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物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008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载物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具,特别涉及一种可使被承载对象稳定附着于其表面上的 载物治具。
技术背景在模内贴标作业中,必须通过治具将印刷完成的薄膜送入模具内放置。在一般状 况下,会先以取膜装置将单片薄膜移动到治具上方,并通过与治具相连的气压装置的负压 动作使薄膜吸附贴合于治具上,而后将治具移到模具内,再利用增压动作使薄膜离开治具 并贴附于模具内壁。在上述薄膜移动过程中,治具结构设计良窳会影响薄膜能否稳定的附 着于治具上,连带影响到后续薄膜能否准确贴附于模具内壁既定位置,因此,治具结构设计 成为模内贴标作业中提升产品良率的关键之一。如


图1及图2所示的现有治具结构,为使薄膜能稳定吸附于治具10上,一般常会 在治具10的外表面上设置多组吸附通道11,吸附通道11两末端向内延伸设有导气孔12, 各导气孔12与治具10内的抽气通道13相连,抽气通道13朝向治具10下方开口,而气压装 置(未图标)连接于抽气通道13下方开口处。当取膜装置将单片薄膜移动到治具10上方, 也就是导气孔12对外开口的外侧,同时气压装置进行减压作用,负压所形成的吸力可由抽 气通道13经过导气孔12作用至吸附通道11内,使位于导气孔12上方的薄膜被吸附于治 具10上。当导气孔12上方被薄膜所覆盖,气压所造成的吸力会沿着吸附通道11前进,同 时不断吸附薄膜直到导气孔12的相反一侧为止,因此薄膜可稳定的环绕于治具10外表面 上。传统治具10的吸附通道11为近似U型的单纯凹陷状结构,当外部气压控制不当 或吸附通道11断面过大时,容易造成薄膜陷入吸附通道11内,导致气压传递中断且吸附不 完全等现象发生。更甚者,薄膜因受吸力凹陷而发生严重变形,影响到后续模内贴标制程的 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物治具,其在载物治具表面的吸附通道内 延伸形成支撑部,使吸附通道内断面呈现略W字型结构,借此保护薄膜于被吸附时不会发 生下陷、变形等不良状况。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物治具,其在载物治具的抽气通道及吸 附通道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导气孔,导气孔与抽气通道之间形成一介于35度到55度的间 的夹角,借此使载物治具释放薄膜时,薄膜同时可朝特定轴方向前进,以利模内贴标作业进 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载物治具,其包括一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承载面、封闭端及进气端,于该进气端开设朝向该主体部 内延伸的抽气通道;[0009]至少一呈凹陷状的吸附通道,以环绕方式设置于该承载面上,于该吸附通道上设有导气孔,该导气孔与该抽气通道相互连通,且该吸附通道内设有支撑部。该支撑部呈连续状沿着该吸附通道内延伸,且其高度低于或等于该主体部的承载 面。该吸附通道具有相对的两末端,该导气孔设置于该吸附通道的两末端上。该导气孔设置于该吸附通道的中段位置。该吸附通道呈现螺旋状环绕于该承载面上,且该吸附通道的相对两末端位于相异 的横切面上。该吸附通道的相对两末端位于同一横切面上。该主体部的进气端上更设有固定部,该固定部上设有数个固定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载物治具,其包括一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承载面、封闭端及进气端,于该进气端开设朝向该主体部 内延伸的抽气通道;至少一呈凹陷状的吸附通道,以环绕延伸方式设置于该承载面上,于该吸附通道 上设有连通至该抽气通道的导气孔,该导气孔具有位于该吸附通道的第一开口及与该抽气 通道连通的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较该第二开口更靠近该主体部的封闭端。该抽气通道延着该主体部的轴方向延伸,且该导气孔与该抽气通道的间的夹角介 于35度 55度之间。该抽气通道延着该主体部的轴方向延伸,且该导气孔与该抽气通道之间的夹角为 45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载物治具表面的吸附通道内延伸形成支撑 部,使吸附通道内断面呈现略W字型结构,借此保护薄膜于被吸附时不会发生下陷、变形等 不良状况;而且,在载物治具的抽气通道及吸附通道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导气孔,导气孔与 抽气通道之间形成一介于35度到55度的间的夹角,借此使载物治具释放薄膜时,薄膜同时 可朝特定轴方向前进,以利模内贴标作业进行。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 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为现有载物治具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
图1的局部断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载物治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载物治具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载物治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底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载物治具的第一实施例的断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载物治具的吸附通道处的局部断面图。[003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载物治具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化例。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载物治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载物治具,其一端可连结气压装置, 使薄膜受吸力作用而环绕附着于载物治具外表面上,而后再进行释放。本实用新型的载物治具20由绝缘材质制成,主要结构包括一主体部21及位于其 相对两端的封闭端22及进气端23,主体部21的外围具有一承载面24,承载面24的周面形 状可依需求设计成不同的样态,例如圆筒状、杯状或呈略四方形筒状结构,使周面大小相对 应的薄膜30可附着于其上。在主体部21的进气端23上设有朝向封闭端22延伸的抽气通道25,如图5及图6 所示。抽气通道25的开口 251可连接一气压装置,以进行增压或负压的动作。在主体部21的承载面24上设有至少一组凹陷状的吸附通道26,在此实施例中,吸 附通道26为三组,然实际数量可依照产品实际大小进行增减。吸附通道26沿着承载面24 呈螺旋状环绕延伸,其相对两末端261、262位于相异横切面上且于轴方向上部份重迭。于 吸附通道26内设有可避免薄膜30下陷造成气压中断的支撑部263,支撑部263位于吸附通 道26略中央位置且沿着吸附通道26的环绕方向一同延伸,其延伸方式可为连续式或间断 式。如图7所示的断面样态,吸附通道26与支撑部263间断面呈现W字型结构。在每一个吸附通道26的两末端261、262上设有连通至抽气通道25的导气孔27, 使气压装置的动作可经由抽气通道25通过导气孔27作用于吸附通道26上。另外,在进气端23侧设有固定部28,且固定部28上设有多个固定孔281,可利用 此部分可将载物治具20固定于机台上。上述载物治具20组装于机台上时,通常以将导气孔27的对外开口朝上的方式横 向组装,当薄膜30被移动至载物治具20上方,也就是导气孔27的外侧位置的同时,气压装 置开始进行负压动作。此时气压会沿着抽气通道25开始负压,并通过导气孔27将薄膜30 吸取到载物治具20的承载面24上,而当导气孔27上方被薄膜30所覆盖,气压即会沿着吸 附通道26前进,同时延续吸附薄膜的动作,直到到达导气孔27的相反一侧为止,使薄膜能 完整的附着于载物治具20的承载面24上。在现有技术中,这样的技术常会因气压控制不 当或吸附通道26断面的凹陷范围过大,造成薄膜30变形陷入吸附通道26内,导致气压中 断且吸附不完全等现象发生,而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部263设计,可支撑住薄膜30,避免 薄膜30下陷,确保气压可稳定保持于吸附通道26内,如图7所示。一般支撑部263的高度会低于或等于承载面24,以方便吸附通道26加工成形,实 际高度可视需求进行调整。导气孔27的位置设于吸附通道26的相对两末端261、262,当吸附薄膜30时,气 压可同时由左右两方向沿着吸附通道26前进并在导气孔27的相反侧会合,使吸附薄膜30 所需的时间达到最短,且两方向的气压互不干扰。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导气孔27设置于吸附通道26上的其它位置上,同样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例如只将一个导气孔27设在吸附通道26中段位置,气压由同一导气孔27向左右两侧前进直到吸附通道26两末端 261,262为止,此方式可减少载物治具20的钻孔次数。此外,如图8所示,吸附通道26亦可沿着承载面24呈非螺旋环状环绕,当呈环状 延伸时,吸附通道26环绕着主体部21 —周,其相对两末端261、262位于同一横切面上但不 相连,导气孔27可同时设置于吸附通道26两末端261、262上。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载物治具20可利用负压动作使薄膜30稳定的吸附于承载面24上, 更可再利用增压动作使薄膜30被推离载物治具20。此一使薄膜30被推离的步骤,在前述 较佳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由于导气孔27与抽气通道25之间为相互垂直方式设计,当增 压动作进行时,薄膜30只会沿着载物治具20的半径方向被推离。在第二实施例中,可利用导气孔27与抽气通道25之间的夹角变化,使增压动作进 行时,薄膜30能同时朝向载物治具20的轴方向被推离,亦即远离固定部28的方向。如图 9所示,导气孔27具有位于吸附通道26处的第一开口 271及与抽气通道25连通的第二开 口 272,当第一开口 271的位置较第二开口 272靠近主体部21的封闭端22时,导气孔27与 抽气通道25之间即形成一夹角。如此一来,当增压动作进行时,薄膜30被推离载物治具20 并同时朝向封闭端20方向移动,如此可利于将薄膜30推离至相对的模具上,有效增加载物 治具20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导气孔27与抽气通道25之间的夹角变化,当载物治具20的主体部21为均一的 圆筒状结构时,该夹角的最佳值为45度,倘若主体部21为非均一的杯状结构,也就是主体 部21表面呈略倾斜状结构时,该夹角可适当地于35度到55度之间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 的制程条件。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载物治具表面的吸附通道内延伸形成支撑部,使吸附通 道内断面呈现略W字型结构,借此保护薄膜于被吸附时不会发生下陷、变形等不良状况;而 且,在载物治具的抽气通道及吸附通道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导气孔,导气孔与抽气通道之 间形成一介于35度到55度的间的夹角,借此使载物治具释放薄膜时,薄膜同时可朝特定轴 方向前进,以利模内贴标作业进行。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载物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承载面、封闭端及进气端,于该进气端开设朝向该主体部内延伸的抽气通道;至少一呈凹陷状的吸附通道,以环绕方式设置于该承载面上,于该吸附通道上设有导气孔,该导气孔与该抽气通道相互连通,且该吸附通道内设有支撑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物治具,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呈连续状沿着该吸附通道内 延伸,且其高度低于或等于该主体部的承载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物治具,其特征在于,该吸附通道具有相对的两末端,该导气 孔设置于该吸附通道的两末端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物治具,其特征在于,该导气孔设置于该吸附通道的中段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物治具,其特征在于,该吸附通道呈现螺旋状环绕于该承载 面上,且该吸附通道的相对两末端位于相异的横切面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物治具,其特征在于,该吸附通道的相对两末端位于同一横 切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物治具,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的进气端上更设有固定部,该 固定部上设有数个固定孔。
8.一种载物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承载面、封闭端及进气端,于该进气端开设朝向该主体部内延 伸的抽气通道;至少一呈凹陷状的吸附通道,以环绕延伸方式设置于该承载面上,于该吸附通道上设 有连通至该抽气通道的导气孔,该导气孔具有位于该吸附通道的第一开口及与该抽气通道 连通的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较该第二开口更靠近该主体部的封闭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物治具,其特征在于,该抽气通道延着该主体部的轴方向延 伸,且该导气孔与该抽气通道的间的夹角介于35度 55度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物治具,其特征在于,该抽气通道延着该主体部的轴方向延 伸,且该导气孔与该抽气通道之间的夹角为45度。
专利摘要一种载物治具,具有一主体部,以及设置于主体部的吸附通道、导气孔及抽气通道,吸附通道与抽气通道通过导气孔连通;在载物治具表面的吸附通道内延伸形成支撑部,借此保护薄膜,避免薄膜于吸附时发生下陷、变形等不良状况。
文档编号B65H5/22GK201553494SQ200920169709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7日
发明者陈锡铿 申请人:朝翊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