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动力源船舶推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1745发布日期:2018-10-16 22:3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动力源船舶推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推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动力源船舶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船舶的推进系统多为单一燃油发动机驱动或电动机驱动或其它动力源驱动,燃油发动机虽然动力大,使用时将相对较长长,但是消耗比较高,能源浪费也比较多,电动机虽然为环保能源,但是电力容易耗尽,使用时间过短,动力功率也低,总体来说,不同动力源适应不同环境,格局有限,且现有的船舶推进系统动力源难以互补,造成使用时间有限,能源难以充分利用,同时,现有的船舶推进系统难以结合利用多种动力源,最高航速和最大拖力有限,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动力源船舶推进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动力源船舶推进装置,该双动力源船舶推进装置有两种动力源可供使用,适应于不同环境,且该双动力源船舶推进装置可以利用柴油机工作时多余的动力给发电机充电,使两种动力源互补,使能源充分利用,增加使用时间,同时,该双动力源船舶推进装置可以将两种动力源相结合,提高船舶的最高航速和最大拖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动力源船舶推进装置,包括齿轮箱、柴油机和电动组件,所述齿轮箱的一侧与柴油机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轴,且齿轮箱的另一侧与电动组件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齿轮箱的一端设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远离齿轮箱的一端设有螺旋桨,所述齿轮箱的顶部设有加油口,且齿轮箱内部的一侧设有离合组件,且离合组件的一侧通过轴承圈安装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远离离合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齿轮箱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一从动齿轮,且齿轮箱内部远离离合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三主动齿轮。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转轴贯穿离合组件、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且第一转轴远离柴油机的一端通过固定轴承固定于齿轮箱内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三转轴远离螺旋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第二转轴远离电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相配合。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三主动齿轮之间的齿轮箱内部设有两组安装板,且两组安装板之间设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设有两组第二从动齿轮,且第二从动齿轮分别与第二主动齿轮、第三主动齿轮相配合。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离合组件包括离合仓、压板和摩擦板,所述离合仓内部的第一转轴上设有压板和摩擦板,且摩擦板靠近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离合仓与第一转轴交接处设有推进轴承,且推进轴承与压板之间连接有连接片,所述压板与离合仓内侧壁之间设有弹簧。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推进轴承上安装有延伸至齿轮箱顶部的杠杆,且杠杆上设有踏板。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动组件包括旋转电机、发电机和功率分配器,所述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功率分配器电连接,且功率分配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旋转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输入端均设有固定轴套,且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固定轴套与第二转轴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齿轮箱远离螺旋桨的一端设有散热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有两种动力源,既可以通过柴油机带动第一转轴旋转,并通过离合组件闭合带动第一主动齿轮旋转,第一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旋转,从而使螺旋桨旋转,又可以通过电动组件带动第三主动齿轮旋转,从而配合第二从动齿轮带动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一主动齿轮旋转,再经过第一从动齿轮达到使螺旋桨旋转的目的,并且使用电动组件时,通过使离合组件分离,避免影响到第一转轴和柴油机,总体来说,有两种动力源可供使用,适应于不同环境,且本发明在使用柴油机的时候,第二主动齿轮经过第二从动齿轮来带动第三主动齿轮旋转,这时候可以将第二转轴通过固定轴套连接发电机,利用柴油机工作时多余的动力给发电机充电,使两种动力源互补,使能源充分利用,增加使用时间,同时,本发明将第二转轴通过固定轴套与旋转电机连接启动,并同时启动柴油机,可以将两种动力源相结合,提高船舶的最高航速和最大拖力,最后,本发明设有散热鳍,便于对齿轮箱散热,提供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齿轮箱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离合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动组件示意图。

其中:1-齿轮箱,2-柴油机,3-电动组件,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三转轴,7-螺旋桨,8-加油口,9-离合组件,10-第一主动齿轮,11-第二主动齿轮,12-第一从动齿轮,13-第三主动齿轮,14-安装板,15-第四转轴,16-第二从动齿轮,17-离合仓,18-压板,19-摩擦板,20-推进轴承,21-连接片,22-弹簧,23-踏板,24-旋转电机,25-发电机,26-功率分配器,27-固定轴套,28-散热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动力源船舶推进装置,包括齿轮箱1、柴油机2和电动组件3,所述齿轮箱1的一侧与柴油机2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轴4,且齿轮箱1的另一侧与电动组件3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转轴5,所述齿轮箱1的一端设有第三转轴6,且第三转轴6远离齿轮箱1的一端设有螺旋桨7,所述齿轮箱1的顶部设有加油口8,且齿轮箱1内部的一侧设有离合组件9,且离合组件9的一侧通过轴承圈安装有第一主动齿轮10,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0远离离合组件9的一侧设有第二主动齿轮11,所述齿轮箱1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一从动齿轮12,且齿轮箱1内部远离离合组件9的一侧设有第三主动齿轮13,所述第一转轴4贯穿离合组件9、第一主动齿轮10和第二主动齿轮11,且第一转轴4远离柴油机2的一端通过固定轴承固定于齿轮箱1内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2与第三转轴6远离螺旋桨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主动齿轮13与第二转轴5远离电动组件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0与第一从动齿轮12相配合,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0与第三主动齿轮13之间的齿轮箱1内部设有两组安装板14,且两组安装板14之间设有第四转轴15,所述第四转轴15上设有两组第二从动齿轮16,且第二从动齿轮16分别与第二主动齿轮11、第三主动齿轮13相配合,所述离合组件9包括离合仓17、压板18和摩擦板19,所述离合仓17内部的第一转轴4上设有压板18和摩擦板19,且摩擦板19靠近第一主动齿轮10,所述离合仓17与第一转轴4交接处设有推进轴承20,且推进轴承20与压板18之间连接有连接片21,所述压板18与离合仓17内侧壁之间设有弹簧22,所述推进轴承20上安装有延伸至齿轮箱1顶部的杠杆,且杠杆上设有踏板23,所述电动组件3包括旋转电机24、发电机25和功率分配器26,所述旋转电机24的型号为y90s-2,所述发电机25的型号为qfw-3-4,所述发电机2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功率分配器26电连接,且功率分配器2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旋转电机24电连接,所述旋转电机24的输出端与发电机25的输入端均设有固定轴套27,且旋转电机24的输出端通过固定轴套27与第二转轴5连接,所述齿轮箱1远离螺旋桨7的一端设有散热鳍28。

该双动力源船舶推进装置设有两种动力源,既可以通过柴油机2带动第一转轴4旋转,并通过离合组件9闭合带动第一主动齿轮10旋转,第一主动齿轮10带动第一从动齿轮12旋转,从而使螺旋桨7旋转,又可以通过电动组件3带动第三主动齿轮13旋转,从而配合第二从动齿轮12带动第二主动齿轮11和第一主动齿轮10旋转,再经过第一从动齿轮12达到使螺旋桨7旋转的目的,并且使用电动组件3时,通过使离合组件9分离,避免影响到第一转轴4和柴油机2,总体来说,有两种动力源可供使用,适应于不同环境,且该双动力源船舶推进装置在使用柴油机2的时候,第二主动齿轮11经过第二从动齿轮16来带动第三主动齿轮13旋转,这时候可以将第二转轴5通过固定轴套27连接发电机25,利用柴油机2工作时多余的动力给发电机25充电,使两种动力源互补,使能源充分利用,增加使用时间,同时,该双动力源船舶推进装置将第二转轴5通过固定轴27套与旋转电机24连接启动,并同时启动柴油机2,可以将两种动力源相结合,提高船舶的最高航速和最大拖力,最后,该双动力源船舶推进装置设有散热鳍28,便于对齿轮箱1散热,提供保护作用。

使用时,如果需要柴油机2推进船舶,启动柴油机2,柴油机2带动第一转轴4旋转,踩下踏板23,踏板23通过杠杆推动推进轴承20,推进轴承20通过连接片21推动压板18,从而推动摩擦板19与第一主动齿轮10接触,使第一主动齿轮10随着第一转轴4旋转,第一主动齿轮10带动第一从动齿轮12旋转,从而通过第三转轴6使螺旋桨7旋转,在这个过程中,第二主动齿轮11随第一主动齿轮10旋转,第二主动齿轮11带动第二从动齿轮16旋转,从而带动第三主动齿轮13和第二转轴5旋转,将第二转轴5通过固定轴套27与发电机25输入端连接,对发电机25充电,需要电动组件3推进船舶的时候,松开踏板23,利用弹簧22的复位作用使摩擦板19离开第一主动齿轮10,断开第一主动齿轮10与第一转轴4的连接关系,将第二转轴5与旋转电机24的输出端通过固定轴套27固定,启动旋转电机24,带动第三主动齿轮13旋转,从而带动第二从动齿轮12旋转,再带动第二主动齿轮11和第一主动齿轮10旋转,最后经过第一从动齿轮12使螺旋桨7旋转,需要双动力同时推进的时候,启动柴油机2和旋转电机24,踩下踏板23,双动力同时作用于第一主动齿轮1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