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6656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捆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包裹用缓冲件支承两端的被捆包物整体且连 接缓冲件之间的呈筒状的外箱的捆包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对这种捆包装置而言,通过将用竖起部包围周围的托座状的 缓冲件插入被捆包物的两端夹持被捆包物,并将用缓冲件所夹持地被捆包 物插入筒状的外箱,用带捆扎插入缓冲件的外箱整体之后,完成捆包,由 此,利用缓冲件和外箱进行保管时的负载的支承和被捆包物的保护(参照 例如专利文献1)。
图6表示专利文献1所述的现有的捆包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图6所 示,其由托座状的缓冲件a、被捆包物b、筒状的外箱c、带e构成,形成 缓冲件a的带状的底面部的面作为侧面d从外箱c露出。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8-198373号公报
但是,在所述现有的构成中有如下课题,缓冲件插入外箱内,外箱的 端面露出在捆包上的外侧,在卸货时外箱的端面彼此碰撞后使外箱破损, 给保管时的负载的支承和被捆包物的保护功能带来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用少的材料使用量维持捆包的功能,并能降低外箱等的包装件的破损的捆 包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捆包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周围设置有竖起 部的带状的缓冲件上,设置有在竖起部前端的外侧全周上使竖起部的厚度 降低的台阶,用缓冲件支承被捆包物的两端,捆包装置还设置有包裹台阶 及被捆包物且连接缓冲件之间的呈筒状的外箱,用带巻绕整体后捆扎。
另外,优选由所述台阶引起的竖起部的厚度的降低的长度比外箱的板 厚大。
再者,在捆包装置的顶面侧,以从顶面侧的两端朝向中央台阶变小的 方式设置有斜坡,且中央部采用平坦的形状为好。
另外,优选外箱包裹台阶及被捆包物且连接缓冲件之间呈筒状时,在 设置于捆包装置的顶面侧的竖起部的台阶上以规定的长度重叠外箱的端 部,则顶面侧的所述外箱成为双重结构。
另外,使捆包装置正面及背面侧的台阶以从捆包装置底面侧向顶面侧 倾斜的方式设置斜坡为好。
另外,在缓冲件的竖起部中,至少在形成底面侧的面上,设置有避让 在捆扎时使用的带的凹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构成为用在竖起部前端的外侧全周上设置有台阶 的托座状的缓冲件支承被捆包物的两端,并用外箱包裹台阶及被捆包物, 连接缓冲件之间,因此,缓冲件形成为捆包侧面的外廓部,由此,外箱的 端面不会露出在捆包的外侧,可防止运送时的外箱的破损。
另外,由于设定由台阶引起的缓冲件的竖起部的厚度的降低的长度比 外箱的板厚大,因此,即使由于保管时的负载等外箱略有膨胀,外箱外面 部也不会超越缓冲件的外面,即使运送中或卸货时外箱彼此冲撞也不会使 外箱破损。
再者,由于在设置于缓冲件的竖起部的台阶中,在设置于捆包装置的 顶面侧的台阶上,以从缓冲件顶面侧的两端朝向中央台阶变小的方式设置 斜坡,并且,中央部采用平坦的形状,因此,在外箱顶面上形成有中央成 凹状的斜坡,可防止外箱顶面成为内弯的变形,从而降低外箱的变形不良。
另外,由于外箱包裹台阶及被捆包物且连接缓冲件之间呈筒状时,在 设置于捆包装置的顶面侧的竖起部的台阶上重叠外箱的端部,则顶面侧的 外箱成为双重结构,因此,可提高外箱的强度防止外箱的变形,可提高施 加有来自外箱的顶面外力时保护被捆包物的功能。
另外,由于在设置于缓冲件竖起部的台阶中,使捆包装置正面及背面 侧的台阶以从捆包装置底面侧向顶面侧倾斜的方式设置斜坡,因此,即使 在施加有保管时的负载和来自顶面的冲击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外箱自身的弯曲和挠曲等的变形。
另外,由于在缓冲件的竖起部中,在形成捆包装置的顶面侧或底面侧 的面上设置有避让在捆扎时使用的带的凹部,因此,即使在运送中拖拉捆 包装置,带也不与地面摩擦,能够防止发生带的断开等运送中的不良的事 故。


图1是本发明的捆包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捆包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1的捆包装置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端部的剖视图。 图4是与图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正交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捆包装置的侧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现有的捆包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中1、 2、 3、 4-竖起部,5-缓冲件,6、 7、 8、 9-台阶部,10-外箱, 11-带,12-缓冲件的外面,13-顶面侧的斜坡部,14-平坦部,15、 16-侧面 侧的斜坡部,17-凹部,18-被捆包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还有,本发明并不限 定于该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捆包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其主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捆包装置具备配置于被捆包物18的两端部 的一对缓冲件5;和外箱IO,其配置于这些一对的缓冲件5之间,且折弯
为大致矩形状后包裹被捆包物18。
各缓冲件5形成为托座状,并具有相互连接于其周围的多个竖起部1、 2、 3、 4,在这些多个竖起部l、 2、 3、 4的前端的外侧全周上形成有降低 各竖起部的厚度的台阶6、 7、 8、 9、
在捆包之际,通过将被捆包物18的两端首先插入一对的缓冲件5,支 承被捆包物18,用呈筒状的外箱10包裹台阶6、 7、 8、 9及被捆包物18, 同时连接缓冲件5之间,在捆包装置整体上巻绕带11,然后捆扎带11,
从而完成捆包。
如图2详细示出,构成为当用外箱10连接相互离间的一对缓冲件5 时,外箱10仅遮盖缓冲件5的台阶6、 7、 8、 9,露出缓冲件5的外面12, 因此,缓冲件5外面成为捆包装置的外廓,即外箱10的端面不在捆包装 置的外部露出。由此,能够防止由运送中的碰撞等引起的外箱10的破损, 可提高运送时的包装件的品质。
图3是沿捆包装置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端部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 为使覆盖缓冲件5的台阶6、 7、 8、 9的外箱10的外面不超越缓冲件5的 外面12,将由缓冲件5的台阶6、 7、 8、 9引起的竖起部1、 2、 3、 4的厚 度的降低的长度Tl设定为比外箱10的板厚T2大,由此,能够降低运送 中的外箱10的破损。
图4是与捆包装置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在设置于缓冲件5的竖起部1、 2、 3、 4的台阶6、 7、 8、 9中,在设置于捆包装置的顶面侧的竖起部1的台阶6上,以从顶面侧的 两端向中央台阶6变小的方式,即以中央的台阶长度T4比中央的台阶长 度T3小的方式形成斜坡13。并且,在台阶6的中央形成有与斜坡13连 续的平坦部14。
由于外箱顶面中央设置有呈凸状的斜坡,因此,能够防止外箱顶面的 内弯变形,从而降低外箱的变形不良。
另外,如图4所示,当用外箱10包裹缓冲件5的台阶6、 7、 8、 9及 被捆包物18并连接缓冲件5之间呈筒状时,通过在设置于捆包装置的顶 面侧的竖起部1的台阶6上以规定的长度重叠外箱10的彼此端部,而使 顶面侧的外箱10成为双重结构。由此,可提高外箱的强度,防止外箱的 变形,同时也能提高被捆包物的保护功能。
另外,在图4中,在设置于缓冲件5的竖起部1、 2、 3、 4的台阶6、 7、 8、 9中,设定捆包装置正面及背面侧的台阶7、 8为从捆包装置的底面 侧朝向顶面侧倾斜,即,上端的台阶部长度H2比下端的台阶长度H1大, 从而形成斜坡15、 16。
这样,通过使缓冲件台阶部的侧面形成为倾斜的并使外箱的侧面也形 成为斜坡,使得在施加有保管时的载荷和来自顶面的冲击时也能防止外箱
的变形。
图5是本发明的捆包装置的侧面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5所示,在缓冲件5的竖起部1、 2、 3、 4中,形成顶面的竖起 部1和形成底面的竖起部4上,在捆扎缓冲件5时使用的带11通过的部 分形成有凹部17。并且,该凹部17可以只形成于形成底面的竖起部4。
由于在缓冲件5设置凹部17,即使在运送中拖拉捆包装置,带11也 不与地面摩擦,能够防止带11的断开等运送中的不测的事态。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捆包装置,由于能够利用缓冲件防止外 箱端面向外部露出并保护外箱,因此,作为各种的被捆包物的捆包装置有 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捆包装置,其中,在周围设置有竖起部的托座状的缓冲件上,设置有在所述竖起部前端的外侧全周上使所述竖起部的厚度降低的台阶,用所述缓冲件支承被捆包物的两端,所述捆包装置还设置有包裹所述台阶及所述被捆包物且连接所述缓冲件之间的呈筒状的外箱,用带卷绕整体后捆扎。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包装置,其中,由所述台阶引起的所述竖起部的厚度的降低的长度比所述外箱的板 厚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包装置,其中,在捆包装置的顶面侧,以从顶面侧的两端朝向中央而使所述台阶变小 的方式设置有斜坡,且中央部形成平坦的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捆包装置,其中, 所述外箱包裹所述台阶及被捆包物且连接所述缓冲件之间并呈筒状时,在设置于捆包装置的顶面侧的所述竖起部的所述台阶上,将所述外箱 的端部重叠规定的长度,由此所述顶面侧的所述外箱成为双重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捆包装置,其中, 使捆包装置正面及背面侧的所述台阶以从捆包装置底面侧向顶面侧倾斜的方式设置斜坡。
6.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捆包装置,其中, 在所述缓冲件的竖起部中、至少形成底面侧的面上,设置有避让在捆扎时使用的带的凹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捆包装置,在周围设置有竖起部(1)、(2)、(3)、(4)的带状的缓冲件(5)上,设置有在竖起部前端的外侧全周上使竖起部(1)、(2)、(3)、(4)的厚度降低的台阶(6)、(7)、(8)、(9),用缓冲件(5)支承被捆包物(18)的两端,并且,捆包装置还设置有包裹台阶(6)、(7)、(8)、(9)及被捆包物(18)且连接缓冲件(5)之间的呈筒状的外箱(10)。另外,用带(11)卷绕捆包装置的整体后捆扎,捆包被捆包物(18),由此,利用缓冲件(5)保护外箱(10)的端面,可防止运送中外箱(10)的破损,能提高运送时的品质。
文档编号B65D81/113GK101389546SQ20078000648
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2日
发明者本田透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