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救生艇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86416阅读:来源:国知局
结构只有底板和几根侧连杆的拆装即可实现整一框架的拆装,具有结构简易,零部件少,搭建操作简易的优点。
[0028]本实用新型中,该中空框架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支架,此支架包括三连杆61和一中心连接件62,三连杆61的第一端均与中心连接件62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其一连杆竖立设置,且此竖立设置的连杆的第二端部与底板3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另二连杆61的第二端端部分别与处于底板3两侧的侧连杆4对应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利用两支架可增强中空框架的整体强度;同时,中空框架内设有悬空设置的,并可晃动的摇板5,摇板2为沿中空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条形板体,且该摇板5的两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二绳索63,二绳索63的第一端端部分别与中心连接件62固定连接,二绳索63的第二端端部分别与摇板5的端部两侧绑固在一起,利用四绳索可实现摇板5的安装,并作一定角度的摆动,这样,使用都可坐卧在摇板5上进行摇摆,相当于摇篮,使用舒适。
[0029]本实用新型中,该底板3也可采用与底边浮体11固定连接。
[0030]本实用新型的两用救生艇,在使用时可将卷帘式拉幕2拉出,并向上延伸设置,并用一根杆将其竖立起来,这样,卷帘式拉幕2可当作风帆使用。
[0031]本实用新型的两用救生艇,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顶部支架中顶边浮体12的根数,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二根,即底部支架与顶部支架可围成一其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框架,具体连接方式是:二顶边浮体12的端部之间通过一可拆卸的侧连杆6连接在一起,上下相对设置的顶边浮体12与底边浮体11之间也通过一可拆卸的侧连杆7连接在一起,且二顶边浮体12上分别安装有该卷帘式拉幕2,侧连杆6、7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一侧连杆的安装方式相同,在此不再累述,此实施例的帐篷的功能与实施例一的帐篷的功能相同,区别仅在于形状不同。另,该实施例中二顶边浮体12之间也可通过一连板进行连接,这就使整一帐篷的顶面呈封闭状。
[0032]本实施例中,中空框架的两侧相应也设有实施例一的支架,此支架中连接杆的根数可设置成三根或四根。
[0033]本实用新型的两用救生艇,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顶部支架中顶边浮体12的根数,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三根,底部支架与顶部支架围成一其横截面为五边形的中空框架,三顶边浮体分为第一顶边浮体121、第二顶边浮体122、第三顶边浮体123,其中第一顶边浮体121和第二顶边浮体122分别对应处于二底边浮体11的正上方,第三顶边浮体123处于第一顶边浮体121与第二顶边浮体122之间的中间部位上方,第三顶边浮体123的端部通过二根可拆卸的侧连杆8与第一顶边浮体121的端部和第二顶边浮体122的端部分别连接在一起,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顶边浮体121与底边浮体11之间和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二顶边浮体122与底边浮体11之间均通过一可拆卸的侧连杆9连接在一起,第一顶边浮体121和第二顶边浮体122上分别安装有所述的卷帘式拉幕4。本实施例中,该侧连杆8、9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一侧连杆的安装方式相同,在此不再累述,此实施例的帐篷的功能与实施例一的帐篷的功能相同,区别仅在于形状的不同。另,该实施例中第一顶边浮体与第三顶边浮体之间和第二顶边浮体与第三顶边浮体之间也可通过一连板进行连接,这就使整一帐篷的顶面呈封闭状结构。
[0034]本实施例中,中空框架的两侧相应也设有实施例一的支架。
[0035]本实用新型的两用救生艇,顶部支架的顶边浮体的个数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三根、四根、五根,也采用六根或六根以上,在此就不再一一举例示意。
[0036]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主权项】
1.两用救生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该框架包括底部支架和顶部支架,上述底部支架由二根并排间隔设置的底边浮体构成,上述顶部支架处于底部支架的上方,上述顶部支架至少有一根顶边浮体,上述底边浮体和顶边浮体均呈横卧设置的中空圆柱体结构,且上述顶部支架长度方向上的端部通过可拆卸的侧连杆分别与两底边浮体的端部分别连接在一起,上述底部支架与上述顶部支架围成一其横截面至少有三个边的中空框架; 卷帘式拉幕,上述顶部支架的两侧处分别设置该卷帘式拉幕,且上述卷帘式拉幕以可拉出或卷回的方式安装在顶边浮体上,上述底边浮体上设有供卷帘式拉幕呈固定拉出的固定结构; 底板,两底边浮体之间设有底板,上述底板的底面高于上述底边浮体的底面,上述底板上安装有安装有驱动框架在水上滑行的驱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救生艇,其特征在于:上述顶边浮体和上述底边浮体均为塑料浮筒,上述底板与两底边浮体可拆卸连接,上述底边浮体的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连接片,上述底板的侧壁设有与连接块相叠配合的叠合片,上述连接片与上述叠合片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锁固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救生艇,其特征在于:上述浮体为可充气的充气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救生艇,其特征在于:上述顶边浮体的端部与侧连杆的端部之间和底边浮体的端部与侧连杆的端部之间分别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锁固在一起;上述侧连杆的端部上固设有第一连接片,上述底边浮体的外侧壁和上述顶边浮体的外侧壁上分别固定有与第一连接片相叠合的第二连接片,上述第一连接片与上述第二连接片通过上述螺栓与螺母的配合锁固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救生艇,其特征在于:上述中空框架内设有悬空设置的,并可晃动的摇板,上述摇板为沿浮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条形板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用救生艇,其特征在于:上述中空框架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支架,上述支架包括三根连杆和一中心连接件,三连杆的第一端与中心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一连杆竖立设置,且此竖立设置的连杆的第二端部与底板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另二连杆的第二端端部分别与处于底板两侧的侧连杆对应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上述摇板的端部两侧分别设有二绳索,二绳索的第一端端部分别与中心连接件固定连接,二绳索的第二端端部分别与摇板绑固在一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救生艇,其特征在于:上述顶边浮体的总根数为一根,上述底部支架与上述顶部支架围成一其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中空框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救生艇,其特征在于:上述顶边浮体的总根数为二根,上述底部支架与上述顶部支架围成一其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框架,二顶边浮体的端部之间通过一可拆卸的侧连杆连接在一起,上下相对设置的顶边浮体与底边浮体之间通过一可拆卸的侧连杆连接在一起,二顶边浮体上分别安装有上述卷帘式拉幕。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救生艇,其特征在于:上述顶边浮体的总根数为三根,上述底部支架与上述顶部支架围成一其横截面为五边形的中空框架,三顶边浮体分为第一、第二、第三顶边浮体,其中第一顶边浮体和第二顶边浮体分别对应处于二底边浮体的正上方,第三顶边浮体处于第一顶边浮体与第二顶边浮体之间的中间部位上方,上述第三顶边浮体的端部通过二根可拆卸的侧连杆与第一顶边浮体的端部和第二顶边浮体的端部分别连接在一起,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顶边浮体与底边浮体之间和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二顶边浮体与底边浮体之间均通过一可拆卸的侧连杆连接在一起,上述第一顶边浮体和第二顶边浮体上分别安装有上述卷帘式拉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两用救生艇,包括:框架、卷帘式拉幕和底板,该框架包括底部支架和顶部支架,底部支架由二根并排间隔设置的底边浮体构成,顶部支架处于底部支架的上方,顶架支架至少有一根顶边浮体,底部支架与顶部支架围成一其横截面至少有三个边的中空框架;顶部支架的两侧处分别设置该卷帘式拉幕,且卷帘式拉幕以可拉出或卷回的方式安装在顶边浮体上,底边浮体上设有供卷帘式拉幕呈固定拉出的固定结构;两底边浮体之间设有底板,上述底板的底面高于上述底边浮体的底面。本实用新型的两用救生艇,其可当作救生艇、水上帐篷的陆地帐篷使用,使用多样化,另整一结构只需杆体与浮体进行拆装即可,具有结构简易,零部件少,搭建操作简易的优点。
【IPC分类】B63B7/08, B63C9/02
【公开号】CN204895811
【申请号】CN201520558870
【发明人】钟玉麟, 李丰聿
【申请人】钟玉麟, 李丰聿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