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066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适用于管制品的制作中。
背景技术
现在制造一些管材的设备中,是使用原料丝卷绕、层叠在一起来生产管材,当原料丝送料到头需要换向的时候,就出现了多了原料丝绞在一起,使得生产出来的管材两端头的壁厚大于其它地方,而且受力也不均匀,影响其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该装置可以有序的导出并换向用于生产绞丝纤维管的原料丝,使原料丝不会交叉叠层在一层。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包括上横轨架和下横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轨架两旁侧分别设置有同步的横移框架,两横移框架内相向设置有一对推块机构,所述上横轨架下方个设置有可上下及横向移位的第一活动支撑横杆,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横杆上横列有一排位于上横轨架内的滑梭,所述下横轨架下方设置有可上下及横向移位的第二活动支撑横杆;所述上横轨架一旁侧设置有用于推动滑梭沿上横轨架横移使滑梭脱离第一活动支撑杆件后下掉到下横轨架上的推板,所述推块机构包括用于顶住沿上横轨架被推出滑梭的第一杆件和与第一杆件配套且用于推动下落于下横轨架滑梭的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的运动方向与滑梭的运动方向相平行。进一步的,上述横移框架内固定设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插接有第一杆件,所述第二套筒内插接有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均与一过渡杆的一端相铰接,两过渡杆的另一端与一连接杆的两端部相铰接,所述连接杆中部与横移框架相铰接实现连接杆在竖直面上的转动,所述第二杆件靠近过渡杆一侧部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与第二套筒间设置有以使第二杆件复位的弹簧。进一步的,上述横移框架的顶板上开设有让推板通行的槽道;所述上横轨架两旁侧上方分别设置有与槽道卡接配合的凸块;所述凸块下方连接有与上横轨架配合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实现凸块的复位。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活动支撑横杆一端部位于上横轨架下方,另一端部与一油缸上端相连接实现第一活动支撑横杆的竖向移位,上述油缸下端与一滑轨相联接实现第一活动支撑横杆的横向移位;所述第二活动支撑横杆一端部位于下横轨架下方,另一端部与另一油缸上端相连接实现第二活动支撑横杆的竖向移位,上述油缸下端与一滑轨相联接实现第二活动支撑横杆的横向移位。进一步的,上述上横轨架两旁侧上方分别设置有喷气嘴以利于将位于第一活动支撑横杆上的滑梭掉到下横轨架上。进一步的,上述槽道包括一 T字型的槽道,所述凸块卡接在与让推板通行横向槽道相垂直的纵向槽道上;所述推板为一断面呈T字型的推板,所述推板两端下方设置有斜面,所述凸块朝向上横轨架中部一侧设置有与推板斜面配合的斜面,以使推板横移时下压凸块,解除凸块对横移框架的卡接固定。进一步的,上述下横轨架上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上设置有与其配合的滑杆,所述滑杆两端分别于横移框架底部相联接。进一步的,上述横移框架内设置有位于推板的前后两侧的2根第一杆件和2根第二杆件。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杆件位于上横轨架下方,所述第二杆件位于下横轨架上方。本发明的优点
第一,虽然零部件多,但是结构布局清晰、合理,装拆方便;
第二,可以有序的导出并换向用于生产绞丝纤维管的原料丝,使原料丝不会交叉叠层在一层,使其平整的分布并叠层构成绞丝纤维管;
第三,该装置的机械化程度高,不需要人工的辅助操作即可完成换向的工作。


图I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断面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横移框架的构造俯视。图4为本发明的构造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状态I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状态2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状态3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状态4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状态5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状态6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状态7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个滑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1为上横轨架;2为下横轨架;3为横移框架;4为推块机构;51为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2为第二活动支撑横杆;6为滑梭;7为推板;8为凸块;9为油缸;10为滑轨;11为喷气嘴;21为滑道;22为滑杆;31为第一套筒;32为第二套筒;33为槽道;41为第一杆件;42为第二杆件;43为过渡杆;44为连接杆;45为凸部;46为弹簧;81为升降杆;82为复
位弹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参考图例,一种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包括上横轨架I和下横轨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轨架I两旁侧分别设置有同步的横移框架3,两横移框架3内相向设置有一对推块机构4,所述上横轨架I下方个设置有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1,所述支撑横杆与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1间横列有一排滑梭6,所述上横轨架I 一旁侧设置有用于推动滑梭6沿上横轨架I横移的推板7,所述下横轨架2下方设置有第二活动支撑横杆52 ;所述推块机构4包括用于顶住滑梭6的第一杆件41和与第一杆件41配套且用于推动滑梭6的第二杆件42,所述第一杆件41位于上横轨架I下方,所述第二杆件42位于下横轨架2上方,所述第一杆件41与第二杆件42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杆件41、第二杆件42的运动方向与滑梭6的运动方向相平行。上述横移框架3内固定设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套筒31和第二套筒32,所述第一套筒31内插接有第一杆件41,所述第二套筒32内插接有第二杆件42,所述第一杆件41与第二杆件42均与一过渡杆43的一端相铰接,两过渡杆43的另一端与一连接杆44的两端部相铰接,所述连接杆44中部与横移框架3相铰接实现连接杆44在竖直面上的转动,所述第二杆件42靠近过渡杆43 —侧部设置有凸部45,所述凸部45与第二套筒32间设置有以使第二杆件42复位的弹簧46。上述横移框架3的顶板上开设有让推板7通行的槽道33 ;所述上横轨架I两旁侧上方分别设置有与槽道33卡接配合的凸块8 ;所述凸块8下方连接有与上横轨架I配合的升降杆81,所述升降杆81上套设有复位弹簧82实现凸块8的复位。上述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1 —端部位于上横轨架I下方,另一端部与一油缸9上端相连接实现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1的竖向移位,上述油缸9下端与一滑轨10相联接实现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1的横向移位;所述第二活动支撑横杆52 —端部位于下横轨架2下方,另一端部与另一油缸9上端相连接实现第二活动支撑横杆52的竖向移位,上述油缸9下端与一滑轨10相联接实现第二活动支撑横杆52的横向移位。上述上横轨架I两旁侧上方分别设置有喷气嘴11以利于将位于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1上的滑梭6掉到下横轨架2上。上述槽道33包括一 T字型的槽道33,所述凸块8卡接在与让推板7通行横向槽道相垂直的纵向槽道上;所述推板7为一断面呈T字型的推板7,所述推板7两端下方设置有斜面,所述凸块8朝向上横轨架I中部一侧设置有与推板7斜面配合的斜面,以使推板7横移时下压凸块8,解除凸块8对横移框架3的卡接固定。上述下横轨架2上设置有滑道21,所述滑道21上设置有与其配合的滑杆22,所述滑杆22两端分别于横移框架3底部相联接。上述横移框架3内设置有位于推板7的前后两侧的2根第一杆件41和2根第二杆件42。本发明中,上横轨架I与下横轨架2均有两部分组成,上横轨架I由两个L形杆件组成,中间的通道用于让推板7横向移动,而下横轨架2也由两个杆件组成,中间也是设有通道,而这个通道是用于方便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1和第二活动支撑横杆52向上移动的;本发明中所描述的T字型的槽道33中,一个是用于通行推板7的,另一个是用于卡接凸块8 ;设置在横移框架内的连接杆,通过它的作用实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相向运动,第一杆件用于控制位于上横轨架上的滑梭,第二杆件用于推动位于下横轨架上的滑梭。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工作开始时,一排滑梭6位于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1和上横轨架I之间,位于左边的横移框架3的两第一杆件41顶住位于最左边的一个滑梭6,位于右边的推板7推动位于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1上的滑梭6向左移动,此时,第一杆件41向左移动,第二杆件42上右移动,套在第二杆件42上的弹簧被压缩,当最左边的滑梭6被推倒图5的状态时,最左边的滑梭6下掉,这时,弹簧恢复促使第二杆件42迅速向左移动,第一杆件41迅速靠近左边数起的第二个滑梭6,而最左边的滑梭6也掉在两下横轨架2上,参考图6 ;然后在推板7的继续横移作用下,第二杆件42上右移动,将最左边的滑梭6向右推动,为左边数起的第二个滑梭6下落腾出空间,参考图7 ;如此循环,将位于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1上的滑梭6全部下掉到下横轨架2上,参考图8和图9 ;此时,推板7继续向左移动,在推板7和凸块8的斜面的配合关系下,凸块8下移,解除对左边横移框架3的卡接固定,然后推板7继续向左移动,从而带动两个横移框架3向左移动,这样就使左边的横移框架3离开工作位置,右边的横移框架3向左移动到被右边的凸块8卡住,使其固定住比处于它的工作位置;这时,参考图10和图11,气缸及滑轨工作,将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1下移和右移,第二活动支撑横杆52向右移动,并从下横轨架2下方向上移动,将整排滑梭6托起使滑梭6位于第二活动支撑横杆52和上横轨架I之间,此时最右边的滑梭6与之前位于最左边的滑梭6使同一个,这时推板7向右移
动,与之前描述的原理相同,将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1上的滑梭6全部下掉到下横轨架2上,并完成对左右横移框架3的工作位置的切换,然后第二活动支撑横杆52向下并向左移动,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1向左移动,并从下横轨架2下方向上移动,将整排滑梭6托起使滑梭6位于第一活动支撑横杆51和上横轨架I之间,回到工作开始的状态,这样整个工作循环,这一工作过程中,每个滑梭6下掉的排序始终一样,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这样就可以使用于生产绞丝纤维管的原料丝可以有序、均匀的分布在绞丝纤维管上,在生产过程中,该装置对原料丝换向时,可以实现原料丝不会出现层叠和绞在一起;而且整排滑梭6的运动轨迹类似⑴形,单个滑梭的运动轨迹参考图12,所有滑梭6都是一个跟着一个在做运动,其运动的先后顺序从来不会发生变化。本发明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由两个导出换向装置构成,这样可以增加生产的效率,参见图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包括上横轨架和下横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轨架两旁侧分别设置有同步的横移框架,两横移框架内相向设置有一对推块机构,所述上横轨架下方个设置有可上下及横向移位的第一活动支撑横杆,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横杆上横列有一排位于上横轨架内的滑梭,所述下横轨架下方设置有可上下及横向移位的第二活动支撑横杆;所述上横轨架一旁侧设置有用于推动滑梭沿上横轨架横移使滑梭脱离第一活动支撑杆件后下掉到下横轨架上的推板,所述推块机构包括用于顶住沿上横轨架被推出滑梭的第一杆件和与第一杆件配套且用于推动下落于下横轨架滑梭的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的运动方向与滑梭的运动方向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框架内固定设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插接有第一杆件,所述第二套筒内插接有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均与一过渡杆的一端相铰接,两过渡杆的另一端与一连接杆的两端部相铰接,所述连接杆中部与横移框架相铰接实现连接杆在竖直面上的转动,所述第二杆件靠近过渡杆一侧部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与第二套筒间设置有以使第二杆件复位的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框架的顶板上开设有让推板通行的槽道;所述上横轨架两旁侧上方分别设置有与槽道卡接配合的凸块;所述凸块下方连接有与上横轨架配合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实现凸块的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横杆一端部位于上横轨架下方,另一端部与一油缸上端相连接实现第一活动支撑横杆的竖向移位,上述油缸下端与一滑轨相联接实现第一活动支撑横杆的横向移位;所述第二活动支撑横杆一端部位于下横轨架下方,另一端部与另一油缸上端相连接实现第二活动支撑横杆的竖向移位,上述油缸下端与一滑轨相联接实现第二活动支撑横杆的横向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轨架两旁侧上方分别设置有喷气嘴以利于将位于第一活动支撑横杆上的滑梭掉到下横轨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包括一 T字型的槽道,所述凸块卡接在与让推板通行横向槽道相垂直的纵向槽道上;所述推板为一断面呈T字型的推板,所述推板两端下方设置有斜面,所述凸块朝向上横轨架中部一侧设置有与推板斜面配合的斜面,以使推板横移时下压凸块,解除凸块对横移框架的卡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轨架上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上设置有与其配合的滑杆,所述滑杆两端分别于横移框架底部相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框架内设置有位于推板的前后两侧的2根第一杆件和2根第二杆件。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位于上横轨 架下方,所述第二杆件位于下横轨架上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绞丝纤维管用的滑梭换向装置,包括上横轨架和下横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轨架两旁侧分别设置有同步的横移框架,两横移框架内相向设置有一对推块机构,所述上横轨架下方个设置有可上下及横向移位的第一活动支撑横杆,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横杆上横列有一排位于上横轨架内的滑梭,所述下横轨架下方设置有可上下及横向移位的第二活动支撑横杆;所述上横轨架一旁侧设置有用于推动滑梭沿上横轨架横移使滑梭脱离第一活动支撑杆件后下掉到下横轨架上的推板,该装置可以有序的导出并换向用于生产绞丝纤维管的原料丝,使原料丝不会交叉叠层在一层,从而影响管材的质量。
文档编号B65H57/28GK102849529SQ20121029377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王强 申请人:福州鑫威扬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