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搬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0562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部件搬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振动纟般送部件的部件纟般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利用振动来拍定送部件的部件拍定送装置中,已知 使用电f兹铁作为其驱动源,利用电》兹铁的吸引力和板簧的反作用力 以及共振,将电磁铁的振子的振动通过板簧传送至搬送部,使搬送 部上的部件纟展动而进4刊般送的结构。
这样的使用电》兹铁的部件搬送装置结构复杂,具有大型化的倾 向。此外,存在板簧的动作声音较大而高噪音化等问题。从而,优 选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小型化,而且能够减小噪音的部件搬送装 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能够实现 为以下戶斤述的方式或应用例。
(应用例1 )
本应用例的部件搬送装置,是利用振动搬送部件的部件搬送装
置,包括电磁电动机,其用于产生振动;旋转板,设置在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上,通过输出轴的旋转进行偏心的旋转;以及弹簧部 件,通过旋转板的旋转而振动。
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其包括电磁电动机、旋转板和弹簧 部件,设置在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上的旋转板,通过输出轴的旋转 进行偏心的旋转,弹簧部件通过该偏心的旋转而振动,从而,能够 使部件搬送装置产生振动。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使部件搬 送装置产生振动的结构。此外,利用该结构,能够使部件搬送装置 小型化。另外,例如通过使用DC(直流)电动才几等电^t电动机, 能够达到节能化。此外,与现有的利用电磁铁和板簧的驱动相比, 能够达到噪音的低减。
(应用例2)在上述部件搬送装置中,优选还包括拍定送部,其 搬送部件;以及振动传递辅助部,其连接弹簧部件和拥i送部,将弹 簧部件的4展动传递至拥定送部。
才艮据这样的部件!般送装置,通过具有才般送部和振动传递辅助 部,振动传递辅助部将弹簧部件的振动传递至4般送部,纟般送部通过 使载置在搬送部上的部件振动而搬送部件。从而,由电》兹电动机、 旋转板和弹簧部件产生的振动能够仅通过振动传递辅助部高效地 传递至4般送部。
(应用例3 )在上述部件搬送装置中,优选还包括支柱,其 支撑部件搬送装置;以及支柱固定部,其将支柱固定在搬送部和基 台上。
才艮据这样的部件^般送装置,部件寺般送装置^皮支柱支撑,该支柱 通过支柱固定部固定在拍化送部和基台上。由此,能够将部件才般送装 置以简单的结构通过支柱和支柱固定部固定在基台上。此外,搬送部的振动也传递至支柱,从而能够使搬送部的振动进一步增幅,因 此能高效地进行搬送部中积载的部件的搬送。
(应用例4)在上述部件l般送装置中,优选电》兹电动才几以输出
与弹簧部件的平面大致平4于地S走转。
才艮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能够紧凑地进行电^兹电动才几向弹簧 部件的固定,由旋转板的旋转产生的振动能够高效地传递至弹簧部 件。
(应用例5)在上述部件搬送装置中,优选弹簧部件包括电 动机固定区域,其固定电磁电动机;振动部,其利用旋转板的旋转 而振动;以及振动传递区域,其传递才展动部的4展动,电动才几固定区 i或、振动部和才展动4专递区i或一体构成。
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弹簧部件具有电动机固定区域、振 动部和振动传递区域,并一体构成。于是,通过将电磁电动机固定 在电动才几固定区i或并马区动电》兹电动才几,^走專争才反偏心^走寿争,电动才几固 定区域振动。由该偏心旋转产生的振动,由于弹簧部件一体构成, 所以不减小地向纟展动部传递。而且,传递至l展动部的振动,通过振 动部能够成为进行一步被增幅的振动。此外,该被增幅的振动,由 于弹簧部件一体构成,所以能够不减小地传递至振动传递区域。从 而,能够以紧凑的结构高效地使弹簧部件振动。
(应用例6)在上述部件搬送装置中,振动部优选与弹簧部件 的平面大致平4于地振动。
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振动部与弹簧部件的平面大致平行 地振动,因此电动机固定区域中的振动能够高效地被传递。此外,4展动部能够高效地进4亍振动,该4展动能够高效地向冲展动传递区域传 递。
(应用例7)在上述应用例6的部件拍i送装置中,振动部优选 由板簧部件构成。
因为振动部由板簧部件构成,所以能够易于加工地简单地形成 的才展动部。
(应用例8)在上述应用例7的部件搬送装置中,板簧部件优 选^皮夹于贯通弹簧部件的厚度方向形成的+刀口部之间而形成。
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板簧部件被贯通弹簧部件的厚度方 向形成的切口部夹持而形成,由此,不需要弹簧部件的厚度方向上 的复杂的加工,此外,不需要另外形成之后再连接为一体,能够容 易地形成一体的振动部。
(应用例9)在上述应用例6的部件纟般送装置中,振动部优选 由线弹簧(wire spring)部件构成。
因为才展动部由线弹簧部件构成,所以能够易于加工地简单地形 成振动部。
(应用例lO)在上述部件拍i送装置中,优选具有使电》兹电动^L 的S走转速度减速的减速齿4仑部。
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通过具有减速齿轮部,使电磁电动 机的旋转速度减速,能够进一步减小由旋转板的旋转引起的噪音。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部件搬送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部件搬送装置的侧面图; 图4是部件搬送装置的组装图5是表示用于驱动部件搬送装置的驱动系统的框图6是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的弹簧部件和弹簧部件周 边的立体图;以及
图7是弹簧部件和弹簧部件周边的侧面图。
符号说明
i、 ioo 部fH般送装置
11 DC电动才几本体
10 DC电动枳^ 12 减速齿4仑
13 输出轴
20 旋转板
30、 35 弹簧部1"牛
31、 36 电动4几固定区i或
32、 37纟展动部
32A、 32B 切口部
33、 38 振动传递区i或
40 4展动传递辅助部
41 第一lt助4反
43 第二寿肃助才反50 搬送部 52 底板
61 第一支4主 70 支4主固定部 73 第二箝^fi部 80 基台 371 线弹簧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i兌明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部 件搬送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部件搬送装置的侧面图。图4是部件 搬送装置的组装图。其中,图1、图2,为了理解部件搬送装置1 的主要部分的位置关系,将实际上看不见的部分以虚线图示。参照 图1 ~图4, iJi明部件拥定送装置1的结构、动作和组装方法。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适用于直进型的部 件拍i送装置1。并且,部件拥定送装置1包4舌作为电》兹电动4几的DC 电动才几IO、旋转^反20、弹簧部件30、 l展动传递辅助部40、拍《送部 50、支柱60、支柱固定部70。此外,部件搬送装置1设置在基台 80上。
51 供给口
60 支柱
65 第二支4主
71 第一箝位部
75 托架
321 板簧部件如图1、图2所示,DC电动才几10具有利用^兹场和电^/f吏轴 (图示省略)旋转的DC电动才几本体11;与该DC电动才几本体11 的轴啮合,使用行星齿轮等(图示省略)使旋转速度减速的减速齿 轮部12;以已减速的旋转速度旋转的输出轴13,并一体构成。本 实施方式的DC电动机10采用所谓的被称为齿轮传动电动机的电动 机。
另外,DC电动机10中,如图2、图3所示,减速齿4仑部12 固定在弹簧部件30上。通过该固定,以l命出轴13的轴L的方向与 弹簧部件30的平面(前面30a)方向大至丈垂直的方式进4亍固定。
另外,如图4所示,DC电动^z^ 10向弹簧部件30的固定方法 的详细内容是,最初,在形成在弹簧部件30的后述的电动才几固定 区域31中的输出轴孔311中,从弹簧部件30的后面30b (参照图 2)侧插通DC电动机10的输出轴13。接着,在形成在弹簧部件30 的输出轴孑L 311的周围的四个电动机固定孔312 (与形成在DC电 动才几10的减速齿4仑部12上的固定孔只于应)中4翁通电动才几固定螺4丁 801,通过与形成在减速齿4仑部12中的固定孔螺紋啮合,在弹簧部 件30的电动机固定区域31中固定DC电动机IO。
旋转板20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如图2、图3所示,旋转板 20形成为偏心的大致圓々反形状,在贯通弹簧部件30并延伸出来的 DC电动机10的输出轴13上,以夹持弹簧部件30的形态进行固定。 于是,旋转板20通过DC电动机10的输出轴13的旋转,以输出轴 13作为中心,与弹簧部件30的平面(前面30a)大致平4于;也进4亍 偏心的旋转。而且,如图3所示,将旋转^反20的S走转方向以箭头A 表示。此外,将旋转板20的旋转的轨迹的最外边以双点划线B表 示。另外,如图4所示,旋转板20向输出轴13的固定方法的详细 内容是,最初,从弹簧部件30的输出轴孔311延伸出来的DC电动 机10的输出轴13插通形成在旋转板20上的输出轴插通孔201。接 着,在,人旋转^反20的外周端面到达输出轴插通孔201的、内部已 进行螺紋加工的一个输出轴固定孔202中插入S走转板固定螺4丁 802 并进行螺紋啮合,从而将旋转板20固定在输出轴13上。
弹簧部件30由金属材料形成为大致^^状。并且,弹簧部件30 形成为大致矩形,以弹簧部件30的平面(前面30a)方向与部件搬 送装置1的部件的搬送方向C (图2、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大 致平^f亍的方式i殳置。此外,如图3所示, 一个大致矩形的弹簧部件 30由固定DC电动才几10的电动才几固定区i或31 、冲展动部32、和才展动 传递区域33,以上进4亍三个动作的部分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 中,弹簧部件30通过同一金属材冲+的加工而一体形成。
如上所述,电动机固定区域31是固定DC电动机10的区域, 在固定DC电动机10的减速齿轮部12的同时,使输出轴13贯通其 中。振动部32形成在电动机固定区域31的后段,且位于振动传递 区域33的前l殳。并且,振动部32为^皮/人弹簧部件30的下部的侧 面30c开始贯通弹簧部件30的厚度方向(从前面30a到后面30b 的方向)、向上吾P的侧面30d方向切开的士刀口吾P 32A,和与+刀口部 32A大致平4于的从上部的侧面30d开始向下部的侧面30c方向切开 的切口部32B这两个切口部32A、 32B夹持的状态,直线状地形成 为臂状的板簧部件32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形成为才反 簧部件321的^展动部32,以弹簧部件30的下部的侧面30c侧相对 上部的侧面30d侧向搬送方向C倾斜的状态形成。此外,这样形成 的振动部32形成为与弹簧部件30的平面(前面30a )大致平行地 振动的"弹簧"。另外,具体地说,这两个切口部32A、 32B使用钻 头等工具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振动传递区域33是将形成在前段的振动部32的振动传递至后 述的振动传递辅助部40的区域,在弹簧部件30的上部的侧面30d 侧,在弹簧部件30的后面30b固定振动传递辅助部40。
此处,i兌明弹簧部4牛30的4展动。
由于旋转板20与前面30a大致平行地进行偏心的旋转,弹簧 部件30的电动才几固定区域31包括DC电动积JO与前面30a大致平 4亍;也^展动。该电动才几固定区纟或31中的4展动直4妄传递至在弹簧部ff 30中一体构成的振动部32,4展动部32与前面30a大致平4亍;也才展动。 由此,电动机固定区域31中的振动通过振动部32成为被增幅的振 动。通过该振动部32被增幅的振动直接传递至在弹簧部件30中一 体构成的振动传递区域33。
振动传递辅助部40与弹簧部件30的振动传递区域33和后述 的搬送部50连接(固定),将弹簧部件30的振动传递至搬送部50。 振动传递辅助部40由第一辅助一反41和第二辅助^反43构成。第一 辅助板41由金属材料形成为长方体的板状,固定在弹簧部件30的 振动传递区域33和第二辅助板43的下表面43b上。此夕卜,第二辅 助板43由金属材料形成为矩形的板状,固定在第一辅助板41和搬 送部50的底面52b (参照图3 )上。
另外,如图4所示,第一辅助板41向弹簧部件30的固定方法 的详细内容是,相对于与形成在弹簧部件30的振动传递区域33中 的四个插通孑L 331对应、且形成在第一辅助^反41的前面41c上的 已进4亍螺紋加工的弹簧部件固定孔411,使/人插通孔331插入的第 一辅助^反固定螺4丁803螺紋啮合,乂人而进4亍固定。由此,弹簧部件 30的才展动传递区域33的后面30b和第一辅助沣反41的前面41c4氐4妄 并固定。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辅助板41向第二辅助板43固定的方 法的详细内容是,相对于与从第一辅助板41的下表面41b(参照图 3)向上表面41a贯通而形成的四个插通孔412对应、且从第二辅 助板43的下表面43b向上表面43a贯通而形成的已进行螺紋加工 的第一辅助板固定孔431,使从插通孔412插入的第一辅助板固定 螺钉804螺紋啮合,从而进行固定。而且,第一辅助板固定螺钉804 也和与第一辅助板固定孔431对应、且形成在寺般送部50的底板52 的底面52b上的四个已进4亍螺紋加工的固定孔511螺紋啮合。由此, 第一辅助才反41的上表面41a、第二辅助才反43的下表面43b 4氐4妄并 固定。此夕卜,同时,第二辅助板43的上表面43a和搬送部50的底 板52的底面52b抵接并固定。
通过该固定,第一辅助板固定螺4丁 804将第一辅助板41和第 二辅助板43固定在搬送部50的底板52上。从而成为固定在第一 辅助4反41上的弹簧部件30、固定在弹簧部件30上的DC电动4几10、 和固定在DC电动机IO的输出轴13上的旋转板20,固定在搬送部 50的底板52上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t般送部50为长方体的箱体状,通过除去长 度方向的一个壁而形成供给口 51。并且,在搬送部50的内部(底 4反52的上面52a )上积载部件2 (参照图5 )。另外,#般送部50的 底板52由金属材料形成,其他由合成树脂形成,通过固定螺钉(图 示省略)等进行组装。
这样^皮组装的部件拍定送装置1,通过DC电动才几10的驱动,弹 簧部件30振动,该振动传递至振动传递辅助部40 (第一辅助板41、 第二辅助板43 )上并传递至搬送部50,从而在底板52的上表面52a 上使部件2沿搬送方向(供给口 51方向)移动,从供给口 51送出 至外部。而且,在供给口 51的下方设置有后述的具有碗状部(bowl) 卯0的部件纟般送装置9 (参照图5 ),通过4吏部件2 乂人部件4般送装置1的搬送部50落下至该碗状部900内部,将部件2供给至部件搬送 装置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组装有DC电动才几10、 ^走转才反20、 弹簧部件30、振动传递辅助部40和搬送部50的部件搬送装置1被 支柱60支撑,固定在基台80上。详细而言,支柱60使用支柱固 定部70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柱60由圆柱状的第一支柱61和第二支柱 65构成。jt匕外,支^主固定部70由第一箝^f立部71、第二箝^f立部73 和托架75构成,均由金属材料形成。
如图3、图4所示,第一箍位部71是通过夹着第一支柱61固 定第一支柱61,并且固定在第二辅助板43上的部件。此外,第一 箍位部71分为上第一箝位部71A和下第一箍位部71B这两个而构 成,在相对的面上,形成有用于夹持第一支柱61的截面圆形的槽 71Al、 71Bl。另外,在该槽71A1、 71B1中夹持有第一支柱61的 情况下,相对的面之间i殳定为具有间隙。
此外,如图3、图4所示,上第一箍4立部71A和下第一箍^立部 71B的相对的面上,夹着槽71Al、 71Bl,在一侧上分别表成有四 个4翁通孔71A2、 71B2。其中,上第一箝位部71A的4翁通孔71A2 进行了螺紋加工。此外,在另一侧上分别形成有四个插通孔71A3、 71B3。其中,上第一箍位部71A的插通孔71A3进行了螺紋加工。 此夕卜,在与上第一箝位部71A的插通孑L 71A2对应的第二辅助板43 上,形成有已进行螺紋加工的固定孑L 432。此外,在与上第一箍位 部71A的插通孑L 71A2对应的搬送部50的底板52上,形成有固定 孑L512。而且,第二辅助板43如上所述固定在拥殳送部50的底部52 上。-说明第一支柱61通过第一箍位部71固定的固定方法,和固定 有第一支柱61的第一箍位部71与拍定送部50的固定方法。
在上第一箍位部71A和下第一箍位部71B的槽71A1、 71B1
中夹持第一支柱61的一个端部, -使第一箍位部固定螺4丁 805插通 下第一箍^立部71B的4#通孔71B2,与相乂于的上第一箍4立部71A的 插通孔71A2螺紋啮合。此外,4吏第一箍位部固定螺4丁806插通下 第一箍〗立部71B的"^通;L 71B3,与相只于的上第一箍^立部71A的4悉 通孔71A3螺紋啮合。由此,能够将第一支柱61通过第一箍位部 71固定(夹持)。
4妾着,在由第一箍位部71固定第一支柱61的状态下,使上第 一箍位部71A的上表面71a与第二辅助板43的下表面43b对接, 4吏第一箍位部固定螺4丁 805与第二辅助板43的固定孔432螺紋啮 合。而且,如上所述,第二辅助板43通过第一辅助板固定螺钉804 固定在搬送部50的底板52上,因此,通过直接螺紋啮合第一箍位 部固定螺4丁 805,能够与形成在底外反52上的固定孔512螺紋啮合。 由此,能够4吏由第一箍4立部71固定的第一支4主61与拍t送部50固 定在一起。
第二箍位部73贯通形成有插通第一支柱61的插通孔731、与 4翁通孑L 731正交JL4翁通第二支4主65的4翁通孑L 732。 jt匕夕卜,第二I"K立 部73从插通孔731的侧面开始到距离插通孔731最短的侧面形成 有槽缝733。同样的,第二箍位部73从插通孔732的侧面开始到距 离插通孔732最短的侧面形成有槽缝734。此外,具有与槽缝733 正交形成的固定孔735和与槽缝734正交形成的固定孔736。
-说明a寻通过第一箍4立部71 a夸第一支4主61固定在拍S:送部50上 的状态的部件拍《送装置1固定在第二箍位部73上的固定方法,和 在第二箍4立部73上固定第二支4主65的固定方法。相对第二箍位部73,被与搬送部50固定的第一箍位部71夹持 的第一支柱61的另一端部插通在插通孔731中。于是,通过将第 一支柱固定螺4丁 807插入固定孔735并螺紋啮合,将第一支柱61 固定(夹持)在第二箍位部73中。
接着,相对第二箍位部73,将第二支柱65的一个端部插通在 插通孔732中。于是,通过将第二支柱固定螺钉808插入固定孔736 并螺紋啮合,将第二支柱65固定(夹持)在第二箍位部73中。
托架75在形成为矩形的纟反状的4毛架本体751的上表面751a上 突出i殳置具有插通第二支柱65的插通孔753的圓筒状的引导部 752,并一体形成。此夕卜,在托架本体751的上表面751a的四个角 部上形成有用于^1夸4乇架75固定在基台80上的插通孔754。 jt匕外, 与插通孔754相对的基台80的面上形成有已进行螺紋加工的固定 孔(图示省略)。此外,在托架75的引导部752的圓筒状的侧面上, 形成有朝向圓筒形状的中心的两个正交的已进4亍螺紋加工的固定 孔755。
将这样构成的托架75以托架75的插通孔754相对基台80的 固定孔的方式载置,将托架固定螺钉809插入插通孔754并与基台 80的固定孔螺紋啮合,从而将托架75固定在基台80上。
接着,将以上述方式组装的部件拍义送装置1的第二箍位部73 中夹持的第二支柱65的另一端部,插通于固定在基台80上的托架 75的插通孔753中。然后,通过将第二支柱固定螺4丁810插入固定 孔755并螺紋啮合,从而将第二支柱65固定在托架75上。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组装方法,能够组装部件搬送装置1,并将 部件搬送装置1固定在基台80上。另外,组装方法并不限于上述方法,能够根据固定部件搬送装 置1的场所和周围的状态适当地变更组装方法。此外,用户能够在
基台80的期望的位置上固定4乇架75能够i殳置部件拍定送装置1。此 夕卜,用户能够放松第二箍位部73的第一支柱固定螺钉807、第二支 柱固定螺钉808的螺紋啮合,能够将部件搬送装置1调整为期望的 高度、朝向和位置并相配合,而且能够在调整后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部件纟般送装置1中,DC电动才几10、支柱60 (第一支4主61、第二支4主65)、支^主固定部70 (第二箍位部73、 托架75)、和各种螺钉能够使用市售的已有的部件,因此用户也可 以适当地选才奪期望的》见格的部件构成部件纟般送装置1。
图5是表示用于驱动部件拍《送装置的驱动系统的框图。而且, 图5表示包括部件寺般送装置1的供给部件2的部件供给系统7的框 图。参照图5说明包括部件拍定送装置1的部件供给系统7的结构和 动作。
部件供给系统7包4舌具有^宛状部卯0的部件4般送装置9、传感 器3、控制器4、控制部5、电动^L驱动部6、和部件拍定送装置1。 部件才般送装置9由具有石宛状部卯0、电》兹4失和振动板的与现有技术 同样的构成部件构成。并且,部件搬送装置9的碗状部900中,底 的中央部较高,内周构成有螺旋状的轨道901。然后,通过电磁铁 和振动板的动作,部件2沿着轨道卯l向上方搬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3使用激光传感器。在轨道901上的 规定的部位上照射激光,检测反射的激光的反射量,将该值输出至 控制器4。控制器4根据从传感器3输入的激光的反射值,判断是 否需要供给部件2,在需要供给部件2的情况下,将表示该结果的 信号输出至控制部5。控制部5在从控制器4输入了信号的情况下,将驱动指示部件 搬送装置1的DC电动机10的信号输出至电动机驱动部6。电动机 驱动部6根据来自控制部5的信号,向部件搬送装置1的DC电动 机10供给规定的电力进行驱动。另外,用户能够根据在控制部5 中—刀始i殳定的期间决定〗吏电动枳4区动部6动作的期间(驱动DC电 动才几10的期间)。另外,本实施方式中,DC电动^L 10的驱动中的 电力为约2W左右。
通过驱动DC电动4几10,上述旋转—反20进4亍偏心的旋转,由 此,弹簧部件30振动,该振动传递至搬送部50,从而积载在搬送 部50中的部件2向供给口 51侧直线前进地被搬送。然后,通过从 供给口 51落下部件2,向设置在供给口 51的下部方向的部件搬送 装置9的^宛状部卯0供给部件2。
才艮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 )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拥《送装置1具有作为电》兹电动才几的DC 电动机IO、旋转板20、弹簧部件30,设置在DC电动机10的输出 部13上的旋转板20通过输出轴13的旋转而进行偏心的旋转,通 过该偏心的旋转,弹簧部件30振动,从而能够使部件搬送装置1 产生振动。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法实现使部件搬送装置1产生振 动的结构。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部件搬送装置1小型化。此 外,与现有的利用电》兹铁和板簧的驱动相比,能够达到噪音(动作 音)的减少。
(2)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使用DC电动机10,在本 实施方式中,DC电动机10为约2W的驱动电力。另外,本发明者 们估算出在现有的4吏用电》兹4失和々反簧来驱动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拥殳 送装置1的情况下,需要约20W的驱动电力。从而,利用本实施方式的DC电动机IO、旋转板20和弹簧部件30的结构,与现有技 术相比,能够大幅节省能量。
(3 )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拍定送装置1具有拍^送部50和4展动传递 辅助部40 (第一辅助板41、第二辅助板43),由此,振动传递辅助 部40将弹簧部件30的振动传递至搬送部50,拍史送部50使拍定送部 50的底4反52冲展动,/人而4般送积载在底々反52上的部件2。由此,由 DC电动机10、旋转板20和弹簧部件30产生的振动能够仅通过振 动传递辅助部40高效地传送至4般送部50。
(4) 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l被支柱60 (第一支柱61、 第二支柱65 )支撑,该支柱60通过支柱固定部70 (第 一箍位部71 、 第二箍位部73和4乇架75 )固定在^般送部50和基台80上。由此, 能够将部件^般送装置1通过支柱60和支柱固定部70以简单的结构 固定在基台80上。此外,拍殳送部50的振动也传递至支柱60,由此 能够使搬送部50的振动进一步增幅,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积载在 搬送部50上的部件2的搬送。此外,因为通过支柱60的振动使搬 送部50的4展动增幅,所以能够〗吏DC电动机10的驱动电力下降, 从而能够达到部件搬送装置1的节能化。
(5)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用户通过在基台80 的期望的位置上固定构成支柱固定部70的托架75,能够简单地设 置部件搬送装置l。此外,用户通过放松构成支柱固定部70的第二 箍位部73的第一支柱固定螺4丁 807或第二支柱固定螺4丁 808的螺 紋啮合,能够将部件搬送装置1简单地调整为期望的高度、朝向和 位置并相配合。此外,在调整结束后,用户能够通过使第一支柱固 定螺钉807或第二支柱固定螺钉808螺紋啮合而简单地固定部件搬 送装置1。从而,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能够简单且柔性地 进行设置,能够提高设置性能。(6)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 DC电动机10以输 出轴13的轴L的方向与弹簧部件30的平面(前面30a)方向大致 垂直的方式固定,旋转玲反20与弹簧部件30的平面(前面30a)大 致平行地旋转。根据这样的部件搬送装置1,能够紧凑地进行DC 电动机10向弹簧部件30的固定,由旋转板20的旋转引起的振动 能够高效地传递至弹簧部件30。
(7)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弹簧部件30具有电 动机固定区域31、振动部32和振动传递区域33且一体构成。于是, 通过爿寻DC电动才几IO固定在电动才几固定区i或31中并驱动DC电动 才几10 , S走4争4反20偏心凝:專争,电动才几固定区i或31 #展动。由该偏心^走 转引起的振动,由于弹簧部件30—体构成,所以传递至振动部32。 然后,传递至4展动部32的4展动能够成为进一步^皮增幅的4展动。此 外,该;故增幅的纟展动,由于弹簧部件30 —体构成,所以能够不减 小地传递至振动传递区域33。从而,能够以紧凑的结构高效地使弹 簧部件3(U展动。
(8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振动部32与弹簧部 件30的平面大致平行地振动,因此能够高效地传递在电动机固定 区域31中的振动。此外,振动部32能够高效地进行振动,能够将 该4展动高岁文;也向振动传递区i或33 4专递。
(9)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振动部32由板簧部 件321构成,因此能够易于加工地简单地形成振动部32。
(10) 才艮据本实施方式的部件纟般送装置1,构成弹簧部件30 的振动部32的板簧部件321能够以被贯通弹簧部件30的厚度(从 前面30a到后面30b)方向而形成的切口部32A、 32B夹持的方式 形成,因此不需要弹簧部件30的厚度方向的复杂的加工,此外,不需要另外形成之后再连接成一体,能够容易地形成一体的振动部32。
(11 )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具有使DC电动机10的旋 转速度减速的减速齿4仑部12,因此能够^吏DC电动才几10的万走转速 度减速,能够减小由旋转板20的旋转引起的噪音(动作音)。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的弹簧部件和弹簧部 件周边的立体图。图7是弹簧部件和弹簧部件周边的侧面图。其中, 图6仅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00的主要部分,详细地 说,表示DC电动机IO、弹簧部件35、和第一辅助板41。参照图6、 图7i兌明部件拍定送装置100的结构和动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拍史送装置IOO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 搬送装置1相比仅是弹簧部件35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 同样。此外,在图6、图7中,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部分 上标注同样的符号。从而,以后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弹簧部 4牛35的i兌明。
本实施方式的弹簧部件35与第 一 实施方式的弹簧部件30大致 同样地形成矩形的板状。并且,弹簧部件35由与第一实施方式大 致同样的电动才几固定区域36、振动部37和才展动传递区域38构成。 此夕卜,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才几固定区域36、才展动部37和l展动传递区 域38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固定区域31、振动部32和振动传 递区域33对应,各自的概要形状和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本实施方式的弹簧部件35与第 一 实施方式的弹簧部件30相比 较,不同的部分是,弹簧部件35的振动部37由线弹簧部件371构成。线弹簧部件317通过加工具有弹簧特性的线状的金属部件而形 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板簧部件321置换为线 弹黄部^f牛371。
乂人而,本实施方式的弹簧部件35不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弹簧 部件30的用于形成才展动部32的切口部32A、 32B。于是,本实施 方式的弹簧部件35与电动才几固定区域36和4展动传递区域38分开 形成,通过4展动部37 (线弹簧部件371) -使电动才几固定区i或36和 振动传递区域38构成为一体。
详纟田地/说,线弹簧部件371由作为弹簧才展动的弹簧部371a,和 在弹簧部371a的两端部以身见定的角度相互大致平4于且向相反方向 弯曲的弹簧固定部371b构成。该弹簧固定部371b的前端部分通过 插入电动才几固定区域36和振动传递区域38的相对的侧面36a、 38a 的规定的部分并固定,使电动机固定区域36、振动部37和振动传 递区i或38成为一体。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振动部37 (线弹簧部件371)中,与第一 实施方式同才羊,以弹簧部4牛35的下部的侧面35c侧相乂于上部的侧 面35d侧向搬送方向C倾斜的方式形成。此夕卜,这样形成的振动部 37与弹簧部件35的平面(前面35a)大致平^f亍;l也4展动。
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有振动部37的加工有关的效果 之外,能够达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振动部37由 线弹簧部件371构成,因此能够易于加工;l也简单:l也形成l展动部37。
另外,也能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改良等 ;也实施本发明。变形例3口以下所述。(变形例1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中,形成
在弹簧部件30上的振动部32 (板簧部件321 )的"弹簧"形状并 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形状。在该情况下,振动部32能够进行 考虑弹簧部件30具有的电动机固定区域31 、振动传递区域33和其 他构成部件(DC电动机10、旋转板20、支柱60等)的共振频率 等的设置,作为与弹簧部件30的平面(前面30a)大致平行地振动 的"弹簧"形成为适宜的期望的形状。
(变形例2 )上述实施方式的部件^般送装置1、 100用作直进型 的部件纟般送装置1、 100。 ^f旦是,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用作具有在 内周构成有螺旋状的导轨的碗状部的部件搬送装置(图5所示的部 件拥定送装置9等)的振动源。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用多个DC电动 机IO、旋转板20和弹簧部件30、 35等,适当地选择有效地产生进 行拍《送的4展动的适当的场所并进行i殳置。
(变形例3 )上述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 100,作为电磁 电动机, -使用具有减速齿l仑部12的DC电动冲几10, ^旦并不限定于 此,也可以4吏用不具有减速齿4仑部12的DC电动才几。
(变形例4)上述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l、 100,作为电磁 电动才几,〗吏用DC(直流)电动才几IO, ^旦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4吏 用AC (交;庇)电动才几。
(变形例5)上述实施方式的部件拥化送装置1、 100中,DC电 动机10的旋转方向(旋转板20的旋转方向)是相对弹簧部件30、 35的前面30a、 35a逆时针地(图3的箭头A )进行旋转,但不限 定于此,也可以顺时针地进行旋转。
(变形例6)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中,弹簧 部件30 (电动机固定区域31、振动部32、振动传递区域33)使用大致矩形板状的金属材料,振动部32 (板簧部件321)通过加工该 金属材:扦而一体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振动部32的;^反簧部 件321也可以如第二实施方式所示,^吏用个体的金属部件形成;^反簧 部件之后,固定在电动4几固定区域和振动传递区域上,作为弹簧部 件一体构成。
(变形例7)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部件搬送装置100中,具 有弹簧部件35的4展动部37由线弹簧部件371构成。 <旦是,并不限 定于此,振动部37也能够考虑弹簧部件35具有的电动4几固定区域 36、振动传递区域38和其他构成部件(DC电动才几10、旋转才反20、 支柱60等)的共振频率等,作为与弹簧部件35的平面(前面35a) 大致平行地振动的"弹簧",适当地进行弹簧材料的选择、形状设 置而构成。
另夕卜,虽然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公开在上述记载中,但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本发明虽然主要图示特定的实施方式并 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目的 范围地,相对上述实施方式在详细的构成部件的形状、材质、数量 等中施加各种变形(变更及改良)。从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详 细的构成部件的形状、材质、数量等中施加各种变形而实施的情况 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利用振动搬送部件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电动机,用于产生所述振动;旋转板,设置在所述电磁电动机的输出轴上,通过该输出轴的旋转进行偏心的旋转;以及弹簧部件,通过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而振动。
2. 才艮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搬送部,4般送所述部件;以及4展动传递辅助部,连4妄所述弹簧部〗牛和所述一般送部,^寻 所述弹簧部件的"t展动传递至所述纟般送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柱,支撑所述部件搬送装置;以及支柱固定部,将所述支柱固定在所述拍定送部和基台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电f兹电动才几以所述输出轴的轴方向与所述弹簧部件 的平面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式^皮固定,所述旋转板与所述弹簧部件的平面大致平行地旋转。
5. 冲艮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冲般送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弹簧部件包^舌电动才几固定区i或,固定所述电》兹电 动才几;4展动部,利用所述》走转斧反的凝:转而纟展动;以及才展动传递 区域,传递该,振动部的振动,所述电动冲几固定区i或、所述才展动部和所述振动传递区域 一体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部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才展动部由4反簧部件构成。
8. 才艮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部件拍殳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纟反簧部件;帔夹于贯通所述弹簧部件的厚度方向形成 的+刀口 4卩之间而形成。
9. 4艮据;K利要求6所述的部件拥殳送装置,其特;f正在于,所述振动部由线弹簧部件构成。
10. 才艮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拥定送装置,其特征在 于,包括减速齿轮部,使所述电磁电动机的旋转速度减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小型化,而且能够减小噪音的部件搬送装置。在利用振动搬送部件(2)的部件搬送装置(1)中,包括用于产生振动的电磁电动机即DC电动机(10);旋转板(20),设置在DC电动机(10)的输出轴(13)上,通过输出轴(13)的旋转进行偏心的旋转;以及弹簧部件(30),通过旋转板(20)的旋转而振动。此外,弹簧部件(30)具有电动机固定区域(31),固定DC电动机(10);振动部(32),通过旋转板(20)的旋转而振动;以及振动传递区域(33),传递振动部的振动。电动机固定区域、振动部、和振动传递区域一体构成。此外,振动部与弹簧部件的平面即前面(30a)大致平行地振动。
文档编号B65G27/24GK101417739SQ20081017114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3日
发明者布山满, 武田慎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