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缓冲结构的运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708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缓冲结构的运输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重的、大的以及易碎货物的缓冲结构,ー种包括所述缓冲结构的、在尺寸上可縮小的容器,一种将货物装入所述容器的方法以及ー种折叠所述空的容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许多种可以用于运送货物的容器。在装运期间,必须保护好易碎货物或者敏感设备以防作用于所述容器上的机械冲击。因此容器通常填充有包装材料以消除最終影响,例如,设于容器内壁以及货物之间的不同种类的泡沫。该包装材料通常是ー种一次性材料。目前,強烈要求节约资源并由此提供可重复使用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同时,该容器和/或包装材料应该是轻的材料以减少运输成本。近日介绍了作为包装的轻的容器,所述轻的容器由作为缓冲结构、可折叠的波纹纸板制成。为了能够安全地运送易碎货物,该货物放置在两个固定于两波纹纸板框上聚こ烯(PE)薄片之间。在封闭的运输车辆中,温度可能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上升超过室温。偶尔地该温度可能超过40°C,尤其是在位于热带地区的国家。该包装材料也会暴露在高湿度中。PE箔材不适于在这样的环境下运输。然而,这就需要提供一种用于在偶尔超过40°C的运输温度且80%的湿度或更高的地区,安全运输易碎的货物的运送容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ー个目的是提供ー缓冲结构,以适于在超过40°C温度情况下,安全的运输重的、大的和易碎的货物,以及包括所述缓冲结构的在尺寸上可縮小的容器。另ー个目标是提供ー种使用这些容器安全运输所述重的、大的和易碎货物的方法,且以节省空间的方式还原空的容器。该目标通过ー用于安全地运输重的、大的且易碎的货物的缓冲结构解决,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一具有至少ー个支承面的主框,至少粘附于所述主框的支承面上的载体箔,所述载体箔优选为至少完全覆盖在至少ー支承面上且覆盖在多个支承面之间的区域作为用于货物的承载面,其中,所述主框包括多个可折叠的内、外侧翼,所述内、外侧翼能够被折叠成多个用于支撑所述主框的支承面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単元的高度由所述外侧翼的尺寸确定,其中,所述载体箔包括优选为尿烷箔的第一箔,和优选为尿烷箔的第二箔,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箔之间的空气垫。除了要运输的多个产品,所述术语“货物”也包括要运输的ー个单项产品。载体箔,例如,尿烷箔,是以其提供一高承载能力以及高抗撕裂而闻名的箔材,但单ー的箔材仅在温度低于40 °C且处于低湿度时稳定。该载体箔的新的结构包括第一和第二箔,在所述两箔层之间的具有空气层,以扩大适用温度和湿度。当尿烷箔材作为第一和第二箔时,能够应用于60°C温度和90%湿度的环境中而观察不到所述载体箔的任何位移延伸,在这些环境条件下,能使所述重物的运输提高至50kg,在一个支承面的情况下,优选为一个连接的支承面。具有由所述支撑単元支撑连接的所述支承面的缓冲结构相比其他尺寸相似的缓冲结构,能够搬运更重的货物,所述其他尺寸相似的缓冲结构具有非连接的支承面,所述非连接的支承面附着有载体箔。在连接的支承面的情况下,附在被分布在更大的支撑面上,从而导致単位支承区域上的附在较低。所述术语“连接的”表示持续连接区域。确切地来说,该连接的区域是指该区域内ー个第一点能够通过ー不超出该区域的实线连接该区域内任意其他点的区域。如果所述可折叠的内、外侧翼被折叠成具有任何用于承载重量的适合的轮廓的支撑单元,优选为具有矩形截面的管状形,所述可折叠的内、外侧翼能够给所述主框的支承面提供足够的支撑。所述可折叠的内侧翼和外侧翼提供了一可折叠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可以是ニ维形状(结构)或当被折叠成支撑单元吋,是三维形状(结构)。同一个缓冲结构能够作为扁平结构或三维形状结构这 样的灵活性使无负载缓冲结构能够以扁平的且因此节省空间的方式运输。所述术语“折叠的支撑单元”表示通过所述内侧翼或外侧翼以折叠的方式建立的三维结构。所述术语“内侧翼”和“外侧翼”涉及相对非折叠状态的主框的连接的支承面的侧翼的方向。当所述主框为ニ维形状时,所述内侧翼完全由所述连接的支承面封闭。所述外侧翼指向与所述内侧翼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非折叠状态表示所述缓冲结构是ニ维形状。由此能够以ー种节省空间的方式运输和/或储存所述空的(没有货物)ニ维缓冲结构。所述载体箔可以遍布所述支承面,例如,也完全地部分覆盖所述外侧翼。所述主框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合适的形状以运输需要的货物。位于所述支承面之间的面积即所述载体箔的面积可以根据所述运输的货物而改变。就如ー个例子,所述载体箔的承载面可以具有0. 25 m\0. 36 m\0. 49 m\0. 72 m2或I. 00 m2的面积。在一个变化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承载面的其他面积。所述外侧翼的横向延伸的范围与所述支撑单元在折叠状态的高度相同。为了保证货物安全的运输,防止来自外部的机械冲击作用在所述运输的货物上,所述缓冲结构的高度(等于所述支撑单元的高度)至少应该为大约几厘米,例如4cm、6cm、8cm或10cm。过大的高度将导致一个庞大的、用于运输缓冲装置上的货物的容器。在一个变化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其他高度。所述支承面和所述主框的内、外侧翼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造以保证多次使用。就如ー个例子,能够使用塑料作为合适的材料以提供结实、但柔化的结构。优选为,除了载体箔外,所有的主框的组件,均由同样的材料制造。之前提到的组件,优选地由压纸板制造,以提供足够的弹性以搬运重物且能够在缓冲结构多次使用达到寿命期限后回收。这样的压纸板的缓冲结构在需要更换前,能够使用超过100次。所述可替换的缓冲结构易于回收再利用。在一个变化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本发明的范围内的用于主框和内、外侧翼的其他材料。在回收前,所述载体箔必须从所述主框上分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箔通过超声波焊压粘合于主框上,优选的,无额外的粘合剤。超声波焊压利用超声波的热效应,将所述箔材粘合于所述主框上,且优选地,也粘合于所述外侧翼上,即使这些部分由压纸板制造。在回收所述缓冲结构的情况下,该超声エ序使得所述载体箔易于剥离,从而消除了环境荷尔蒙的释放问题,所述环境荷尔蒙也被认为是内分泌失调化学制品,以使物流人员安全。为了更容易的回收,不存在粘合剂能够使缓冲结构快速分解和分离其组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箔延伸至所述外侧翼,以增加粘合力,尤其是在无粘合剂的情况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箔包括加固片以局部地支撑所述承载面,优选的,所述加固片位于所述承载面靠近所述主框的每个角部的位置。所述加固片可以由就像载体箔或其他由纯箔制造的同样的材料制造,例如,尿烷和/或聚乙烯。加固片在所述承载面的角部的位置是有好处的,因为在运输货物期间,最大的压力的情况发生在所述载体箔的角部。为了更进一步将货物固定在所述载体箔上,可以使用魔术带(3M的粘性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框的支承面具有矩形形状,所述矩形形状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相对,每个部分包括多个所述可折叠内侧翼中的一个,所述内侧翼在非折叠状态下面向相对部分的可折叠侧翼,优选的,所述内侧翼具有三角形状,更优选的,所述内侧翼具有类似梯形的形状。术语“相对”指所述主框中的部分的位置,而不是所述部分的表面的朝向。在此,相对的部分基本上设置在一个平面,根据所述主框的朝向,均面向上或向下。所 述主框的正方形形状是矩形形状的一个特定实施例。作为一个例子,所述矩形面积可以是 96cmX65cm。在一个变化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其他尺寸。然而,如果在运输车和/或容器中,该结构与其他相对的结构一起装载(堆叠),矩形形状浪费了可能的最小装载空间(或者容积)。最好的运输效率是通过装运物的矩形实现的,所述装运物就像缓冲结构,或以包括这样的缓冲结构避免装载容积置空的,具有相适形状的容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主框至少一个角部位置,优选为每一个角部位置,所述主框包括至少一角部单元,优选一 L形角部单元,固定于所述主框的支承面上,以加固所述主框。所述角部单元可以以合适的机械的和/或化学的紧固装置固定于所述主框上,例如,从两侧铆接的铆钉(角部单元的侧边和主框低边)。优选地,主框夹在所述支承面顶端的角部单元和设置在所述主框的相对边上的、位于所述角部单元下的第二角部单元之间,以进一步地改善所述主框的力量(承载能力)。在此,所述铆钉将两角部单元固定于所述主框。所述角部单元和所述第二角部单元一样,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造以改善所述缓冲结构的力量,诸如金属和/或塑料。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角部单元由压纸板制造,以能够回收。优选地,在所述主框的矩形支承面的情况下,所述角部单元是L形角部单元。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侧翼的面积,优选为矩形形状的面积,比所述内侧翼的面积小。由于所述内侧翼能够占据所述主框的支承面之间的全部区域,所以为了搭建同样的支撑单元,所述内侧翼的面积设计的比所述外侧翼的面积更大,以实现相比那些外侧翼的面积大于内侧翼的面积的缓冲结构,占据更小的总面积的缓冲结构。运输非折叠的二维缓冲结构需要的空间的减少导致更高效率的运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通过至少一第一固定装置,优选为分别对应所述内、外侧翼的钩和毛圈搭扣紧固件,将所述内、外侧翼互相附着于彼此而建立。所述术语“建立”表示,将所述内、外侧翼折叠在一起(连接)以建立所述支撑单元。术语“固定装置”(或者第一或者第二),表示任意种能够连接(粘合)两部件的装置,优选为一钩和毛圈搭扣紧固件,包括具有钩和毛圈搭扣的紧固件,维可牢紧固件,具有蘑菇头或类似的紧固件。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以合适的装置例如铆钉或者粘合带附着于所述内和/或外侧翼上。所述内、外侧翼的相应的第一固定装置将与相应的外、内侧翼结合在一起。将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安装在所述内、外侧翼上的安装方式,不会对由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建立的内、外侧翼的粘合力产生影响。本领域技术员可以想到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其他钩和毛圈搭扣紧固件的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例如,钩和毛圈搭扣紧固件,可以在任意合适的位置附着于所述内和/或外侧翼,所述的合适的位置优选为在所述内侧翼上距离所述主框最远的位置且对齐所述相对支承面的中间。依照所述内侧翼的尺寸,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相应的配对物,例如,钩和毛圈搭扣紧固件,须设置在所述外侧翼上合适的位置。或者,所述相应的配对物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主框的支承面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外侧翼通过至少一设置在至少两个外侧翼,优选为每一个外侧翼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固定装置互相连接彼此,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优选为钩和毛圈搭扣紧固件。术语“外表面”表示所述表面,背对由准备用于装载货物的缓冲结构的三维状态中的折叠的支撑单元围绕的容积。或者一个或更多第二固定装置,优选为钩和毛圈搭扣紧固件,也可以设置于每个外侧翼上。在一个优选例中,两相对外侧翼包括可折叠的侧边区域用以在所述支撑单元的角部周围折叠,以链接相应的邻近的外侧翼。在此,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侧边区域的外表面上和邻近的外侧翼的内表面上,反之亦然。所述术语内表面表示,所述外侧翼的相对其外表面的表面。连接(粘合)邻近的外侧翼的第二固定装置,可 以以同样的,如前所述的用于内、外侧翼的第一固定装置的方式,附着于外侧翼。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具有一矩形管状的轮廓,提供对装载重物最好的弹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结构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主框分离的加固单元,适于插入至所述支撑单元中以进一步增加所述主框的弹性,从而搬运超过30kg重量的货物,优选为超过40kg,更为优选为超过50kg。所述加固单元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造,优选为由与所述主框和其组件(内、外侧翼)相同的材料制造,更为优选地,由压纸板制造,以使损坏的加固单元得以回收。压纸板允许在任何需要更换所述加固单元前,所述加固单元能够使用超过100次。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固单元具有一适于所述支撑单元的轮廓的轮廓,优选为一适于以一种合身、适宜的方式嵌入到所述支撑单元中的轮廓。如果所述支撑单元和加固单元的轮廓吻合,就能实现最高的弹性提供所述缓冲结构的最大的承载能力。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固单元可折叠成适于所述支撑单元轮廓的轮廓,且也可折叠为二维结构。当运输所述无装载缓冲结构时,能够以最节省容积的方式,以折叠为二维的结构的方式运输加固单元。术语“可折叠的”包括任意种可折叠的方法。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折叠状态的加固单元具有一适于所述支撑单元的轮廓的轮廓,优选为一适于以一种合身、适宜的方式嵌入到所述支撑单元中的轮廓。如果所述支撑单元和加固单元的轮廓吻合,就能实现最高的弹性从而提供所述缓冲结构的最大的承载能力。 本发明进一步地涉及用于安全运输重的、大的且易碎的货物的容器,包括底部,作为容器侧墙嵌入所述底部的中部,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缓冲结构,其中,第一缓冲结构作为底部单元被嵌入到所述中部中并被放置在所述底部的顶端上且所述第一缓冲结构的载体箔面向上以搬运货物,并且所述第二缓冲结构放置在所述货物的顶端,其载体箔面向下,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结构的载体箔之间夹入所述货物,以及一顶部嵌入所述中部的顶端以封闭所述容器。在此,如果装载有货物,所述顶部放置在所述中部和所述第二缓冲结构的顶端。在运输内部没有货物的容器期间,所述容器的容积能够减小且随后,所述顶部放置于所述底部的顶端。所述中部可以进一歩地包括位于所述中部的上、下边缘的加固套筒,使得所述容器的堆叠为至少2公尺堆叠高度。所述加固套筒进一步地提高所述中部的复用性(多次使用)。在另ー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顶部以及所述中部均由压纸板制造。压纸板提供一种高弹性和易于回收的可能性。在另ー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部以折叠的状态可折叠的嵌入在所述底部中,优选地,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缓冲结构的至少ー钩和毛圈搭扣紧固件。在空容器(等于内部无货物)的情况下,以减小的尺寸运输所述容器,因为所述折叠后的中部被放置在由所述容器的内部,此时所述容器完全由底部和顶部限定。在另ー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包括合适的封闭装置,固定于所述顶部和/或底部, 以改善运输器件所述容器的強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选择任意合适的固定装置,例如,锚,钩,钩和毛圈搭扣紧固件,螺栓,螺钉或类似的。所述封闭装置使所述容器的堆叠为至少2公尺堆叠高度。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将用于安全运输的重的、大的且易碎的货物装载至本发明的容器中的方法,包括步骤
-将所述中部放置于所述底部上,
-将具有折叠的支撑单元的第一缓冲结构放置于所述中部中以及所述底部的顶端上,其中所述第一缓冲结构的载体箔面向上,所述支撑単元优选包括加固単元-将待运货物放置于所述载体箔上,
-将具有折叠的支撑单元的第二缓冲结构放置于所述货物顶端上的中部中,其中所述第二缓冲结构的载体箔面向下,所述支撑単元优选包括加固単元,以及
-将所述顶部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和所述中部的上方,以封闭所述容器,优选地,以至少一固定装置紧固所述封闭的容器,所述固定装置优选为紧固帯。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用于运输根据本发明的,无装载货物的容器的方法 -折叠所述可折叠的中部
-将所述折叠后的中部放置于所述底部上,
-折叠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结构使其成为展开的支撑单元
-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结构,优选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缓冲结构的加固単元一起,放置于所述底部的顶端或所述折叠的中部的顶端,以及
-将所述顶部放置于所述底部的上方,以封闭在尺寸上縮小了的容器。


参考以下描述并阐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将变得明显。在图中
图I :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无载体箔的在展开的ニ维结构(形状)下的缓冲结构的实施例。图2 :另ー个根据本发明的无载体箔的在展开的ニ维结构(形状)下的缓冲结构的实施例。图3 :根据本发明的在支撑单元的支承面上的载体箔。
图4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载体箔的在展开的ニ维结构(形状)下的缓冲结构。图5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插入到支撑单元里的加固単元的在折叠状态(结构)下的缓冲结构。图6:根据本发明的运输货物的容器,包括底部,中部和顶部,运载两个缓冲结构和货物。图7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空的回运的折叠后的容器,包括底部中部和顶部,运载两个缓冲结构和中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示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在展开的ニ维结构下的缓冲结构I的实施例。主框11包括相连的矩形的支承面2,所述支承面确定了一内部区域,具有梯形形状的内侧翼3作为灰色区域位于所述内部区域中。矩形的支承面2具有四个部分作为分区,用以确定所述 矩形框的形状。所述支承面2的四个部分的每ー个都具有内侧翼3,所述内侧翼附着于所述支承面2内边。所述术语“附着”表示任意种固定连接。所述梯形的内侧翼的短边指向一起。四个外侧翼4被设置在所述矩形的支承面2的四个部分的外側。外侧翼4与内侧翼3一起确定了折叠的状态(结构)的支撑单元。优选地,所述折叠的状态由合适的第一固定装置32和42支撑,所述固定装置提供了内侧翼3和外侧翼4之间的适当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一第一固定装置32设置于所述内侧翼3上,且所述第一固定装置42的相应的配对物设置于所述外侧翼4上。第一固定装置32、42能够通过钩和毛圈搭扣紧固件而快速且不费力的为主框11的支承面2搭建支撑结构,同样也能够将所述支撑结构快速折叠以提供作为ニ维结构(形状)的主框11。(通过所述固定装置)连接后的内、外侧翼而形成的支撑单元的高度,由所述外侧翼4的高度确定。为了为支承面2搭建支撑单元以提供准备用于装载货物的缓冲结构I,所述内侧翼3包括用于折叠所述内侧翼3的可折叠线31。为了便于理解,所述载体箔在图I中未示出。图2示出了另ー个根据本发明的缓冲结构I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支承面2的两相对边的外侧翼41延伸至所述邻近的外侧翼4的外尺寸处。在延伸的外侧翼41外部处的虚线表明,能够折叠所述延伸区域至所述邻近的外侧翼4中以搭建具有更高弹性连接的支撑単元,因为能够通过设置在所述外侧翼4和41的外侧边上的第二固定装置43和413将所述邻近的外侧翼4和41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可以是就像所述第一固定装置32和42 —样的种类。图3示出了如图I或图2所示的缓冲结构在三维结构状态下的横截面,其中通过内、外侧翼3、4的固定装置32、42将折叠的内、外侧翼3、4相互连接,从而搭建了ー个具有矩形管状形状的支撑单元以支撑所述支承面2。沿可折叠线31折叠所述内侧翼3。支撑単元包括加固単元7 (虚线),所述加固单元设置于所述内、外侧翼3、4的支撑单元内。在所述支承面2的顶端上,载体箔5在一粘合区域55内粘合于所述支承面2。所述载体箔5包括ー个由第一箔材51、第二箔材53和第一、第二箔材51、53之间的空气垫52形成的堆叠。优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箔材是尿烷箔材。将所述载体箔粘合至所述支承面2的エ序包括将所述第一箔材51放置在所述支承面2的顶端上的步骤,然后将所述第二箔材53放置在所述第一箔材51的顶端上,使得空气滞留在所述两箔材51、53之间以形成空气垫52。然后应用超声波焊接将所述载体箔5粘合至所述主框11的支承面2,从侧面封闭第一和第二箔材之间的空气垫。图4示出了与图I中相同的缓冲结构,具有覆盖在展开的ニ维结构状态下的所述缓冲结构I的内侧翼上的载体箔5。为了便于理解,未示出设置于所述载体箔5的下方的内侧翼。所述载体箔5通过适当的エ序附着于所述主框I上而完全覆盖所述支承面2,例如,超声波焊接。在此,载体箔5和主框I之间的粘合力相比所述载体箔5仅附着于部分支承面2的实施例提闻了。提闻的粘合力使得所述载体猜装载更重的货物。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载体箔5可以额外粘合至少部分外侧翼4以进ー步改善所述粘合力。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载体箔5包括加固片54,例如,将小的额外的箔材应用于靠近所述承载面边缘产生最大应カ处的载体箔5,例如,通过将所述加固片54黏在所述载体箔5的顶端上。所述加固片可以具有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不同于图4中示出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主框
11是ー个单体片,仅载体箔在第二エ序步骤中附着于所述主框。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内、外侧翼可以在其他额外的エ序中固定于所述主框。图5示出了在三维结构状态下的图I或图2的缓冲结构1,其中,所述主框11的支承面2由支撑单元支撑,所述支撑単元由通过固定装置32而彼此连接的折叠的内、外侧翼3和4搭建而成。所述外侧翼的相対的固定装置42由所述内侧翼3覆盖,因此在图中未示出。所述支撑単元具有一矩形截面,其宽度和高度由外侧翼4的高度和所述支承面的宽度确定。所述内侧翼的可折叠线31适于所述支承面2的宽度和/或外侧翼4的高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框11包括一个或更多角部单元6,例如,在所述支承面2的姆ー个角部上的一个角部単元,以加固在角部的支承面,进ー步地改善所述支承面2的承载能力。所述角部単元6具有适于所述支承面的相应形状的任意形状。例如矩形支承面,所述角部単元6优选具有L形。为了进一歩地改善所述承载能力,可以在示出的角部単元6的下方,将相应的角部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承面的底面(支撑单元内)。所述角部単元可以任意合适的方法附着于所述支承面,例如,以铆钉的方法。所述角部単元可以设置在所述载体箔5的下面或所述载体箔5的上面。所述载体箔5由在所述主框11的中间的两条曲线表示。在图5中,所述缓冲结构I包括所述支撑単元内的加固単元7。由于所述支撑单元是封闭的,为了便于理解,在所述支撑单元外大致的示意了所述加固单元7,其中,箭头71表示所述加固单元7在所述支撑単元内的预期位置。在此,仅示意两个加固単元7。根据运载要运输的货物所需加固所述缓冲结构1,可以通过在所述支撑単元内设置一、ニ、三或四个加固単元7以加固所述支撑単元。为了搭建内部具有加固単元7的支撑结构,必须在折叠围绕所述加固单元的内侧翼3前将所述加固単元7放置干支承面的下面,以使内侧翼3连接所述外侧翼4。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容器8,包括底部81,中部82和顶部83。中部82嵌入到所述底部81和顶部83。中部是所述容器8的侧墙。根据货物的尺寸,中部82的高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容器8而不同。容器内,设置有两个具有搭建好的支撑单元的缓冲结构I。嵌入到容器8、尤其是中部82中的第一缓冲结构I被设置于所述底部81的顶端。为了避免所述缓冲结构在运输期间滑移,必须调节所述底部81和中部82的尺寸以适合所述缓冲结构I的尺寸。用相同的固定方法固定第二缓冲结构I、中部82和顶部83。所述第一缓冲结构I的载体箔5面向上用于承载货物10。将所述货物10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结构I的载体箔5的顶端上。随后,将所述第二缓冲结构I放置在所述货物10的顶端上,其中所述第ニ缓冲结构的载体箔面向所述货物10 (面向下)。容器的位置适于将两个缓冲结构上的载体箔5推向所述货物10,以防止在载体箔5上的货物于运输期间的任何滑移。容器8的底部、中部和顶部81、82、83利用任意合适的封闭装置9、91,诸如夹、铰链或者锚被固定在一起。或者,一个或更多的运输带91可以进一歩地防止所述容器8被偶然地打开。所述中部83可以进一歩地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部的上和/或下边缘的加固套筒。这样的容器是可叠起堆放的,至少达到2公尺堆叠高度。所述加固套筒可以由任意合适的材料制造,优选由金属制造。
在运输后,所述货物10将从容器8中卸载,且空的容器8将退回至另ー个装载设备以进行下一次装载。在运输空的容器8时,所述可折叠的缓冲结构I和可折叠的中部82提供减小容器8的尺寸的可能性,见图7。所述中部包括至少两根可折叠线,以便能够折叠所述中部82,若容器8具有矩形形状的底部81,则优选在中部82的每个短边上具有一根可折叠线。所述可折叠中部82以及第一、第二缓冲结构I均被折叠成展开的支撑单元,然后以任意顺序将所述三个部分,优选和(折叠或非折叠的)加固単元7 —起放置在所述底部81的顶端上。通过将顶部83放置在所述底部81上将具有减小的尺寸的容器8封闭。能够将同样的封闭装置9、91用于空容器的运输。本发明在附图和前述进行了详细的阐明和描述,考虑到这样的说明和描述是示例的或可仿效且非限制性的,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述附图,内容以及附加的权利要求实施本发明,能够理解并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 在权利要求书中,词组“包括”并不排除其他単元或步骤,且非限定词“一”或“ー个”并不排除复数。仅有的事实是,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叙述的某些因素不表示不能优选这些因素的联合。任何在权利要求书中的參考标示不应该被解释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參考标示清单 I缓冲结构
11主框 2支承面 3内侧翼
31内侧翼的可折叠线 32内侧翼的固定装置 4外侧翼
41外侧翼的另ー个实施例
42用于连接内侧翼的对应的固定装置的外侧翼的固定装置 43用于连接相邻的外侧翼的对应的装置的外侧翼的固定装置 413用于连接相邻的外侧翼的对应的装置的外侧翼的固定装置 5载体箔 51第一箔 52空气垫 53第二箔 54加固片55载体箔的粘合区域6角部単元7加固单元
71箭头表示加固单元插入支撑单元中的方向8容器
81容器的底部82容器的中部83容器的顶部9封闭装置
91作为封闭装置的运输带 10货物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安全地运输重的、大的且易碎的货物的缓冲结构(1),包括具有至少ー个支承面(2)的主框(11),至少粘附于所述主框(11)的支承面(2)上的载体箔(5),所述载体箔(5)优选为至少完全覆盖至少一个支承面(2)且覆盖干支承面(2)之间的区域作为用于货物(10)的承载面,其中,所述主框(I)包括多个可折叠的内、外侧翼(3、4、41),所述内、夕卜侧翼能够折叠成多个支撑单元以制成所述主框(11)的支承面(2),所述支撑単元的高度由所述外侧翼(4、41)的尺寸确定,其中,所述载体箔(5)包括优选为尿烧箔的第一箔(51),和优选为尿烧箔的第二箔(53),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箔之间的空气垫(5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缓冲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箔(5)通过超声波焊压至少粘合于主框(11)的支承面(2)上,优选的,无额外的粘合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箔(5)延展至所述外侧翼(4、41)以增加粘合力。
4.根据前述任意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结构(I),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箔(5)包括加固片(54)来局部地支撑所述承载面,优选的,所述加固片(54)位于靠近所述主框(11)的支承面(2)的所述承载面的每个角部。
5.根据前述任何ー项所述的缓冲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11)的支承面(2)具有矩形形状,所述支承面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相对,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相对,并且每个部分包括所述可折叠的内侧翼(3)的其中ー个,所述内侧翼在展开的状态下面向所述相对部分的可折叠侧翼(3),优选的,所述内侧翼(3)具有三角形状,更优选的,所述内侧翼(3)具有类似梯形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11)包括至少一角部単元(6),优选为L形角部単元,在所述主框(11)至少ー个角部位置,优选为在每ー个角部位置,将所述角部単元固定于所述主框(11)的支承面(2),以加固所述主框(11)。
7.根据前述任意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翼(4、41)的面积,优选为矩形的面积,比所述内侧翼(3)的面积小。
8.根据前述任意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単元通过至少一第一固定装置(32,42)将所述内、外侧翼(3,4,41)互相附着于彼此而建立,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为分别对应所述内、外侧翼(3,4,41)的钩和毛圈搭扣紧固件。
9.根据前述任意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外侧翼(4、41)通过至少ー设置在至少两个外侧翼(4),优选为设置每一个外侧翼(4)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固定装置(43,413)相互连接彼此,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优选为钩和毛圈搭扣紧固件。
10.根据前述任意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単元具有矩形管状轮廓。
11.根据前述任意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11)由压纸板制造。
12.一种用于安全运输重的、大的且易碎的货物的容器(8),包括底部(81),作为容器侧墙嵌入所述底部(81)的中部(82),至少ー个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缓冲结构(1),其中第一缓冲结构(I)作为底部単元嵌入到所述中部(82)且被放置在所述底部(81)的顶端,所述第一缓冲结构的载体箔(5)面向上,以承载货物(10),并且第二缓冲结构(I)放置在所述货物(10)的顶端,所述第二缓冲结构的载体箔(5)面向下,以在所述第一和第ニ缓冲结构(I)的载体箔(5)之间夹入所述货物(10),以及ー顶部(83)嵌入所述中部(82)的顶端以封闭所述容器(8)。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81),顶部(83)以及所述中部(82)均由压纸板制造。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82)以折叠的状态,可折叠的嵌入在所述底部(81)中,优选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缓冲结构(I)的至少ー钩和毛圈搭扣紧固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82)包括固定于所述顶部(83)和/或底部(81)的适合的封闭装置(9,91)。
16.一种用于将用于安全运输的重的、大的且易碎的货物装载到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容器中的方法,包括步骤 -将所述中部(82)放置于所述底部(81)的顶端上, -将形成折叠的支撑单元的第一缓冲结构(I)放置于所述中部(82)中并且将其放置在所述底部(81)的顶端上,所述载体箔(5)面向上,所述第一缓冲结构优选包括加固単元(7), -将待运货物(10)放置于所述载体箔(5)上, -将形成折叠的支撑单元的第二缓冲结构(I)放置于所述中部(82)中并且将其放置在所述货物(10)顶端上,所述载体箔(5)面向下,所述第二缓冲结构优选包括加固単元(7),以及 -将所述顶部(83)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结构(I)和所述中部(82)的上方,以封闭所述容器(8),优选地,以至少一固定装置(9,91)紧固所述封闭的容器(8),所述固定装置优选为紧固带(91)。
17.一种用于运输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装载货物的容器的方法, -折叠所述可折叠的中部(82), -将所述折叠后的中部(82)放置于所述底部(81)的顶端, -通过展开所述支撑単元以实现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结构(I)的折叠, -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结构(1),优选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缓冲结构(I)的加固单元(7) —起,放置于所述底部(81)的顶端或所述折叠后的中部(82)的顶端,以及 -将所述顶部(83)放置于所述底部(81)的上方,以封闭在尺寸上縮小了的容器(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安全地运输重的、大的且易碎的货物的缓冲结构(1),包括一具有至少一个支承面(2)的主框(11),至少粘附于所述主框(11)的支承面(2)上的载体箔(5),所述载体箔(5)优选为至少完全覆盖在至少一支承面(2)上且覆盖支承面(2)之间的区域作为用于货物(10)的运载表面,其中,所述主框(1)包括多个可折叠的内、外侧翼(3,4,41),所述内、外侧翼能够被折叠成多个用于支撑所述主框(11)的支承面(2)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的高于由外侧翼(4,41)的尺寸确定,其中,所述载体箔(5)包括优选为尿烷箔的第一箔(51),优选为尿烷箔的第二箔(53),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箔之间的空气垫(52)。本发明进一步地涉及一种包括所述缓冲结构的、在尺寸上可缩小的容器,一种将货物装入所述容器的方法以及一种折叠所述空的容器的方法。
文档编号B65D81/07GK102656099SQ200980162384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1日
发明者宮崎恵之助, 山田啓司 申请人:德国邮政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