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传送方法和工件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6425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件传送方法和工件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件传送方法,其用来将在副线上装配好的工件传输到组装区域,以便在装配线上形成车体,还涉及一种相同目的的工件传送装置。
因此,作为将在副线上组装好的工件传送到车体的组装区域的传统的实施形式,在日本专利公开号为1994-135538的文献中有所论述。至于日本人专利公开号为1994-135538的文献中提到的工件传送装置是这样一种传送装置,在该装置中,用挂钩装置悬挂着且沿着顶板轨道移动的车体被装上内燃机,并且其包括设置好了的底面轨道,且一部分看起来好像是顶板轨道的重复;自动滑车,其沿着底面轨道被传输;升降装置,用于将装在滑车上面的内燃机提升到组装区域。
对于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工件传送装置,在顶板轨道重叠于底板轨道之上的区域内,因为准备移动的挂钩装置的传动部分和滑车的动力接受部分相啮合,在一联合体内设有移动的挂钩装置和滑车,进一步地,在组装区域内有供给的内燃机,在滑车上的升降装置被升高到组装区域。
然而,在工件传送装置内使滑车设有这样的装置是必须的,通过该装置滑车可以自动动作,并且内燃机可以被提升到其上面,所以在结构上滑车变得较大而且复杂。
当滑车进入覆盖区并且变得复杂时,由于工人将工件装到车体上的工作空间变得狭窄,所以工作效率降低,并且有可能在工作的安全性方面造成麻烦。
此外,为了提高自动组装线的工作效率,必须将底面轨道做得较宽,并且在循环轨道中设置许多移动的大型滑车。
但是,当滑车变大且底面轨道延伸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地面空间的使用率下降,根据汽车组装线的自由度也受到损坏。
至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按照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的发明,是工件传送方法,用来将在副线上组装好的工件传送到组装区域,包括传输过程,其中工件被从副线传输;移动过程,其中工件在比主线的底面还低的部分内与主线平行的移动,并被供应到位于组装区域之下的供给装置,提升过程,其中工件被从供给位置提升到组装区域。
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工件传送方法,将从副线传输来的工件经过位于底面之上的主线的下部供应到组装区域,这样,由于诸如轨道或旋转装置之类的传送装置没有设置在主线的底面上,所以能够充分保证工人的工作空间,并且可以提高工件安装的工作效率。
此外,至于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明,提出了一种工件传送装置,其中在副线上装好的工件被传送到车体的组装区域,以便将工件装到在主线上移动的车体上,其包括移动装置,其中使从副线传输来的工件在主线的底面之下移动,并供应到位于组装区域之下的供给装置用于组装的提升装置,其中工件被从供给装置提升到组装区域。
使用这种方式形成的工件传送装置,从副线传输来的工件能够通过移动装置在主线的底面之下移动,而且工件也可以从下部通过上述的提升装置被升高到组装区域。这样,由于诸如轨道或旋转主装置之类的传送装置没有设置在主线的底面上,所以能够确保工人的工作空间,并且可以提高工件安装的工作效率。
另外,按照权利要求3的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的工件传送装置。其中移动装置包括滑动装置,工件在底面下且与底面平行地移动;用于传输的提升装置,其中工件被上下移动,以便从副线传送到滑动装置。
使用这种方式形成的工件传送装置,从副线传输来的工件在比底面低的部分内可以用传输装置一次卸下,之后在其中移动,并被供应到组装区域。因此,即使主线和副线设置在同一底面,在副线上组装好的工件也能够通过比底面低的部分供应到车体处。
至于有关权利要求4的发明,提供了从属于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其中用于传送的提升装置设置有旋转装置,用于使工作的方向转过一定的角度。
按照这种方式构成的工件传送装置,即使被传送的工件的方向和在此到被装到车体上的方向不同,该工件也能够被平稳地装到车体上。
此外,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提供了从属于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其中滑动装置具有第一滑动部分和第二滑动部分,在第一滑动部分内载有工件的托板被移动到供给装置,比第一滑动部分低一定距离设置第二滑动部分,用于组装的提升装置能够从供给装置移动到托板返回进入第二滑动部分的返回位置处。
按照这种方式构成的工件传送装置,将工件在第一滑动部分内传送,并且被组装到车体上之后,空托板移动进入第二滑动部分内,从而空托板能够快速返回到副线。这样,由于即将传送工件的托板能够快速平稳地循环,所以可以高效地进行工件的组装以及将工件装到车体的装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工件传送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其平面图,是从顶部来看工件传送装置的。以下,在实施例中工件被称作后部悬挂件RS。此外,主体F随着主线ML移动的方向(图1中示出的从左向右的方向)被确定为向前方向。
至于该实施例的主线ML,如图1和2中所示,建议这样一条线,其中诸如后部悬挂件RS或者被装配到主体F上的发动机被悬挂在与它们一起移动的高架输送机OC上,在图中主体被从左到右传输。另外,在设有主线ML的底面FL的更靠下处设置有工件传送装置1,在副线内组装好的后部悬挂件RS在此被装到主体F上。
至于副线SL,其和主线ML垂直设置,而且在副线中,在托板P由传送链2传输期间将安装部件装到后部悬挂件RS上,并且在托板P到达副线SL的末端SE时完成它的组装。
工件传送装置1包括用于组装的提升装置4,通过它,后部悬挂件RS被从沿着主线ML设置的底座凹坑(basement pit)3提升到主体F处;滑动装置5,其中后部悬挂件RS被与底面FL平行地移动到用来组装的提升装置4处,从而在比底面FL更低的部分供应后部悬挂件;用来传输的提升装置6,通过它滑动装置5和副线SL被连接起来。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移动装置由滑动装置5和用于传输的提升装置6一齐构成。
于是,在工件传送装置1和副线SL中,用托板P承载的后部悬挂件RS被传送,并且托板P由平板件构成且具有突出点部分7a。
还有,一防护栏8设置到底座凹坑(basement pit)3的开口部分,防止工人掉落。
接下来,描述工件传送装置1的每一组成元件。
首先,对于滑动装置5,设有第一滑动部分12和第二滑动部分13,其由和主框架体11一齐形成的传送链构成,从而形成在基座上。(在图1、图2和图3(a)、(b)中示出)。
第一滑动部分12具有用于组装的提升装置4那侧的旋转轴14a和用于传输的提升装置6那侧的旋转轴14b,至于旋转轴14a和14b,它们通过轴承分别被主框架体11的边框15a、15b、15c支撑。另外,旋转轴14a分别装有链轮16a、16a,旋转轴14b分别设有链轮16b、16b,链子17绕装在相对的链轮16a和16b上。
另外,设有皮带轮18a,其形成在旋转轴14a的框架15a那侧,在图3(b)中示出了它,通过皮带20a将设置在主框架体11的下部、用来驱动滑动装置的马达19的转动传输给皮带轮18a。
另一方面,如图3(a)中所示,设有皮带轮18b,其被设置在旋转轴14b的侧框架15a那侧,通过皮带20b将由链子17驱动的旋转轴14b的转动传输给第二滑动部分13。
类似地,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第二滑动部分13包括用侧框架15a、15d、15e支撑的旋转轴21a或者21b;环绕旋转轴21a设有的两个链轮22a;环绕旋转轴21b设有的两个链轮22b;以及链子23。链子23被挂着并紧紧地环绕每个隔开形成的链轮22a和22b,链轮22a和22b彼此相对设置。
此外,在旋转轴21b的侧框架15a一侧设置皮带轮24a,并且通过将皮带20b装到设在下面的皮带轮24a和24b上,将第一滑动部分12的旋转轴14b的转动传输给皮带轮24a。另外,皮带轮24c用来保持皮带20b的张紧状态,皮带轮24b和24c均由侧框架15a支撑。
因此,当第一滑动部分13的链子17被驱动时,通过皮带20b将旋转轴14b的转动传输给皮带轮24a,从而带动旋转轴21b转动,并且驱动第二滑动部分14的链子23。
接下来,描述用于传输的提升装置6。
如图1、图2和图4(a)、图4(b)所示,用于传输的提升装置6具有传输部分31,在此接收来自副线SL的末端SE的后部悬挂件RS,用于传输的提升装置32允许其从和副线SL的皮带传输装置2相同的高度上下移动到移动装置5的第一滑动部分12的高度。另外,在传输部分31和用于传输的提升装置32之间设有一旋转装置33,通过它,后部悬挂件RS和托板P的方向可以被设定为旋转90度。
设置传输部分31,其具有用于传输的滑动部分34和用于返回的滑动部分35,用于传输的滑动部分34由用来传送来自副线SL的后部悬挂件RS的传送链构成,用于返回的滑动部分35位于用于传输的滑动部分34下部并且在将放在托板上的后部悬挂件RS组装到主体F上之后,用来返回空托板P。
如图2中所示,用于传输的滑动部分34具有链子37,其包括由侧框架36a、36b和36c支撑的旋转轴14c、14d;和旋转轴14c一齐形成的链轮16c;和旋转轴14d一齐形成的链轮16d;链子37。链子37被挂着且紧紧地环绕每个隔开形成的链轮16c和16d,链轮16c和16d彼此相对设置。链子37将装在传输部分31的下部框架39内用来驱动传输部分的马达40的转动,通过皮带20c,传输给皮带轮18c,并且通过转动装在皮带轮18c上的旋转轴14c来驱动它。
另一方面,设有皮带轮18d,其被设置在旋转轴14d的侧框架36a一侧上,通过皮带20d将由链子37驱动的旋转轴14d的转动传输给用于返回的滑动部分35。
类似地,如图1和图4(b)中所示,用于返回的滑动部分35包括旋转轴21c和21d环绕旋转轴21c形成的链轮22c;环绕旋转轴21d形成的链轮22d(未示出);以及链子41。链子41被挂着并紧紧地环绕每个隔开形成的链轮22c和22d,链轮22c和22d彼此相对设置。
如图1所示,通过将用于传输的滑动部分34的旋转轴14d的转动传输给设置在旋转轴21d的侧框架36a一侧上的皮带轮42a,从而驱动链子41。另外,皮带20d被设置在装在侧框架36a上的皮带轮42a和42b之间,并且另外由皮带轮42c来保持张紧状态。
至于旋转装置33,其包括若干装在传输部分31的下部框架39内的轮胎43;用来驱动轮胎43的马达(未示出);用来引导轮胎43进行旋转运动的类似环状的轨道44(见图2)。旋转装置33的转动程度由马达的转数来控制,但是通过位置探测传感器,旋转装置33能够控制轮胎43的转动程度。
接下来,描述用于组装的提升装置4。
如图1和2中所示,被描述的用于组装的提升装置4包括组装台51,用来接收已经从移动装置5送来的承载后部悬挂件RS的托板P;X轴平台52,其允许组装台51移动到移动装置3的边上;用于组装的起重机53,其允许组装台51和X轴平台52上下移动。
组装台51具有沿着托板P的移动方向形成的两个槽54;沿着槽54设置的多个滚子55;突出部分56,突出部分56通过和来自滑动装置5的托板P的突出点部分7a接触来使托板P停止。
至于该突出部分56,设置在形成于组装台51的中央部分内的轨道57上,其可以在那里移动并且与一气缸(未示出)连接,从而在后部悬挂装置RS被装到主体上之后,通过使突出部分56沿着轨道57移动到滑动装置5的一侧,将空托板P送入第二滑动部分13是可能的。还有,突出部分56用作确定托板P的位置的探测装置,当托板P的突出点部分7a紧靠在它上面时,通过一控制部分(未示出)可以断定托板P已被引导到组装台51。
由形成在起重机53上的气缸58来驱动X轴平台52,并且使组装台51沿着两个滑杆59前后方向移动。
设置使组装台51移动到安装位置的用于组装的起重机53,并且与第一起重机53a相独立地移动第二起重机53b。因此,就上述的安装位置而言,其被给定为供给位置,在此接收从滑动装置5的第一滑动部分12传来的后部悬挂件RS(参看图6(a));等待机会的等候位置,设定在距离主线ML的底面FL上部一定距离的地方,其中后部悬挂件RS被准备好,在该组装区域后部悬挂件RS被装配到主体F上(参看图6(b));以及返回位置,在装上后部悬挂件RS之后空托板P从此返回到滑动装置5的第二滑动部分13(参看图6(c))。
接下来,主要描述通过托板P的运动,使用工件传送装置1将后部悬挂件RS装到主体F上的过程。
首先,作为传送过程,承载在副线SL中装配好的后部悬挂件RS的托板P被传送到在上部被准备好的用于传输的提升装置6的滑动部分34,如图4(a)(b)中所示。在此,设有阻止装置60a、60b,用来使形成的托板P停在两条链子37和37之间的隔开内,通过使限位销从阻止装置伸向托板P而将托板P停在用于传输的滑动部分34上。
如图5(a)中所示,当托板P停在用来传输的滑动部分34上时,驱动旋转装置并沿着顺时针方向将传输部分31转动90度。
随后,如图5(b)中所示,降低用于传输的起重机32并且使传输部分31的用于传输的滑动部分34和滑动装置5的第一滑动部分12一条线地排列在直线上。然后阻止装置60a、60b排除了托板P的摇摆状态,且托板P从用于传输的滑动部分34被传送到第一滑动部分12。
因此,设置阻止装置60b,用来通过阻止装置60b,使在第一滑动部分12一侧的用于组装的提升装置4(参看图2)和在第一滑动部分12内传输的托板P停止。
如上所述,当托板P停在第一滑动部分12内时,启动组装提升装置4的X轴平台52的致动器58,第一组装台51接近第一滑动部分12,如图6(a)中所示。之后,通过控制部分的信号,阻止装置60b排除托板P的摇摆状态,托板P从第一滑动部分12移动到组装台51,托板的突出点部分7a靠在突出部分56上。还有,托板P从用于组装的滑动部分34移动到组装台51的过程转化为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移动过程。
当托板P的突出点部分7b贴上突出部分56,从而托板P停止,组装台51也返回到原始位置,作为提升过程的组装起重机53提升且托板P上升到等待机会的等候位置,其比主体F的组装区域的组装位置低一定距离。在该位置,在工人确认主体F和后部悬挂件RS之后,通过来自控制部件的信号,组装起重机上升得更高;使托板P移动到主体的组装区域(在图6(b)中示出)。这样,一个工人可以将用托板P承载的后部悬挂件RS装到主体F内。
当后部悬挂件RS组装到主体F上完成后,载有空托板的组装起重机53下降并将组装台51移动到在图6(c)中示出的返回位置。
然后,组装台51的伸出部分56沿着轨道57移动,且空托板P被推到第二滑动部分13。之后,被推到第二滑动部分13的空托板P沿着第二滑动部分13移动,直到其被形成在第二滑动部分13一侧的轴21b内的阻止装置60a阻止(参看图3(a))。
于是,在确定第二滑动部分13和用来传输的提升装置6的用于返回的滑动部分35已经以一条线地位于直线上以后,控制部件排除阻止装置60a的摇摆,如图7所示,托板P从第二滑动部分13被传送到用来返回的滑动部分35。
另外,在用来返回的滑动部分35,阻止装置60a使托板P停止(参看图4(b))。之后,传输起重机工作,用来返回的滑动部分35升高,直到它和形成在副线SL的传送链2的下部内的用来返回的传送链60具有相同的高度。当用来返回的滑动部分35被升高到位时,驱动旋转装置33,使用来返回的滑动部分35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之后,由于用来返回的传送链60和用来返回的滑动部分35以一条线位于直线上,通过阻止装置60a排除摇摆,托板P从用来返回的滑动部分35回到用来返回的传送链60。
由用来返回的传送链60带动返回的托板P被传送到副线的起点SL处,并且位于传送链2上被传送。
以这种方式返回到传送链2的起点的托板P重新被传送链2传送,并且新的后部悬挂件RS被装在上面。
因为有这样的工件传送装置1,其中后部悬挂件RS被从比主线ML的底面FL还低的部分供给主体F,所以在地面上没有复杂的传输装置的占地,比如设置传输轨道、用来传输的驱动装置等等,从而不用考虑就可以高效地进行主体F的装配工作。
另外,由于承载后部悬挂件RS的托板P结构简单,所以托板P不仅能够被立即运行,而且也具有相应于副线SL的变化的机动性。
进一步说来,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它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例如,传送的工件可以是发动机或者车门,而不是后部悬挂件RS。
此外,下面的结构也是可以的副线SL被设置在比主线ML的底面FL低的部分内,并且通过滑动装置5和组装提升装置4将后部悬挂件RS供应到主体F的组装区域。
另外,可以不设置副线SL。在从比主线ML的底面FL还低的部分,工件传送装置供应从外厂运来的用于车体F的工件的情况下,这是很好的。
而且,将第一滑动部分12或类似部分和皮带传输装置装在一起,从而不使用托板P来传送工件是可能的。
工业上的利用性本发明包括传送工件的装置,其中,从副线传送来的工件分别被移动到比主线的底面还低的供应位置,以及通过组装提升装置将工件从供应位置升高到组装区域。这样,因为工件传送装置没有设置在底面上,所以工人可以高效安全地进行工件的组装。
此外,设有使工件在底面以下且和底面平行移动的滑动装置和沿上下方向传输工件的传输装置的起重机构成的移动装置,以便在滑动装置内产生相同的移动。因此,即使主线和副线设置在相同的底面,在副线内组装好的工件也能够从底面下被供应到主体。
当主体的安装方向与副线上传送来的工件的方向不同时,由于在传输装置的起重机内形成有旋转装置,通过它可以调整工件的方向,从而能够立即进行主体安装的工作。
此外,至于滑动装置,其可以由将载有工件的托板移动到供应位置的第一滑动部分和设置在第一滑动部分之下且距离一定距离的第二滑动部分构成,至于用于组装的提升装置,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即其从组装区域的位置到将空托板返回的位置是可以滑动的,从而承载工件的托板在第一滑动部分内移动且在工件装到主体上以后空托板在第二滑动部分内移动是可能的。因此,可以高效地进行工件的组装以及将工件装配到主体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工件传送方法,用来将在副线上组装好的工件传送到沿着主线移动的主体的组装区域,其包括传输过程,其中工件被从副线传输;移动过程,其中工件在比主线的底面还低的部分内与主线平行地移动,并被供应到位于组装区域之下的供给装置;提升过程,其中工件被从供给位置提升到组装区域。
2.一种工件传送装置,在副线上装好的工件被传送到车体的组装区域,以便将工件装到在主线上移动的车体上,其包括移动装置,其中使从副线传输来的工件在主线的底面之下移动,并供应到位于组装区域之下的供给装置提升装置,其中工件被从供给装置提升到组装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滑动装置,工件在所述底面下且与底面平行地移动;用于传输的提升装置,其中工件被上下移动,以便从副线传送到滑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传输的提升装置设置有旋转装置,用于使工作的方向转过一定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装置具有第一滑动部分和第二滑动部分,在第一滑动部分内载有工件的托板被移动到供给装置,比第一滑动部分低一定距离设置第二滑动部分,用于组装的提升装置能够从供给装置移动到托板返回进入第二滑动部分的返回位置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传送装置1,其包括:用于传输的提升装置6,其中在副线SL组装好的组件经过比主线ML的底面FL还低的部分而被移动;滑动装置5,其中使组件穿过比主线ML的底面还低的部分且与底面平行地移动;用于组装的提升装置4,其中使从滑动装置5传送来的工件提升到主体F的组装区域。
文档编号B65G47/60GK1388788SQ01802694
公开日2003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4日
发明者清水利治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