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带式输送机用二工位移动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452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定带式输送机用二工位移动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传送卸料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实现两点卸料的固定带式输送机用二工位移动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固定带式输送机在卸载滚筒处要实现两点卸料通常采用漏斗连接带翻板三通再连接溜管的卸料方式,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用电动推杆调整翻板的位置,实现将来料卸入三通的两个溜管中的任意一个内,但是,由于带翻板三通占用较大的垂直空间,使带式输送机提升高度增大,从而增大了带式输送机功率,增加了设备投资,也增加了能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两点卸料的固定带式输送机用二工位移动卸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支架、电动推杆支座、电动推杆,其特征是电动推杆的一端连接有一带卸料漏斗的车体支架,该车体支架的下部设置有一带支撑滑道的底架,在底架和车体支架上均设置有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车体行走得更平稳,避免车轮及轨道的磨损,则沿车体支架行走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道清扫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车轮在轨道上由于行走轨迹直线度不够而发生卡死现象,则在车体支架下部车轮的轮轴上还设置有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电动推杆推动车体支架在底架的滑道上行走,车体支架上带有卸料漏斗,可起到对来料的导向作用,卸料漏斗在两工位的调整达到两工位卸料的目的,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密封挡板的设计,防止卸料时扬起的灰尘污染环境,从而达到良好的环保效果。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带式输送机的提升高度,从而达到减小驱动电机功率,减小能耗,减少设备投资的技术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B-B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C-C向剖视图;图4为图1中D-D向剖视图;图5为图1中F-F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1为电动推杆,2为电动推杆支座,该电动推杆的一端连接有一带卸料漏斗的车体支架4,为了使车体行走得更平稳,避免车轮及轨道的磨损,则沿车体支架行走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道清扫装置7,为了防止车轮在轨道上由于行走轨迹直线度不够而发生卡死现象,则在车体支架下部车轮的轮轴上还设置有导向装置10;该车体支架的下部设置有一带支撑滑道的底架3,在底架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限位装置的限位开关,在车体支架4上安装有限位装置9的挡铁及支座,安装在底架3上表面两端的缓冲装置8实现对移动车体的缓冲。在底架外侧设置的密封挡板5可实现对车体支架的密封,防止卸料时扬起的灰尘污染环境。
具体工作过程按照上述结构,安装组合后,将其安装在带式输送机的卸载滚筒处漏斗下方,开动电机驱动电动推杆推动车体支架在底架的滑道上行走,车体支架上带有卸料漏斗,可起到对来料的导向作用,由限位装置控制车体支架行程终点的两个极限位置,来实现将上方卸料滚筒处漏斗来料根据需要从车体支架三通的两个不同溜管卸出,从而即实现两工位卸料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实现防止卸料时扬起灰尘,还可以在三通的两个卸料出口设置密封装置,防止尘埃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固定带式输送机用二工位移动卸料装置,它包括支架、电动推杆支座、电动推杆,其特征是电动推杆的一端连接有一带卸料漏斗的车体支架,该车体支架的下部设置有一带支撑滑道的底架,在底架和车体支架上均设置有限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带式输送机用二工位移动卸料装置,其特征是沿车体支架行走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道清扫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带式输送机用二工位移动卸料装置,其特征是在车体支架下部车轮的轮轴上还设置有导向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带式输送机用二工位移动卸料装置,其特征是在底架沿行走方向两端的上部还设置有缓冲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带式输送机用二工位移动卸料装置,其特征是在底架沿行走方向两端的上部还设置有弹簧式缓冲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带式输送机用二工位移动卸料装置,其特征是在底架上设置有密封挡板。
专利摘要一种可以实现两点卸料的固定带式输送机用二工位移动卸料装置,它包括支架、电动推杆支座、电动推杆,其特征是电动推杆的一端连接有一带卸料漏斗的车体支架,该车体支架的下部设置有一带支撑滑道的底架,在底架和车体支架上均设置有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电动推杆推动车体支架在底架的滑道上行走,车体支架上带有卸料漏斗,可起到对来料的导向作用,卸料漏斗在两工位的调整达到两工位卸料的目的,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密封挡板的设计,防止卸料时扬起的灰尘污染环境,从而达到良好的环保效果。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带式输送机的提升高度,从而达到减小驱动电机功率,减小能耗,减少设备投资的技术效果。
文档编号B65G47/34GK2918320SQ20062008980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5日
发明者苑淑华, 路军, 张巍 申请人: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