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筒移动式自动收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6872发布日期:2019-06-21 23:51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筒移动式自动收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卷筒移动式自动收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系留无人机的应用和研究越来越受到包括军事、科研等各个方面的重视。由于载重、体积和飞行时间的限制,系留无人机大多依靠地面电源通过电缆供电,通过地面电源供电的小型无人机可以满足长时间运行的要求。在操作系留无人机的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电源线缆需要进行有序的排线和收放,以防止系留无人机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线缆缠绕、阻碍飞行等问题。随之也出现了用于系留无人机的收放线装置,利用收放线装置就能够轻松的对系留无人机进行控制。

但是,目前存在的系留无人机收放线装置为手动式,功能比较单一和传统,仅能随着无人机飞行实现被动放线,而不能随着无人机降落实现自动收线,当无人机降落时,需要人工手动转动收线装置进行收线,这就造成了收线工作繁重的缺点,同时当人工未及时将多余的动力电缆收入收放线装置时,多余的动力电缆极易出现缠绕打结的情况,容易引发安全隐患,所以,保证动力电缆收线简便、安全是现有的系留无人机收放线装置的短板。而市面上逐渐出现了一些形式的自动收放线装置,普遍采用了往复丝杆和排线器来对线缆进行自动收放线,由于往复丝杆运行时,线缆到达卷筒的两端时会由于线缆拉力变化,和往复丝杆在快速转动时易出现卡死或停顿现象,从而出现线缆出现部分无序卷入卷筒,当自动放线时出现卡死,造成安全隐患。

所以,亟需研制出一种更高效、安全的用于系留无人机的自动收放线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系留无人机收放线装置操作麻烦、安全性低、自动化功能不完善的缺陷,提供一种卷筒移动式自动收放线装置,改手动收放线方式为自动收放线,改一般的线缆摆动式移动排放线为线缆固定式卷筒移动收放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卷筒移动式自动收放线装置,它包括直线滑台,所述直线滑台上端设置有卷筒组件;所述卷筒组件包括卷筒;所述卷筒上缠绕有线缆;所述线缆上设置有张力传感机构;所述直线滑台内设置有丝杠和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上设置有滑动件;所述丝杠上的丝杠螺母与滑动件连接;所述卷筒组件与滑动件连接;所述卷筒连接大伺服电机;所述卷筒的旋转轴上设置有编码器。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导轨上设置有多个滑动件与卷筒组件连接,其中一个滑动件与丝杠螺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滑台包括外部的保护罩;所述杠和直线导轨均设置在保护罩内。

进一步的,所述卷筒组件包括卷筒安装架;所述卷筒安装架底部连接滑动件;所述卷筒设置在卷筒安装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张力传感机构包括上下两端的导向轮组和中间的压力轮组;所述压力轮组朝向侧边设置;所述压力轮组中的一个轮子连接压力传感器;所述线缆中间设置在压力轮组之间,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组导向轮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卷筒侧边设置有光电混合滑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感应式收放系留无人机的线缆,无需人工操作,保证了系留无人机的顺畅操作运行,同时通过直线滑台的配合将传动的线缆摆动改为卷筒自动摆动,保证了系留无人机线缆不会左右摆动,解决了无人机飞行不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直线滑台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卷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张力传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线滑台;2、卷筒组件;3、张力传感机构;4、线缆;31、导向轮组;32、压力轮组;33、压力传感器;101、直线导轨;102、滑块;103、丝杠;104、丝杠螺母;105、联轴器;106、伺服电机;107、焊接主体;108、保护罩;109、滑动件;201、卷筒安装架;202、卷筒;203、光电混合滑环;204、编码器;205、大联轴器;206、减速机;207、大伺服电机;208、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一种卷筒移动式自动收放线装置,它包括直线滑台1,所述直线滑台1上端设置有卷筒组件2;所述卷筒组件2包括卷筒202;所述卷筒202上缠绕有线缆4;所述线缆4上设置有张力传感机构3;所述直线滑台1内设置有丝杠103和直线导轨101;所述直线导轨101上设置有滑动件109;所述丝杠103上的丝杠螺母104与滑动件109连接;所述卷筒组件2与滑动件109连接;所述卷筒202连接大伺服电机207;所述卷筒202的旋转轴上设置有编码器204。

优选的,所述直线导轨101上设置有多个滑动件109与卷筒组件2连接,其中一个滑动件109与丝杠螺母104连接。

优选的,所述直线滑台1包括外部的保护罩108;所述丝杠103和直线导轨101均设置在保护罩108内。

优选的,所述卷筒组件2包括卷筒安装架201;所述卷筒安装架201底部连接滑动件109;所述卷筒202设置在卷筒安装架201上。

优选的,所述张力传感机构3包括上下两端的导向轮组31和中间的压力轮组32;所述压力轮组32朝向侧边设置;所述压力轮组32中的一个轮子连接压力传感器33;所述线缆4中间设置在压力轮组32之间,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组导向轮组31之间。

优选的,所述卷筒202侧边设置有光电混合滑环203。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原理:

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张力传感机构3和可编程控制系统自动检测并判断无人机的升降情况,根据无人机的升降情况调整伺服电机106和大伺服电机207的速度及正反转,从而控制收放线状态,此时线缆位置固定不变,卷筒组件2按可编程控制器根据张力传感机构3反馈的张力大小,指令大伺服电机207运转收放线,指令伺服电机106运转排线,使其具备自动且有序的收放线功能,使系留无人机的电缆收放实现自动化,保证了系留无人机电缆动力电缆收放的便捷性、安全性和效率,并且所述系留无人机自动收放线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无人机悬停稳定。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中张力传感器机构3实时反馈线缆上的张力大小,同时编码器204则记录卷筒组件2旋转的圈数,此两组数据均实时传输给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根据张力传感机构3预设的张力大小与实时张力大小比对后,判定装置是否需要收放线及收放线速度。根据编码器204反馈的圈数判定卷筒组件2内剩余线缆长度。可编程控制器完成判定后,大伺服电机207开始旋转,通过减速机206将力矩传递至大联轴器205和轴208,此时,编码器204转子和卷筒202均随轴208开始旋转实现收放线。上述动作时,伺服电机106也开始旋转,将力矩传递至联轴器105丝杆103,通过丝杠螺母104转换为直线运动,由直线导轨101,滑块102导向,保持滑动件109随之往复运动,由于滑动件109与卷筒安装架201为螺栓刚性连接,故驱使其上的卷筒随之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按序排线。所有过程均由伺服电机的运转控制,只要可编程控制器及设备通电并下达指令后就可实现功能,操作简单,效率高;同时伺服电机和直线导轨的精度也保证了收放线和排线的精准度。

其中卷筒202的左右移动速度与线缆4的直径相关,根据线缆4的直径和卷筒202直径可以判断线缆4缠绕一圈的长度,以及线缆4缠绕一圈沿卷筒202轴向移动的距离,利用编程控制器预先设定好丝杠螺母104的移动速度与线缆4缠绕速度相配合,保证卷筒202在旋转过程中,线缆4的位置始终以系留无人机为参照保持不变,保证了线缆4与系留无人机之间的张紧力度维持稳定。

保护罩108两端设置有焊接主体107;伺服电机106通过联轴器105连接丝杆103;减速机206通过大联轴器205连接轴208,轴208连接卷筒202,轴208上设置有编码器204。

张力传感机构3中,线缆4两端位于导向轮组31之间,中间位于压力轮组32之间,导向轮组31和压力轮组32均由两个相互啮合的线轮组成,导向轮组31可以固定线缆4的进出口位置,而压力轮组32用于感应线缆4的张紧力度,当无人机上升或远离时,线缆4被拉动,张紧力度变大,压力轮组32受压后朝侧边移动,对压力传感器33施压,促使压力传感器33信号发生变化;当无人机下降或者接近时,线缆4放松,张紧力度变小,压力轮组32受压变小后朝中间位置移动,压力传感器33受压变小,压力传感器33信号发生变化。

其中光电混合滑环203相当于旋转接头的作用,防止电线发生扭曲旋转,保证电线安装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