部还安装有浮筒3。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驱动相应侧的防护板转动,以实现角度调整。所述防护板一般采用钢板,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缸,一端与舰艇侧身转轴连接,另一端与防护板中部一位置转轴连接,舰身侧面、防护板和液压缸形成三角形,结构十分稳定。本实施例不限定所述驱动装置的具体实现形式,比如也可以采用电机驱动、齿轮传动、连杆驱动等等,这些方式都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2所示,正常情况下,反舰导弹攻击舰身侧面时,导弹入射方向基本与舰身侧面垂直,破坏力巨大。而本申请中,如图3所示,通过设置防护板,并调整防护板的转动角度,反舰导弹在攻击时,导弹入射方向与防护板形成的入射角角度较小,防护板具有反弹导弹的作用,反舰导弹的破坏力较小,可以很好保护好舰身不被损坏。

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防护板底部安装浮筒,舰身两侧的防护板张开后,浮筒在水中具有一定浮力,可以有效防止舰艇左右晃动,保证舰身稳定性。此外,由于防护板张开后,防护板形成一斜面,敌方的雷达波照射到防护板上后,防护板还可以起到反射雷达波的作用,增强舰艇的隐身效果。另外,即使防护板、艇体被击穿,舰身两侧的浮筒仍能提供一定浮力,避免舰艇沉没,提高舰艇战场生存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